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在殴债、美债危机,外需减弱的国际经济“寒冬”里,在大多数国人依然很穷而物价居高不下,内需难以扩大的现实中,中国经济怎样保持可持续发展?橇动内需是中国在这场内外经济“寒冬”中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橇动内需的关键是:大多数国人有钱消费和适度的物价让国人消费得起。要实现这两大目标,必须从减税、控利、限物价着手,搬掉压在大多数国人头上的三座“大山”, 把“三高”压下来,把内需提上去。
在全国“两会”中,减税减负成为了代表们热议的话题。企业代表对税赋太重影响企业发展叫苦不迭,国家财政部也对目前中国财政税收进行了分析解答: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还低,并表态在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税赋改革方面已有打算。但这些都没有抓住事物的本质。众所周知,消费者才是真正的纳税人。因此,不管多高的税赋,企业照样和高额的利润一起,通过高物价一文不少地转嫁到消费者头上。所以,减税要把控制企业利润、增加职工收入和限制物价增长结合起来,才能惠及到广大消费者头上,否则将陷入国家税收减少—业主利润暴涨—物价继续走高—国人收入减少—内需难以橇动的怪圈。
一、“三高”危及中国经济肌体
近十多年来,高税赋、高利润、高物价正侵蚀着中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和谐的肌体。中国经济的“三高”症成为了社会普遍议论的热点话题。在“三高”中,高税赋和高利润比较间接,但高物价确对人们日常生活是种直接的冲击,因此,非常敏感。但对它的形成,尤其是在供需基本平衡,甚至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的高物价却大惑不解。更对经济越发展—物质越丰富—物价越走高的怪象难以理解。从简单的因果关系去研究,高税赋、高利润的必然导致高物价。
1.税赋隐含在商品售价之中,高税赋必然产生高物价。众所周知,商品价格一般由4个因素构成,即生产成本、流通费用、利润和税金组成。从2003年以来,我国的GDP年增长速度保持在10—20左右,但财政税收入的年增长速度始终高于GDP10—20个百分点。有关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达68477万亿.占GDP总量的20%以上,人均达5000元以上.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近100%,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7175元的29%以上。2010年,中国财政收入达8槃3080万亿,人均达6000元以上,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5919元的100%以上,占当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9109元的30%以上。2011年即便出台了多项减税政策,全年财政收入仍达到103740亿元,增长24.8%,占GDP比重比2010年的20.7%提高了4.1个百分点。这些税收无凝打入了商品的价格之中。据有关新闻报道中国人均税赋达8000元左右。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我们GDP增加9.5%,国家财政收入增加25%。按消费者纳税理论,那些大大小小的老板们除了自身消费部分纳税外,其余税赋都会一分不少地转嫁到消费者头上。高税赋推动高物价,最终是中国所有消费买单,因此一遇物价上涨,绝大多数中低收入居民难以承受,叫苦不迭!
2.高利润即高资本收益是高物价又一组成部分。马克思在研究剩余价值理论时,揭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真理。对商品价格虽作出了英明判断——商品交换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随价值上下波动。但他未考虑到人为炒作因素——商品价格由制造成本加逃不掉的税收加理想利润构成。因此,对人们必需的产品和服务都按此定价。有学者统计,2000年以来,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长达35.3%。有数据显示,2010“民营企业500家”实现税后净利润3911.34亿元,同比增长32.84%。国家统计局2012.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4544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4989亿元,比上年增长15%;集体企业实现利润882亿元,比上年增长34%;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31651亿元,比上年增长31.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140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6%;私营企业实现利润16620亿元,比上年增长46%。在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7个行业利润比上年增长。主要行业利润增长情况: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比上年增长44.8%,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5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2.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5.4%,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51.3%,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7.3%,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8.7%。这些利润从何取得?显然含在商品销售价格之中!
