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真正意义上来说,中国女子教育始于民国时期。清朝末年以后,随着外国文化的进入和通商口岸的建立,很多沿海城市如上海开始出现女子教会学校,开创了女子教育的先河。随着社会的推进,更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女子教育的重要性,民国初期,政府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女子教育进行了支持。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使民国初期的女性有了思想上的觉醒,广大知识女性涌现,进一步推进了民国时期女子教育的发展。本文以民国时期的女子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上海为例,遵循历史行进的规律,探寻民国的每个阶段上海女子教育的发展路程,列举出民国时期女子教育的特点,结合社会实际情况,研究其在当时以及对现代女子教育的重要意义与影响。
关键词:民国;女子教育;上海;特点
1民国时期上海女子教育发展情况概述
民国后,上海大量女子中学兴起,成为女子接受普通中等教育的重要机构,也为女子进入高等学府创造了条件。从数量上看,1935年,上海市中学统计数据表明,上海市女子初级中学共有13所,14所两级中学,1所高级中学。其中,在政府所办的11所中学中,女子中学占了2所。可以看出,当时女子中学类型涉及较广,在整个上海教育体系中占有一定地位,对整个上海市中学教育的完整性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另外,随着人们思想上的开放,更多女性有机会步入社会,与男性一同接受教育。虽然从教育的平等性而言女性仍处于劣势,但女子中学的发展为女性进入高等学府以及真正男女平等的实现打下了基础。
2民国时期上海女子教育的特点
2.1男女同校的出现
民国前,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女子能否接受教育都是一个问题,更不用说与男子同校学习。民国后,教会创办的高等学校,政府的支持等都使女子有了进入学校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男女同学的方式也得以实现。男女同学一词起源于美国,是近代教育民主化的产物。早在1906年,上海《申报》就对男女同校问题进行过讨论,虽然1911年其学部就男女同校问题就进行了规定,但一直到1915年,只有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被允许男女同班。1919年后,高年级男女学生才被准许同校,1920年后,该规定才推及全国。男女同校规定的普及使得女生有了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1920年,王兰、查小园等女生成为第一批进入北大文科旁听的学生,1922年后,随着教育制度的改进,上海多所高校接受女学生入学,如上海商大于1922年有18名女生在读。
2.2女学生就业率低下
虽然女性接受教育的观念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妇女整体地位仍处于劣势,民国时期上海女子高等教育发展仍十分缓慢,女学生就业情况并不乐观。“后贤妻良母”的价值观仍然占据女子教育的主流,从大学毕业的女生主要从事秘书、教师、翻译或全能家庭主妇的职业,而涉及政治、经济、科技、商业等相关领域的工作,仍然将女性拒之门外。另外,由于当时处于女子教育发展初期,多以中国传统女子教育为蓝本,结合西方女子教育特点进行授课,且师资力量匮乏,导致女子教育水平低下,这也是女学生就业率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
2.3女性自我意识水平低
不同于由女权主义者创办的欧美国家的女子大学,民国的女子教育是由外力推动的。很大程度上来说,上海的女子教育是在男性学者的推动与极力倡导下实现的,而女性在其发展过程中并未起到很大作用。这也说明,民国时期,女性的自我意识水平仍十分低下,传统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仍占据主流,严重阻碍了女子教育在当时上海的发展。
3民国时期上海女子教育的影响
3.1推进近代妇女解放,培养大批人才
随着大量女子中学的出现,女子教育的兴起使女性有机会摆脱家庭的束缚。男女同校思想的传播极大地改变了女性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男女平等”的思想被更多女性所推崇,引领女性去发掘自身优点与价值,当时的众多杰出知识女性代表如永安百货四小姐郭婉莹、陆小曼、张幼仪等都对后世的文学、审美、甚至政治、哲学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3.2提高了近代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
受教育程度历来是社会地位的衡量标准之一。民国后女性开始接受正规学校教育,使得其有了要求与男性平等的权利与机会。同时,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也通过自身经历鼓励引导更多妇女重新自我定位,接受新思想的洗礼,跳出“相夫教子”的舆论圈,追寻真正的理想与自由。
4结语
本文就民国时期上海女子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概述,从其特点着手,分析民国女子教育的利弊,同时进一步深入思考,结合上海当时杰出女性发展案例,指出民国女子教育对当时及近代女性地位提高的重要作用与深刻影响。
参考文献:
[1]段越星.近代上海女子中学教育发展研究(1850—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16.
[2]李春雨.民国初期女子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3]庄颖.民国时期女子民众教育研究[D].上海師范大学,2014.
[4]王秀霞.民国时期的女子职业教育[J].理论学刊,2006(7):106-108.
[5]梁玉,吴丽华.试析民国时期女子高等教育的特点及影响[J].理论观察,2015(3):157-158.
[6]冯慧.我国女子大学的当代复兴[D].南京师范大学,2013.
