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建模与仿真以及计算设备快速发展,在制造过程中,建模与仿真在工程和制造业中的作用已越来越大,已成为工程实践的日常工具。同时,国际市场日益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缩短研制时间,节省研制成本是工程和制造业考虑的重点。因此,本文旨在从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的角度,综述金属薄板成形中数字建模与仿真的当前形势。
[关键词]金属薄板成形;数字建模;有限元法仿真
中图分类号:TG3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4-0034-02
1.绪论
在金属薄板成形中,建模与仿真可用于许多的领域,例如,预测测量流、分析应力、应变分布与温度分布、确定成形力、预测潜在的缺陷与失效根源、改善零件品质与复杂性,以及降低制造费用。现今,常常将建模与仿真作为集成制造环境中,产品和过程设计的整体部分。在决定整个制造费用的早期阶段做出重大决策时,虽然设计费用通常仅在总生产费用的5%与15%之间,但设计阶段中采用建模与仿真,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金属薄板成形的新近研究均侧重于应用建模和过程仿真。在仿真中,应考虑若干参数和影响因素。材料特性和组成律以及摩擦条件具有显著重要性,而且,为了在金属薄板成形中节约成本,提升可靠进行,建模与仿真时还应考虑几何表示法和计算时间。
2.仿真方法及其主要特征
金属薄板成形中采用的有限元仿真,正在迅猛发展。早期的冲压件数字仿真仅利用计算机了解如何改善成形过程,主要侧重于尝试不同的方法。中期,已推广了相当多的有限元法成功,可达到足以用于解决普通的复杂工业问题。今天,已获得了若干用于成形仿真的商业编码软件。近来,除利用诸如MARC、COSMOS或ABAQUS之类通用软件之外,还更广泛和更经常采用专门针对金属薄板成形的专用软件。在这些专用软件中,PAM-STAMP、AutoFORM、DYNA3D、ITS-3D、OPTRIS、FAST FORM3D是主要工具。
关于几何复杂性,就金属薄板成形工艺而言,在有些情况下,可按二维轴对称问题予以仿真,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要求三维解。由于零部件在成形过程中,通常会经历不小的塑性变形,随着仿真继续进行,网格的变形也十分显著,因此,必须重新划分网格,并在旧网格与新网格之间内插数据,以获得精确的结果。该特点使仿真软件不可或缺的自动及自适应重划网格能力,成为其内置技术。目前,在金属薄板成形中所用到商业软件包内,包括了该内置技术。在这方面,自动重划网格应完成以下两个基本任务:(1) 确定符合零件几何特点和复杂性的最佳网格密度分布;(2) 按照该点以前获得的变形生成新网格。
3.有限元仿真在冲压工艺中的预期作用
设计和制造复杂金属薄板件通常非常耗时费钱。传统制造方式是通过实验方法或根据设计人员的实践经验,确定各种零件的可成形性,这样做也会导致可成形性的问题。当引入新材料或制造一款全新零件时,设计人员没有任何经验可资依赖。对于这些零件,要基于工装设计工程师的经验,制造其原型模具。在加工出合格的优质零件之前,需测试原型模具和零件。这样做,需要进行大量变更和调整,以提供硬模具,同样,在生产出优质成品之前,硬模具应经历包括次要(或在许多情况下为主要)调整的一系列试验。这种方法在冲制实践中,会导致研制周期长且研制期费用高。
大多数工业企业迫切希望缩短新制造冲压成套模具的时间,以便在后来节约费用和资源,有限元仿真就能满足这些要去,达到预期目的。在不同的设计和制造阶段,均可有效进行仿真,用以支持决策。在设计阶段需要进行首次仿真。该阶段的仿真旨在大致估计可成形还是不可成形待制造零件。如果答案为“不能”,则必须修改设计。但是,在此阶段,尚未用CAD系统充分描述零件的几何形状,且无工装资料,因而,不可能进行完整仿真。所谓的一步仿真法特别适合这些用途,这是因为产品分析不需要联编程序、补充约定,乃至许多工艺参数和条件。一步有限元法仿真还易于使用和快速提供结果,从而让产品设计人员在正确的时间进行必要变更。
当已设计产品,并确认其“可成形”时,开发循环便进入了需要更精确仿真的过程和模具设计阶段。在此阶段,必须确定冲制步骤(工步)数,例如,第一次拉伸、第二次拉伸、修整、折边,以及设计各冲制工步所用模具的几何形状。在该阶段,通过CAD表面描述对模具几何形状建模,便可依照仿真结果修改模具数据。整合CAD和仿真系统,在有限的生产工装设计时间内,充分获得最佳冲制工步和模具几何形状,是至关重要的。此类分析需要考虑联编程序、补充约定和工艺条件等因素,而有限元仿真适用于必要变更,乃至优化工艺参数,可以确保工艺的可行性以及产品质量的合格率。