3.高物价必然结果是:低内需。 政府打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的爱国旗号,企业打着发展经济、为民增加就业的旗号,高税收、高利润必然形成高物价。从2000年以来,中国物价的确涨得惊人。物价高低从本质上说,是针对居民收入而言的。一般而言,如果居民收入增长幅度滞后于物价增长幅度,那么对居民而言应该是高物价。从中国近十多年实际来看,从2000年以来,职工收入年均仅增长17%左右。比国家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增长幅度都低,扣除物价增长因素,职工实际收入可能是负增长。中国连续多年低收入、高物价,必然导致内需不振并引起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普遍不满,不仅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
二、“三联动”治理“三走高”
肯定,形成高物价,国家税收是一个重要根源,对广大消费者来讲是负担过重,但它还可进行第二次分配,惠及纳税人——广大消费者。但企业利润不加限制形成的高物价所带来的利益却落入了小团体或私人腰包,只有通过第三次非强制的——捐增、救助等道德手段才能惠及部分纳税人。因此,治理高物价,必须“三联动”。
1.适度税赋。从总体上讲,要坚持税收与国民经济和居民收入水平同步增长原则,制订税种税率,并加强征管。每五年按预测的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和量力而行办大事的原则,提出税收目标。要弱化政府定税权力,税收目标和配套的税种税率及征管办法应交由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根据上年收支状况,在一年一度的人民代表大会例会上进行调节。要按照“限高惠低”的方向,充分发挥税收杠杆在居民收入分配中的调节作用,使高收入者适度,中低收入者生活无忧。要改革创新税收机制,按消费者纳税原理,分生活必需品、中高档消费品、奢侈品,实行低、中、高三档征税。既能惠及中低收入和弱势群体,又能提高高收入人群的纳税贡献,起到调节作用。要完善个税制度,根据实际供养人口人均收入制定最低起征点和最高收入限制点,实行累进税率。对超过最高收入限制点以上部分收入的80%应以税收形式征缴国库,国家在二次分配中惠及中低收入人群,使中低收入者不穷,高收入者不暴富。要建立和完善财产占用税和高额遗产税制度,尽力创造平等竞争的基础。要惩治税收腐败行为,做到廉洁征管,照章纳税。
2.适度利润。按照既不伤害投资者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积极性,又能保护、激发劳动者按劳取酬的积极性,建立与当地住房、就医、上学和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水平相适应的工资、利润体系。要根据不同行业,制订最低工资标准和最高利润控制幅度,利润超过最高控制幅度的部分,纳入税收全额征缴国库。切实把工薪收入提上去,把过高利润降下来,并逐步实现工资、利润、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四同步。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调动两个积极性,推进国民经济科学发展。
3.适度物价。面对国际国内两个成本,两种需求状况,必须坚持国内需求为主的原则。在适度税赋、利润的总框架下,对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应根据居民收入水平快于物价增长水平的总方向和成本加正常利润制仃出最高指导限价,加强管制,严厉打击哄抬、恶意涨价行为;对高档消费品可适度放宽价格;对奢侈品全部放开,价格由市场调节。切实使物价水平与居民收入水平相适应。
轻税赋、限利润、控物价,三管齐下,定能增收入、扩内需,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全国“两会”中,减税减负成为了代表们热议的话题。企业代表对税赋太重影响企业发展叫苦不迭,国家财政部也对目前中国财政税收进行了分析解答: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还低,并表态在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税赋改革方面已有打算。但这些都没有抓住事物的本质。众所周知,消费者才是真正的纳税人。因此,不管多高的税赋,企业照样和高额的利润一起,通过高物价一文不少地转嫁到消费者头上。所以,减税要把控制企业利润、增加职工收入和限制物价增长结合起来,才能惠及到广大消费者头上,否则将陷入国家税收减少—业主利润暴涨—物价继续走高—国人收入减少—内需难以橇动的怪圈。
一、“三高”危及中国经济肌体
近十多年来,高税赋、高利润、高物价正侵蚀着中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和谐的肌体。中国经济的“三高”症成为了社会普遍议论的热点话题。在“三高”中,高税赋和高利润比较间接,但高物价确对人们日常生活是种直接的冲击,因此,非常敏感。但对它的形成,尤其是在供需基本平衡,甚至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的高物价却大惑不解。更对经济越发展—物质越丰富—物价越走高的怪象难以理解。从简单的因果关系去研究,高税赋、高利润的必然导致高物价。
1.税赋隐含在商品售价之中,高税赋必然产生高物价。众所周知,商品价格一般由4个因素构成,即生产成本、流通费用、利润和税金组成。从2003年以来,我国的GDP年增长速度保持在10—20左右,但财政税收入的年增长速度始终高于GDP10—20个百分点。有关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达68477万亿.占GDP总量的20%以上,人均达5000元以上.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近100%,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7175元的29%以上。2010年,中国财政收入达8槃3080万亿,人均达6000元以上,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5919元的100%以上,占当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9109元的30%以上。2011年即便出台了多项减税政策,全年财政收入仍达到103740亿元,增长24.8%,占GDP比重比2010年的20.7%提高了4.1个百分点。这些税收无凝打入了商品的价格之中。据有关新闻报道中国人均税赋达8000元左右。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我们GDP增加9.5%,国家财政收入增加25%。按消费者纳税理论,那些大大小小的老板们除了自身消费部分纳税外,其余税赋都会一分不少地转嫁到消费者头上。高税赋推动高物价,最终是中国所有消费买单,因此一遇物价上涨,绝大多数中低收入居民难以承受,叫苦不迭!
