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草中总酚酸的含量测定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jie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建立冰糖草水提液中总酚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0.6%FeCl3-0.9%K3[Fe(CN)6](1∶0.9)混合液为显色剂,在720nm波长处进行冰糖草中总酚酸的含量测定。结果:所测定总酚酸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5,精密度≤0.99%,平均回收率为99.4%,RSD≤2.31%,重现性好。结论:该方法简便快、准确、稳定,可作为冰糖草总酚酸含量测定的方法。
  【关键词】 冰糖草;总酚酸;含量测定;分光光度法
  【中图分类号】R284.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0-0010-02
  Determination of Total Phenolic Acid in Scoparia dulcis
  CHEN LizhenAI ZhaohuiCAI LanjieLI JuanZHAI RuiruiFU Yurong
  Department of Pharmacy, Hainan Medical College, Haikou 571199, Hainan, P. R. China
  Abstract: [WTHZ]Objective[WTBZ] To establish the methods for detection of total phenolic acid in Scoparia dulcis. [WTHZ]Methods[WTBZ] Total phenolic acid was analyzed by spectrophotometry at 720nm. Gallic acid as a reference, the colour reaction agent was the mixture solution of 0.6%FeCl3-0.9%K3[Fe(CN)6](1∶0.9). [WTHZ]Results[WTBZ] The 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total phenolic acid was 0.9995. The precisions were less than 0.99%; the average recovery was 99.4% with RSD of less 2.31%. [WTHZ]Conclusion[WTBZ] The method was proved to be fast, simple, accurate and reliable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of gallic acid and total phenolic acid in Scoparia dulcis.
  Keywords: Scoparia dulcis;Total Phenolic Acid;Quantitative method;Spectrophotometry
  冰糖草为玄参科植物野甘草Scoparia dulcis L.的全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广西、海南、广东、福建、台湾及东南亚地区等,别名假甘草、假枸杞、通花草、热痱草、米碎草等[1]。冰糖草作为一种常用的民族药[2],其味甘,性凉,具有疏风止咳、清热利湿、利水消肿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肺热咳嗽、暑热吐泻、脚气浮肿、咽喉肿痛、湿疹黄疸、热痱、小儿麻痹、麻疹、丹毒等病症[1-3]。目前已有冰糖草质量标准初步研究的报道,主要涉及其显微鉴别、挥发油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4-6],未见冰糖草总酚酸含量测定的相关报道。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民间习用草药,本文首次建立其水提液中总酚酸的含量的测定方法,为冰糖草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
  1.1仪器752型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1/10万电子分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粉碎机(湖南中诚制药机械厂)。
  1.2试药冰糖草采自海南省万宁市,经海南医学院药学院曾念开副教授鉴定为玄参科植物野甘草Scoparia dulcis L.的干燥全草,烘干,粉碎,过40目药筛,干燥保存备用;没食子酸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十二烷基磺酸钠、无水乙醇、三氯化铁、铁氰化钾、浓盐酸均为分析纯;水为双蒸水。
  2方法与结果
  2.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干燥至恒重的没食子酸标准品1.12mg,用无水乙醇溶解,定容至50ml量瓶,摇匀,即得22.4μg/ml没食子酸对照品溶液。
  2.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冰糖草粉末0.2g,置圆底烧瓶中,加入15ml双蒸水浸泡过夜,小火微沸提取2次,每次45min,滤过,合并滤液,加双蒸水定容至50ml量瓶,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
  2.3测定方法取待测溶液2.00ml置于25ml比色管,依次准确加入5ml无水乙醇、加0.3%十二烷基磺酸钠2ml及0.6%FeCl3-0.9%K3[Fe(CN)6](1∶0.9)混合溶液1ml,混匀,于暗处放置5min,再加0.1mol/ml HCl至刻度,混匀,在暗处放置20min。以显色剂为空白,在72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A[7]。
  2.4线性关系考察准确量取对照品溶液0.25、0.50、0.75、1.00、1.25、1.50ml,分别置于25ml比色管中,按“2.3”项下的方法显色并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以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得回归方程为Y=0.5941X+0.0562(r=0.9995),表明没食子酸含量在0.224~1.344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
  2.5精密度试验精密称定同一批冰糖草粉末0.2g,按“2.2”项下的方法进行提取,同“2.3”项下的方法显色并测定吸光度,RSD为0.99%(n=6),表明该方法精密度良好。   2.6稳定性试验精密称定同一批冰糖草粉末0.2g,按“2.2”项下的方法进行提取,同“2.3”项下的方法显色并测定吸光度,每隔10min测定1次,记录80min内的吸光度值,RSD为2.02%(n=8),表明供试品溶液在显色后60min内稳定。
  2.7重现性试验取同一批冰糖草粉末6份,各0.2g,精密称定,按“2.2”项下的方法进行提取,同“2.3”项下的方法显色并测定吸光度,记录吸光度值,并计算含量,RSD为1.85%(n=6),表明该方法重现性良好。
  2.8加样回收率取同一批已知含量的冰糖草粉末9份,各0.1g,精密称定,分别准确加入高、中、低量的没食子酸对照品,按“2.2”项下的方法进行提取,同“2.3”项下的方法显色并测定吸光度,记录吸光度值,计算回收率,平均回收率为97.3%,RSD为2.31%(n=9),结果见表1。
  [FL)][KH-*1]
  表1加标回收率测定结果(n=9)
  序号样品重/mg样品含量/mg加入量/mg测得量/mg回收率/%x RSD/%
  1100.34.763.818.3995.28
  2100.24.693.758.3697.87
  3100.34.783.838.5698.69
  4100.34.934.939.88100.41
  5100.44.974.9710.02101.6199.42.31
  6100.44.894.899.7799.80
  7100.34.885.8510.5697.09
  8100.44.855.8210.75101.37
  9100.44.845.8010.76102.07
  2.9样品含量测定取同一批冰糖草粉末6份,各0.2g,精密称定,按“2.2”项下的方法进行提取,同““2.3”项下的方法显色并测定吸光度,记录吸光度值,并计算总酚酸含量,结果见表2。
  表2冰糖草中总酚酸含量测定结果(n=6)
  吸光度值0.4200.4310.4340.4280.4250.424
  含量/mg/g47.7249.1449.4848.7248.3348.20
  x48.60
  RSD/%1.33
  3结论
