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广,在小学的科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中强调了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性。小学科学课的设立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专业素养,同时也成为了小学生最重要的启蒙教育之一。学好科学课程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学生优秀的观察能力,只有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才能够发现科学课程中的奥秘和魅力。所以说,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应该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作为前提,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与学生强调科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重要价值,促进学生在小学科学教育中观察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小学教育;科学教学;观察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9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4-0154-01
小学生能够通过仔细的观察了解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生物和现象,促使学生深入了解科学的重要途径之一。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学习时,培养科学综合能力时,都需要观察能力的支持。在进行科学实验时,观察是实验课程的基础,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发现大自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独立思考,联想,最后利用科学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在科学实验进行的过程中,老师需要跟学生们强调实验的真实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只有认真观察每一个细节的变化才能够真正的发现事实的真相。由此可见,小学生想要提高科学综合能力,就必须加强科学观察能力。
一、加强学生对自然事物的感知能力
在给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之前,需要加强学生对于自然事物的感知能力,让学生通过耳、鼻、眼、皮肤去直接感受大自然的奥妙。让学生用自己的多种感官去感受大自然的事物,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大自然的探索精神,还能够提升学生对于大自然的观察兴趣,最为重要的是通过感知能力的锻炼,老师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观察能力去了解大自然的事物及现象。如果学生没有完全掌握正确的观察方式,就很难提高科学观察能力。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上,老师要让学生明确的知道观的方法,察的顺序,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目前,我国小学科学教学课堂上最常见的两种观察方法为:比较式的观察方法和从部分到整体的序列式观察方法。
二、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传统的小学教学课堂通常给学生的感受是枯燥、单一、乏味的,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们应该在科学课堂上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且让学生能够保持长时间的学习热情,比如说:在学习“金鱼的习性”这一课时,老师可以提前准备好金鱼、鱼缸、水以及放大镜等观察材料,然后让学生自由组成多个小组对金鱼进行观察和研究。当学生看到小金鱼和放大镜时,自然就将注意力集中到了科学观察上,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科学观察的过程中,小学生们会忍不住的用手去抚摸金鱼,用放大镜去观察它们的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自然而然學生的观察能力就得到了提升。当学生在课堂上观察探索时,老师也要积极的参与到其中,帮助学生解决他们不懂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也是他们的一份子。在进行观察的过程中,老师一步一步的去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层次的科学探索。
三、带领学生随时随处进行观察,强化他们的观察意识
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出来的,需要老师对学生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够提高的。小学生的年龄普遍都很小,他们天性贪玩,注意力也很难集中到一件事物上,因此想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科学课堂上是非常困难的。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老师可以转换教学方式,带领着学生到处进行观察,转达给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够观察的想法,从生活的小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如说:学生在学习“大自然的生物”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到操场上进行科学观察,不仅只局限在教室里。在操场上,可以有效地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告诉学生小蚂蚁、小草等生物常常居住在哪里。在学生进行观察之前,老师需要向学生抛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并且详细记录,这样就不用担心学生会贪玩不好好进行观察。此外,科学课结束时,老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外作业,让学生记录生活中的一个小动物,为期一周,当下次课开始时,每个同学都可以分享自己的观察,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观察科学事物
科学往往是变化莫测的,因此老师不能够教导学生只从事物的一方面去观察,需要告诉学生从事物的多个角度去观察科学事物,这样观察出来的结构才会更加真实、立体,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比如说:在进行“茶水”的观察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在课前准备茶水和其他液体材料,让学生去闻一闻、摸一摸、看一看来判断出这是什么液体,让学生通过身体的各个感官去区别每个液体的不同,让学生通过各个方面的观察去探索新的事物,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进行科学观察的过程中,老师要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不能够急躁,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在进行科学观察的过程中,也提高了学生对于科学学习严谨的态度,促进了他们观察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不需要太过于花哨,而是要重视科学本身的应用价值,找到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个性需求去调整科学教学的方式。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们需要依靠自身的观察能力来发现各种各样的事物及现象,任何地方都能够找到观察的痕迹。观察能力不但能够衡量出学生的对于科学的学习能力,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老师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对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进行提升,尽可能促进我国科学教育课程有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于喜春.科学游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策略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44-45.
[2] 卢伟平.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心得[J].课程教育研究,2017(40):153.
