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彝文室)
【摘要】:本文根据笔者在全国两会的彝语同声传译实践中提出同声传译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同声传译应注意的翻译问题和细节问题。文章指出:具备良好双语基础和应变能力的口译人员通过掌握同声传译方法是能够掌握同声传译的本领。
【关键词】:同声传译;基本要求;方法;翻译;细节
同声传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所感知和理解的信息准确而又快速地将一种语言形式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形式,进而达到完整并即时传递交流信息之目的的交际行为。
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每次在全国两会开幕前都会召开同声传译的会议,要求做好同传前的准备工作。按时领取文件,认真备稿,每次会前一定要认真核对、通读、检查、分工并熟悉译稿。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我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彝语同声传译的工作者。在汲取前辈们的工作经验和结合自身实践学习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现将自身的同声传译学习心得用来浅谈全国两会彝语同声传译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一、同声传译的基本要求
1.扎实的双语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传译员应该是属于语言敏感型的人。对语言(汉语与彝语)的捕捉能力要强。对于新生事物要感兴趣并及时记住一些新词术语的表达。同传译员在工作中是没有时间可以考虑的,因此,平时的语言积累对造就一个成功的译员至关重要。除了要有扎实的双语能力外,同传译员还要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了能紧跟发言者,同传译员一定要“灵牙利齿”,同时要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吐字清新,语言语调流畅、利落。
2.掌握百科知识:同传译员所翻译的内容涉及面广,包括全球发展的方方面面,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人口、环境、卫生、战争、和平等。因此,要求同传译员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熟悉的题材,同传译员的翻译质量就高。
3.良好的心里素质:初步译坛的译员经常会觉得翻译时“心发慌、嘴发紧”,平时熟悉的内容也有可能会译得一塌糊涂。这主要是因为心理因素欠佳所造成的。同传译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能做到“处乱不惊、情绪稳定”。同传译员要有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镇定。如果情绪不稳定就会出现怯场现象,影响理解,影响翻译质量,译员甚至会出现“大脑空白”现象。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靠平时的打造,基础扎实了,自信心自然有了,有了自信心,心理状态也便容易调整了。
4.团队合作精神:同声传译工作都是3人一组,根据稿件的数量分工轮流传译。这需要同传间始终保持两个人工作,其中一人等待自己同声传译的内容准确地衔接上同传内容并且不给队友制造噪音。不在桌子上乱拿东西。以防干扰队友同传质量。如果遇到队友发生突发事件时,队友马上顶替工作。在翻稿件的时候不发出纸张的声音。同传间始终保持干净卫生,每个人都要穿戴整洁,注意个人卫生。看到队友手心发汗时要给其递纸张擦汗,同传到一定的时间时给他递茶水。当然在同传之前最好个人做好准备。每个人在备稿时都要拿整份文件,不能只拿自己的任务,以防发言者重复已经发言过的内容。作为队友应该及时地帮助队友处理突发问题。
二、同声传译的分类及方法
1、常规同传:在翻译中,译员没有稿件,靠耳听、心想、口译来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同声传译工作。
在全国两会中一般是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会在稿件中穿插国内的一些重点突出问题。同传人员最好在平时关注国际国内重点突出的问题。并且要对自己的翻译工作中常遇到的专业术语熟练掌握。当译员在没有稿件的情况下需要自然地过渡到总理讲话的内容上来,译员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地紧随发言者的内容简洁明了地同声传译完穿插的内容。
2、视译:译员拿到讲话人的书面讲话稿,一边听讲话人的讲话、一边看稿、一边口译。
在全国两会中视译一般是会议主持词、会议议程、政协闭幕词、全国人大委员长讲话的内容。当同传人员拿到讲话人的书面讲话稿时,一边听讲话人的讲话、一边看稿、一边快速按照彝语的主-宾-谓语法结构将内容流畅完整地同声传译完。
3、同声传读:译员拿到书面译文,边听发言人念稿,边宣读译文。同声传读需要注意发言人在宣读译文过程中增加及减少的内容,有时发言人也可能会突然脱稿进行发言。
