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高校课堂环境建设的探索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phi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课堂是在校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阵地,课堂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针对目前高校课堂的情感冷漠、低效性、沉闷性等现状,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提出了自主性、情绪安全感、归属感、趣味性、权利和自由等五种应对策略,营造积极课堂环境,旨在促进师生心理和谐、改进高校学风、提高教学质量、形成良好学习氛围。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理念;高校;课堂环境
  
  课堂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演绎的舞台,是实施教育的主渠道,其环境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所谓课堂环境,是指为了便于学习而选定的物理环境,以及在其中产生的复杂而不可缺少的交互作用。它包括社会、文化、个人、组织、情感和心理等多个方面。在这种错综复杂的环境里,主要的活动是交互、发展新的个人内省认知,以及人际间的相互了解[1]。本文研究的课堂环境建设是基于师生双方教学所处的客观环境上,侧重于心理环境建设。心理环境是通过师生、生生相互作用形成的,对课堂教育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课堂环境建设中,注重心理环境的创建,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以学生需求为主的积极课堂环境非常必要和富有现实意义。
  
  一、传统学习理念下的课堂环境
  
  传统学习理念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模式着重于“教师教授——学生接受”[2]。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以讲述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信息输入。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角色可以概括为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教学的主宰者。通过实际调查和教学督导等各方面的反馈发现,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以下几个弊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1.高校课堂情感冷漠
  大学课堂座位空间上有个明显特征,年级越高,学生越靠后坐,有时候前排甚至空出好几排座位,与老师相隔甚远,似乎这样才有安全感和自由感。这种空间上的距离突显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心理距离,反映了学生对老师的漠视和某种程度的抵触情绪。许多时候,老师在台上声嘶力竭,而底下学生却漠然对待,毫无感知和共鸣。课堂纪律散漫,旷课、迟到、早退现象时有发生。有好些同学随心所欲,比如上课玩手机、看其它书籍、睡觉等现象屡见不鲜。如此缺乏互动的课堂又怎么使教师和学生拥有和谐的关系呢?
  2.高校课堂的低效性
  因为缺少师生的共鸣与互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提高,老师和学生难以形成一个有联系的整体,信息得不到有效的传递和反馈,譬如,有些知识点经过老师反复讲述,学生仍不求理解,更不用说会课后去主动解疑了,学习效果可见一斑。学生的消极情绪当然会影响老师的上课热忱,长期以往,势必导致师生疲乏倦怠,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
  3.高校课堂的沉闷性
  传统的填灌式教学仍是当今高校主要的教学方式。单一的理论知识讲授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人翁意识不强。尽管现在课堂基本上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但是如果教师不能以学生需求为目标,而单纯考虑完成教学任务,纵有再好的设备仪器也不能长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样,如果课堂中缺少欢笑和愉悦感,那么它将让人难以留念,学生逃课也将不可避免。
  实际上,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许多高校已经意识到传统学习模式的弊端,逐渐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学习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这种非此及彼的思想,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相对于高校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还相去甚远。基于这种现实背景,本研究试图找出一个平衡点,选取教学活动中的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为研究对象,在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下,研究师生的积极力量、善行和美德,强调人性的优点与价值,发掘师生的优秀品质,开发人的潜能,建立一种长效机制,开发高校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
  