[3] 洪罗乐. 小学科学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N]. 科学导报,2017-06-30(C03).
[4] 杨少华,虞召峰.关于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7(12):41+76.
关键词: 小学教育;科学教学;观察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9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4-0154-01
小学生能够通过仔细的观察了解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生物和现象,促使学生深入了解科学的重要途径之一。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学习时,培养科学综合能力时,都需要观察能力的支持。在进行科学实验时,观察是实验课程的基础,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发现大自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独立思考,联想,最后利用科学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在科学实验进行的过程中,老师需要跟学生们强调实验的真实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只有认真观察每一个细节的变化才能够真正的发现事实的真相。由此可见,小学生想要提高科学综合能力,就必须加强科学观察能力。
一、加强学生对自然事物的感知能力
在给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之前,需要加强学生对于自然事物的感知能力,让学生通过耳、鼻、眼、皮肤去直接感受大自然的奥妙。让学生用自己的多种感官去感受大自然的事物,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大自然的探索精神,还能够提升学生对于大自然的观察兴趣,最为重要的是通过感知能力的锻炼,老师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观察能力去了解大自然的事物及现象。如果学生没有完全掌握正确的观察方式,就很难提高科学观察能力。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上,老师要让学生明确的知道观的方法,察的顺序,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目前,我国小学科学教学课堂上最常见的两种观察方法为:比较式的观察方法和从部分到整体的序列式观察方法。
二、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传统的小学教学课堂通常给学生的感受是枯燥、单一、乏味的,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们应该在科学课堂上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且让学生能够保持长时间的学习热情,比如说:在学习“金鱼的习性”这一课时,老师可以提前准备好金鱼、鱼缸、水以及放大镜等观察材料,然后让学生自由组成多个小组对金鱼进行观察和研究。当学生看到小金鱼和放大镜时,自然就将注意力集中到了科学观察上,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科学观察的过程中,小学生们会忍不住的用手去抚摸金鱼,用放大镜去观察它们的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自然而然學生的观察能力就得到了提升。当学生在课堂上观察探索时,老师也要积极的参与到其中,帮助学生解决他们不懂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也是他们的一份子。在进行观察的过程中,老师一步一步的去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层次的科学探索。
三、带领学生随时随处进行观察,强化他们的观察意识
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出来的,需要老师对学生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够提高的。小学生的年龄普遍都很小,他们天性贪玩,注意力也很难集中到一件事物上,因此想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科学课堂上是非常困难的。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老师可以转换教学方式,带领着学生到处进行观察,转达给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够观察的想法,从生活的小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如说:学生在学习“大自然的生物”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到操场上进行科学观察,不仅只局限在教室里。在操场上,可以有效地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告诉学生小蚂蚁、小草等生物常常居住在哪里。在学生进行观察之前,老师需要向学生抛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并且详细记录,这样就不用担心学生会贪玩不好好进行观察。此外,科学课结束时,老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外作业,让学生记录生活中的一个小动物,为期一周,当下次课开始时,每个同学都可以分享自己的观察,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观察科学事物
科学往往是变化莫测的,因此老师不能够教导学生只从事物的一方面去观察,需要告诉学生从事物的多个角度去观察科学事物,这样观察出来的结构才会更加真实、立体,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比如说:在进行“茶水”的观察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在课前准备茶水和其他液体材料,让学生去闻一闻、摸一摸、看一看来判断出这是什么液体,让学生通过身体的各个感官去区别每个液体的不同,让学生通过各个方面的观察去探索新的事物,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进行科学观察的过程中,老师要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不能够急躁,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在进行科学观察的过程中,也提高了学生对于科学学习严谨的态度,促进了他们观察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不需要太过于花哨,而是要重视科学本身的应用价值,找到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个性需求去调整科学教学的方式。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们需要依靠自身的观察能力来发现各种各样的事物及现象,任何地方都能够找到观察的痕迹。观察能力不但能够衡量出学生的对于科学的学习能力,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老师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对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进行提升,尽可能促进我国科学教育课程有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于喜春.科学游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策略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44-45.
[2] 卢伟平.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心得[J].课程教育研究,2017(40):153.
[3] 洪罗乐. 小学科学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N]. 科学导报,2017-06-30(C03).
[4] 杨少华,虞召峰.关于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7(12):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