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语文不只是一门学科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b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时,教我们语文的王老师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一开始,班里淘气的男同学经常故意捉弄她,毕竟王老师看起来太年轻了,还有些弱不禁风的样子。
  一次,一个男生在课上偷看小说,被王老师逮到。我们都以为王老师一定会发火,没想到,王老师笑笑说:“我也看过这本小说,作者确实有许多超前的奇思妙想,情节跌宕起伏,让人有忍不住读下去的冲动,难怪你们都喜欢。”
  “但是,”她顿了顿,接着说,“作者前面铺垫的东西太多且对主角光环的执念太强,这样一来主线就被扰乱了,显得没有逻辑。虽然阅读时很过瘾,但看过大结局是不是就觉得没有预期的那么好呢?”
  同学们纷纷点头,觉得王老师神了。然后王老师又说,“我并不反对大家看课外书,但还是希望你们在有限的学习阶段,去汲取更有营养的内容。同样是小说,你们可以选择看文学性更强、文笔更精妙的中外名著。”
  接着,王老师讲述了她在成长的不同阶段迷恋过的文学作品。莫泊桑、三毛、博尔赫斯、沈从文、毛姆、杜拉斯、村上春树……一大串名字从她嘴里蹦出来,为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快下课的时候,她留了一个特殊的作业——让大家写日记。她会在每周五抽出一节课,和大家一起分享,谁的日记最受欢迎,还会得到额外奖励。
  這个提议新鲜、有趣,让同学们着迷。“昨晚你写日记了吗?”也成了大家见面时的常用问候语。王老师鼓励大家发挥想象力,不要克制自己的表达欲,所以同学们都很兴奋。我也暗暗发力,筹备自己的“大作”。
  第一次公开课上,王老师挑出了一些作品和我们一起讨论。她说:“真是没有想到,原来我们班的同学都这么有才华啊!”在公开的日记里,有人学着写诗,有人写出充满奇思妙想的小说,有人老老实实写日记,但真情实感的流露还是格外打动人。后来老师抽出最下面的一个本子说:“还有一个同学的日记,大半夜的,吓到老师了。”
  王老师瞥了我一眼。果然,我写的“鬼故事”被发现了。
  我已经想不起来当年到底写了些什么内容,只记得写的时候文思泉涌,手中的笔宛若魔法棒,轻轻松松就勾勒出一个令人充满窥探欲的虚幻世界。
  我原以为写这种题材会受到批评,但王老师反而以一种玩笑的口吻说:“其实人与鬼有什么分别呢?在更高维度世界的生物看来,我们这些‘人’又不知道被称作什么呢?”
  那是我上过的最难忘的语文课。下课之后,老师喊住我,她说我的文字很有灵性,虽然写得不算好,但是里面的许多比喻和情节都让她觉得我是一个可塑之才。她还给我推荐了《山海经》,并告诉我:“不管是什么故事,都要有前因后果,要有它的精神内核。”
  “你会在写作中找到你自己。”
  这句话,我记了很多年。我对写作产生热爱,都是因为王老师。她让我觉得,原来语文不只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探索世界和自我的方式。
  (源自《读者·校园版》)
  责编:马京京
其他文献
有很多人发表过很多对于契诃夫的评语,我现在尤其看重这三句——一句是契诃夫的好友高尔基说的:“你是一个我见过的最最自由的人,对什么也不顶礼膜拜。”一句是著名作家爱伦堡说的:“如果契诃夫没有这样少有的善良,他就写不出他已经写出来的这些作品。”一句是俄国契诃夫学会主席拉克申说的:“契诃夫生活在19世纪,但他的思想属于20世纪。”  自由是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欣赏  “自由”,是个常常挂在契诃夫嘴边的词,《套
期刊
各位先生:  现在被葬入坟墓的这个人,举国哀悼他。对我们来说,一切虚构都消失了。从今以后,众目仰望的将不是统治者,而是思想家。一位思想家不存在了,举国为之震惊。今天,人民哀悼一位天才之死,国家哀悼一位天才之死。  诸位先生,巴尔扎克这个名字将长留于我们这一时代,也将流转于后世的光辉业绩之中。巴尔扎克先生属于19世纪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之列。正如17世纪,一群显赫的作家涌现在黎塞留之后一样——
