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型”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论。要实现学生素养的整体提高就必须要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传统教学模式,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到教学中来,使教学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互动活动。体育教学同样也不例外,无论是室内的理论课还是室外的活动课,都要突出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活动的主人,让学生展开主动学习与积极训练。
1.理论课让学生主动学习。
要避免以教师为中心的枯燥理论讲解,而是要让学生一起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与技能。教师要成为学习者,要带领学生一起来主动学习,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动机,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的轻松与愉悦,才能愿意亲近教师,与教师一起主动地来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是富有趣味性的,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这样的学习也是高效的,学生主动构建,并不是知识的强行外加与灌输。这样,学生更能够将所掌握的体育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2.活动课让学生积极参与。
体育是一门以室外训练活动为主的学科。在以往的室外活動课中,多采用枯燥单调的训练,通过反复而机械的训练来强化,这样的教学看似学生积极训练,实则依旧是以教师为中心,按照教师的意愿来展开活动,学生并未真正参与到训练中来,自然也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室外活动课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需求,切实站在学生的角度与立场上来设计教学活动,使整个训练活动能够围绕着学生来展开。将枯燥机械的训练变成学生所喜爱的各种游戏,这样更能激起学生的主动参与与积极训练,从而使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掌握技能,能够做出标准的动作。
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这是体育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与技能,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增强终身体育意识。
1.发现学生特长,找准切入口。
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都有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并不是全体学生都喜爱小学阶段的体育活动,都能很好地掌握。他们在这一项活动中表现很差,但很可能在那一项活动中表现出色,对此我们要正确对待。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势与特长,让学生有展现其特长的机会,加以表扬与肯定,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成就感与荣誉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心理满足感。这样便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体育锻炼所带来的乐趣,可以让学生的身心处于健康与愉悦之中。这样更利于学生端正体育锻炼态度,会对体育活动形成发自内心的主观认可。
2.传授学生科学的锻炼方法。
没有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空有热情只能是盲目的训练,不仅不利于学生体质的增强与身心的健康,相反还可能会对学生带来身体上的伤害。因此,我们要加强科学锻炼方法的传授,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进行科学锻炼。当然也要避免单纯的方法传授,而是要将锻炼方法与具体的活动结合起来,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让学生懂得理负荷的最佳方案、我们要确立小学各阶段体育教学的重点,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群体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展开科学的锻炼活动,这样才能让学生展开科学合理的锻炼,达到增强体质、愉悦身心的目的。
三、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部分,是体育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体育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与学生的亲密更为直接与频繁,在实施德育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现在的小学生生活条件优势再加上家长的溺爱,普遍存在着焦虑紧张、懒散自负、偏执逆反、孤僻不合群等心理,这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相反还会影响到学生一生的发展。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全的心理、健康的身体这是我们所共同关注的课题。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例如,有些学生怕苦、怕累,不愿意参加一些强度大的活动,我们要不断地鼓励学生,端正学生心理,使学生形成不怕苦、不怕累、勇往向前的心理。又如,一些学生不合群,协调能力差,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团队竞技类项目如拔河、篮球赛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大家团结一致,才能取得团队的胜利。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团结的力量,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而这些正是现代社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同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讲述我国的体育文化发展史,向学生播放奥运会、锦标赛等我国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争取胜利的场面,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我国的体育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我们要将德育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起来,实现有机渗透,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达到陶冶学生性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这样的体育教学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以学生为中心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论。要实现学生素养的整体提高就必须要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传统教学模式,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到教学中来,使教学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互动活动。体育教学同样也不例外,无论是室内的理论课还是室外的活动课,都要突出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活动的主人,让学生展开主动学习与积极训练。
1.理论课让学生主动学习。
要避免以教师为中心的枯燥理论讲解,而是要让学生一起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与技能。教师要成为学习者,要带领学生一起来主动学习,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动机,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的轻松与愉悦,才能愿意亲近教师,与教师一起主动地来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是富有趣味性的,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这样的学习也是高效的,学生主动构建,并不是知识的强行外加与灌输。这样,学生更能够将所掌握的体育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2.活动课让学生积极参与。
体育是一门以室外训练活动为主的学科。在以往的室外活動课中,多采用枯燥单调的训练,通过反复而机械的训练来强化,这样的教学看似学生积极训练,实则依旧是以教师为中心,按照教师的意愿来展开活动,学生并未真正参与到训练中来,自然也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室外活动课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需求,切实站在学生的角度与立场上来设计教学活动,使整个训练活动能够围绕着学生来展开。将枯燥机械的训练变成学生所喜爱的各种游戏,这样更能激起学生的主动参与与积极训练,从而使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掌握技能,能够做出标准的动作。
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这是体育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与技能,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增强终身体育意识。
1.发现学生特长,找准切入口。
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都有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并不是全体学生都喜爱小学阶段的体育活动,都能很好地掌握。他们在这一项活动中表现很差,但很可能在那一项活动中表现出色,对此我们要正确对待。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势与特长,让学生有展现其特长的机会,加以表扬与肯定,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成就感与荣誉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心理满足感。这样便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体育锻炼所带来的乐趣,可以让学生的身心处于健康与愉悦之中。这样更利于学生端正体育锻炼态度,会对体育活动形成发自内心的主观认可。
2.传授学生科学的锻炼方法。
没有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空有热情只能是盲目的训练,不仅不利于学生体质的增强与身心的健康,相反还可能会对学生带来身体上的伤害。因此,我们要加强科学锻炼方法的传授,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进行科学锻炼。当然也要避免单纯的方法传授,而是要将锻炼方法与具体的活动结合起来,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让学生懂得理负荷的最佳方案、我们要确立小学各阶段体育教学的重点,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群体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展开科学的锻炼活动,这样才能让学生展开科学合理的锻炼,达到增强体质、愉悦身心的目的。
三、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部分,是体育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体育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与学生的亲密更为直接与频繁,在实施德育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现在的小学生生活条件优势再加上家长的溺爱,普遍存在着焦虑紧张、懒散自负、偏执逆反、孤僻不合群等心理,这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相反还会影响到学生一生的发展。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全的心理、健康的身体这是我们所共同关注的课题。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例如,有些学生怕苦、怕累,不愿意参加一些强度大的活动,我们要不断地鼓励学生,端正学生心理,使学生形成不怕苦、不怕累、勇往向前的心理。又如,一些学生不合群,协调能力差,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团队竞技类项目如拔河、篮球赛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大家团结一致,才能取得团队的胜利。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团结的力量,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而这些正是现代社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同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讲述我国的体育文化发展史,向学生播放奥运会、锦标赛等我国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争取胜利的场面,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我国的体育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我们要将德育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起来,实现有机渗透,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达到陶冶学生性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这样的体育教学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