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生活实际;结合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2—0105—01
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熟悉生活,丰富学生的积累和体验,认识和掌握来自生活的各种信息。教师要积极采取有效方略,促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下面,笔者就如何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
任何一门学科只要和生活有了联系,就有了让人去了解的欲望。数学教学也是如此。因此,教师要结合实际,把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数学中的问题自然结合起来,使学生觉得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从而增强对数学的好奇与兴趣。
比如,教学“分桃子”一课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每个学生拿出9个桃子放在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的桃子的个数一样多。问有几种放法,可以放几盘?当学生操作完之后,从中选择五种:1.每盘放3个,9÷3=3(盘);2.每盘放9个,9÷9=1(盘);3.每盘放2个,9÷2=4(盘),多1个;4.每盘放4个,9÷4=2(盘),多1个;5.每盘放5个,9÷5=1(盘),多4个。再引导学生观察上面5个除法式子,并提问:可分成几种情况。学生很快得出结论:一类正好分完,另一类分完后还有剩余。于是笔者再结合算式和学生的分法,画龙点睛地提出:分了以后还剩余的算式,我们就把它叫作“有余数的除法”。实践证明,这样创设生活情境,使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到数学与自己没有距离,从而轻松地接受新知识。
二、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走近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并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可分割。作为数学教师,不但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知识,从而让学生明白数学的价值所在。
比如,在教学“小鬼当家”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帮妈妈完成购买任务。课件展示以下内容:牛奶大包装5元500克,小包装5元4杯也是500克。润肤香皂一块装3.80 元,三块装9元;牙刷2支装3元,3支装3.80元。让学生同桌互相交流,在交流中他们会发现原来当家除了完成任务外,还能花比较少的錢买同样多甚至更多的东西。他们会思考: 500克牛奶的价钱是一样的,一种是大包装,一种是小包装?买大的,因为想喝多少倒多少?等等。这样的问题,学生每天都会遇到,每天都会接触,因此他们会更加明白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在学每一个新知识点时候,他们会自觉地把数学与自己熟悉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三、让学生去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主动、自主地去探索生活所蕴含的数学,发现生活中的乐趣,感受数学的趣味与价值。
比如, 教学“时、分、秒”这堂课时,由于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于是笔者设计了许多与生活密切相关、又让学生喜欢的活动。如,数脉搏和心跳、踢毽子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亲身感受到1分钟、1秒钟的时间到底有多长。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所以,当下的数学教学已经不仅仅是课堂,它应该走出课堂,融入生活,实现开放性、大众性、社会性,让实践与教学相结合,学与用相结合,才能让数学课堂变得生活、有趣、活泼,又能让学生们从生活中去探究数学,了解数学,并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是数学教学要研究、探索的问题,也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努力改变,并且去实践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
编辑:谢颖丽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2—0105—01
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熟悉生活,丰富学生的积累和体验,认识和掌握来自生活的各种信息。教师要积极采取有效方略,促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下面,笔者就如何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
任何一门学科只要和生活有了联系,就有了让人去了解的欲望。数学教学也是如此。因此,教师要结合实际,把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数学中的问题自然结合起来,使学生觉得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从而增强对数学的好奇与兴趣。
比如,教学“分桃子”一课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每个学生拿出9个桃子放在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的桃子的个数一样多。问有几种放法,可以放几盘?当学生操作完之后,从中选择五种:1.每盘放3个,9÷3=3(盘);2.每盘放9个,9÷9=1(盘);3.每盘放2个,9÷2=4(盘),多1个;4.每盘放4个,9÷4=2(盘),多1个;5.每盘放5个,9÷5=1(盘),多4个。再引导学生观察上面5个除法式子,并提问:可分成几种情况。学生很快得出结论:一类正好分完,另一类分完后还有剩余。于是笔者再结合算式和学生的分法,画龙点睛地提出:分了以后还剩余的算式,我们就把它叫作“有余数的除法”。实践证明,这样创设生活情境,使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到数学与自己没有距离,从而轻松地接受新知识。
二、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走近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并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可分割。作为数学教师,不但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知识,从而让学生明白数学的价值所在。
比如,在教学“小鬼当家”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帮妈妈完成购买任务。课件展示以下内容:牛奶大包装5元500克,小包装5元4杯也是500克。润肤香皂一块装3.80 元,三块装9元;牙刷2支装3元,3支装3.80元。让学生同桌互相交流,在交流中他们会发现原来当家除了完成任务外,还能花比较少的錢买同样多甚至更多的东西。他们会思考: 500克牛奶的价钱是一样的,一种是大包装,一种是小包装?买大的,因为想喝多少倒多少?等等。这样的问题,学生每天都会遇到,每天都会接触,因此他们会更加明白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在学每一个新知识点时候,他们会自觉地把数学与自己熟悉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三、让学生去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主动、自主地去探索生活所蕴含的数学,发现生活中的乐趣,感受数学的趣味与价值。
比如, 教学“时、分、秒”这堂课时,由于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于是笔者设计了许多与生活密切相关、又让学生喜欢的活动。如,数脉搏和心跳、踢毽子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亲身感受到1分钟、1秒钟的时间到底有多长。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所以,当下的数学教学已经不仅仅是课堂,它应该走出课堂,融入生活,实现开放性、大众性、社会性,让实践与教学相结合,学与用相结合,才能让数学课堂变得生活、有趣、活泼,又能让学生们从生活中去探究数学,了解数学,并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是数学教学要研究、探索的问题,也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努力改变,并且去实践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