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岳父杨昌济故居

来源 :时尚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1991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毛泽东所在的第八班教室墙壁正中央,老师杨昌济亲笔书写了一幅对联———“强避桃源作太古,欲栽大木拄长天”,以此抒发他决心以教书育人为天职,培养经国济世之才的激越情怀。
  
  豆腐池胡同15号(旧时9号)曾经住着毛泽东的老师、岳父,杨开慧的父亲,这个人就是杨昌济(1871-1920),他是中国近代的伦理学家和教育家。杨昌济是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1913-1918)的伦理学教师,是一位进步学者,也是毛泽东青年时代最敬佩的老师,他对毛泽东的思想成长影响也最大。当时他对年轻的毛泽东和蔡和森非常器重,他常对人讲:“毛、蔡将来必然是中国的栋梁”。
  上学时,历史书中对于杨昌济的介绍甚少,提到这位老先生,我最先想到的就是他毛主席岳父的身份,对于他的其他身份,我怀着一颗好奇之心踏上了这次寻访之旅。
  在家预先查好路线后,坐公交车到了宝钞胡同,我下了车,然后沿着宝钞胡同一直向北走,大约走300米距离,前面出现一条东西向的小巷,向东的那条叫丰华胡同,向西的这条便是豆腐池胡同了。
  进入胡同,看到有很多军人在操练,看来这里有部队驻守。前行不远便看到杨昌济故居坐落于胡同路北,如意大门开在院子西南侧,硬山顶合瓦皮条脊。右边门框上有一个小信箱,虽经风雨侵蚀但很完好,信箱里面还有邮递员投递的信件。门前有两个雕花门墩立于两边。信箱和门墩应该都是旧物。在大门西边墙上镶嵌有“杨昌济故居”五个大字,在其旁边有一块铁皮标牌,简要的介绍了杨昌济的生平。
  这是一座两进院落的小型民居建筑,坐北朝南,南北长约30米,东西宽12米。院内有倒座房三间、北房三间、东厢房三间,均为硬山合瓦清水脊。西厢房已经改建。北房三间为杨昌济先生自己居住,东厢房三间为女儿杨开慧所住。后院有后罩房四间,为其他家属居住。原来的故居墙上镶嵌的是“毛主席故居”五个字,其实毛主席只是借住在杨先生家。后期改为杨昌济故居,还历史以真实。
  八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如今院子里住了四五户人家,都是租住在这里的房客。院子的主人住在后院也姓杨,这院子是其先辈于20世纪40年代买下的,一直居住至今。据主人介绍,院子里的房屋还都是原来的样子,只做过一些简单的修缮。前院有一棵枣树,据说是杨昌济亲手种的,每年都要结很多枣子。20世纪60年代,院子的主人还特地把摘下来的枣子送进中南海,让毛主席尝一尝。
  杨昌济是湖南长沙人。又名怀中,字华生。杨昌济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跟随父亲读书,光绪十五年(1889年)考中秀才。后曾多次赴乡试,皆未中举人,功名止于秀才。光绪二十四年,杨昌济在岳麓书院读书之时,积极投身于湖南维新运动,参加南学会和不缠足会等,戊戌变法失败后,隐居在乡村,以教书为业。光绪二十九年,杨昌济入弘文学校速成师范科,后转入普通科,结业后考入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宣统元年(1909年),杨昌济又考入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专修哲学,1912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后赴法国考察教育。
  杨昌济回国后,相继在湖南高等师范学校、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第一师范学校、湖南商业学校、第一中等学校任教。
  杨昌济与毛泽东的师生之谊始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毛泽东回忆:“给我印象最深的教员是杨昌济,他是从英国回来的留学生,后来我同他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他教伦理学,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他对自己的伦理学有强烈信仰,努力鼓励学生立志做有益于社会的正大光明的人。我在他的影响之下,读了蔡元培译的一本伦理学的书,我受到这本书的启发,写了一篇题为《心之力》的文章。那时我是一个唯心主义者,杨昌济老师从他的唯心主义观点出发,高度赞赏我的那篇文章,他给了我一百分。”
  毛泽东称赞他的这位老师“弘通广大,最所佩服”;杨昌济评价他的这位学生“资质俊秀若此,殊为难得”。后来,他们都离开了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师生之谊不但继续保留,而且得到升华。
