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E10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索礼仪养成教育的有效策略,有阶段性、有层次、有序列地开展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实践礼仪、展示礼仪、知行合一,构建以礼仪教育为核心,以学科教学渗透为辅,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礼仪教育模式。
  【关键词】礼仪;习惯;培养;研究;小学生
  一、研究概况
  教学生礼仪就是教学生优雅地过一生。在小学阶段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研究,使学生从小系统地接受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培养学生讲礼貌、懂礼节,以及让他们学会一些经常碰到又极其有用的礼仪规范,学习如何为人处世,是一件影响深远、泽被后世的基础工作。
  我校开展了“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培养与研究”工作,学校从二年级至六年级各抽取一个班,共305人为重点试验对象,并设定以下三个研究目的:
  1. 通过礼仪教育,培养学生现代精神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使学生知礼、懂礼、用礼,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
  2. 探索生活化、情景化的礼仪教育内容和形式,构建以礼仪教育为核心,以学科教学渗透为辅,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礼仪教育模式。
  3. 通过研究,验证《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调整以往德育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升我校教育科研能力和德育工作的实效。
  二、实践效果
  (一)学生各个方面的礼仪习惯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效果检测、收集个案材料等。通过数据统计对比、个案分析、行动检测发现,学校的礼仪习惯培养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家校群体发生了变化
  学生行为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教师群体、家长群体的行为变化。在学生文明素养提高的同时,促进了教师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促进了家长文明素养的提高。
  1. 学校组织的礼仪活动得到了学生家庭的支持和认可
  通过礼仪习惯的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有了明显的进步。学校通过校报、家长学校、家长会、育儿讲座等形式与家长共同探讨礼仪教育的经验,家长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更加和谐了。
  2. 教师的素养有所提高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们积极查看与礼仪知识和教育有关的网页、报纸、杂志等,听取专家报告,观看礼仪学习视频,撰写礼仪学习体会和教育心得,编写礼仪校本教材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素养。
  三、研究结论
  学校根据研究过程,对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探索出了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正在逐步形成。通过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遵循分级分层,循序渐进
  我们从学生的现状和学校的实际出发,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为依据,构建不同年龄段、不同内容与不同要求的《小学生礼仪养成目标和操作体系》:一、二年级以基础校园文明礼仪为重点,主要培养学生从使用简单的“文明礼貌”用语开始,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三、四年级在一、二年级教育的基础上增加家庭礼仪方面的要求;五、六年级再增加社会交往、待人接物方面的礼仪要求。根据目标体系我们分段制定了低、中、高年级的礼仪教材《明礼仪,做文明人》,并制订了相应的“文明礼仪示范班”和“文明礼仪小标兵”评比标准,引导学生对照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关鸿羽说:“习惯培养需要训练。”任何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必须通过学生亲眼看、亲耳听、亲身实践,通过在多次体验中反复积累,逐步形成习惯。另外,寓教育于活动中,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最有成效。
  1. 配合校本教材的学习,各班根据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的规范和知识,创作形式新颖有创意的节目,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的国旗下表演这一平台,通过生活化、情景化的表演、情景剧等形式,使学生在知礼、懂礼、用礼方面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为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为配合学校礼仪教育核心,全体教师开展了“教师礼仪”的学习。通过学习,教师们对教师礼仪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开展学生礼仪习惯培养与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鼓励实验班撰写优秀学生礼仪日记和班级礼仪日记。各实验班积极组织学生撰写以“我行礼,我快乐”为主题的学生礼仪日记和班级礼仪日记。学生通过知、情、意、行几个环节的反思、体会,学生对礼仪的大脑认知得到了强化,促进了礼仪习惯的形成。
