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故事,表达特定情感、主题的读本,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在不同维度上交织、互动说故事的一门艺术。在绘本中,图画不再是文字的点缀,而是图书的命脉,甚至有些绘本,一个字也没有,只有绘画来讲故事。绘本中的图夸张可爱,充满童趣;文字简洁幽默,意犹未尽,留给孩子们丰富的想象空间;绘本所展示的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学生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会被绘本奇思妙想的情节和夸张有趣的画面所吸引。同時,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和巧妙引导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起学生的表达冲动。
笔者认为,这种基于愉快阅读体验基础上的、读写一体的绘本作文,是儿童阅读体验基础上感悟的升华,是融积累、表达于一体的新习作形式,是阅读经典与自由创作合奏的美妙乐章。
一、绘本阅读—美妙的开始
1.精选绘本
绘本之所以备受学生的喜爱,是因为它们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幼儿的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的思维,是一种表象的思维。而绘本以画传达故事情节,比一般纯文本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也更符合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和习惯,更能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笔者曾经参加全国发展与创新课题组的赛课,选择上了一堂赏绘本、写作文的课程。笔者从绘本中选择指导学生写绘本故事《大卫,不可以》。这是一本外国经典绘本,全书内容简单:大卫伸着舌头,站在椅子上颤颤巍巍去够糖罐;大卫一身污泥回家,客厅的地毯上留下了一串黑脚印;大卫在浴缸里闹翻了天,水流成河;大卫光着屁股跑到了大街上……每一幅页面里都有妈妈说的话“大卫,不可以!像这样好的绘本不仅绘画精美,构图、色彩能使阅读者在视觉上引起愉悦,而且每张图画都有丰富的内涵,图与图之间能呈现独特的叙事关系,从而把学生带入美好故事情节的过程中。
2.指导观察
绘本阅读从观察入手。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孩子观察时管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兴奋,观察后用语言表达时,管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兴奋。孩子们正是通过大脑两半球兴趣、抑制的交替,才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语言而不至于感到疲劳。那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呢?我们常常见到几十个孩子同时观察一个对象,而写出来的文章也千差万别,原因何在呢?一是儿童观察能力不同。感知上的片面性、表面性,知觉不精细,注意不稳定;二是由于从观察到表达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从观察得来的材料必须经过头脑加工、整理、取舍,并考虑如何立意,最后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出来。