在全国两会中同声传读是重要任务,彝语同声传译共21万字左右,其中1万多字是属于视译部分。同声传读共20多万字,每个语种的同传人员都是3个人,每个人的同声传读内容达到7万多字。在两会还没有开幕之前,同声传译人员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备稿。当同传人员拿到译文时一定要将分到的文件通讀3次,第一次读的速度放慢,理解文意,注意一句话换气和停顿的地方,标注难理解的语句和数据反复读,数据表达需要读的速度很快才能紧跟发言人的速度。第二次读的速度稍微快一点,清除障碍达到通畅的效果。第三次读的速度要很快。语速一定要均衡,注意气息的控制,稳定的气息是同声传读成功的关键。在全国两会的同声传读时达到声音低于发言者,吐字清楚,不添字,丢字,音质优美,语言通顺。如果是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同声传译的人员最好在平时把过去全国两会文件的汉文稿录音下来,再用彝文稿边听边跟读。在紧跟发言人的速度的情况下培养清楚、顺畅、生动的传读能力。这样训练可以培养处变不惊、从容沉稳、灵活应变的心理素质。
三、同声传译应注意的翻译问题
同声传译是一种特殊的翻译传播行为。同声传译首先是翻译,翻译的标准:忠实、通顺、美或信、达、雅对于口译质量评估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在翻译过程中首先要掌握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汉语的主干结构为主-谓-宾,而彝语的主干结构是主-宾-谓。在同声传译时迅速按照彝语的主干结构将谓语放在最后表达出来。“忠实”一向被认为是检验翻译的标准。但在同声传译中,有时很难做到“忠实”于原文,有时虽然忠实于原文,却得不到听众的认同。口译不同于笔译,可以足够的时间去构思、推敲,同声传译要求译员在极有限的时间内对接受到的信息进行重组,使目的语听众了解原语发言人的讲话内容。因此,在同声翻译中,对原语中的字、词、句有时候很难译得十全十美,译员要努力做到的是根据接受的词、句及语篇内容掌握原语发言人要传达的主要信息,同时用听众很容易理解的语言方式表达出来。
四、同声传译工作中应注意的细节问题
全国两会同声传译共有10次会议。其中有5次是早上5:30就要起床,这就需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能再承担太多的文件翻译、审定工作了。需要早睡早起。同传人员从驻地到达人民大会堂的乘车时间一般情况下是40分钟左右。所以保证有充沛的精力来应对同声传译工作是必须的。同传声音能否正常表现出来,一个重要原因是身体不能疲劳,保持上场前的活力,保证声音弹性好、干净、饱满、表现力强。面对繁重的同声传译任务必须要保护好嗓子,不能大声地传读文件,避免传出的声音刺耳,影响听众。
同声传译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活动,也是专业性很强的学问。它即是消耗体力又是消耗脑力的活动。具备良好双语基础和应变能力的口译人员唯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大量苦练、不断实践方能掌握其本领。
参考文献:
[1]仲伟合主编《口译在中国:新趋势与新挑战》: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中国翻译》杂志:张吉良的《同声传译的自我训练途径》
【摘要】:本文根据笔者在全国两会的彝语同声传译实践中提出同声传译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同声传译应注意的翻译问题和细节问题。文章指出:具备良好双语基础和应变能力的口译人员通过掌握同声传译方法是能够掌握同声传译的本领。
【关键词】:同声传译;基本要求;方法;翻译;细节
同声传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所感知和理解的信息准确而又快速地将一种语言形式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形式,进而达到完整并即时传递交流信息之目的的交际行为。
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每次在全国两会开幕前都会召开同声传译的会议,要求做好同传前的准备工作。按时领取文件,认真备稿,每次会前一定要认真核对、通读、检查、分工并熟悉译稿。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我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彝语同声传译的工作者。在汲取前辈们的工作经验和结合自身实践学习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现将自身的同声传译学习心得用来浅谈全国两会彝语同声传译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一、同声传译的基本要求
1.扎实的双语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传译员应该是属于语言敏感型的人。对语言(汉语与彝语)的捕捉能力要强。对于新生事物要感兴趣并及时记住一些新词术语的表达。同传译员在工作中是没有时间可以考虑的,因此,平时的语言积累对造就一个成功的译员至关重要。除了要有扎实的双语能力外,同传译员还要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了能紧跟发言者,同传译员一定要“灵牙利齿”,同时要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吐字清新,语言语调流畅、利落。
2.掌握百科知识:同传译员所翻译的内容涉及面广,包括全球发展的方方面面,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人口、环境、卫生、战争、和平等。因此,要求同传译员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熟悉的题材,同传译员的翻译质量就高。
