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家校合作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qian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除了与先天因素有关外,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家校合作,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做好小学生积极人格的养成教育和学习品质培育工作。
  【关键词】家校合作;小学生;心理品质;人格
  一、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必要性
  心理品质对一个人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控制作用,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对小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人的学习和成长总是由一系列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所构成,这一系列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成效如何往往由认知能力、心理调节和适应能力决定,并且受到态度和情感情绪因素的制约。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感觉和知觉能力、思维和想象能力以及记忆能力是提高其学习能力的关键。面对着复杂且变化的外在条件和环境,心理调节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是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也是小学生日后学习成长乃至生活工作的必备心理品质。此外,人格和个性的塑造成功与否决定着其一生。小学阶段虽然不是心理品质的定型期,但在这个萌发和培养的初期也不能忽视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
  虽然心理品质的好坏对小学生的学习成长乃至人生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现实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往往忽视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一味地追求外在的智育和德育表现,忽视了隐藏在行为表现和结果之下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小学生中存在不少的心理问题:学习方面,一些小学生由于学习负担重以及学习竞争的加剧而产生焦虑、抑郁、烦躁、学习兴趣减退的现象,这说明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部分学困生出现厌学情绪,甚至逃学的现象,往往是因为他们的意志力和自控能力较弱;部分学生考场精神紧张甚至怯场,这类学生往往学习成绩还不错,但因为过于看重考试成绩而担忧,心理平衡能力还有待提高。生活方面,由于小学生还处于人生的早期阶段,家长和社会关爱着成长中的弱小者,因此不少小学生的依赖心理还很重,自立人格的培养对其未来的人生发展甚为重要;由于多数小学生是独生子女,常常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顺境”中成长,在人际交往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倾听他人、理解他人和体贴他人,往往显得固执且任性;还有部分学生,意志力薄弱,行动缺乏目标性,做事虎头蛇尾,遇到挫折或困难不敢勇敢面对;极少数学生还存在人格障碍,心胸狭隘、嫉妒心强、遇事暴躁、我行我素,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
  心理品质的形成也是一个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所禀得的遗传基因以及特定生理基础上的气质类型是决定一个人心理品质的先天因素。但是,人的心理品质的实际状况又和后天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以及自身的学习和培养密切相关。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心理品质的后天培养乃是一个家庭、学校和学生三位一体的作用过程。由于小学生自我主导能力还比较弱,并且大部分的生活时间是在学校和家庭度过的,因此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是其心理品质培养的重要方面,家校配合在小学生心理品质培养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心理品质对其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不少小学生存在心理品质方面的缺陷,那么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品质培养很有必要。由于家庭和学校环境是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加强家校合作以培养小学生的心理品质是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
  二、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心理品质的措施
  1. 组建家长助教团队,参与学校的积极人格养成教育
  学校发布招募家长志愿者的信息,由家长向学校或班主任老师提出申请,再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家长志愿助教者的人选,组建家长助教团队,明确助教家长志愿者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充分发掘家长的社会资源,丰富学校的人格养成教育内容。
  引导助教家长开展学生人格养成教育课堂。家长助教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家长的社会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协助家长选题,共同备课,努力把助教家长的课堂建设为别开生面的高水平课堂。
  引导助教家长在家长会上与其他家长交流子女人格培养方面的理论和经验。同类易交流,交流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优点,互通有无,促进共同进步。不同家庭培养子女方面具有各自的特点,有点偏重于开放式人格培养,尊重子女的需要,使用鼓励而非批评的教育方式;有的侧重于严格式教育,对子女各个方面有较多的期望和交流。经过交流,家长可以根据子女的天性和家庭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子女人格教育模式,注意把握好开放式教育和严格式教育的程度。
  利用助教家长的社会资源,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人格素养的提高。人格素养的提高不仅要依靠知识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也需要课外实践活动的历练。课外实践活动最能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自主性的展现和运用是进行积极人格塑造的必备条件。不同的家长来自不同的行业和工作岗位,能够为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为学生的人格素养提高提供更宽广的平台。
  2. 建立科任老师和家长的密切联系,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学生的学习品质主要具体体现在具体学科的学习之中,需要科任老师和家长及时发现、认真引导和积极培养。学习态度和情绪,学习的动力、控制能力和结果承受能力是学习品质培养的重要方面。
  加强科任老师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态度和学习情绪,为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部分学生因为本身学习成绩较差而自暴自弃或者因为一时的失败而一蹶不振或者对某一学科缺乏兴趣,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科任老师处在教导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第一线”,最容易发现这方面的问题,要善于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交流,通过口头或书面与学生谈心的方式,依靠老师和家长的合力,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绪。
