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倘若教师不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将直接影响我们的教育质量、教学效率,关系到我们是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下面,以我自身的经历,谈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艺术地运用好自身的综合素养,与学生沟通交流的点滴感受。
一、多与学生交流
在平常的交流中教师就要明确的告诉每一个学生,上课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它不等同于课外的生活。在课外生活中,老师可能是大伙的亲戚、长辈、朋友,甚至可能是吃住在一起的家人。此时,师生关系就显现的不是那么清晰,甚至可以不必以師生相称;但在课堂上就不一样,它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学习知识的过程和团队。此时,师生关系非常明确,学生在课外的某些言行不能随便带到课堂上来。作为教师,课前必须做好相应的授课准备,比如:教师的衣着、发型、手势、表情、眼神、体态、仪表等等。教师在课堂上所表露出来的一切,都可能是学生所学习与模仿的。教师切忌在教育自己的学生时,连自己的问题都没做到正确解决。那教师的美好形象与人格魅力等将无从谈起,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正人先正已”。在这个前提下,教师与学生在课内外的沟通与交流就有可能更融洽更和谐更有活力地开展起来。
二、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
在课堂以外,老师与学生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大家都有喜怒哀乐,也有悲欢离合。因而,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视做为平等的。当学生跟教师开个小小玩笑时,切不要认为这是对教师尊严的挑战。我们每位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成绩平平的学生,在生活中和老師相处时,总是自然大方地和老师说话,而且语言幽默、风趣得体。你一定会觉得这学生还可以,不说让人挺喜欢,但至少不会让人觉得讨厌。那么,我们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比如,我们在校园内外经常遇到学生们对老师说“老师好”,此时,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句开心的话,会让那些学生们觉得自己和老师之间没有了距离,一种亲切、贴近的感觉会在他们的心中油然而生。
三、多与学生微笑
微笑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是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脸上常常微笑,学生会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并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引导。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和赞美的话语,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都会让学生感到你的亲近,会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四、沟通也要适当赞美学生
俗话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努力受到别人的赞赏。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及时表示欣赏之意,你的赏识使他们眼睛一亮,看到了成绩,看到了光明,也能大大增强学生的信心。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所以,每一位学生都渴望赏识,赏识导致成功。比如,我们班的小慧无论在学习或生活上都是大家眼中的“后进生”,父母每天都对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希望她把学习搞好,但她依然如故。一天,小慧心血来潮地扎了很漂亮的蝴蝶结来上学,我看见了说了句“你今天真漂亮”。想不到因为这一句平常的真心话,此后每天她都穿戴整齐回校,一改以往的邋遢形象,而我也不吝啬赞美,并有意加以指导,而她更是乐于接受和改变。慢慢地,我把赞美与指导迁移到学习上面,由于她明白老师是真心关心她的,因此她也乐于接受教导。经过一学期的努力,现在的小慧是名副其实的“三好学生”。
五、沟通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
沟通需要教师充分倾注爱心,面对新课程作为引导者和实施者的教师来说,与小学生心灵沟通的首要条件就是给学生以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在教育工作中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只有真正地了解学生,才能爱学生所爱、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把学生的忧虑当自己的忧虑。一旦当学生感悟到老师真诚地热爱他时,就会激起他们心灵的火花,把教师当做最可信赖的人,并毫无保留地将心灵的大门向老师敞开,告诉你在他幼小的内心深处的秘密。教师热爱学生,关心是起点,也是沟通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学生,不管是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都要一视同仁,尤其是对差生,更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如果抓住了这些有利的教学时机,只要几句话,几分钟就能产生巨大的心灵感应,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收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艺术效果。但是教师对学生的爱还应充分体现出严格要求。严格要求是较之慈祥、和蔼可亲、关心更为深刻的爱,它将为我们合格地、高质量地培养人才奠定基础。如果缺乏严格要求,学生就会像一株树苗生出杈枝,不会成材。当然一味的“严”,往往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我们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征、心理特征及特殊的环境特点宽严并进,宽容待人,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创造条件与他们达到心理相容。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不能只在他们犯错后,沟通应该是经常性的事。学生犯错,要和学生沟通;平时也要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兴趣,有什么想法和意见等等。除了面对面和学生沟通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与学生沟通。比如,作业本也可以作为沟通的桥梁。老师可以把对学生的要求、表扬、批评、建议、看法等写在每次作业的后面,用文字的方式与学生沟通,有时比直接用语言的方式效果好。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写在后面,达到双方沟通的目的。