  1918年6月,在湖南第一师范执教的杨昌济应蔡元培之邀上任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之职。到了北京,他便将家安置在鼓楼后的豆腐池胡同9号,因其是长沙板仓县人,他还特在院门上悬了块“板仓杨寓”的匾额。安顿下来后,他便给远在湖南的学生毛泽东写信说,蔡元培、吴玉章、李石尊正在倡导青年赴法勤工俭学,让毛泽东带新民学会会员来京联络赴法求学一事。很快,毛泽东与蔡和森等到京,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古都京城,他借宿的第一个居处就是老师杨昌济先生的家。
  不久,毛泽东与蔡和森考虑到来京的新民会会员住地过于分散,不便联系,便经杨先生帮助,迁居位于沙滩北大红楼附近的三眼井里的吉安所东夹道7号(现吉安所左巷8号)的另一住所。虽搬离了杨家,还不时抽空去拜访和求教于杨昌济先生。他和当时在北京读书的邓中夏等进步同学,每到星期日,必到豆腐池杨寓共谈新思潮和国际国内大事,李大钊同志有时也来参加他们的星期讨论会。
  杨开慧也经常旁听,毛泽东的宏论卓识深深打动了年少开慧的心,她经常参加他们的学习和讨论,还把自己写的学习笔记和日记送给毛泽东看。经杨先生介绍,毛泽东在离新址不远的沙滩红楼做了北大图书馆的助理员,月薪8元。这时他与开慧接触更多,并且建立了恋爱关系。毛泽东后来回忆说:“也是在这里,我见到而且爱上了杨开慧。”从此杨开慧和毛泽东建立了真挚的感情,杨开慧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从此开始到1921年春节前夕他们结婚,已有数年书信往返,寄托相思。杨开慧在她的无题自传散文中,对这段恋爱生活作了生动的描绘。
  “不料我也有这样的幸运!得到了一个爱人,我是十分爱他,自从听到他许多的事,看见他许多文章日记,我就爱了他,不过我没有希望过会同他结婚。……一直到他有许多的信给我,表示他的爱意,我还不敢相信我有这样的幸运。……自从我完全了解他对我的真意,从此我有一个新意识,我觉得我为母亲而生之外,是为他而生的。我想象着,假如一天他死去了,我的母亲也不在了,我一定要跟着他去死!假如他被人捉着去杀,我一定要同他去共这一个命运!……”
  他们结婚前夕,毛泽东曾有情浓词美的《虞美人》写与开慧,状孤身异地,辗转反侧,长夜不眠的刻骨相思: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
  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1920年1月17日,杨昌济先生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49岁。杨昌济先生在临终之时,给自己的好朋友、时任广州军政府秘书长、南北议和代表的章士钊写信,力荐毛泽东与蔡和森。信中写道:“毛蔡二君,当代英才,望善视之!”“吾郑重语君,毛蔡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先生为国举贤,不遗余力,不愧为毛泽东的恩师。
  杨昌济先生病逝之时,毛泽东因“驱张运动”正在北京,自然尽力帮助料理恩师的后事。1月25日上午8时,杨昌济先生追悼会在宣武门外法源寺举行。2月中旬,杨昌济先生的灵柩在其夫人向振熙、儿子杨开智、女儿杨开慧等人的护送下,离开了北京,返回湖南长沙板仓。先生魂归故里,其家人也从此离开了豆腐池9号的“板仓杨寓”。
  杨昌济一生以发展教育为己任,他最钟爱的两个学生:蔡和森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理论家,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名闻天下,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人物。他们实现了导师的“欲栽大木拄长天”的宏愿。
  告别了杨昌济故居,不禁有种时空交错的感觉,眼前仿佛能看见当年毛主席和热血青年们在这条胡同奔走的身影,一晃数十年的时光逝去,如今的中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留下这些古物留给后人缅怀。
  杨昌济故居
  地址:鼓楼后豆腐池胡同15号
其他文献
说到知错就改,连三岁小孩都知道,可是对于皇上来说,这件事做起来并不容易,也正是这些原因造就了北京很多地方地名的“阴错阳差”。  卢沟桥、皇史宬,一共六个字就写错俩,是皇帝没文化还是百姓不理解;燕京八景蓟门烟树,张冠李戴找错了地儿,究竟问题出在哪儿?龙背村、百福村,一个村名改两次,是皇帝找麻烦还是村民抗圣旨?咱们来一探究竟。    一人说了算——皇史宬  北京市东城区南池子大街南口有一座红墙黄瓦的古
期刊