期刊
有的人能力不如你,人生阅历不如你,技巧不如你,亲和力不如你,形象不如你,但却混得比你好!究竟是什么限制了你?我们最大的敌人是惯性思维。  1.否定性思想  比如:不可能、没办法、怎么会、没想过、不知道,这些词汇会让你的大脑停止思考,不会再为结果找方法。没方法等于没能力。  2.推卸责任  比如:没看见、不知道、不是我的错,这些词汇会让一个人心安理得地让这件事情和自己没关系,损失了很多次成长的机会。
期刊
香港饶宗颐先生去世,媒体称他是国学大师,还说,他跟钱钟书先生齐名,北钱南饶。这么说,钱钟书先生也是国学大师喽。其实,季羡林先生还在世的时候,就已经被称为国学大师了。而钱、季两位,自己能不能接受这顶大帽子,恐怕都不好说。看起来,送帽子的人,对于什么叫国学,自己也不大清楚。  不清楚的,不仅仅是送帽子的媒体和大众,连“搞”国学的人,自己也未必能说得清。当今之世,但凡有点名气的大学,就有国学研究院。我的
期刊
王徽之是个一等一的妙人。  1600多年前的一天,山阴(今绍兴)的大雪一直下到了深夜。见窗外雪势渐止,王徽之一手扶门,一手握盏,摇摇晃晃地踏至屋外。他举头四顾,门前的竹径和远处的群山都被白雪覆盖,似水的月光洒在上面,显得格外清润可爱。一阵冷风吹面,如爽气西来,顿时困意全无。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王徽之诗兴大发。酒酣耳热之际,忽然想起住在百里之外剡县的好友戴逵,竟当即决定连夜乘舟访友,与他
期刊
藏书家韦力是一位博爱的先生,这里的“爱”特指“古书之爱”。拥有九千多部古籍善本的他,因为嗜书,进而对古书交易这个行当以及经营者倾注了不少感情,四处寻书并结交同仁,交谈中时时不忘关心店家的生存与行业的未来,最终洋洋洒洒著成三本大书:《书肆寻踪:古旧书市场之旅》《书坊寻踪:私家古旧书店之旅》《书店寻踪:国营古旧书店之旅》。  藏书之路  澎湃新闻:您以嗜书如命、藏书成癖而声名远播,您是如何爱上古旧书,
期刊
余秋雨曾说,他招研究生时出过一道“略谈你对八大山人的了解”的题,一位考生的答案是:“中国历史上八位潜迹山林的隐士,通诗文,有傲骨,姓名待考。”“把八大山人说成是八位隐士我倒是有所预料的,这道题目的‘圈套’也在这里。把中国所有的隐士一并概括为‘通诗文,有傲骨’,十分有趣,至于在考卷上写‘待考’,我不禁哑然失笑了。”  先来澄清一点,八大山人,真的只有一个人,他就是明末清初的知名书画家朱耷。  不过,
期刊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句耳熟能详的话,据说正是由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的名句演绎而来。  说起徐霞客,人们脑海中多半会浮现出一个风尘仆仆的老头形象。他天性热爱大自然,一生都在考察探险,被誉为“千古奇人”,一部《徐霞客游记》流芳百世。  这个印象没错,但或许不是那么全面。抛开光环,他是一个有勇气的人,也是一个幸运的人。勇气在于不畏流俗,敢于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幸运的是,他生命中最重要
期刊
从前有一个叫花子,每天出门乞讨,他很想过正常人的生活,于是他把乞讨的粮食积攒起来。可是他积攒了好多年,他的粮仓还是只有一点米。  一天夜里,他悄悄地躲在角落,果然一只大老鼠半夜来偷吃他的粮食。他很气愤地大喊道:“富人家那么多粮食你不去吃,为什么偏偏偷吃我辛辛苦苦攒下的粮食?”没想到老鼠居然说话了:“你命里只有八分米,走遍天下不满升。”叫花子问老鼠:“这是为什么?”老鼠对他说:“我也不知道,你去问佛
期刊
所谓责任担当,于诗人而言,就是直面现状,拿起笔来,汇聚和弘扬正能量。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在抗疫大环境下,诗人们纷纷从多视角书写疫情期间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可以说,面对疫情,抗疫诗歌大多讴歌了人性的光芒、品格的力量,积极作为的人生状态、蓬勃向上的生命张力。  古人云:“顺境逆境看襟怀,大事难事看担当。”带着温暖和爱,书写抗疫诗歌,以特殊的情感符号抗疫,既是作为诗人的担当,也标志着诗人和诗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