3.良好的心里素质:初步译坛的译员经常会觉得翻译时“心发慌、嘴发紧”,平时熟悉的内容也有可能会译得一塌糊涂。这主要是因为心理因素欠佳所造成的。同传译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能做到“处乱不惊、情绪稳定”。同传译员要有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镇定。如果情绪不稳定就会出现怯场现象,影响理解,影响翻译质量,译员甚至会出现“大脑空白”现象。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靠平时的打造,基础扎实了,自信心自然有了,有了自信心,心理状态也便容易调整了。
4.团队合作精神:同声传译工作都是3人一组,根据稿件的数量分工轮流传译。这需要同传间始终保持两个人工作,其中一人等待自己同声传译的内容准确地衔接上同传内容并且不给队友制造噪音。不在桌子上乱拿东西。以防干扰队友同传质量。如果遇到队友发生突发事件时,队友马上顶替工作。在翻稿件的时候不发出纸张的声音。同传间始终保持干净卫生,每个人都要穿戴整洁,注意个人卫生。看到队友手心发汗时要给其递纸张擦汗,同传到一定的时间时给他递茶水。当然在同传之前最好个人做好准备。每个人在备稿时都要拿整份文件,不能只拿自己的任务,以防发言者重复已经发言过的内容。作为队友应该及时地帮助队友处理突发问题。
二、同声传译的分类及方法
1、常规同传:在翻译中,译员没有稿件,靠耳听、心想、口译来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同声传译工作。
在全国两会中一般是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会在稿件中穿插国内的一些重点突出问题。同传人员最好在平时关注国际国内重点突出的问题。并且要对自己的翻译工作中常遇到的专业术语熟练掌握。当译员在没有稿件的情况下需要自然地过渡到总理讲话的内容上来,译员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地紧随发言者的内容简洁明了地同声传译完穿插的内容。
2、视译:译员拿到讲话人的书面讲话稿,一边听讲话人的讲话、一边看稿、一边口译。
在全国两会中视译一般是会议主持词、会议议程、政协闭幕词、全国人大委员长讲话的内容。当同传人员拿到讲话人的书面讲话稿时,一边听讲话人的讲话、一边看稿、一边快速按照彝语的主-宾-谓语法结构将内容流畅完整地同声传译完。
3、同声传读:译员拿到书面译文,边听发言人念稿,边宣读译文。同声传读需要注意发言人在宣读译文过程中增加及减少的内容,有时发言人也可能会突然脱稿进行发言。
在全国两会中同声传读是重要任务,彝语同声传译共21万字左右,其中1万多字是属于视译部分。同声传读共20多万字,每个语种的同传人员都是3个人,每个人的同声传读内容达到7万多字。在两会还没有开幕之前,同声传译人员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备稿。当同传人员拿到译文时一定要将分到的文件通讀3次,第一次读的速度放慢,理解文意,注意一句话换气和停顿的地方,标注难理解的语句和数据反复读,数据表达需要读的速度很快才能紧跟发言人的速度。第二次读的速度稍微快一点,清除障碍达到通畅的效果。第三次读的速度要很快。语速一定要均衡,注意气息的控制,稳定的气息是同声传读成功的关键。在全国两会的同声传读时达到声音低于发言者,吐字清楚,不添字,丢字,音质优美,语言通顺。如果是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同声传译的人员最好在平时把过去全国两会文件的汉文稿录音下来,再用彝文稿边听边跟读。在紧跟发言人的速度的情况下培养清楚、顺畅、生动的传读能力。这样训练可以培养处变不惊、从容沉稳、灵活应变的心理素质。
三、同声传译应注意的翻译问题
同声传译是一种特殊的翻译传播行为。同声传译首先是翻译,翻译的标准:忠实、通顺、美或信、达、雅对于口译质量评估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在翻译过程中首先要掌握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汉语的主干结构为主-谓-宾,而彝语的主干结构是主-宾-谓。在同声传译时迅速按照彝语的主干结构将谓语放在最后表达出来。“忠实”一向被认为是检验翻译的标准。但在同声传译中,有时很难做到“忠实”于原文,有时虽然忠实于原文,却得不到听众的认同。口译不同于笔译,可以足够的时间去构思、推敲,同声传译要求译员在极有限的时间内对接受到的信息进行重组,使目的语听众了解原语发言人的讲话内容。因此,在同声翻译中,对原语中的字、词、句有时候很难译得十全十美,译员要努力做到的是根据接受的词、句及语篇内容掌握原语发言人要传达的主要信息,同时用听众很容易理解的语言方式表达出来。
四、同声传译工作中应注意的细节问题
全国两会同声传译共有10次会议。其中有5次是早上5:30就要起床,这就需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能再承担太多的文件翻译、审定工作了。需要早睡早起。同传人员从驻地到达人民大会堂的乘车时间一般情况下是40分钟左右。所以保证有充沛的精力来应对同声传译工作是必须的。同传声音能否正常表现出来,一个重要原因是身体不能疲劳,保持上场前的活力,保证声音弹性好、干净、饱满、表现力强。面对繁重的同声传译任务必须要保护好嗓子,不能大声地传读文件,避免传出的声音刺耳,影响听众。
同声传译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活动,也是专业性很强的学问。它即是消耗体力又是消耗脑力的活动。具备良好双语基础和应变能力的口译人员唯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大量苦练、不断实践方能掌握其本领。
参考文献:
[1]仲伟合主编《口译在中国:新趋势与新挑战》: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中国翻译》杂志:张吉良的《同声传译的自我训练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