当然,教师与学生在生活中的交往与接触远远不止这些。如果老师们真的放下了架子,与学生们平等相待,那么,我们的心与学生的心会贴得更近,我们的情感会得到更深入、更深刻的交流与沟通,我们与学生之间就不会有太深、太多的隔膜,我们就能走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这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大有好处的。
一、多与学生交流
在平常的交流中教师就要明确的告诉每一个学生,上课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它不等同于课外的生活。在课外生活中,老师可能是大伙的亲戚、长辈、朋友,甚至可能是吃住在一起的家人。此时,师生关系就显现的不是那么清晰,甚至可以不必以師生相称;但在课堂上就不一样,它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学习知识的过程和团队。此时,师生关系非常明确,学生在课外的某些言行不能随便带到课堂上来。作为教师,课前必须做好相应的授课准备,比如:教师的衣着、发型、手势、表情、眼神、体态、仪表等等。教师在课堂上所表露出来的一切,都可能是学生所学习与模仿的。教师切忌在教育自己的学生时,连自己的问题都没做到正确解决。那教师的美好形象与人格魅力等将无从谈起,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正人先正已”。在这个前提下,教师与学生在课内外的沟通与交流就有可能更融洽更和谐更有活力地开展起来。
二、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
在课堂以外,老师与学生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大家都有喜怒哀乐,也有悲欢离合。因而,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视做为平等的。当学生跟教师开个小小玩笑时,切不要认为这是对教师尊严的挑战。我们每位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成绩平平的学生,在生活中和老師相处时,总是自然大方地和老师说话,而且语言幽默、风趣得体。你一定会觉得这学生还可以,不说让人挺喜欢,但至少不会让人觉得讨厌。那么,我们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比如,我们在校园内外经常遇到学生们对老师说“老师好”,此时,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句开心的话,会让那些学生们觉得自己和老师之间没有了距离,一种亲切、贴近的感觉会在他们的心中油然而生。
三、多与学生微笑
微笑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是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脸上常常微笑,学生会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并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引导。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和赞美的话语,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都会让学生感到你的亲近,会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四、沟通也要适当赞美学生
俗话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努力受到别人的赞赏。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及时表示欣赏之意,你的赏识使他们眼睛一亮,看到了成绩,看到了光明,也能大大增强学生的信心。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所以,每一位学生都渴望赏识,赏识导致成功。比如,我们班的小慧无论在学习或生活上都是大家眼中的“后进生”,父母每天都对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希望她把学习搞好,但她依然如故。一天,小慧心血来潮地扎了很漂亮的蝴蝶结来上学,我看见了说了句“你今天真漂亮”。想不到因为这一句平常的真心话,此后每天她都穿戴整齐回校,一改以往的邋遢形象,而我也不吝啬赞美,并有意加以指导,而她更是乐于接受和改变。慢慢地,我把赞美与指导迁移到学习上面,由于她明白老师是真心关心她的,因此她也乐于接受教导。经过一学期的努力,现在的小慧是名副其实的“三好学生”。
五、沟通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
沟通需要教师充分倾注爱心,面对新课程作为引导者和实施者的教师来说,与小学生心灵沟通的首要条件就是给学生以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在教育工作中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只有真正地了解学生,才能爱学生所爱、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把学生的忧虑当自己的忧虑。一旦当学生感悟到老师真诚地热爱他时,就会激起他们心灵的火花,把教师当做最可信赖的人,并毫无保留地将心灵的大门向老师敞开,告诉你在他幼小的内心深处的秘密。教师热爱学生,关心是起点,也是沟通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学生,不管是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都要一视同仁,尤其是对差生,更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如果抓住了这些有利的教学时机,只要几句话,几分钟就能产生巨大的心灵感应,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收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艺术效果。但是教师对学生的爱还应充分体现出严格要求。严格要求是较之慈祥、和蔼可亲、关心更为深刻的爱,它将为我们合格地、高质量地培养人才奠定基础。如果缺乏严格要求,学生就会像一株树苗生出杈枝,不会成材。当然一味的“严”,往往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我们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征、心理特征及特殊的环境特点宽严并进,宽容待人,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创造条件与他们达到心理相容。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不能只在他们犯错后,沟通应该是经常性的事。学生犯错,要和学生沟通;平时也要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兴趣,有什么想法和意见等等。除了面对面和学生沟通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与学生沟通。比如,作业本也可以作为沟通的桥梁。老师可以把对学生的要求、表扬、批评、建议、看法等写在每次作业的后面,用文字的方式与学生沟通,有时比直接用语言的方式效果好。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写在后面,达到双方沟通的目的。
当然,教师与学生在生活中的交往与接触远远不止这些。如果老师们真的放下了架子,与学生们平等相待,那么,我们的心与学生的心会贴得更近,我们的情感会得到更深入、更深刻的交流与沟通,我们与学生之间就不会有太深、太多的隔膜,我们就能走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这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大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