位于北京CBD商区中心的工人体育场东门辅路往南100院内的I.O Spa会所是由SPA、餐厅和空中露天泳池组成。宾客可以通过独立木桥步入,一座米色的独栋建筑占满了视线。这是水牛石餐厅,也是 I.O Spa,简欧风格,搭配偶然的泰国元素。摆在大白杨树下的木桌椅,还有楼上房间探出一步的浅蓝色木质阳台,都营造出闹市里少有的清静。    搞浪漫 很在行  上午到达会所,阳光从东面的落地门照进来,泰国柚木地
期刊
涂松岩,咋一看这个名字的时候,你也许会在心里打上一个问号,心想这个人是谁?但是如果翻开他的资料,你便会恍然大悟“原来是他”。因为出演过太多形象而深入人心,以至于你已经忘记他本人的真实姓名。《关中女人》中的金治国,《双面胶》中的李亚平,《王贵与安娜》中的孙国诚,《老马家的幸福往事》中的马风……每一个角色在你不经意间提起的时候都会历历在目。  我喜欢看他演的每一个角色,也喜欢他本人,因为总觉得在他的骨
期刊
曾在《微笑在我心》、《深宅未醒》、《不速来客》、《痴心不轨》、《颜色杀机》等影视剧中有出色表演,帅气形象和表演获得众多业内人士的好评,并被香港著名导演王晶看好,与朱茵等联手拍摄了大型古装剧《大唐双龙传》,星途大好。在宋珉宇看来快乐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快乐是一种内心愉悦的感受,来源于一个人内心的富足。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保持快乐的心情已经不是一种随性而已,
期刊
世上只有两种人,一种人从牙膏尾细心的挤,另一种则从中段粗暴的挤。  世上如果只有两种人,一种相信自己会中大奖,一种则相信没有人会中大奖。  世上有这么两种人,一种热衷于传递连环信或者连环短信,而另一种人,此类信息到他们手中就宣告结束。  世上有这样的人,一种是技术狂热分子,他们兴奋着每一项技术的革新,坚信技术能将人类引领向更美好的文明;另一种则是技术恐怖分子,如果可以,他们怀念着没有电的时代,并坚
期刊
我第一次接触衣裳作为一个研究课题,是1981年沈从文先生访美期间应邀到哈佛讲他的服装史研究,我作为口译者,从沈先生的讲演中,第一次听说服装史里的学问。沈从文先生在故宫里埋头研究,非常投入,有一次忘了下班,一个人被锁在宫殿过了一夜。服装研究对于一个学者的吸引以至于此,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者介绍:朱虹,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英美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外国文学系主任,第一
期刊
风光旖旎的亚平宁半岛,不大,却养育了数以百计的世界知名品牌。几乎在各个领域,都不难寻觅意大利品牌的身影。在意大利人的为商之道中,究竟是有着怎样的法宝,让他们征战全球市场,又立于不败之地呢?    即使意大利有成百上千个生产同类商品的品牌,你会发现,他们没有一点雷同。每个企业,每个品牌,都试图拥有自己的特色。对意大利企业来说,品牌就是一切。因为一个品牌意味着,它可以告诉顾客:这个品牌是可以尝试的。 
期刊
如果是几年前和周松波相见,我们谈论的也许仅仅是汽车、商业,以及如何创业等等那些近乎有些“陈芝麻烂谷子”的话题。德籍华人的身份,让百得利汽车进出口有限公司成功的作为了北京乃至中国当时少有的几个“吃螃蟹”的企业,他们所引进的汽车无一不是德国数一数二的大品牌,奥迪、保时捷、奔驰、兰博基尼等都尽收囊下。在汽车业,几乎无人不知百得利,而在商界,也少有人不知周松波。可如今,他却有了另一个身份——策展人。这听起
期刊
品牌代言人已经成为品牌推广自己形象的主要手段,  而品牌广告的拍摄,更是能够带给人巨大的视觉冲击力。  随着模特职业越来越大众化,越来越走出行业,进入到大众的视野,各大品牌在选择自己的代言人或者广告拍摄的时候,会放弃明星,选择模特。  比如傅正刚代言GAP、莫万丹代言FANCL、谢斐渊夺下Jean Paul Gaultier 全球广告代言等等例子,中国模特们一张张极富东方特色的面孔完美诠释了设计师
期刊
近日,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举办的“2010年度全国纺织工业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山东舒朗服装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健民凭借从业十年坚守铸造民族自主创新品牌精神和促进行业进步的突出贡献,一举荣获“2010年度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称号。    一种自信 十年坚守  从学生时代忧国忧民,以“位卑未敢忘国忧”、“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人生理念,立志从政,到而立之年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