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保守的解构主义者?

来源 :天津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o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德里达与维特根斯坦的比较研究,从斯坦顿到加尔弗和李承宗,都强调德里达和维特根斯坦攻讦形而上学的方法可以互补,换言之,两人分别代表的文学和哲学的方法可以互补。但是,德里达的解构理论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代表文学的方法,抑或本身是哲学解构之必然?这是值得认真探讨的。维特根斯坦后期以语言游戏替代图式说,以日常语言替代理想语言的哲学思想,与后期德里达的人文建构,可视为殊途同归。 A comparative study of Derrida and Wittgenstein from Stanton to Galfo and Lee Seong-sang emphasized that both Derrida and Wittgenstein can complement each other in their metaphysical metaphysical approach. In other words, the literary and philosophical methods represented by both can complement each other. However, to what extent can Derrida’s theory of deconstruction actually represent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or is it inevitable that it is deconstructed by philosophy? This is worth studying seriously. Wittgenstein later said in the alternative schema of language games that the philosophical thought of replacing the ideal language with daily language and the humanistic construction of Derrida later can be regarded as the same thing.
其他文献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深化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就要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实际特点出发,探寻当代大学生理想教育从个人理想到社
“剥”之义有二:《彖》释“柔变刚”,即“柔剥落刚”。“剥”读“bō”。《大象》释“山附于地”,象征“刚被剥倒在床”。“剥”读“pū”。二者结合,为“剥”之全义。爻位不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工作中社会-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工作中的社会-心理因素如轮班作业、高工作需求、低工作控制等是影响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机体在这
众所周知,马克思于存在论根基处发动了一场人学革命,实现了人学范式的转换:从理论人学转向了实践人学。马克思的人学革命不是对传统人学进行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人学整个理
此为《异于去是》的第一章,其中概括地提出了书中随后将分章专题论述的全部主要思想。莱维纳斯所关注的是作为主体的主体如何可以超越去是而成为一“我而为他(人)”者。凡物
德里达因为解构而闻名于世,也因为解构而常常遭到误解.解构不同于批判,也并非是对在西方传统中教养形成的价值和思维方式进行极端而粗暴的摧毁(destruction).相反,解构应被视
虚指名词是否能以及如何能作句子的主语这个难题,一直是逻辑哲学争论的焦点之一.对此,蒯因提出过本体论承诺的观点.事实上,在作出本体论承诺之前,必须约定一个本体世界,即对
组织政治行为是组织中的个体通过非职位性权力的运用,以影响或试图影响组织内利益格局和关系格局的活动.从组织政治行为的两重性分析组织政治产生的根源,并从人本观点出发,分
道德惩罚作为一种非强制性的制裁手段对于规约和范导道德行为体的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道德惩罚通过公共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和道德良心等对违背道德法则的行为或坏的道
机械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在于机械的辩证唯物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虽然避免了机械论,但是具有目的论的先验图式,即把历史作为主观知识或阶级意识的证实过程的先验图式。这两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