2.高利润即高资本收益是高物价又一组成部分。马克思在研究剩余价值理论时,揭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真理。对商品价格虽作出了英明判断——商品交换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随价值上下波动。但他未考虑到人为炒作因素——商品价格由制造成本加逃不掉的税收加理想利润构成。因此,对人们必需的产品和服务都按此定价。有学者统计,2000年以来,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长达35.3%。有数据显示,2010“民营企业500家”实现税后净利润3911.34亿元,同比增长32.84%。国家统计局2012.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4544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4989亿元,比上年增长15%;集体企业实现利润882亿元,比上年增长34%;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31651亿元,比上年增长31.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140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6%;私营企业实现利润16620亿元,比上年增长46%。在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7个行业利润比上年增长。主要行业利润增长情况: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比上年增长44.8%,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5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2.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5.4%,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51.3%,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7.3%,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8.7%。这些利润从何取得?显然含在商品销售价格之中!
3.高物价必然结果是:低内需。 政府打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的爱国旗号,企业打着发展经济、为民增加就业的旗号,高税收、高利润必然形成高物价。从2000年以来,中国物价的确涨得惊人。物价高低从本质上说,是针对居民收入而言的。一般而言,如果居民收入增长幅度滞后于物价增长幅度,那么对居民而言应该是高物价。从中国近十多年实际来看,从2000年以来,职工收入年均仅增长17%左右。比国家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增长幅度都低,扣除物价增长因素,职工实际收入可能是负增长。中国连续多年低收入、高物价,必然导致内需不振并引起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普遍不满,不仅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
二、“三联动”治理“三走高”
肯定,形成高物价,国家税收是一个重要根源,对广大消费者来讲是负担过重,但它还可进行第二次分配,惠及纳税人——广大消费者。但企业利润不加限制形成的高物价所带来的利益却落入了小团体或私人腰包,只有通过第三次非强制的——捐增、救助等道德手段才能惠及部分纳税人。因此,治理高物价,必须“三联动”。
1.适度税赋。从总体上讲,要坚持税收与国民经济和居民收入水平同步增长原则,制订税种税率,并加强征管。每五年按预测的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和量力而行办大事的原则,提出税收目标。要弱化政府定税权力,税收目标和配套的税种税率及征管办法应交由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根据上年收支状况,在一年一度的人民代表大会例会上进行调节。要按照“限高惠低”的方向,充分发挥税收杠杆在居民收入分配中的调节作用,使高收入者适度,中低收入者生活无忧。要改革创新税收机制,按消费者纳税原理,分生活必需品、中高档消费品、奢侈品,实行低、中、高三档征税。既能惠及中低收入和弱势群体,又能提高高收入人群的纳税贡献,起到调节作用。要完善个税制度,根据实际供养人口人均收入制定最低起征点和最高收入限制点,实行累进税率。对超过最高收入限制点以上部分收入的80%应以税收形式征缴国库,国家在二次分配中惠及中低收入人群,使中低收入者不穷,高收入者不暴富。要建立和完善财产占用税和高额遗产税制度,尽力创造平等竞争的基础。要惩治税收腐败行为,做到廉洁征管,照章纳税。
2.适度利润。按照既不伤害投资者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积极性,又能保护、激发劳动者按劳取酬的积极性,建立与当地住房、就医、上学和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水平相适应的工资、利润体系。要根据不同行业,制订最低工资标准和最高利润控制幅度,利润超过最高控制幅度的部分,纳入税收全额征缴国库。切实把工薪收入提上去,把过高利润降下来,并逐步实现工资、利润、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四同步。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调动两个积极性,推进国民经济科学发展。
3.适度物价。面对国际国内两个成本,两种需求状况,必须坚持国内需求为主的原则。在适度税赋、利润的总框架下,对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应根据居民收入水平快于物价增长水平的总方向和成本加正常利润制仃出最高指导限价,加强管制,严厉打击哄抬、恶意涨价行为;对高档消费品可适度放宽价格;对奢侈品全部放开,价格由市场调节。切实使物价水平与居民收入水平相适应。
轻税赋、限利润、控物价,三管齐下,定能增收入、扩内需,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