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观察的热情,而且要让学生善于观察,掌握观察方法,使观察与语言表达相结合,不断提高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首先,观察时,要抓住主题(重点),才能使文章主次分明,中心明确。笔者指导学生观察《大卫,不可以》这本书时,有一幅图是大卫站在椅子上颤颤巍巍去够糖罐。画面内容丰富,但是主人公还是很明确。因此,指导学生观察画面时,笔者引导学生将大卫作为观察的重点。其次,观察要有次序,才能使思维表达有条理。特别是观察人物。老师问:这个小男孩就是大卫,大卫长什么样呢?别着急,咱们先仔细看看,他的头、眼睛、鼻子、嘴、身子、胳膊、腿。谁能按从头到脚的顺序来描绘一下。我们再来看看大卫在干什么?他是怎么做的?老师明确的语言提示,学生就能根据这些提示来观察和表达,做到言之有序。最后,观察要细致,形成清晰的形象,使文章内容更加具体。绘本的魅力在于它的画面。画家的匠心独运往往体现在画面每一个细节。因此,在指导学生观察时,每一个细小的地方都不要放过。在教学生观察大卫站在椅子上颤颤巍巍去够糖罐这幅图,笔者指出,孩子们,我们再仔细看看,你还关注到这幅图的什么?并有意识地将学生的视线引到倾斜的椅子,倾斜的书本,倾斜的鱼缸上来。于是,学生看到了鱼儿四处逃窜的情景,看到了金鱼惊恐的眼神,下一秒鱼缸可能摔碎,下一秒大卫可能会掉下来,从而明白此刻调皮的大卫危险的处境。事实说明,观察细致,才能使外在景物在头脑中形成生动鲜明的表象,进而写出内容充实、具体的好文章。
二、大胆想象—美好的体验
打开绘本,简单的文字、生动的图片都是帮助孩子激发想象的道具。要知道,生动的画面远远比生动的文字更能激发孩子的想象。教师引导学生细细地观赏图画中的形象、色彩、细节等,感受画面所流露的情感、所表达的意蕴,遐想文字、图画以外的世界,尤其是旋复式结构的绘本,让孩子把故事衔接起来。但是孩子们的想象也需要教师的激活和引导。
1.想象需要创设情境
儿童是天生的幻想家。他们是五彩绚丽的梦幻制造者、追求者。他们的想象在伙伴的思维碰撞中,升腾美好的情感;他们用水晶般纯洁的心,用淙淙清泉似的儿童语言编织人世间最美好的童话故事。
但儿童的这种潜能只有在合适的情景下才可能激活。在教学《大卫,不可以》中,笔者这样引导孩子:“大卫,不可以我们还是来看看书上‘大卫,不可以’这句话是谁说的吧?哎,看不到此时妈妈的表情,你能想象一下吗?妈妈生气的神情你能用语言描绘一下吗?”学生顿时冒出很多的词句:怒目圆睁、眉头紧皱、眼睛火冒三丈、脸涨得红红的、双手叉腰等。我不由得夸孩子们,你们想的多好呀,每个人想象中的妈妈都不一样。这就是绘本的魅力!那么,我们以后看绘本的时候就可以大胆想象。正因为老师自然贴切的情景创设,孩子们才一步步走进画境,把画上的大卫当作活生生的伙伴,对话的对象。造境的成功,才会有学生积极、丰富的想象流淌。
2.想象需要感同身受
想象要合理,但不能以成人为评判的唯一标准,更不以教师的好恶为准绳。想象必须合乎儿童心智发展水平、认识规律之理,合乎儿童向善、向美之理。合这个理就要鼓励学生大胆放飞、无瑕纯净的美丽。因此,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神情、动作,揣摩他的想法,从而走进他的内心世界非常重要。在绘本《大卫,不可以》中,大卫看电视里的超人,不愿去睡觉时,笔者指出,刚才我们一直在仔细观察,现在我们要走进大卫的内心。看!电视里播放着大卫最爱看的超人,看得正起劲,妈妈在一旁喊,回房间去!如果你是大卫,你会怎么想?能不能用一个词形容一下此时大卫的心情?学生说出一串词:生气、郁闷、烦躁、扫兴、无奈、伤心等。能说说他郁闷的原因吗?笔者引导学生。就这幅画孩子们的感受都不一样。在看绘本的时候,每个人的独特的阅读感受其实就是孩子们阅读的最大乐趣。笔者告诉学生,在这幅图中,我们虽然无法知道大卫的真实想法,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大卫的神情、动作,揣摩他的想法,从而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这就是用心 感受。
3.想象需要思前想后
图片只是一瞬间的定格。指导学生看图时不能光看图上有的内容,得让画面动起来,让人物说起话来,让事情继续发展下去,因此,要引导学生想想事情的前因后果。大胆设想:在这之前发生了什么?在这之后还会发生什么?这就叫思前想后。《大卫,不可以》中,大卫一身污泥回家,客厅的地毯上留下了一串黑脚印,这幅图特别有趣,仔细看大卫下巴上的污泥里还扭动着一条小蚯蚓呢!于是我充分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在这之前,大卫都干了些什么?谁有与众不同的想象。之后还会发生什么呢?有的孩子甚至替大卫担心,如果遇到一个粗暴的妈妈,可就遭殃了。等等贴近孩子生活实际而又趣味横生的场景在孩子們的想象世界诞生了。
