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核心素养的理念来指导小学语文教育,对传统的应试体制造成了巨大冲击,同时也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产生积极意义。在核心素养观念的指导下,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开始,积极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加强能力的训练,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对策
引言:
素养是动态和整合的概念,指个人为了健全发展而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技术水平和态度等方面的不可缺少。从广义上说,包括道德质量、言谈举止、知识水平和能力等各方面的问题。具体地说,"素养"就是个人根据生活环境的需要,激发内部情况中社会心理运作的先决条件,包括认识、技术和情感等行为,以获取知识、才能和态度。
一、语文核心素质教育的内涵本质
核心思想素养教育是成功的通过生活和学习融入这个社会最关键,也可能是最重要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生活态度。核心能力素养就是强调在不同的人生学习成长区域、各种实际情境下不可缺少的共同发展底线上的要求,是关键、必需的也甚至是重要的的素养。包括:沟通,表达,分享;艺术欣赏,表现,审美和艺术创新;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社会信息;充分了解自己和他人发展的巨大潜能;主动的独立探索与深入研究;独立思维与面对问题的独立解决;规划,组织和计划执行;开展终身教育学习,尊重社会关怀与专业队伍间的合作;发展文化与社会国际间的关系。
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学生在语文、积累语文、词汇知识,学习方式、学习态度、惯例以及认知能力和人文素养方面综合的体现。包括:字句篇的积淀,语感,思维质量,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惯例,识字书写、阅读、作品和口语交流的能力,文化水平、审美情趣,知识观念、思维质量,品德修养、想法观念等。这是小学语文专业的基础素养。它是学生在其他学习中获得和完成的基础,直接与学生进行社会交流,同时也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育的基础。语文素养的特点:综合;生成性体验;时代化。
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主要指的也就是一个小学生在掌握听说、写作等技能方面是否具有较为稳定、最基础的阅读能力,适应各个时代同步发展的基本要求,以及其在语文教学方面所需要表现的综合学识、文章等综合人格品质素养,如性格文风、趣味等。
二、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下,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作用与意义
自2014年提出"核心素养"这个词以来,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他们适应未来和社会发展所必备的品格和重要能力,成为教师改革过程中的重点。有学者认为:核心素养将成为未来教育改革的一个新方向。诚然,在现代教育的背景下,提出了核心素养概念,把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作为教学重点,这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制度的一个重大冲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生物的核心性素养,教师应从语言建构、思想质量、审美情趣、德行修养和学习能力两个方面进行,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化"的教育作用,促进生物全面发展。
2.1对核心素养概念的应用有效冲击了传统应试教育制度。
我国应试教育制度是根深蒂固的。从古代科举考试开始,我国教育制度就难以从应试性教育中解脱出来。在课堂上,教师以"应试"的目标为教育,对学生进行品德培养,使其品德和能力流于形式,最终造成部分"高分低能",甚至思想德质差的学生,影响国家综合人才素质提升。在这一背景下,运用中心素养思想来指导小学语文的教育,把"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作为教育目标,有利于弥补传统的应试教育不足,促进小学语文改革工作。同时,国内学者在研究核心素养方面,加大改革传统应试教育的进步,是推动现代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重大举措。
2.2运用核心素养概念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
核心素养思想指导现代小学语文教育,与新课程的改革、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教育目标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可以说:核心的素养观念是指导小学语文教学,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士"的有效途径。结合语文学科内涵的核心理念,我们可以知道:语言建构和运用,思维质量,文化性格,思想道德,审美趣味和学习能力,这些都是老师教学的焦点。由此可以看出,核心素养是现代语文教育的全面要求,是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三、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下,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策略研究
3.1渗透文化教育,提高德质。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瑰宝,也是现代文化的奠基石。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做好传播传统文化工作,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让小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了真正的认识和了解。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都是必不或缺的一部分,对文化的传承、塑造新一代接班人都是有利的。可以渗透到识字与写字之间的传统文化,如三字经、千字文等都是早期认读的好教材,而且文教可以把传统的经典作为生动形象制作,既有益于学生字,又对其所说的内容有深入的理解。
3.2坚持写作,提高使用技巧。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出重要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在提高小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课堂上的教学中,语文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笔惯,开展多种文字训练,对学生提供有效的文字指导,强化学生对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技巧的运用。首先,作文教学要从课外走向校内,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克服错误的为文而写作倾向。例如写作《多彩夏季》,可以先带小学生到公园或田野中感受夏季的特点,再写作时会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第二,挖掘教材的写作资源,进行续写,缩写等工作,培养学生创造的能力。综上说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运用核心素养概念是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制度,促進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项重要举措。这就要求老师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以立足核心素养视角,从学生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开始,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教育功能,重点培养学生思想德质、使用能力、实践才能等,促进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栗海景. 在小学语文中进行素质教育的现状及策略[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
[2] 付小华.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现状及改革[A]. .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一)[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6:2.
[3] 常丹丹.语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和策略探究文献综述[J].文教资料,2013(21):24-25+33.
[4] 鲁静萍.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几点缺失[J].中学语文,2010(18):13-14.