  4. 礼仪系列征稿广播活动。少先队组织学生利用广播站开展以“文明礼仪知识”“名人礼仪故事”“校内文明好人好事”为主题的征稿活动。学生多角度多方位收集身边的礼仪故事,在校内做了交流宣传,树了榜样,营造了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
  5.“学礼、明礼、用礼”行动检测。学校组织四、五、六年级进行了“学礼、明礼、用礼”行动检测,围绕学校礼仪、家庭与社会礼仪展开分析与讨论,通过礼仪行动目标的定期检测,更好地引导学生通过知—情—意—行模式来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6. 礼仪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了“明礼仪,做文明人”“知礼用礼,做校园的小主人”等大队主题活动;开展了“文明礼仪伴我行”联合中队主题会;开展了各式各样的中队主题会和礼仪知识竞赛、“礼仪童谣大家读”等活动。通过活动,进一步巩固了学生的文明礼仪知识,传承了文明礼仪的传统,使队员们从中受到教育。
  7. 组织开展“学礼仪,懂感恩”“好习惯,好人生”快乐夏令营活动。学生在实践中培养了勇敢、健康的品格,养成了良好的做人、做事习惯。
  (三)四个重视和四个结合是学生礼仪习惯纵深发展的有力保障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学校领导的管理理念、学校的规章要求、教师的悉心指导、榜样示范的作用等都需要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实践,使行为规范在潜移默化中变成学生自觉遵守的习惯。在实践过程中也不能操之过急,应做到四个重视:   1. 礼仪教育应重视对礼仪知识的认知。教师采用各种手段教会学生各种礼仪知识,使学生头脑中的礼仪知识储存越来越多,并不断得到强化,逐步使学生懂得该如何讲文明、待人处世;也明白该怎样去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帮助人。如此一来,就为指导他们的言行打下了基础。
  2. 礼仪教育应重视榜样示范的作用。榜样的示范作用应是全方位的,可以是来自于学校、家庭、社会。凡是优秀的教师、家长、学生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成为他们的努力目标。
  3. 礼仪教育应重视训练时的系统性。对学生的礼仪教育,教师应做到持之以恒,要有系统性。我校把礼仪教育内容分为三大块进行: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在时间上则分段实施教育内容。低年级时学一些简单的礼仪,中、高年级则逐步加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4. 礼仪教育应重视教育的实效性。对学生的礼仪教育要深入持久,注意实效,不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主要以班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为教育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形象、直观、乐意、自然而然地接受教育,使学生接受教育时始终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
  四个结合:
  1.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结合。我们进行每周一次的学校、班级文明礼仪之星评选和每月一次礼仪课程后的自我评价,这是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的礼仪养成的体现,可以反映出学生礼仪素养的真实情况。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结合方法,既做到重过程,又做到促发展。
  2. 效果评价与内在评价结合。我们的礼仪教育评价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利用效果评价和内在评价二者的互补性,确保评价的全面、客观,达到理想的评价结果。
  3. 自主评价与他人评价结合。开展礼仪习惯养成活动是学生自愿、自觉、自主进行的活动,我们的评价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在自评中自我学习、提高,对照目标回顾自己的日常行为,对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做出自我评价。我们还将班级和小组评价、教师和家长评价、社区评价与自我评价结合起来,从外围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学生的表现情况,把学校、家庭、社会配合在一起,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礼仪教育目标的实现。
  4. 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结合。按照评价目的与评价对象的不同特点,我们选择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结合的评价方法,以获得全面、准确的评价信息。采用了卷面测试法(以礼仪知识检测为主)、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考察、检测学生的习惯养成程度)、设立“文明礼仪”监督岗,仪容仪表专项检查等,确保能相对准确地检测出研究的效果。
  四、研究反思
  1. 礼仪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循序渐进的工作。学生的行动习惯还具有反复性,使之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克服偶然性的反复还须要进一步深入研讨。
  2. 研究成果的推广、学生礼仪习惯的进一步培养,要争取各个层面的重视。学生礼仪习惯培养和其他习惯一样,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虽然研究的过程中学生的各方面表现有所改进,如何把研究成果更有指向性和系统性地进一步深入推广,是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吴剀.学校与少先队教育科研操作方法[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
  [2]孙云晓,邹泓.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