三、编写故事—完美的呈现
有了前面的快乐阅读,尽情想象,充分表达,对于创编绘本故事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低年级的孩子毕竟作文刚刚起步,为了减缓创编故事的坡度,课堂上还是遵循小组合作在前,个人任选一幅创作写话在后的步骤。依据小步子原则、合理的阶梯,贯通了儿童和绘本两个世界,激活了儿童的情感世界。
在教学《大卫,不可以》中,笔者让孩子们充分口头创编前面指导的画面。鉴于三年级孩子的学力,笔者认为,范文引路还是必要的。通过范文,笔者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发现,去探究。让学生评价故事的哪些地方最有趣,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这个故事抓住了故事角色的动作、神情、心理,不仅写了主要角色的表现,也写了周围的环境,所以很生动。然后,笔者进行写作方法小结:要把一个场景写得像动画片那样吸引人,就要仔细观察,让笔下的人物动起来、说起来,有表情、有心理,如果还能用象声词对声音进行描摹,那就更加生动形象了。这样设计是希望把例文当成一个台阶,一根拐杖,帮助学生降低写作难度,寻找到写好场景的方法、技巧,为习作引来写作方法这股甘泉。然后,笔者把绘本中学生没有接触过的两幅图一起呈现在屏幕上,请他们选择一幅你最有话写、最喜欢的图,创造一个全新的绘本故事。传统“看图写话”的封闭被彻底打破,学生在交流碰撞中,成功地冲破固有思维局限。在老师精彩的引领下,通过小组合作,以自己的语言多角度重构这个有趣的故事,达到了重构语言与文本解读的完美融合,为作文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水。
阅读绘本作品,对于儿童是一种享受。这种享受是由外到内的“意化”过程。而有了这种享受之后,学生会产生一种美好的内心体验,教师引导其将这种内心体验诉诸笔端,这是由内到外的“物化”过程。这样的阅读和写作是互为表里,互为因果的。文本的意义在儿童兴致勃勃的参与中得以重构;文本的意蕴在儿童的个性化言语的召唤中得以延展。儿童在阅读和习作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智慧,参与了文本的二度创造。习作的过程是抒发情感的过程,更是创造美好的过程。这样的习作,于学生来说,是一次温暖而美丽的心灵旅行!
(作者单位: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熙春路逸夫小学)
责任编辑:李莎
[email protected]
笔者认为,这种基于愉快阅读体验基础上的、读写一体的绘本作文,是儿童阅读体验基础上感悟的升华,是融积累、表达于一体的新习作形式,是阅读经典与自由创作合奏的美妙乐章。
一、绘本阅读—美妙的开始
1.精选绘本
绘本之所以备受学生的喜爱,是因为它们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幼儿的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的思维,是一种表象的思维。而绘本以画传达故事情节,比一般纯文本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也更符合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和习惯,更能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笔者曾经参加全国发展与创新课题组的赛课,选择上了一堂赏绘本、写作文的课程。笔者从绘本中选择指导学生写绘本故事《大卫,不可以》。这是一本外国经典绘本,全书内容简单:大卫伸着舌头,站在椅子上颤颤巍巍去够糖罐;大卫一身污泥回家,客厅的地毯上留下了一串黑脚印;大卫在浴缸里闹翻了天,水流成河;大卫光着屁股跑到了大街上……每一幅页面里都有妈妈说的话“大卫,不可以!像这样好的绘本不仅绘画精美,构图、色彩能使阅读者在视觉上引起愉悦,而且每张图画都有丰富的内涵,图与图之间能呈现独特的叙事关系,从而把学生带入美好故事情节的过程中。
2.指导观察
