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改革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索适合初中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教学方法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关键环节。作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探讨了实施数学教学方法的问题。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全新教学模式,一直是各大小城市校园争相探讨的话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又是怎样创新与实践的呢?笔者认为,主要因素在于校园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不断改革完善,才能让中国的数学教育更加进步发展。
数学教材中许多有趣的问题,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缩小了学生和数学理论的距离,数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了。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关于搞好数学新课改的体会和做法,与大家共同探讨,希望能得到各位同行的批评指正。
一、初中数学“新教材”充分说明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
新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基本思路,改变了以往课程内容单一的课程结构,构建了体现综合性、均衡性、选择性的新课程体系。新教材改变了以往数学教材只注重单纯数学知识、远离生活实际的体系,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就在实际生活和在我们身边的理念。
例如:“打折销售、教育基金”等生活场景都离学生非常近, “有趣的七巧板”、 “一定能摸到红球吗?”、“图案设计”、“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从不同方向看”等有趣的问题,这都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所有学生都爱上数学课了。
二、初中数学“新教材”使课堂活跃起来,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新教材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不依赖于记忆,而是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通过“探究”、“思考”、“動脑”等栏目,锻炼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课堂上学生思维变得活跃,讨论交流时敢于发问,甚至争论,这样知识间的相互关联也清晰明了。通过“探究”、“ 思考”、“ 动脑”等学习活动,可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掌握知识,并且学会学习。解题思路和思维方法得到锻炼,自信心得到提升、良好学习习惯的逐渐形成。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对全班学生根据学习基础进行了分组,最好将学生分6——8个小组,每小组6人,小组内合作学习,同班学生互相交流,但是活动中教师照顾不全,辅助、引导作用就起不到了。
三、初中数学“新教材”的例题与习题配备
相当一部分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充分感到数学来自与生活实践的方方面面,实际生活离不开数学。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遇到了教学难度问题,按照新课程标准,每学年的教学难度不是很明确,不得已教师只能以教材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的程度,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四、让合作带动教学
团队精神就是一种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工作精神。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学生互相配合能解决的问题,增进学生协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教师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以一个权威者的身份,去告诉学生这就是什么,这道题应该怎样去做,怎样做是错误的,而是要以伙伴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参与活动,一起探究,合作交流,共同发现新的知识。即一起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比如,我让学生分组合作调查本校学生的身高状况。如果学生在学习阶段没有经历过类似的抽样调查过程,而是到他用到的时候,直接让他解决,那时他就会感到非常茫然,这也是数学问题吗?这要用到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呢?需要调查哪些人?调查的数据怎样收集、整理?只有经历过这个过程的人,他才真正知道怎样解决这些问题,他才懂得如何与他人合作才能把这件事做好。
我把班内的学生分成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组成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这样既可增加小组成员的多样性,又可增加小组间的竞争性,便于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这些使学生认识到只有齐心协力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数学教学具有不仅使学生学知、学做;而且使学生学共同生活,学共同发展的目标任务。
五、让开拓激趣教学
一切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同时,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解决。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遇到的问题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主要体现为对一个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如何设计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或模型。
六、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运用数学的能力是未来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我们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这些数学知识,而忽视对其原型的分析和抽象。我们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在教学中,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建模训练,也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和当前商品经济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利息、股票、利润、人口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大有裨益。
新课程教学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亲自去体验、尝试,来逐渐打下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的基础,从各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尽量只起到引导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为重点。”上课的教师自身素质要高,驾驭课堂能力要强,对于学生错误性的认识,教师能够及时予以讲解。另外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提问题时要有针对性,让学生有的放矢,这样才能提高新课改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要全面领会贯彻新课改的精神,素质教育推向更深更远。
数学教材中许多有趣的问题,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缩小了学生和数学理论的距离,数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了。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关于搞好数学新课改的体会和做法,与大家共同探讨,希望能得到各位同行的批评指正。
一、初中数学“新教材”充分说明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
新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基本思路,改变了以往课程内容单一的课程结构,构建了体现综合性、均衡性、选择性的新课程体系。新教材改变了以往数学教材只注重单纯数学知识、远离生活实际的体系,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就在实际生活和在我们身边的理念。
例如:“打折销售、教育基金”等生活场景都离学生非常近, “有趣的七巧板”、 “一定能摸到红球吗?”、“图案设计”、“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从不同方向看”等有趣的问题,这都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所有学生都爱上数学课了。
二、初中数学“新教材”使课堂活跃起来,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新教材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不依赖于记忆,而是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通过“探究”、“思考”、“動脑”等栏目,锻炼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课堂上学生思维变得活跃,讨论交流时敢于发问,甚至争论,这样知识间的相互关联也清晰明了。通过“探究”、“ 思考”、“ 动脑”等学习活动,可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掌握知识,并且学会学习。解题思路和思维方法得到锻炼,自信心得到提升、良好学习习惯的逐渐形成。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对全班学生根据学习基础进行了分组,最好将学生分6——8个小组,每小组6人,小组内合作学习,同班学生互相交流,但是活动中教师照顾不全,辅助、引导作用就起不到了。
三、初中数学“新教材”的例题与习题配备
相当一部分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充分感到数学来自与生活实践的方方面面,实际生活离不开数学。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遇到了教学难度问题,按照新课程标准,每学年的教学难度不是很明确,不得已教师只能以教材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的程度,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四、让合作带动教学
团队精神就是一种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工作精神。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学生互相配合能解决的问题,增进学生协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教师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以一个权威者的身份,去告诉学生这就是什么,这道题应该怎样去做,怎样做是错误的,而是要以伙伴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参与活动,一起探究,合作交流,共同发现新的知识。即一起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比如,我让学生分组合作调查本校学生的身高状况。如果学生在学习阶段没有经历过类似的抽样调查过程,而是到他用到的时候,直接让他解决,那时他就会感到非常茫然,这也是数学问题吗?这要用到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呢?需要调查哪些人?调查的数据怎样收集、整理?只有经历过这个过程的人,他才真正知道怎样解决这些问题,他才懂得如何与他人合作才能把这件事做好。
我把班内的学生分成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组成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这样既可增加小组成员的多样性,又可增加小组间的竞争性,便于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这些使学生认识到只有齐心协力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数学教学具有不仅使学生学知、学做;而且使学生学共同生活,学共同发展的目标任务。
五、让开拓激趣教学
一切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同时,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解决。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遇到的问题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主要体现为对一个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如何设计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或模型。
六、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运用数学的能力是未来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我们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这些数学知识,而忽视对其原型的分析和抽象。我们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在教学中,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建模训练,也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和当前商品经济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利息、股票、利润、人口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大有裨益。
新课程教学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亲自去体验、尝试,来逐渐打下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的基础,从各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尽量只起到引导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为重点。”上课的教师自身素质要高,驾驭课堂能力要强,对于学生错误性的认识,教师能够及时予以讲解。另外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提问题时要有针对性,让学生有的放矢,这样才能提高新课改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要全面领会贯彻新课改的精神,素质教育推向更深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