  二、积极心理学理念对课堂环境建设的启示
  
  1.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当前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积极情绪体验研究,积极个人特质研究及积极组织系统研究。这也是Seligman在1998年主持的“艾库玛尔确定的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三个主要内容[3]
  快乐、幸福感是积极情绪体验的主要研究内容。快乐是指个体感受到的愉悦心情与高涨情绪。幸福感是对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正面评价,是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Ryan和Deci总结发现,幸福感分为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两个取向[4]。主观幸福感是指人们对自己生活的评价与感受,包括认知判断(即生活满意度)与情感体验(包括正面情感与负面情感);心理幸福感则主要探索人类追求发展幸福的法则和存在的生命挑战等。
  积极心理学是以人类的自我管理、自我导向和整体适应性等积极人格特质为前提条件建立的。积极心理学家认为,通过对个体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使其成为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时,积极人格特质也就形成了[5],培养这些特质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有助于个体采取更有效的应对策略,具体研究了24种积极人格特质,包括自我决定性、乐观、成熟的防御机制、智慧等,其中引起较多关注的是自我决定性和乐观[6]
  积极的组织系统分为积极的社会大系统和社会小系统,前者包括建立使公民有责任感、职业道德的国家法律法规;后者包括健康的家庭、和谐的社区、高效能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个体积极品质的形成离不开造就人类幸福的环境条件和影响天才发展、创造力培养、体现与发挥的环境因素。许多积极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更多的是来自培养而非与生俱来,天才儿童的产生与其父母和家庭有很大的关系。Sternberg等人依据创造性投资理论提出了著名的发展创造性潜能12种策略[7]:鼓励假设性的质问、允许含糊和不明确、容许犯错、鼓励他人对问题进行定义或重定义、对创造性的想法和产品进行奖励等。
  2.积极心理学理念对课堂建设的启示
  积极心理学研究人性中的美德和积极品质,尊重人性的需求,学会从事物的积极面看待问题,有利于人们从黑暗中找到光明,从困难中发现机遇,给人带来力量。当教师和学生都处于内心愉悦的状态下,更有利于交流,增强互动性。
  积极情绪的研究符合课堂心理环境的研究,切实考虑并体会学生和老师的情绪情感需求,有利于调动并激发课堂环境中主体的积极力量。这些情感需求主要包括:信任感、安全感、归属感、爱心、自尊心、自信心、趣味性、灵活性、实用性[8]。快乐是良好教学的必要质素,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生活的快乐,这是学校教育的职责[9]。乐观的情绪、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热情能提高师生的生理和心理活动能量,从而在其生活、学习、工作中产生积极作用。
  通过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有利于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自我决定性、乐观的生活态度,成熟的防御机制,有利于学生正面看待问题,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从而在面对棘手的情况下能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促进问题的解决。
  课堂环境就是一个组织系统,高效能的学校离不开师生心理和谐及良好的互动。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权威及指挥命令的角色,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体验,以自己对学生真诚、尊重、关注、接纳和移情理解,营造人性化的课堂心理氛围,满足学生情绪安全感。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课堂,主动发问,与老师有效沟通,尊重理解老师。从而创建一种情感上互相支持、教学上积极参与、师生互动中相互关注的课堂系统[2]
  
  三、积极课堂环境的特征
  
  从积极心理学理念出发,根据积极课堂应具备的要素,阐述创建互动和谐、自主高效、满足师生需求目标的积极课堂环境应具备的特征。
  1.自主性。自主性是指学生自身产生的一种对学习的强烈求知欲望。在这种状态下,学生会表现出良好的注意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念,从而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并富有创造的积极性,因此自主性是积极课堂最主要的特征。要鼓励学生自主的学习,教师必须理解并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必须在支持学生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观点、需要和才能,使他们主动思考、管理学习过程。教师必须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伙伴,尊重、鼓励和支持他们。因为学生具备规划自己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当教师和学生学会分享课堂控制和设计,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是自我指导的学习者时,教师就能成功地培养出更加负责、自治和独立的学生。
  2.情绪安全感。创建积极课堂环境,关键的一个因素是学生要有足够的情绪安全感,从而使学生有勇气迎接学习上的挑战(Brophy,1987)。学校应该非常宽松、宽厚、宽容、温情、温暖、温馨,没有恐吓,没有威胁,没有强制,没有讥讽与嘲弄,有的只是欣赏、认同、建议、惋惜和同情,只是乐观的期待和真诚的信任[1]。让学生的心灵可以自由地舒展,让学生的个性可以充分地张扬。坦诚对待每个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学生迫于心理压力而不愿承认自己的无知,反而不懂装懂,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轻松自如地承认自己的未知领域来化解其心理阻碍。建立一个温暖的、学生彼此熟悉、相互接纳的学习场所[1]。大学学习除了课堂正式讲授之外,还可以采取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演讲,辩论赛等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老师的科学引导和同学们的支持鼓励也是情绪安全的重要因素。
  3.归属感。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归属感是一个强大的动力因素(Ryan,1991)。积极课堂的环境不可缺少的特点就是要具备归属感,让学生感到有价值,与他人有联系和被尊重。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老师的关心和支持、接纳和尊重是学生专心致志投入学习的一个重要前提。要做到无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如何,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在关心他们。许多研究证明,关心学生的教师更有成效感(Wubbels&Levy,1993)。其次,在教室里创造一种民主、公平环境和规则,确保每个成员有存在的价值。因为课堂上的反应冷漠,较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些学生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意义和价值而造成的。
  4.趣味性。积极课堂环境是一个充满乐趣、令人兴奋并能激发人的创造力的场所。要使课堂生动有趣,就需要和日常生活相联系。这也能促进学生自觉的将所学内容与自身背景相结合,使课堂变得富有乐趣和意义。研究指出,教学活动对学生有意义且符合个人需要时,其效果最好(Brophy,1987)。为了使课堂充满欢乐,一是要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紧密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发现所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另外,应该努力使课堂变得丰富和具有智慧的挑战性,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能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3]。比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语言编排学习内容,用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的方式向学生提供信息和提问,采用有意义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任务当中,设法把课程内容和学生课外生活结合起来,设法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而不是单一的讲授形式等等,都能增加课堂的兴趣,同时能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情绪,增强创造力。
  5.权利和自由。许多学生都渴望责任感、自治和独立(Deci&Ryan,1985),他们同时也想拥有参与、选择积极课堂活动的权利,以及与老师共享管理课堂的权利(Brophy,1987)。教学实践证明,当课堂的设计有学生自身参与时,学生的主体意识才会增强,表现更活跃、更积极。由此积极课堂中应该赋予学生更多的权利和参与成分,因为传统的教师说教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控制学习过程,比如提供在教学内容及评价中给予学生选择的机会,汲取学生的反馈并作出回应,和学生一起制定课堂方针和规范,在课堂上采用学生主导的发言或表演活动,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等,将有利于增强学生主动性,从而使课堂变得更积极而富有成效。
  