  本文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0.6%FeCl3-0.9%K3[Fe(CN)6](1∶0.9)为显色剂,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冰糖草中总酚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精密度、稳定性均满足含量测定要求,准确可靠,故可用于冰糖草的质量控制及定量分析,为民间常用草药冰糖草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为冰糖草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然而,冰糖草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总酚酸的具体成分有待进一步分析,其相关的活性作用还需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132.
  [2] 朱华.中国壮药志(第1卷)[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3:407.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第7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89.
  [4] 李宗友,倪慕云.野甘草的化学、药理[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4,16(2):11.
  [5] 姚亮,黄健军.冰糖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5):101-103.
  [6] 马雯芳,邓慧连,蔡毅,等.壮药冰糖草质量标准初步研究[J].广西中医药,2012,35(4):51-53.
  [7] 付煜荣,陈桂敏.景天三中七总酚酸提取条件及含量分析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5,21(6):25-27.
  (收稿日期:2015.02.2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电子分诊标签在急诊科急诊预检应用过程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间的急诊活动作为研究对象,以时间为标准,将2013年5月至2013年10月作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手工登记的预检分诊制度,将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作为观察组,采取电子分诊标签对患者进行预检分诊,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在此期间的分诊准确情况、医疗纠纷发生情况、患者挂号时间、预检信息登记时间
期刊
【摘 要】 目的:对比观察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和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方法:选取前列腺增生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使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前列腺切除量、尿管停留时间,并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经过治疗后,对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华蟾素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基于循证医学评价方法,收集华蟾素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随机对照研究,共373例病例。与单纯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比较,联合华蟾素明显增加恶性胸腔积液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骨髓抑制副反应的发生率,但两组胃肠道毒副作用发生率无统计学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C型臂引导下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C型臂引导下射频靶点热凝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第4天VAS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1个月、6个月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4d,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与入院相比有明显差异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颐年汤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采取自拟补肾颐年汤治疗,对照组用十一酸睾酮胶丸治疗,比较两组AMS评分及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睾酮(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MS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后并发症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0例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对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总结其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90例患者中有81例(90%)的患者经术后超声复查发现阳性病灶,9例(10%)患者术后复查声像图未见异常。81例中有26例脂肪液化,20例出现血肿,超声表现为补片周围的少量液性暗区,4例出现切口感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对胆道梗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12例胆胰管梗阻疾病病人为研究对象,通过MRCP联合MR图像分析并得出诊断结果,将结果与临床诊断及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定位诊断符合率和定性诊断率。结果:MRCP联合常规检查手段对胆道梗阻定位诊断符合率为100%,定性符合率87.5%。结论:MRCP是一项安全、简单、无创伤的胆道成像技术,结合常规
期刊
【摘 要】 目的:研究下颌骨骨折并发下牙槽神经损伤相关影响因素和特点,总结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下颌骨骨折并发下牙槽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发下牙槽神经损伤相关影响因素、诊治经过、神经感觉功能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年龄(r=-0.352)、术前骨折移位(r=-0.578)及加强内固定治疗(r=-1.468)与并发下牙槽神经损伤具有相关性。所有患者下牙槽神
期刊
【摘要】对云南民族民间常用滚蛋方法进行归类整理,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各种滚蛋方法的应用范围,并对其诊治原理进行初步阐释。旨在提升滚蛋方法在有效诊治常见多发疾病及在养生保健中的应用价值。促进云南民族民间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滚蛋方法;诊断防治;民族医药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0-0001-03  滚蛋诊疗方法,是用鸡蛋在人体体
期刊
【摘要】痉挛状态是中风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中风患者功能恢复,尽管现在对痉挛性偏瘫的治疗方法众多,但效果都未能令人满意。壮医经筋挑刺法治疗中风后期痉挛性偏瘫有久远历史,在临床实践中具有一定疗效和优势,在技术操作上有特定的诊察方法和外治手法,在理论上也有独道的见解。  【关键词】壮医;经筋挑刺法;中风;痉挛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