绘本阅读从观察入手。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孩子观察时管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兴奋,观察后用语言表达时,管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兴奋。孩子们正是通过大脑两半球兴趣、抑制的交替,才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语言而不至于感到疲劳。那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呢?我们常常见到几十个孩子同时观察一个对象,而写出来的文章也千差万别,原因何在呢?一是儿童观察能力不同。感知上的片面性、表面性,知觉不精细,注意不稳定;二是由于从观察到表达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从观察得来的材料必须经过头脑加工、整理、取舍,并考虑如何立意,最后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出来。
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观察的热情,而且要让学生善于观察,掌握观察方法,使观察与语言表达相结合,不断提高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首先,观察时,要抓住主题(重点),才能使文章主次分明,中心明确。笔者指导学生观察《大卫,不可以》这本书时,有一幅图是大卫站在椅子上颤颤巍巍去够糖罐。画面内容丰富,但是主人公还是很明确。因此,指导学生观察画面时,笔者引导学生将大卫作为观察的重点。其次,观察要有次序,才能使思维表达有条理。特别是观察人物。老师问:这个小男孩就是大卫,大卫长什么样呢?别着急,咱们先仔细看看,他的头、眼睛、鼻子、嘴、身子、胳膊、腿。谁能按从头到脚的顺序来描绘一下。我们再来看看大卫在干什么?他是怎么做的?老师明确的语言提示,学生就能根据这些提示来观察和表达,做到言之有序。最后,观察要细致,形成清晰的形象,使文章内容更加具体。绘本的魅力在于它的画面。画家的匠心独运往往体现在画面每一个细节。因此,在指导学生观察时,每一个细小的地方都不要放过。在教学生观察大卫站在椅子上颤颤巍巍去够糖罐这幅图,笔者指出,孩子们,我们再仔细看看,你还关注到这幅图的什么?并有意识地将学生的视线引到倾斜的椅子,倾斜的书本,倾斜的鱼缸上来。于是,学生看到了鱼儿四处逃窜的情景,看到了金鱼惊恐的眼神,下一秒鱼缸可能摔碎,下一秒大卫可能会掉下来,从而明白此刻调皮的大卫危险的处境。事实说明,观察细致,才能使外在景物在头脑中形成生动鲜明的表象,进而写出内容充实、具体的好文章。
二、大胆想象—美好的体验
打开绘本,简单的文字、生动的图片都是帮助孩子激发想象的道具。要知道,生动的画面远远比生动的文字更能激发孩子的想象。教师引导学生细细地观赏图画中的形象、色彩、细节等,感受画面所流露的情感、所表达的意蕴,遐想文字、图画以外的世界,尤其是旋复式结构的绘本,让孩子把故事衔接起来。但是孩子们的想象也需要教师的激活和引导。
1.想象需要创设情境
儿童是天生的幻想家。他们是五彩绚丽的梦幻制造者、追求者。他们的想象在伙伴的思维碰撞中,升腾美好的情感;他们用水晶般纯洁的心,用淙淙清泉似的儿童语言编织人世间最美好的童话故事。
但儿童的这种潜能只有在合适的情景下才可能激活。在教学《大卫,不可以》中,笔者这样引导孩子:“大卫,不可以我们还是来看看书上‘大卫,不可以’这句话是谁说的吧?哎,看不到此时妈妈的表情,你能想象一下吗?妈妈生气的神情你能用语言描绘一下吗?”学生顿时冒出很多的词句:怒目圆睁、眉头紧皱、眼睛火冒三丈、脸涨得红红的、双手叉腰等。我不由得夸孩子们,你们想的多好呀,每个人想象中的妈妈都不一样。这就是绘本的魅力!那么,我们以后看绘本的时候就可以大胆想象。正因为老师自然贴切的情景创设,孩子们才一步步走进画境,把画上的大卫当作活生生的伙伴,对话的对象。造境的成功,才会有学生积极、丰富的想象流淌。
2.想象需要感同身受