  四、积极课堂环境实例
  
  积极的课堂环境是一个充满自主性、情绪安全感、归属感、趣味性以及富有权利和自由的学习场所。若仅局限于理论上的探讨而无实际的课堂示范,终归是雾里看花。本文将例举一个积极课堂环境的案例以供参考。
  这是一个由30多个学生和一名外籍教师组成的口语课堂,任课老师是一位热情大方、开朗幽默的女教师。学期的第一堂课,就注重和同学们建立互相信任和友好的关系。比如介绍自己的家庭及个人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对老师有个初步的了解;接着给每位学生拍照。这是她便于更好的认识每位学生而进行的特别工作。因此,在第二、三次课时候基本上就能叫出每位学生的名字。这样用心的老师让同学们备感尊重,受到重视的同学们当然也会对老师回报以尊敬。
  每次上课前,学生就会看到讲台前一位面带微笑、热情地和每位同学“say hello”的亲切老师。她每次课都是提前15分钟到教室,在黑板上写下当天上课的主题及关掉手机、不许在课堂讲话及不许迟到等注意事项。因为活动规则的明确性,于是在这堂课从来不会出现纪律问题,也不会有手机突然响起。
  她的课堂充满快乐和趣味性。课前她精心设计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小组合作学习是常规形式,两人或三人一组进行口语表演,加强了同学们之间的社会合作化技能。合作学习多年来的研究表明,这种办法对学生的学业和社会化都大为有益(Johnson &ohnson,1991)。同时,她注重课堂形式的多样化:单词迷宫、猜谜语、小组口语表演、简单戏剧表演、唱歌学单词;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经常一些趣味活动,如告诉学生剪纸花、做夹心饼干等;为了缓解课堂单调无味,甚至还带来了小篮球,课后让大家投篮练习。课程形式的多样趣味性,让学生体会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与活泼,于无形之中接受了所要求掌握的知识。
  她的课堂是一个富有安全感、充满热情并带来自信的活动地带。每堂课都会让学生自主发言,当碰到表现好的同学时,会带领大家毫不吝啬热烈的掌声,并直呼“Bravo!”;当碰到胆小不敢发言的同学时,也会给予充分的耐心,并带领大家一起鼓励他们上台表演。每堂课她几乎都会带来小小的奖励品:有时候是糖果,有时候是饼干,甚至还有自做的扑克牌。她的课堂上同学们很少会感觉紧张而不敢表现自己,大家都能从中找到自信。
  这是笔者亲身经历并对自己产生极大影响的一个积极而快乐的课堂,这是与传统学习理念下大相径庭的课堂,感触非常深刻,获益颇多。这样的积极课堂环境让人身心愉悦,流连忘返,自信心得以增长,并对学习产生巨大的热情。当然本案例只是积极课堂的一种表现形式,证明了积极课堂对学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因为各学科有其特殊性,并且教师本人风格各异,也将要求积极课堂的表现形式多样化。
  
  五、结束语
  
  当今大学生学习的形式和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实践与活动大大扩展了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但是课堂仍是传承知识的重要平台,不同的是,学生们对接受知识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这对高校教师而言,是一种新的挑战。因此,研究课堂环境建设,尤其研究课堂心理环境建设,成了所有教师以及关心教育事业的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研究立足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从美德、人的积极品质以及情感方面出发,对创建积极课堂环境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希望能对高校课题环境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进而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价值。
  
