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们的“520”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ber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实秋致韩菁清
  致韩菁清:
  昨天睡的时间不久,但是很甜。我从来没戴过指环(注:指环,即戒指。韩菁清把祖传的戒指送给他),现在觉得手指上添了一个新的东西,是一个大负担,是一种束缚,但是使得我安全地睡了一大觉。小儿睡在母亲的怀里,是一幅纯洁而幸福的图画,我昨晚有类似的感觉,“像是真的一样”(注:这是韩菁清常爱说的话)。手表夜里可以发光,实在是好,我特别珍视它,因为你告诉我曾经戴过它。我也特别羡慕它、嫉妒它,因为它曾亲近过你的肤泽。我昨天太兴奋,所以在国宾饮咖啡就突然头昏;这是我没有过的经验,我无法形容我的感受。凤凰引火自焚,然后又一个新生。我也是自己捡起柴木,煽动火焰,开始焚烧我自己,但愿我能把以往烧成灰,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也即是你所谓的“自讨苦吃”。我看“苦”是吃定了。


  你给我煮的水饺、鸡汤,乃是我在你的房里第一次的享受,尤其是那一瓶ROYAL SALUTE(注:苏格兰的一种名贵威士忌),若不是有第三者在场(注:指佣人),我将不准你使那两只漂亮的酒杯——一只就足够了。你喝酒之后脸上有一点红,我脸上虽然没有红,心里像火烧一样。以后我们在单独的时候,或在众多人群中,我们绝不饮酒。亲亲,记住我的话,只有在我们两人相对的时候,可以共饮一杯。这是我的恳求,务必答应我。我暂时离开的期间,我要在那酒瓶上加一封条。
  亲亲,我的心已经乱了,离愁已开始威胁我,上天不仁,残酷乃尔!
  我今天提早睡午觉,以便及时飞到你的身边,同时不因牺牲午觉而受你的呵斥。亲亲,我可爱的孩子!
  朱生豪致宋清如
  好人:
  你不懂写信的艺术,像“请你莫怪我,我不肯嫁你”这种句子,怎么可以放在信的开头地方呢?你试想一想,要是我这信偶尔被别人在旁边偷看见了,开头第一句便是这样的话,我要不要难为情?理该是放在中段才是。否则把下面“今天天气真好,春花又将悄悄地红起来”二句搬在头上做帽子,也很好。“今天天气真好,春花又将悄悄地红起来,我没有什么意见”这样的句法,一点意味都没有;但如果说,“今天天气真好,春花又将悄悄地红起来,请你莫怪我,我不肯嫁你”,那就是绝妙好辞了。
  如果你缺少这种poetical instinct,至少也得把称呼上的“朱先生”三字改做“好友”,或者肉麻一点就用“孩子”;你瞧“朱先生,请你莫怪我,我不肯嫁你”这样的话多么刺耳;“好友,请你莫怪我,我不肯嫁你”,就给人一个好像含有不得不的苦衷的印象了,虽然本身的意义实无二致;问题并不在“朱先生”或“好友”的称呼上,而是“请你莫怪我……”十个字,根本可以表示无情的拒绝和委婉的推辞两种意味。你该多读读《左传》。
  我没有要你介绍女朋友的意思,别把我的话太当真。你的朋友(指我)是怎样一宗宝货你也知道,介绍给人家,人家不会感激你的,至于我则当然不会感激你。
  我待你好,你也不要不待我好。
  沈从文致张兆和
  情书:
  一个白日带走了一点青春,日子虽不能毁坏我印象里你所给我的光明,却慢慢地使我不同了。一个女子在诗人的诗中,永远不会老去,但诗人他自己却老去了。
  想到这些,我十分犹豫了。
  生命是太脆薄的一种东西,并不比一株花更经得住年月风雨,用对自然倾心的眼,反观人生。使我不能不觉得热情的可珍,而看重人与人凑巧的藤葛。在同一人事上,第二次的凑巧是不会有的。
  我生平只看过一回满月。
  我也安慰过自己,我说: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马克思致燕妮
  我的亲爱的:
  我又给你写信了,因为我孤独,因为我感到难过,我经常在心里和你交谈,但你根本不知道,既听不到也不能回答我。我的照片纵然照得不高明,但对我却极有用……你好像真的在我的面前,我衷心珍爱你,自顶至踵地吻你,跪倒在你的眼前,叹息着说:“我爱你,夫人!”
  暂时的别离是有益的,因为经常的接触会显得单调,从而使事物间的差别消失。甚至宝塔在近处也显得不那么高,而日常生活琐事若接触密了就会过度地胀大。热情也是如此。日常的习惯由于亲近会完全吸引住一个人而表现为热情。只要它的直接对象在视野中消失,它也就不再存在。深挚的热情由于它的对象的亲近会表现为日常的习惯,而在别离的魔术般的影响下会壮大起来并重新具有它固有的力量。我的爱情就是如此。只要我们一为空间所分隔,我就立即明白,时间之于我的爱情正如阳光雨露之于植物——使其滋长。我对你的爱情,只要你远离我身边,就会显出它的本来面目,像巨人一样的面目。在这爱情上集中了我的所有精力和全部感情。我又一次感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人,因为我感到了一种强烈的热情。
  你会微笑,我的亲爱的,你会问:为什么我突然这样滔滔不绝?不过,我如能把你那温柔而纯洁的心紧贴在自己的心上,我就会默默无言,不作一声。我不能以唇吻你,只得求助于文字,以文字来传达亲吻……
  诚然,世间有许多女人,而且有些非常美丽。但是哪里还能找到一副容颜,它的每一个线条,甚至每一处皱纹,能引起我生命中最强烈而美好的回忆?