[7]李宁宁.民国时期女子社会教育发展历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
[8]王丽霞.民国初期(1912—1927)女子教育思想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5(9):90-92.
作者简介:
高一帆(1995—),女,汉,湖北省钟祥市人;学历:历史学本科(大四);研究方向:隋唐工艺美术、民国社会生活史。
关键词:民国;女子教育;上海;特点
1民国时期上海女子教育发展情况概述
民国后,上海大量女子中学兴起,成为女子接受普通中等教育的重要机构,也为女子进入高等学府创造了条件。从数量上看,1935年,上海市中学统计数据表明,上海市女子初级中学共有13所,14所两级中学,1所高级中学。其中,在政府所办的11所中学中,女子中学占了2所。可以看出,当时女子中学类型涉及较广,在整个上海教育体系中占有一定地位,对整个上海市中学教育的完整性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另外,随着人们思想上的开放,更多女性有机会步入社会,与男性一同接受教育。虽然从教育的平等性而言女性仍处于劣势,但女子中学的发展为女性进入高等学府以及真正男女平等的实现打下了基础。
2民国时期上海女子教育的特点
2.1男女同校的出现
民国前,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女子能否接受教育都是一个问题,更不用说与男子同校学习。民国后,教会创办的高等学校,政府的支持等都使女子有了进入学校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男女同学的方式也得以实现。男女同学一词起源于美国,是近代教育民主化的产物。早在1906年,上海《申报》就对男女同校问题进行过讨论,虽然1911年其学部就男女同校问题就进行了规定,但一直到1915年,只有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被允许男女同班。1919年后,高年级男女学生才被准许同校,1920年后,该规定才推及全国。男女同校规定的普及使得女生有了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1920年,王兰、查小园等女生成为第一批进入北大文科旁听的学生,1922年后,随着教育制度的改进,上海多所高校接受女学生入学,如上海商大于1922年有18名女生在读。
2.2女学生就业率低下
虽然女性接受教育的观念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妇女整体地位仍处于劣势,民国时期上海女子高等教育发展仍十分缓慢,女学生就业情况并不乐观。“后贤妻良母”的价值观仍然占据女子教育的主流,从大学毕业的女生主要从事秘书、教师、翻译或全能家庭主妇的职业,而涉及政治、经济、科技、商业等相关领域的工作,仍然将女性拒之门外。另外,由于当时处于女子教育发展初期,多以中国传统女子教育为蓝本,结合西方女子教育特点进行授课,且师资力量匮乏,导致女子教育水平低下,这也是女学生就业率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
2.3女性自我意识水平低
不同于由女权主义者创办的欧美国家的女子大学,民国的女子教育是由外力推动的。很大程度上来说,上海的女子教育是在男性学者的推动与极力倡导下实现的,而女性在其发展过程中并未起到很大作用。这也说明,民国时期,女性的自我意识水平仍十分低下,传统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仍占据主流,严重阻碍了女子教育在当时上海的发展。
3民国时期上海女子教育的影响
3.1推进近代妇女解放,培养大批人才
随着大量女子中学的出现,女子教育的兴起使女性有机会摆脱家庭的束缚。男女同校思想的传播极大地改变了女性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男女平等”的思想被更多女性所推崇,引领女性去发掘自身优点与价值,当时的众多杰出知识女性代表如永安百货四小姐郭婉莹、陆小曼、张幼仪等都对后世的文学、审美、甚至政治、哲学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3.2提高了近代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
受教育程度历来是社会地位的衡量标准之一。民国后女性开始接受正规学校教育,使得其有了要求与男性平等的权利与机会。同时,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也通过自身经历鼓励引导更多妇女重新自我定位,接受新思想的洗礼,跳出“相夫教子”的舆论圈,追寻真正的理想与自由。
4结语
本文就民国时期上海女子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概述,从其特点着手,分析民国女子教育的利弊,同时进一步深入思考,结合上海当时杰出女性发展案例,指出民国女子教育对当时及近代女性地位提高的重要作用与深刻影响。
参考文献:
[1]段越星.近代上海女子中学教育发展研究(1850—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16.
[2]李春雨.民国初期女子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3]庄颖.民国时期女子民众教育研究[D].上海師范大学,2014.
[4]王秀霞.民国时期的女子职业教育[J].理论学刊,2006(7):106-108.
[5]梁玉,吴丽华.试析民国时期女子高等教育的特点及影响[J].理论观察,2015(3):157-158.
[6]冯慧.我国女子大学的当代复兴[D].南京师范大学,2013.
[7]李宁宁.民国时期女子社会教育发展历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
[8]王丽霞.民国初期(1912—1927)女子教育思想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5(9):90-92.
作者简介:
高一帆(1995—),女,汉,湖北省钟祥市人;学历:历史学本科(大四);研究方向:隋唐工艺美术、民国社会生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