想象要合理,但不能以成人为评判的唯一标准,更不以教师的好恶为准绳。想象必须合乎儿童心智发展水平、认识规律之理,合乎儿童向善、向美之理。合这个理就要鼓励学生大胆放飞、无瑕纯净的美丽。因此,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神情、动作,揣摩他的想法,从而走进他的内心世界非常重要。在绘本《大卫,不可以》中,大卫看电视里的超人,不愿去睡觉时,笔者指出,刚才我们一直在仔细观察,现在我们要走进大卫的内心。看!电视里播放着大卫最爱看的超人,看得正起劲,妈妈在一旁喊,回房间去!如果你是大卫,你会怎么想?能不能用一个词形容一下此时大卫的心情?学生说出一串词:生气、郁闷、烦躁、扫兴、无奈、伤心等。能说说他郁闷的原因吗?笔者引导学生。就这幅画孩子们的感受都不一样。在看绘本的时候,每个人的独特的阅读感受其实就是孩子们阅读的最大乐趣。笔者告诉学生,在这幅图中,我们虽然无法知道大卫的真实想法,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大卫的神情、动作,揣摩他的想法,从而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这就是用心 感受。
3.想象需要思前想后
图片只是一瞬间的定格。指导学生看图时不能光看图上有的内容,得让画面动起来,让人物说起话来,让事情继续发展下去,因此,要引导学生想想事情的前因后果。大胆设想:在这之前发生了什么?在这之后还会发生什么?这就叫思前想后。《大卫,不可以》中,大卫一身污泥回家,客厅的地毯上留下了一串黑脚印,这幅图特别有趣,仔细看大卫下巴上的污泥里还扭动着一条小蚯蚓呢!于是我充分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在这之前,大卫都干了些什么?谁有与众不同的想象。之后还会发生什么呢?有的孩子甚至替大卫担心,如果遇到一个粗暴的妈妈,可就遭殃了。等等贴近孩子生活实际而又趣味横生的场景在孩子們的想象世界诞生了。
三、编写故事—完美的呈现
有了前面的快乐阅读,尽情想象,充分表达,对于创编绘本故事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低年级的孩子毕竟作文刚刚起步,为了减缓创编故事的坡度,课堂上还是遵循小组合作在前,个人任选一幅创作写话在后的步骤。依据小步子原则、合理的阶梯,贯通了儿童和绘本两个世界,激活了儿童的情感世界。
在教学《大卫,不可以》中,笔者让孩子们充分口头创编前面指导的画面。鉴于三年级孩子的学力,笔者认为,范文引路还是必要的。通过范文,笔者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发现,去探究。让学生评价故事的哪些地方最有趣,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这个故事抓住了故事角色的动作、神情、心理,不仅写了主要角色的表现,也写了周围的环境,所以很生动。然后,笔者进行写作方法小结:要把一个场景写得像动画片那样吸引人,就要仔细观察,让笔下的人物动起来、说起来,有表情、有心理,如果还能用象声词对声音进行描摹,那就更加生动形象了。这样设计是希望把例文当成一个台阶,一根拐杖,帮助学生降低写作难度,寻找到写好场景的方法、技巧,为习作引来写作方法这股甘泉。然后,笔者把绘本中学生没有接触过的两幅图一起呈现在屏幕上,请他们选择一幅你最有话写、最喜欢的图,创造一个全新的绘本故事。传统“看图写话”的封闭被彻底打破,学生在交流碰撞中,成功地冲破固有思维局限。在老师精彩的引领下,通过小组合作,以自己的语言多角度重构这个有趣的故事,达到了重构语言与文本解读的完美融合,为作文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水。
阅读绘本作品,对于儿童是一种享受。这种享受是由外到内的“意化”过程。而有了这种享受之后,学生会产生一种美好的内心体验,教师引导其将这种内心体验诉诸笔端,这是由内到外的“物化”过程。这样的阅读和写作是互为表里,互为因果的。文本的意义在儿童兴致勃勃的参与中得以重构;文本的意蕴在儿童的个性化言语的召唤中得以延展。儿童在阅读和习作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智慧,参与了文本的二度创造。习作的过程是抒发情感的过程,更是创造美好的过程。这样的习作,于学生来说,是一次温暖而美丽的心灵旅行!
(作者单位: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熙春路逸夫小学)
责任编辑:李莎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