  再见,我的亲爱的,千万次地吻你和孩子们!
  你的卡尔
  (源自“凤凰网读书”)
  責编:马京京
其他文献
王徽之是个一等一的妙人。  1600多年前的一天,山阴(今绍兴)的大雪一直下到了深夜。见窗外雪势渐止,王徽之一手扶门,一手握盏,摇摇晃晃地踏至屋外。他举头四顾,门前的竹径和远处的群山都被白雪覆盖,似水的月光洒在上面,显得格外清润可爱。一阵冷风吹面,如爽气西来,顿时困意全无。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王徽之诗兴大发。酒酣耳热之际,忽然想起住在百里之外剡县的好友戴逵,竟当即决定连夜乘舟访友,与他
期刊
藏书家韦力是一位博爱的先生,这里的“爱”特指“古书之爱”。拥有九千多部古籍善本的他,因为嗜书,进而对古书交易这个行当以及经营者倾注了不少感情,四处寻书并结交同仁,交谈中时时不忘关心店家的生存与行业的未来,最终洋洋洒洒著成三本大书:《书肆寻踪:古旧书市场之旅》《书坊寻踪:私家古旧书店之旅》《书店寻踪:国营古旧书店之旅》。  藏书之路  澎湃新闻:您以嗜书如命、藏书成癖而声名远播,您是如何爱上古旧书,
期刊
余秋雨曾说,他招研究生时出过一道“略谈你对八大山人的了解”的题,一位考生的答案是:“中国历史上八位潜迹山林的隐士,通诗文,有傲骨,姓名待考。”“把八大山人说成是八位隐士我倒是有所预料的,这道题目的‘圈套’也在这里。把中国所有的隐士一并概括为‘通诗文,有傲骨’,十分有趣,至于在考卷上写‘待考’,我不禁哑然失笑了。”  先来澄清一点,八大山人,真的只有一个人,他就是明末清初的知名书画家朱耷。  不过,
期刊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句耳熟能详的话,据说正是由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的名句演绎而来。  说起徐霞客,人们脑海中多半会浮现出一个风尘仆仆的老头形象。他天性热爱大自然,一生都在考察探险,被誉为“千古奇人”,一部《徐霞客游记》流芳百世。  这个印象没错,但或许不是那么全面。抛开光环,他是一个有勇气的人,也是一个幸运的人。勇气在于不畏流俗,敢于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幸运的是,他生命中最重要
期刊
从前有一个叫花子,每天出门乞讨,他很想过正常人的生活,于是他把乞讨的粮食积攒起来。可是他积攒了好多年,他的粮仓还是只有一点米。  一天夜里,他悄悄地躲在角落,果然一只大老鼠半夜来偷吃他的粮食。他很气愤地大喊道:“富人家那么多粮食你不去吃,为什么偏偏偷吃我辛辛苦苦攒下的粮食?”没想到老鼠居然说话了:“你命里只有八分米,走遍天下不满升。”叫花子问老鼠:“这是为什么?”老鼠对他说:“我也不知道,你去问佛
期刊
所谓责任担当,于诗人而言,就是直面现状,拿起笔来,汇聚和弘扬正能量。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在抗疫大环境下,诗人们纷纷从多视角书写疫情期间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可以说,面对疫情,抗疫诗歌大多讴歌了人性的光芒、品格的力量,积极作为的人生状态、蓬勃向上的生命张力。  古人云:“顺境逆境看襟怀,大事难事看担当。”带着温暖和爱,书写抗疫诗歌,以特殊的情感符号抗疫,既是作为诗人的担当,也标志着诗人和诗的
期刊
初中时,教我们语文的王老师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一开始,班里淘气的男同学经常故意捉弄她,毕竟王老师看起来太年轻了,还有些弱不禁风的样子。  一次,一个男生在课上偷看小说,被王老师逮到。我们都以为王老师一定会发火,没想到,王老师笑笑说:“我也看过这本小说,作者确实有许多超前的奇思妙想,情节跌宕起伏,让人有忍不住读下去的冲动,难怪你们都喜欢。”  “但是,”她顿了顿,接着说,“作者前面铺垫的东西太多且
期刊
1830年秋天,俄罗斯正在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霍乱,疫情肆虐,同时战争不断,死伤惨重……无论如何想象,都是极度的不平静和骇人的腥风血雨。  夹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俄罗斯诗人、作家普希金也遇到了自己的难题——他刚刚经历亲人离散,又失恋,想外出散散心,结果因疫情发展迅猛,直接被隔离在了那个叫波尔金诺的小地方,期间两次试图离开未果,想到与未婚妻异地,感情问题没个着落,生活也难保障,心里足有一百分苦闷。
期刊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澳门回归时,闻一多诗作《七子之歌·澳门》改编的这首歌打动了无数人,也让闻一多这组此前不那么受重视的诗歌作品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其实,这首诗在形制上并不似其他歌词那般标准,其何以在短短时间之内爆发出此前七十多年都未曾显示的力量?  《七子之歌》组诗包括“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岛”和“旅顺·大连”七篇,根据闻一多
期刊
盘古开天:一个巨人,一把斧,在茫茫混沌之中,挥手一劈,混沌化为两段;一段为“清气”,上升,化作“天”;一段为“浊气”,下降,化作“地”;巨人之身躯,化作万物。自此,天地分,万物生。  女娲补天:祝融与共工大战,共工战败,一怒之下,头撞不周山,山倒而天崩,幸有女娲,采炼五色石,为天补之。  女娲造人:黄土制成泥浆,女娲捏之,成人形,化为人;后又以藤条蘸泥,甩之,泥浆落地,亦化为人,甚快。  伏羲画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