  倡导兴趣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适当给予学生学习的压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人的一切行为活动由动力所支持,动力的来源无外乎正向和负向这两个方面。所谓正向的动力是说人的兴趣和由内而外发的需要支持一个人有目的的行为活动,这种目的可以是自觉的,也可以是非自觉的;正向的动力支持下的行为活动本质上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所谓负向的动力是指迫于外在环境而产生的一种由外而内的压力,这种压力自然的迫使人进行某种行为活动。人的行为活动常常是这两种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外在的压力真正的和兴趣引导的自我实现的需求相互结合与调整,才能促进一个人的行为活动走向成功。小学生处于好奇探索的阶段,兴趣面是广泛的;但由于年龄尚小注意力和兴趣的持久性不足。教师的课堂教育和课外活动注意激发学生内在的兴趣,并通过一定的学习任务来保证学习的动力。家长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加以引导和督促,从而使子女形成学习动力,开发子女的智力潜能,提高子女的知识水平。
  家校联手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评价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结果承受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结果评价是一段时期内学习活动的终结,同时又是下一时间段学习活动的参照。在学习结果评价的使用方面,教师和家长对进步要激励,对退步要宽容并鼓励他们重新树立信心和勇气。严格的期望和要求会给他们造成无形的心理压力。
  [*本文系广州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校本家长助教体系促进社区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编号:12B83)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实践活动既有数学课程的知识性特点,更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活动性的特点。“实践与综合应用”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并列为小学数学的四大学习领域,也是新课改结构性变革在小学数学学科的体现。就“神奇的七巧板”的研学课、练习课、设计课和展示课教学设计与评价这四方面探究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课型教学设计与评价的策略。  【关键词】七巧板;课型;教学设计;评价  一、“神奇
【摘 要】近年来,全国高考作文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然而,从高中作文教学和高考作文阅卷实践来看,高中生的思维能力普遍较低。文章从教学实践出发,针对学生时评作文现状提出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提高学生时评写作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写作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生;时评写作;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
那是一个星期二的下午,放学铃响后,大部分学生就像雀跃的小鸟般欢快地奔出了教室。宽大的课室,迅速空荡起来,但,并不安静。因为里面有我,还有两个需要我“特别关照”的学生。教室的整个空间里充满着我那“歇斯底里”的责骂声和教训声,每一句都那样刺耳。我冷眼站在讲台前,尽情地表达着我的不满,恶狠狠地批评着那两个一而再,再而三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那天我究竟说了什么,我已经不再记得,但我知道,那绝不是轻风细雨般
【摘 要】新课程标准提出以语文素养作为语文教学的中心。要使语文教学直接指向语文素养,迅速有效生成语文素养,就必须有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语文素养是可以通过体验来生成和获得的,体验对于生成语文素养有其功能上的特殊优势。体验式学习是语文学习的最佳学习方式,是帮助语文教学走出“受益少、进展慢、效果差、费时费力”的困境的有效途径和有效方式。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文素养;体验式学习  一、以生成语文
摘 要:“读懂孩子”是家庭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今,我们听到或看到不少因为父母不了解孩子、与孩子沟通不畅、教育方式不当而造成的悲剧。“读懂孩子”是一切教育的起点,父母只有真正研究孩子、读懂孩子,亲子关系才能自然和谐,教育才能“潜入夜”“细无声”。文章就如何读懂孩子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读懂孩子;家庭教育;沟通;倾听;学习  诗人菲利浦·拉金曾说过:“他们伤害了
【摘 要】批注式阅读,是读者在阅读中将情感体验倾注于笔端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做阅读批注,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文章结合笔者平时的教学工作实践,以“什么是批注?怎样做批注?如何落实批注教学?”为思路,從“统一标准,形成模式”“善于引导,培养能力”“科学评价,养成习惯”三大方面,阐述笔者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对学生批注能力和批注习惯的培养。
【摘 要】探索礼仪养成教育的有效策略,有阶段性、有层次、有序列地开展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实践礼仪、展示礼仪、知行合一,构建以礼仪教育为核心,以学科教学渗透为辅,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礼仪教育模式。  【关键词】礼仪;习惯;培养;研究;小学生  一、研究概况  教学生礼仪就是教学生优雅地过一生。在小学阶段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研究,使学生从小系统地接受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培养学生讲礼貌、懂礼节,
【摘 要】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状态,是反映心理活动与专注程度的一种特征,有效的认知活动都必须有注意的配合。教师在课堂上调控学生注意力的能力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探究在课堂教学中要如何调控学生的注意力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指出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创设情境、精心设问、时间分配、练习设计等手段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关键词】注意力;小学数学;设问;时间分配;调控  
摘 要:教育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育人成才是一门精雕细刻的艺术。教育学生的方法有很多,对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间可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只要渗透真挚的情感,就能够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情感教育是以平等、真挚的感情来启发、感动受教育者,以达到教育的目的。通过情感教育,激发受教育者的情感,使之正确对待他人的批评、教育,认识自己的错误、缺点,并能够及时改正。  关键词:情感教育;以
【摘 要】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倡合作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  新理念的数学课堂应是开放、自主、富有探究性和挑战性的课堂,让每一个孩子都动起来,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