  [3]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 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高低与教学效果成正比。本文着重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巧设悬疑、让学生动手操作、因材施教等教学策略,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创设更多的自主学习环境和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有效
【摘 要】家庭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亲子日记”是亲子沟通的一座桥梁,能为孩子的作文添翅插翼,能为家庭增添无限的乐趣,是家长进行言传身教的手段,得到家长的积极评价。“亲子日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能为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亲子日记;家庭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平时,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听而不闻,闻而不做,没法教育;孩子也觉得家长啰嗦,产生抵触的情绪。其实,教育不是一
摘 要: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和具体体现。对于小学低年段学生来说,若能将形象有趣的绘本和写话结合在一起,让他们看图写话,将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文章从指导学生如何阅读绘本,在观察中展开想象,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最后通过模仿绘本的方式进行迁移仿写等四个方面阐述如何让小学低年段学生的看图写话妙笔生花。  关键词:绘本;小学低年段;看图写话  绘本
天下之事必作于细,学校管理因细节而成培增值。作为一名校长,要以前瞻的视阈确立有效策略,让办学理念扎根于学校肥沃的土壤之中。要认清学校的历史和现状,对学校的优势和劣势进行理性分析,知晓学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现有的教育进行必要的继承和创新。校长要让办学理念被全体师生认同,从而形成共同愿景。  作为校长,要善于经营办学策略,为学校争取最大的资源,谋求最优发展。在办学策略的实施过程中,校长要多看、多想、
【摘 要】数学实践活动既有数学课程的知识性特点,更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活动性的特点。“实践与综合应用”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并列为小学数学的四大学习领域,也是新课改结构性变革在小学数学学科的体现。就“神奇的七巧板”的研学课、练习课、设计课和展示课教学设计与评价这四方面探究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课型教学设计与评价的策略。  【关键词】七巧板;课型;教学设计;评价  一、“神奇
【摘 要】近年来,全国高考作文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然而,从高中作文教学和高考作文阅卷实践来看,高中生的思维能力普遍较低。文章从教学实践出发,针对学生时评作文现状提出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提高学生时评写作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写作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生;时评写作;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
那是一个星期二的下午,放学铃响后,大部分学生就像雀跃的小鸟般欢快地奔出了教室。宽大的课室,迅速空荡起来,但,并不安静。因为里面有我,还有两个需要我“特别关照”的学生。教室的整个空间里充满着我那“歇斯底里”的责骂声和教训声,每一句都那样刺耳。我冷眼站在讲台前,尽情地表达着我的不满,恶狠狠地批评着那两个一而再,再而三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那天我究竟说了什么,我已经不再记得,但我知道,那绝不是轻风细雨般
【摘 要】新课程标准提出以语文素养作为语文教学的中心。要使语文教学直接指向语文素养,迅速有效生成语文素养,就必须有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语文素养是可以通过体验来生成和获得的,体验对于生成语文素养有其功能上的特殊优势。体验式学习是语文学习的最佳学习方式,是帮助语文教学走出“受益少、进展慢、效果差、费时费力”的困境的有效途径和有效方式。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文素养;体验式学习  一、以生成语文
摘 要:“读懂孩子”是家庭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今,我们听到或看到不少因为父母不了解孩子、与孩子沟通不畅、教育方式不当而造成的悲剧。“读懂孩子”是一切教育的起点,父母只有真正研究孩子、读懂孩子,亲子关系才能自然和谐,教育才能“潜入夜”“细无声”。文章就如何读懂孩子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读懂孩子;家庭教育;沟通;倾听;学习  诗人菲利浦·拉金曾说过:“他们伤害了
【摘 要】批注式阅读,是读者在阅读中将情感体验倾注于笔端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做阅读批注,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文章结合笔者平时的教学工作实践,以“什么是批注?怎样做批注?如何落实批注教学?”为思路,從“统一标准,形成模式”“善于引导,培养能力”“科学评价,养成习惯”三大方面,阐述笔者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对学生批注能力和批注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