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批注式阅读是一种传统且高效的读书方法,集合了读与写、思与悟的阅读过程。在名著阅读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批注式阅读,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更深入。文章结合教学实例论述了名著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式批注”“赏析式批注”“感受式批注”“反思式批注”把握文本基本内容、重要人物、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的策略。
【关键词】名著 批注式阅读 文本对话
批注式阅读是一种集阅读、思考、分析为一身的读书方法,是一种以阅读者为主体的,以积极探究为核心的读书方式。名著批注阅读教学方法着眼于对文本的进行深度的解读和探究,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经历、认知能力以及知识储备积极主动地与文本展开对话,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对文本进行感受、理解的挖掘探究,并且做出鉴赏和评价。因此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为学生创设必要的批注阅读平台,引导他们以此实现和文本的深入对话,由此可以更深入透彻地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景、意。
一、初读文本,运用注释式批注
“注释式批注”也就是学生在初读名著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不理解的字词时作个标记,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并在字词旁做好记录,针对文本中疑惑的故事情节等做出批注,通过查找资料,来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初读名著,在“注释式批注”的帮助之下,学生可以基本掌握文本内容,初步把握故事情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然能够更快速更高效地进入文本对话。
比如,初读《西游记》时,我布置两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注释式批注:一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圈点勾画小说中难以理解的文言词语或神话故事,借助工具书了解其含义,并在小组内交流分享;另一方面针对文章情节、人物进行批注,有利于学生有目的进行阅读,增强学生对小说的印象。比如说,“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大部分同学批注道:“此句运用了动作描写,这是一只机智勇敢、身手不凡自由自在的石猴等”。有一位学生批注道:“此句动作词语精准,使用动名词组,使文章朗朗上口,吴承恩不愧是大师。”这一注释式批注正是学生初读名著中认真思考,与文章进行深入对话的结果。
注释式批注,就是检验学生的初步感知能力。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反映出的水平,了解学生阅读层次,明确自己的授课内容与方向。同时对于优秀的自主批注,教师应该积极鼓励,以增强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做批注的信心。
二、再读文本,展现赏析式批注
随着再读文本,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会更加深入,开始注意到艺术特色,这往往就是教学中的重点,学生对于这些难点的赏析式批注,往往呈现着个性色彩。
例如,在教学 《三打白骨精》 一文时,为了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深入理解此文段内容。我引导学生借助赏析式批注对文本展开深度研读,针对文中人物各自的表现,引导学生找到人物描写的语句,并展开个人对于这个人物形象的点评。接着对个别学生的批注进行展示,小组相互交流,全班发言点评。有学生批注道:“一个“夺”字,就形象地突出了八戒的贪吃,没有丝豪的防备之心。“举”、“打”、“朝”……突出悟空机智、勇敢、火眼金睛的特点,让人感受到悟空对唐僧的忠心。而一个“扯”字,则突出了唐僧的善良。”学生们批注的话语,闪烁着他们自主思维的火花。而且,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批注内容、语言等方面,看到他们对于文本的鉴赏、理解能力;看到他们的所思所感,看到他们深度阅读的行为在提高。
赏析式批注,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以及整体的全局的意识。另外还可以为促进学生与文本之间都充满了有效的交流与沟通。
三、三读文本,借用感受式批注
感受式自主批注,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时针对名著的某个内容写下自己的理解感受,进行个性化的评论,充分彰显出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由阅读名著到批注感受,完成阅读与写作两者有机结合。
我要求学生进行赏析式批注时语言简洁,在内容上可以点评人物、点评历史、点评社会……学生们的批注精彩纷呈,还是以《三打白骨精》为例,有一个同学却是看到了白骨精虚伪的外表,写道:“它的原形从来就暴露在群众雪亮眼睛之下,白骨精是美丽外表下丑恶的代表,只是自欺欺人的伎俩而已,其丑恶昭然若揭,到头来还是自作自受。”还有同学发出更深刻的思考:“谁家没有个白骨夫人,怎么可能会被行者一棒打杀?世上以功为罪,以德为仇,比比而是;行者和三藏如‘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而已。”
只有思考深入,感想丰盈,感受式的批注才能做到边读边写的有机结合。同时也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能动性,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更深入地进行文本对话。
四、多读文本,使用探究式批注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式批注是对文本反复琢磨和探究后所得出来的批注。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适当引导学生的探究式批注,促进学生对于文本产生更深透的感悟,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
如:在阅读悟空封为斗战胜佛时,有学生联想到《悟空传》,批注道:“一只豪气冲天的猴子,一颗不安于现实的猴子,最后封为什么?最后成为他曾经最讨厌神佛。可以说,悟空活着,这是他的莫大荣耀;更可以说,悟空死了,已经没有自由意志和反抗精神。”显然这位学生是经过反复推敲和琢磨了,这个思考分析的过程不知不觉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更是让文本对话在情感和精神上得到升华。而另一位同学则联想到我国另外三部名著,评注道:“贾宝玉想追寻也追寻不了的超脱,刘玄德想得到也终得不到的正统,宋公明想要却要不到的真正招安,悟空想要却要不到的真正自由。”這时的探究式批注做到触类旁通,灵活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进行知识和能力的迁移,与文本达到更高层次的对话。
探究式的自主批注,都是来源于学生认真的阅读、深刻的思考,来源于学生思想与文本思想一次次激烈的碰撞,来源于学生与文本的高度对话。