有限元仿真在过程控制和过程优化中,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许多研究论文均涉及了在伸拉工艺中通过控制压边力,进行过程优化。利用过程仿真,以及通过控制压边力所做过程优化的结果,可提供进一步设计更主动成形工艺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强工艺稳健性。
在试验阶段,为了找到解决避免成形缺陷的方案,也需要进行仿真。为了探究缺陷的起始和發展机理,应进行一系列系统性仿真,所获信息应有效地用于下一新模型的制造。不断加强有限元仿真的功能,使之足以预测所有成形缺陷,提供最佳冲制模具和条件,则完全可以从设计与制作程序中取消原型工装,且试验和修改次数可显著减少。从而可大大缩短该过程。这是工业上金属薄板成形中最理想的有限元仿真方案。
4.金属薄板成形仿真的新要求和新近发展
传统的冲压仿真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应变预测和推广冲压件的相关技能,是通过“单纯应用”有限元仿真,帮助了用户降低费用和缩短各种零部件的研制期。在现今,也还有无数这方面的实例。仿真不仅能够利用上述方法预测后续问题的费用,而且还容许减少实际测试。
4.1 零件几何形状 如前所述,根据几何复杂性,在有些情况下可按二维仿真金属薄板成形,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则需要解三维轴对称的问题。为了进行有效仿真,常可能(及在某些情况下必须)忽略对金属流没有显著影响的所有次要几何特点。不过,在某些特殊问题中,如液压成形,或在许多伸拉工艺中,应考虑尺寸影响。在既定工业中,零件件设计已发生急剧变化。零件几何形状明显受到美学设计的影响。大多数传统形状已为具有混合扫掠曲线和锐角的未来派设计所取代。因而,须引入具有更广泛派生品种和延伸定制化的模型。由于零件几何形状对于任何进一步的设计与仿真具有基准作用,所以,还需要更复杂的零件几何描述。
4.2 工件材料与模具材料
未来精确预测材料流和成形载荷,必须利用可靠数据。在大多数仿真中,均认为模具是刚性的,因而忽略了模具变形和应力。但是,在许多情况下,尤其是在某些薄板成形过程中,相对不大的模具弹性变形,可影响模具—工件接触面处的接触应力分布。因此,只要条件需要,就必须考虑模具的弹性变形。
随着我国高效节能等需求日渐增加,制造厂家必须评估并采用用于结构件的新材料。基于这些需求,已开发了新铝合金和新钢种,例如,超高强钢和双向钢,以及TRIP (相变诱导塑性)钢,可增加先前利用传统钢种的可能约束。采用这些新材料就必须研究材料的特性,利用这些新材料的主要优点是,有助于减轻重量等。对于拟有效制造的零部件,这些新材料需要更高的精确度和參数化程度,以满足成形仿真的需求。保持零件材料历史和参数(例如,应变率、硬化等)溯源的可定制模型,已成为基本要求。
模具与工件之间接触面处的摩擦(及此处的适当传热条件),可显著影响材料流和生产零部件所需的成形载荷。因此,对于大多数金属薄板成形操作而言,从可靠仿真的观点来看,可靠的接触面条件和参数非常重要。
4.3 制造过程
在最近数年里,已发明和引进了加速生产的新设备及新成形机。同样,在最近十年间,成功引入了若干新创新的成形方法,例如,成形修正坯料等的液压成形。这些新研究的目的始终是为了减少零部件数,而同时优化成形工步数。从可行性阶段到最终确认,对于聚集材料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而言,仿真都是必不可少的。新设备已改善了生产过程本身,于是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坯料传送、定位和坯料修整以及废料处置(图1)。
根据焊接技术的发展,可看到仿真新要求的另一个实例。随着利用激光焊接的增多,要求更复杂的合模方式和极小的翻边公差。该技术对公差控制的确有极大影响,从而,仿真转变为成形阶段零件的回跳问题。过程中的这种演变,再次说明必须提高冲制仿真期间的精度和更加严格的控制。
4.4 协作环境方面的不断改进
前面的章节已阐明了成形过程发展的一些实例,根据新设计,改善了材料、更新了设备和先进工艺。因而,成形仿真已变得并不完善。侧重点已从初始目标(可成形性分析)转移到了全面质量的控制和整合。成形仿真必须适应这些新要求。这些要求中的最重要之处在于:
(i)提供围绕从早期可行性到最终确认每一步过程中的可伸缩革新环境;
(ii)提高评估新工艺和新材料及其特性,以及精确预测回弹性能与表面质量问题的整个模型参数化精度;
(iii)无缝传送与管理仿真数据,保持过程中每阶段溯源零件历史,以便核查产品性能和稳健性,也检查其一致性;
