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视角教材分析艺术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nxy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就是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研读,明确构成教材的结构要素、功能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所谓教材分析艺术,是指教师艺术化地分析教材,即艺术化地认识教材的结构特点及功能的过程。分析教材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来进行。下面笔者结合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做情绪情感的主人”,简要谈谈双视角教材分析的艺术性。
  一、宏观视角的教材分析艺术
  所谓宏观视角,就是从单元的视角来分析教材。宏观视角的教材分析艺术,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介绍。
  (一)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各个单元,都是按照不同的生活主题构建起来的。分析教材,首先就应该分析某一单元的地位和作用。各单元的教材内容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地位,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教师只有把其地位和作用分析清楚了,才能抓住某一单元的主旨,从宏观上把握某一单元的编写意图,准确把握某一单元教学的正确方向。分析某一单元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
  1.分析教材对落实教学目标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通过教学第四课“揭开情绪的面纱”,意在帮助学生了解情绪,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主动应对和调适情绪;通过教学第五课“品出情感的韵味”,意在引导学生关注和体验生活,在生活中丰富情感,在品味情感中健康成长,帮助学生健全人格、涵养情怀,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分析教材在社会发展、国家建设、人类进步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在对学生进行情绪、情感教育时,融入“友善”“和谐”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合”精神,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促使学生为社会发展、国家建设、人类进步做贡献。
  (二)分析教材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教材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分析教材,就要分析教材与学生生活有哪些联系,教材是怎样联系学生生活的,弄清教材中有哪些事例、材料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弄清教材中案例的选取、情境的创设、活动的设计等,是怎样联系学生生活的。
  本单元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体现在学生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情绪问题,二是情感问题。众所周知,进入青春期,一些学生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冲动而不能自制,不能很好地驾驭自己的情绪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进入青春期,一些学生存在明显的自卑感、紧张感、焦虑感、胆怯感、孤僻感、抑郁感、挫败感、恐惧感等负面情感,这些负面情感给学生带来了许多烦恼或问题。为了解决学生的情绪问题,教材设置了“探究与分享”栏目,通过陈玲情绪的变化,引导学生端正对待负面情绪的态度,积极面对负面情绪。为了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教材通过“方法与技能”栏目,引导学生形成正面的情感体验;通过“探究与分享”栏目,引导学生思考“浩浩为什么心里不舒服”“浩浩这样的感受有什么意义”,促使学生学会面对和转化负面感受。
  二、微观视角的教材分析艺术
  所谓微观视角,就是从课时的视角来分析教材。微观视角的教材分析艺术,可从以下兩个方面来介绍。
  (一)分析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分析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首先是准确确定重点和难点。如何确定?一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来确定,二是根据学情来确定。那些超出了学生已有知识范围的,与原有的旧知识有很大距离的,对学生的认识能力有较高要求的知识,就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分析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还需要分析通过什么方法突破。突破的方法很多,诸如形象直观法、分层设问法、比较法等。
  本单元第四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情绪的调节”,引导学生了解情绪的最终目的是调节情绪,但是让学生真正做到调节情绪是有难度的,因为初中学生具有鲜明的情绪特点,做事容易受情绪影响而走向极端。教材通过设置“方法与技能”栏目,告诉学生“愤怒管理”的方法以及“如何安慰他人”,从而达到让学生学会管理情绪的目的。本单元第五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如何面对和转化负面感受”。让学生理解负面感受并不都是消极的,在生活中应学会正确对待负面感受。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材提出了两个观点:一是负面感受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饱满丰盈;二是要善于将负面情感转变为成长的助力,可以使我们从中获取更美好的情感体验。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深刻理解这两个观点,就有助于突破这一难点。
  (二)分析教材的思想教育功能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注重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注重培养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注重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等等。分析教材就要准确分析和充分挖掘其包含的思想教育功能,找准借助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切入点,力求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思想教育。
  教学本单元第四课第二框题的第二个层次“情绪的调节”时,要重视教材这段话:“运用情绪调节的方法,我们还可以帮助同学、家人改善情绪,使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这段话强调的就是关心、帮助、服务他人,积极奉献社会。要从细微小事入手,教会学生关心他人的方法,鼓励学生从家人、同学开始,把关爱他人落实到行动中,从而充分发挥教材的这一思想教育功能。