  [参考文献]
  [1]Dale Scott Ridley & Bill Walther著,沈湘秦译,张厚粲 审校,自主课堂--积极的课堂环境的作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
  [2]张建红,让课堂变得更有效[J],科技信息,2007(35)
  [3]魏艳丽,吴荣先.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沿海企业与科技[J].2007(5):177-179
  [4]Seligman M E P, Csiksizent mihaly M. Positive Psychology: An introduction [J].American Psychologist,000, 55:5-14
  [5] 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3). 321-327
  [6] 任俊 ,叶浩生.当代积极心理学运动存在的几个问题[J].心理科学进展,2006,(5)
  [7]Georgas (Ed). Contemporary psychology in Europe: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Kirkland:ogrefe &uber Publishers, 1996:11-223
  [8]韦跃红,情感力在创建积极的英语课堂环境中的作用[J],科技资讯,2006(7)251-252
  [9]肖川,快乐是一种美德[J],博闻专栏·另类沉思
  [10]Brophy,J(1987).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strategies for motivating students to learn.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5(2)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脚步的进一步加深,教育部为适应新形式变化,及时调整了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指出教学活动“不仅要重视句子水平上的语言训练,还要逐步发展在语篇上进行交际的能力”。众所周知,语言存在于语篇之中,而不是句子之中。人要研究语言问题必然要把语篇作为研究对象。(胡壮麟;2001,1)[1]目前,我国大学公共英语课本中的课文都是以篇章形式出现,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学生还是习惯把它
期刊
摘 要: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多种教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引导学生在愉悦乐学的氛围中探求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利用;培养;激发兴趣;获取知识    学习兴趣也叫认识兴趣,它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积极趋近的倾向。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西方的阐释学理论,论证了翻译与阐释学的关系:翻译的过程就是对文本进行阐释的过程,结果必然产生不同的译文,并且分别从三个不同角度:语言因素、文化意象翻译、译者的创造性对《清明》三个英译本进行了比较,指出了一种语言在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时候,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译者的各自阐释以及文化的差异,产生多元阐释的必然性。  关键词:阐释学;翻译;阐释的多元    一、翻译与阐释的多元    阐
期刊
备课组是学科教学最重要、最前沿、最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组织,所以现在学校都非常重视备课组建设,备课组的活动也很频繁,丰富。那么,如何在建设备课组过程中努力提高组内教师的专业水平,如何让备课组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呢?笔者认为,以下备课组的建设实践值得尝试。    一、认真开好每一次主题式备课组活动    现在很多学校备课组活动很频繁,但没有针对性,组员集合后随便讲几句,记录一下便草草结束。这样
期刊
摘 要: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发展现代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面对业已存在的互动交流少、惧用或滥用多媒体、使用不规范等问题,只有通过加强培训和管理、组建网络教学平台等途径,才能得以解决。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媒体;互动    教基〔2001〕17号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期刊
摘 要:词汇是大学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大学英语学习者来说,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中最为关注又感觉十分无奈的事情。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和欧洲兴起,由认知心理学和语言学结合而成的边缘学科,处于语言研究的前沿,其研究范围包括范畴化和原型理论、隐喻概念和认知语法等。认知语言学使人们加深了对语言学习和语言应用的认知过程和规律的了解。把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应用到词汇教学当中,可以使学习者更好的
期刊
摘要:本文对感官动词“尝”构成的动补结构“尝起来”、“尝上去”在句法、语义、语用、认知图示、单位性质等方面的异同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尝起来;尝上去;单位性质    “尝起来”与“尝上去”是现代汉语中动词加复合趋向补语组成的一组结构,关于动补结构的研究已有很多,但是专门涉及“尝起来”与“尝上去”这组结构的研究基本没有。人们大多认为二者的句法功能与语义特点大致相同,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可以相互替换
期刊
摘 要:随着中国传统文化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以及素质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积极推进,中小学生的文言文水平日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文言文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为了更加有效的推进中小学文言文教学,笔者认为首先要从思想上加强引导,全新认识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其次从小培养,长期规划,循序渐进;三要借鉴我国古代好的教育模式,转变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中小学;教学模式  
期刊
摘要:习俗问题是改革中不得不直面的问题。教育习俗问题是教育改革中不得不直面的问题。学校体育改革亦无法回避教育习俗带来的种种问题。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在新世纪初又彰显出新的生命力,回顾改革之路,我们亦要对教育习俗的问题进行总结。笔者拟以教育习俗对学校体育改革的粘滞力影响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教育习俗;制度;学校体育改革;粘滞力    前言    伴随新中国基础教育近六十年的改革历程,学校体育的改革
期刊
摘 要:《普通化学》是高等工科院校面向非化学化工类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内容涵盖“四大化学”,知识点多、内容庞杂、概念跨越度大,教学课时少,授课对象为只有中学化学基础的大一新生。本文通过对授课对象、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针对大一新生的特点、针对学生专业特点、针对《普通化学》课程特点的针对性教学方法,介绍了作者在一线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实际教学案例。  关键词:普通化学;非化学化工类;大一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