正如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动笔墨”就是批注。批注式阅读不仅能让教师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掌握程度,还能促进学生对于自身的表达和思维能力,更能积极促使人真正走入文本,与之对话。
【关键词】名著 批注式阅读 文本对话
批注式阅读是一种集阅读、思考、分析为一身的读书方法,是一种以阅读者为主体的,以积极探究为核心的读书方式。名著批注阅读教学方法着眼于对文本的进行深度的解读和探究,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经历、认知能力以及知识储备积极主动地与文本展开对话,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对文本进行感受、理解的挖掘探究,并且做出鉴赏和评价。因此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为学生创设必要的批注阅读平台,引导他们以此实现和文本的深入对话,由此可以更深入透彻地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景、意。
一、初读文本,运用注释式批注
“注释式批注”也就是学生在初读名著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不理解的字词时作个标记,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并在字词旁做好记录,针对文本中疑惑的故事情节等做出批注,通过查找资料,来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初读名著,在“注释式批注”的帮助之下,学生可以基本掌握文本内容,初步把握故事情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然能够更快速更高效地进入文本对话。
比如,初读《西游记》时,我布置两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注释式批注:一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圈点勾画小说中难以理解的文言词语或神话故事,借助工具书了解其含义,并在小组内交流分享;另一方面针对文章情节、人物进行批注,有利于学生有目的进行阅读,增强学生对小说的印象。比如说,“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大部分同学批注道:“此句运用了动作描写,这是一只机智勇敢、身手不凡自由自在的石猴等”。有一位学生批注道:“此句动作词语精准,使用动名词组,使文章朗朗上口,吴承恩不愧是大师。”这一注释式批注正是学生初读名著中认真思考,与文章进行深入对话的结果。
注释式批注,就是检验学生的初步感知能力。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反映出的水平,了解学生阅读层次,明确自己的授课内容与方向。同时对于优秀的自主批注,教师应该积极鼓励,以增强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做批注的信心。
二、再读文本,展现赏析式批注
随着再读文本,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会更加深入,开始注意到艺术特色,这往往就是教学中的重点,学生对于这些难点的赏析式批注,往往呈现着个性色彩。
例如,在教学 《三打白骨精》 一文时,为了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深入理解此文段内容。我引导学生借助赏析式批注对文本展开深度研读,针对文中人物各自的表现,引导学生找到人物描写的语句,并展开个人对于这个人物形象的点评。接着对个别学生的批注进行展示,小组相互交流,全班发言点评。有学生批注道:“一个“夺”字,就形象地突出了八戒的贪吃,没有丝豪的防备之心。“举”、“打”、“朝”……突出悟空机智、勇敢、火眼金睛的特点,让人感受到悟空对唐僧的忠心。而一个“扯”字,则突出了唐僧的善良。”学生们批注的话语,闪烁着他们自主思维的火花。而且,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批注内容、语言等方面,看到他们对于文本的鉴赏、理解能力;看到他们的所思所感,看到他们深度阅读的行为在提高。
赏析式批注,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以及整体的全局的意识。另外还可以为促进学生与文本之间都充满了有效的交流与沟通。
三、三读文本,借用感受式批注
感受式自主批注,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时针对名著的某个内容写下自己的理解感受,进行个性化的评论,充分彰显出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由阅读名著到批注感受,完成阅读与写作两者有机结合。
我要求学生进行赏析式批注时语言简洁,在内容上可以点评人物、点评历史、点评社会……学生们的批注精彩纷呈,还是以《三打白骨精》为例,有一个同学却是看到了白骨精虚伪的外表,写道:“它的原形从来就暴露在群众雪亮眼睛之下,白骨精是美丽外表下丑恶的代表,只是自欺欺人的伎俩而已,其丑恶昭然若揭,到头来还是自作自受。”还有同学发出更深刻的思考:“谁家没有个白骨夫人,怎么可能会被行者一棒打杀?世上以功为罪,以德为仇,比比而是;行者和三藏如‘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而已。”
只有思考深入,感想丰盈,感受式的批注才能做到边读边写的有机结合。同时也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能动性,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更深入地进行文本对话。
四、多读文本,使用探究式批注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式批注是对文本反复琢磨和探究后所得出来的批注。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适当引导学生的探究式批注,促进学生对于文本产生更深透的感悟,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
如:在阅读悟空封为斗战胜佛时,有学生联想到《悟空传》,批注道:“一只豪气冲天的猴子,一颗不安于现实的猴子,最后封为什么?最后成为他曾经最讨厌神佛。可以说,悟空活着,这是他的莫大荣耀;更可以说,悟空死了,已经没有自由意志和反抗精神。”显然这位学生是经过反复推敲和琢磨了,这个思考分析的过程不知不觉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更是让文本对话在情感和精神上得到升华。而另一位同学则联想到我国另外三部名著,评注道:“贾宝玉想追寻也追寻不了的超脱,刘玄德想得到也终得不到的正统,宋公明想要却要不到的真正招安,悟空想要却要不到的真正自由。”這时的探究式批注做到触类旁通,灵活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进行知识和能力的迁移,与文本达到更高层次的对话。
探究式的自主批注,都是来源于学生认真的阅读、深刻的思考,来源于学生思想与文本思想一次次激烈的碰撞,来源于学生与文本的高度对话。
正如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动笔墨”就是批注。批注式阅读不仅能让教师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掌握程度,还能促进学生对于自身的表达和思维能力,更能积极促使人真正走入文本,与之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