[5] 万永翔.语文素质教育浅论[J].湖北三峡学院学报,1998(02):3-5.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对策
引言:
素养是动态和整合的概念,指个人为了健全发展而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技术水平和态度等方面的不可缺少。从广义上说,包括道德质量、言谈举止、知识水平和能力等各方面的问题。具体地说,"素养"就是个人根据生活环境的需要,激发内部情况中社会心理运作的先决条件,包括认识、技术和情感等行为,以获取知识、才能和态度。
一、语文核心素质教育的内涵本质
核心思想素养教育是成功的通过生活和学习融入这个社会最关键,也可能是最重要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生活态度。核心能力素养就是强调在不同的人生学习成长区域、各种实际情境下不可缺少的共同发展底线上的要求,是关键、必需的也甚至是重要的的素养。包括:沟通,表达,分享;艺术欣赏,表现,审美和艺术创新;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社会信息;充分了解自己和他人发展的巨大潜能;主动的独立探索与深入研究;独立思维与面对问题的独立解决;规划,组织和计划执行;开展终身教育学习,尊重社会关怀与专业队伍间的合作;发展文化与社会国际间的关系。
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学生在语文、积累语文、词汇知识,学习方式、学习态度、惯例以及认知能力和人文素养方面综合的体现。包括:字句篇的积淀,语感,思维质量,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惯例,识字书写、阅读、作品和口语交流的能力,文化水平、审美情趣,知识观念、思维质量,品德修养、想法观念等。这是小学语文专业的基础素养。它是学生在其他学习中获得和完成的基础,直接与学生进行社会交流,同时也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育的基础。语文素养的特点:综合;生成性体验;时代化。
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主要指的也就是一个小学生在掌握听说、写作等技能方面是否具有较为稳定、最基础的阅读能力,适应各个时代同步发展的基本要求,以及其在语文教学方面所需要表现的综合学识、文章等综合人格品质素养,如性格文风、趣味等。
二、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下,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作用与意义
自2014年提出"核心素养"这个词以来,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他们适应未来和社会发展所必备的品格和重要能力,成为教师改革过程中的重点。有学者认为:核心素养将成为未来教育改革的一个新方向。诚然,在现代教育的背景下,提出了核心素养概念,把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作为教学重点,这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制度的一个重大冲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生物的核心性素养,教师应从语言建构、思想质量、审美情趣、德行修养和学习能力两个方面进行,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化"的教育作用,促进生物全面发展。
2.1对核心素养概念的应用有效冲击了传统应试教育制度。
我国应试教育制度是根深蒂固的。从古代科举考试开始,我国教育制度就难以从应试性教育中解脱出来。在课堂上,教师以"应试"的目标为教育,对学生进行品德培养,使其品德和能力流于形式,最终造成部分"高分低能",甚至思想德质差的学生,影响国家综合人才素质提升。在这一背景下,运用中心素养思想来指导小学语文的教育,把"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作为教育目标,有利于弥补传统的应试教育不足,促进小学语文改革工作。同时,国内学者在研究核心素养方面,加大改革传统应试教育的进步,是推动现代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重大举措。
2.2运用核心素养概念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
核心素养思想指导现代小学语文教育,与新课程的改革、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教育目标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可以说:核心的素养观念是指导小学语文教学,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士"的有效途径。结合语文学科内涵的核心理念,我们可以知道:语言建构和运用,思维质量,文化性格,思想道德,审美趣味和学习能力,这些都是老师教学的焦点。由此可以看出,核心素养是现代语文教育的全面要求,是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三、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下,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策略研究
3.1渗透文化教育,提高德质。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瑰宝,也是现代文化的奠基石。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做好传播传统文化工作,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让小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了真正的认识和了解。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都是必不或缺的一部分,对文化的传承、塑造新一代接班人都是有利的。可以渗透到识字与写字之间的传统文化,如三字经、千字文等都是早期认读的好教材,而且文教可以把传统的经典作为生动形象制作,既有益于学生字,又对其所说的内容有深入的理解。
3.2坚持写作,提高使用技巧。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出重要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在提高小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课堂上的教学中,语文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笔惯,开展多种文字训练,对学生提供有效的文字指导,强化学生对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技巧的运用。首先,作文教学要从课外走向校内,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克服错误的为文而写作倾向。例如写作《多彩夏季》,可以先带小学生到公园或田野中感受夏季的特点,再写作时会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第二,挖掘教材的写作资源,进行续写,缩写等工作,培养学生创造的能力。综上说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运用核心素养概念是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制度,促進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项重要举措。这就要求老师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以立足核心素养视角,从学生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开始,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教育功能,重点培养学生思想德质、使用能力、实践才能等,促进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栗海景. 在小学语文中进行素质教育的现状及策略[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
[2] 付小华.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现状及改革[A]. .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一)[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6:2.
[3] 常丹丹.语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和策略探究文献综述[J].文教资料,2013(21):24-25+33.
[4] 鲁静萍.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几点缺失[J].中学语文,2010(18):13-14.
[5] 万永翔.语文素质教育浅论[J].湖北三峡学院学报,1998(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