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儿童及青少年特殊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hou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儿童及青少年特殊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行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儿童及青少年特殊类型RRD患者14例1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8例8只眼,女性6例6只眼。年龄5~ 17岁,平均年龄(12.64±4.11)岁。病程1d~ 1年,平均病程30 d。所有患眼均为特殊类型RRD,包括人工晶状体眼及无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伴有眼部发育异常的RRD等。14只眼中,视网膜脱离累及1个象限2只眼,2个象限4只眼,3个象限1只眼,4个象限7只眼。所有患眼均接受23G或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并填充灌注液、空气或硅油。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0.4个月。观察患眼视网膜复位、BCVA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14只眼中,一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13只眼(92.9%),视网膜复位不良1只眼(7.1%)。末次随访时,视网膜复位14只眼(100.0%);其中5只眼为硅油填充状态。视力提高8只眼(57.1%),无明显变化4只眼(28.6%),下降2只眼(14.3%)。手术中1只眼出现医源性视网膜裂孔,1只眼硅油进入视网膜下。手术后1只眼硅油取出后视网膜脱离复发再次硅油填充。

结论

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儿童及青少年特殊类型RRD安全有效,一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率92.9%,末次随访时视网膜复位率100.0%;其可促使大部分患眼视力稳定或提高。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联合3D手术视频系统和手术中OCT (iOCT)辅助玻璃体切割手术(PPV)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M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于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接受PPV治疗的高度近视MF患者19例19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7例,女性12例;均为单眼。平均年龄(54.47±11.38)岁;平均眼轴长度(30.40±2.30)mm;平均logMAR BCV
近年来,与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相关的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发展,促进了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手术治疗效果的提高。其中3D手术视频系统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是前景开阔的新技术之一。3D手术视频系统与传统的显微镜系统相比,通过将术者的目光从显微镜目镜转移至高清3D显示屏,具有优异的可视化和立体视觉,其可行性与安全性在越来越多的研究中得到证实。3D手术视频系统辅助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很大程度上解放了术者的颈椎,还有
自适应光学(AO)是一种通过降低光学像差的影响以提高光学系统性能的技术,与扫描激光检眼镜结合(AOSLO)应用于眼科可以矫正人眼屈光系统的像差,从而极大地提高成像的分辨率和成像质量。AOSLO能够在活体视网膜上观察到细胞水平的微观结构如光感受器、神经纤维、血管壁细胞等,从而可以发现疾病的早期改变,同时在疾病的随访中亦可观察视网膜微观结构的改变。目前,由于AOSLO内部固有的技术缺陷,限制了其在临床
目的观察板层黄斑裂孔(LMH)患眼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视网膜微结构变化。方法回顾性临床观察性研究。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并接受PPV治疗的LMH患者40例4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4例15只眼,女性26例26只眼;平均年龄(67.8±8.6)岁。有晶状体眼37只眼,IOL眼4只眼。牵拉型、退行型、混合型分别为29、7、5只眼。患者均行BCVA、OCT
目的初步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空气填充治疗非下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疗效。方法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在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眼科行PPV治疗的连续原发性RRD患者39例39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0例20只眼,女性19例19只眼;右眼23只,左眼16只;平均年龄(55±11)岁。有晶状体眼30只,无晶状体或IOL眼9只;视网膜裂孔1、2、≥3个分别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内界膜剥除消毒空气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疗效,初步探讨黄斑区微结构参数与IMH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病例队列研究。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科中心确诊的IMH患者20例2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例4只眼,女性16例16只眼;平均年龄(60.60±9.50)岁;平均病程(9.55±15.5)个月。裂孔分期为Ⅱ ~
目的对比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面部微注射玻尿酸致眼动脉阻塞、视网膜动脉阻塞(RAO)及自发性RAO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至2018年2月在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住院治疗的面部注射玻尿酸致眼动脉阻塞、RAO患者22例22只眼(玻尿酸组)纳入研究。选择自发性RAO 22例22只眼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测BCVA,并将结果转换为logMAR视力记录;采用FFA测量臂-视网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