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无形中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本文主要针对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完善相关内容作出探究,阐述了与学生管理工作并行发展过程中教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而后又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管理改进措施,希望能为有关的教研工作者带来借鉴。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高校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在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很多时候影响着高校的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所以,高校在内部运营与发展过程中定要提高对于教学管理以及学生管理等的重视,以此为前提,加快学科教学改革进程,逐步完善与优化教学管理模式,以此来推进教学水平的提升,适应教学管理形势。针对现阶段高校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而后发现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高校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高校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工作并行发展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将这些问题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即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存在内容不相符、方向偏颇、与实际情况脱节。
第一,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内容不相符。教学管理设计工作内容包括规章制度的完善、教学规划的创新、教学质量监督等等。要求相关的教学管理人员突出工作重点,把握工作核心,做好相应的评估与考核等,从而分析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能力。而学生管理涉及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德育修养引导等等,要针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狀况给予相应的方向指导,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达到相应的标准。但两项工作的落实过程中很多时候伴随着无法协调、难以统一的问题,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现水平,甚至会给高校建设带来一定的桎梏[1]。
第二,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存在方向偏颇。对于现阶段高校教育教改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主要存在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决策背离初衷的情况。虽然说两项工作落实所面对的对象都是学生,且要通过高校的教学管理为社会注入高素质人才,但是部分高校在落实上述工作的同时,却产生了诸多问题,很多时候决策管理的目的发生了偏颇,与初衷相背离,过多的将工作重点方式在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的提升层面,却忽视了学生素质提升,导致学生的文化修养与德育素质无法有机衔接,从而阻碍了学生的成长。
第三,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与实际情况脱节。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必须与高校建设相契合,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教学管理以及学生管理工作中部分高校未能建立完善的联动机制,导致其与实际情况严重背离,削弱了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并且有无法适应现阶段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需要。
针对上述情况必须针对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与优化作出探究,从而满足现阶段的高校人才培养需求[2]。
二、高校教学管理模式优化与完善
第一,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落实过程中要树立现代化管理理念,对传统的管理思维进行更新 与优化,首先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要首先意识到自身所面对的服务对象主要为学生或教师,要针对学生与教师的实际需求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逐步构建学校管理与学生管理工作协同的互动机制,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此来帮助教师全面些深入的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切实突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价值。在协同机制的实践过程中,要基于现代化管理的需求,实现管理范围的延伸,依托于多元化的教学管理路径,推进教学管理方案的更新与优化,切实提高教学管理有效性。
第二,更新教学管理模式。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要基于现阶段高校人才培养的趋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以此为前提不断优化教学管理流程、丰富教学管理内容、拓展教学管理路径,并在此过程中实现信息的实时反馈,进而提高教学管理有效性。这一过程中,应总结教学管理经验,逐步优化并完善管理模式,注入创新性思维,从而使得教学管理水平得到质的提升,形成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为高校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推动力[3]。
第三,创设教学管理标准。高校建设过程中要针对教学管理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标准,以此为时间管理提供方向指导,要求教学管理人员根据高等院校建设情况,明确现阶段教学管理中的基本条件,对时间管理模式加以创新,逐步营造良好的教学管理环节,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作用于学生成长以及教师教学环节,在良好的环境中,推动学生稳步成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主要针对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与优化相关内容作出探究,阐述了与学生管理工作并行发展下教学管理中存在内容不相符、方向偏颇、与实际情况脱节的问题,提出了教学管理模式需更新教学管理理念、更新教学管理模式、创设教学管理标准等优化措施,希望本文所作探究能为教学管理人员带来借鉴。
参考文献
[1]付永丽. 应用型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 普洱学院学报,2021,37(2):135-137.
[2]周波. 改革背景下民族地区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调整思路与保障机制[J].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41(2):120-122.
[3]吴锦程,林授锴,黄建辉,等.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化学等传统工科专业建设改革与实践[J]. 广东化工,2021,48(12):286-287.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高校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在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很多时候影响着高校的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所以,高校在内部运营与发展过程中定要提高对于教学管理以及学生管理等的重视,以此为前提,加快学科教学改革进程,逐步完善与优化教学管理模式,以此来推进教学水平的提升,适应教学管理形势。针对现阶段高校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而后发现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高校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高校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工作并行发展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将这些问题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即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存在内容不相符、方向偏颇、与实际情况脱节。
第一,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内容不相符。教学管理设计工作内容包括规章制度的完善、教学规划的创新、教学质量监督等等。要求相关的教学管理人员突出工作重点,把握工作核心,做好相应的评估与考核等,从而分析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能力。而学生管理涉及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德育修养引导等等,要针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狀况给予相应的方向指导,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达到相应的标准。但两项工作的落实过程中很多时候伴随着无法协调、难以统一的问题,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现水平,甚至会给高校建设带来一定的桎梏[1]。
第二,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存在方向偏颇。对于现阶段高校教育教改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主要存在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决策背离初衷的情况。虽然说两项工作落实所面对的对象都是学生,且要通过高校的教学管理为社会注入高素质人才,但是部分高校在落实上述工作的同时,却产生了诸多问题,很多时候决策管理的目的发生了偏颇,与初衷相背离,过多的将工作重点方式在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的提升层面,却忽视了学生素质提升,导致学生的文化修养与德育素质无法有机衔接,从而阻碍了学生的成长。
第三,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与实际情况脱节。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必须与高校建设相契合,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教学管理以及学生管理工作中部分高校未能建立完善的联动机制,导致其与实际情况严重背离,削弱了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并且有无法适应现阶段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需要。
针对上述情况必须针对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与优化作出探究,从而满足现阶段的高校人才培养需求[2]。
二、高校教学管理模式优化与完善
第一,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落实过程中要树立现代化管理理念,对传统的管理思维进行更新 与优化,首先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要首先意识到自身所面对的服务对象主要为学生或教师,要针对学生与教师的实际需求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逐步构建学校管理与学生管理工作协同的互动机制,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此来帮助教师全面些深入的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切实突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价值。在协同机制的实践过程中,要基于现代化管理的需求,实现管理范围的延伸,依托于多元化的教学管理路径,推进教学管理方案的更新与优化,切实提高教学管理有效性。
第二,更新教学管理模式。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要基于现阶段高校人才培养的趋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以此为前提不断优化教学管理流程、丰富教学管理内容、拓展教学管理路径,并在此过程中实现信息的实时反馈,进而提高教学管理有效性。这一过程中,应总结教学管理经验,逐步优化并完善管理模式,注入创新性思维,从而使得教学管理水平得到质的提升,形成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为高校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推动力[3]。
第三,创设教学管理标准。高校建设过程中要针对教学管理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标准,以此为时间管理提供方向指导,要求教学管理人员根据高等院校建设情况,明确现阶段教学管理中的基本条件,对时间管理模式加以创新,逐步营造良好的教学管理环节,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作用于学生成长以及教师教学环节,在良好的环境中,推动学生稳步成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主要针对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与优化相关内容作出探究,阐述了与学生管理工作并行发展下教学管理中存在内容不相符、方向偏颇、与实际情况脱节的问题,提出了教学管理模式需更新教学管理理念、更新教学管理模式、创设教学管理标准等优化措施,希望本文所作探究能为教学管理人员带来借鉴。
参考文献
[1]付永丽. 应用型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 普洱学院学报,2021,37(2):135-137.
[2]周波. 改革背景下民族地区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调整思路与保障机制[J].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41(2):120-122.
[3]吴锦程,林授锴,黄建辉,等.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化学等传统工科专业建设改革与实践[J]. 广东化工,2021,48(12):286-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