  教材分析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课程设计、组织与实施的有效性,更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为了课程的有效性,为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我们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努力掌握教材分析艺术。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 胡波波
  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欣逢部编教材隆重面世,作为一名扎根一线二十余年的语文教学工作者,笔者对部编语文教材充满期待。认真学习了温儒敏教授关于《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使用的几点建议》的讲话后,笔者更坚定了自己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课堂教学,教师“抛砖引玉”少啰唆  于永正老先生曾撰文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回首自己的语文课堂,课改以前,讲课文里的字词的意思,讲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课改以来,讲课文的人文性,深挖文字背后
期刊
“摆一摆,想一想”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安排的一次实践活动。教材安排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数位表”上摆珠子,写出所摆的珠子所表示的数,以便进一步巩固数位和位值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  一年级学生刚接触100以内的数,对于数数、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掌握得较好。但对于理解不同数位的位值概念,以及在数位表中
期刊
新语文识字教学的核心素养,体现为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学习的愿望,能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借助字典,独立识字。鼓励多种途径识字,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新教材中体现为运用多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的识字情境,达到识用结合的境界。  一、“汉字漂流”框架设计  这个框架以识字为起点,为学生提供跨学科的个性化学习旅行,尝试在真实情境中与生活对话、与伙伴对话、与文本对话、与自我对话,促进学习者开放的、自由
期刊
导读:  2017年4月,《教师博览》杂志社在江苏宜兴举办“让学习真正发生”面向全国的展示活动中,宜兴名师吴希执教了“分数的意义”一课,通过逐层深入、逐层抽象,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有效地理解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让学生的学习自然发生。  “分数的意义”是五年级下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在三(上)和三(下)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了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或由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
期刊
教室里,李老师拖长着声调给学生们报着生字听写。孩子们认真地听着、写着……这时,李老师瞥见“熊孩子”王风(化名)时不时斜着眼看着桌面。李老师走近些,大声道:“王风,你在干什么?”  “我在听写呀!”王风睁着大眼睛,貌似无辜地看着李老师。  “这是什么?”李老师用手狠狠地戳着桌面上的字迹,呵斥道。  “我是在听写。”王风嘀咕着。  “你还敢骗人!”愤怒的李老师伸出手指,指向王风的脑门。  “老师打人啦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教学时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这就表明: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要精心创设交际情境,丰富学生口语交际的内容,把学生带到具体生动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情绪及内在动力,从而让学生彻底打开“话匣子”,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利用实物观察,演示情境  小学
期刊
《做自觉的教育者》是宋西君校长的一本力作。  在校长岗位越来越行政化的当下,真正能够静下心来写作的校长已经很少了。而像宋西君校长那样,能够坚持每天都写作,对教育的每件小事都进行思考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做自覺的教育者》,没有拿腔捏调的渲染,没有夸夸其谈的理论,有的只是娓娓道来的亲切、促膝长谈的温暖。书中抛弃了一般意义上的教师成功观,而是指给老师们一条遵循内心、自我成长的专业发展路径。这种引领踏实而
期刊
作为一名普通一线老师,在追求教育理想的过程中,有困惑,有倦怠,有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期待着一个又一个奇迹的出现,期待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出现,期待一个又一个家长能配合我们教育好学生……结果我们却发现,在教育的路上,我们更多的是一个人的自演自唱,我待学生如初恋,学生虐我千百遍。而在遍体鳞伤之后才醒悟:教育路上的前行,更需要一个人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手捧《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这本書,当夜晚的灯
期刊
《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经典童话,许多名师都上过,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深入阅读,从文本中读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再把这些见解教给学生,把课堂演绎得精彩纷呈,令人耳目一新。但我总觉得,那些标新立异的语文课,一味地追求文本解读的新颖和深刻,往往很少对学生进行语言学用的训练,似乎与语文“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宗旨渐行渐远。这次应邀到一所普通中学上一堂公开课,指定要上《皇帝的新装》。我决定回归语文本质,简简单单教童话
期刊
导读:  薛法根老师的板块教学法,是建立在语文学习心理学原理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即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为主线,将零散的语文训练项目整合成综合的语文實践板块,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充分和谐的整体发展。《剪枝的学问》是一篇简单的叙事性作品,薛法根老师采用板块教学法,使每一个板块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都聚焦在一个“点”上,教学目标明确,大胆取舍,使学生学得充分、透彻。  一、关注文体,聚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