(iv)在可定制的延伸协作环境中,优化开发可利用的计算机资源。
5.结束语
金属薄板仿真的新近变化和趋势清楚表明,需要一种全面、可伸缩整合和革新的冲制方案,以涵盖从零件设计,经由模具设计、模具评估、调整及确认该工艺的整个设计过程。
在过去十年间,成形仿真软件的工业要求,已从“单纯的可成形性”分析到“全面质量”解决方案的整个冲制过程,同样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新的解决方案必须满足这些要求。新一代冲压软件应能够处理从零件几何形状,经由模具设计,到最终工艺确认和质量控制,整个金属薄板成形链的仿真。应由先进的仿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当前发展水平,整合并支持不同的组件。
该方案在设计和制造两个阶段中,均具有显著的优点。应用这些原理时,在理论上可使整个开发循环取得更可靠的成果,即更优化的设计。这种整合方法将实现显著缩短研制期,达到更好的产品质量,并因此更节约设计和生产费用。
[关键词]金属薄板成形;数字建模;有限元法仿真
中图分类号:TG3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4-0034-02
1.绪论
在金属薄板成形中,建模与仿真可用于许多的领域,例如,预测测量流、分析应力、应变分布与温度分布、确定成形力、预测潜在的缺陷与失效根源、改善零件品质与复杂性,以及降低制造费用。现今,常常将建模与仿真作为集成制造环境中,产品和过程设计的整体部分。在决定整个制造费用的早期阶段做出重大决策时,虽然设计费用通常仅在总生产费用的5%与15%之间,但设计阶段中采用建模与仿真,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金属薄板成形的新近研究均侧重于应用建模和过程仿真。在仿真中,应考虑若干参数和影响因素。材料特性和组成律以及摩擦条件具有显著重要性,而且,为了在金属薄板成形中节约成本,提升可靠进行,建模与仿真时还应考虑几何表示法和计算时间。
2.仿真方法及其主要特征
金属薄板成形中采用的有限元仿真,正在迅猛发展。早期的冲压件数字仿真仅利用计算机了解如何改善成形过程,主要侧重于尝试不同的方法。中期,已推广了相当多的有限元法成功,可达到足以用于解决普通的复杂工业问题。今天,已获得了若干用于成形仿真的商业编码软件。近来,除利用诸如MARC、COSMOS或ABAQUS之类通用软件之外,还更广泛和更经常采用专门针对金属薄板成形的专用软件。在这些专用软件中,PAM-STAMP、AutoFORM、DYNA3D、ITS-3D、OPTRIS、FAST FORM3D是主要工具。
关于几何复杂性,就金属薄板成形工艺而言,在有些情况下,可按二维轴对称问题予以仿真,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要求三维解。由于零部件在成形过程中,通常会经历不小的塑性变形,随着仿真继续进行,网格的变形也十分显著,因此,必须重新划分网格,并在旧网格与新网格之间内插数据,以获得精确的结果。该特点使仿真软件不可或缺的自动及自适应重划网格能力,成为其内置技术。目前,在金属薄板成形中所用到商业软件包内,包括了该内置技术。在这方面,自动重划网格应完成以下两个基本任务:(1) 确定符合零件几何特点和复杂性的最佳网格密度分布;(2) 按照该点以前获得的变形生成新网格。
3.有限元仿真在冲压工艺中的预期作用
设计和制造复杂金属薄板件通常非常耗时费钱。传统制造方式是通过实验方法或根据设计人员的实践经验,确定各种零件的可成形性,这样做也会导致可成形性的问题。当引入新材料或制造一款全新零件时,设计人员没有任何经验可资依赖。对于这些零件,要基于工装设计工程师的经验,制造其原型模具。在加工出合格的优质零件之前,需测试原型模具和零件。这样做,需要进行大量变更和调整,以提供硬模具,同样,在生产出优质成品之前,硬模具应经历包括次要(或在许多情况下为主要)调整的一系列试验。这种方法在冲制实践中,会导致研制周期长且研制期费用高。
大多数工业企业迫切希望缩短新制造冲压成套模具的时间,以便在后来节约费用和资源,有限元仿真就能满足这些要去,达到预期目的。在不同的设计和制造阶段,均可有效进行仿真,用以支持决策。在设计阶段需要进行首次仿真。该阶段的仿真旨在大致估计可成形还是不可成形待制造零件。如果答案为“不能”,则必须修改设计。但是,在此阶段,尚未用CAD系统充分描述零件的几何形状,且无工装资料,因而,不可能进行完整仿真。所谓的一步仿真法特别适合这些用途,这是因为产品分析不需要联编程序、补充约定,乃至许多工艺参数和条件。一步有限元法仿真还易于使用和快速提供结果,从而让产品设计人员在正确的时间进行必要变更。
当已设计产品,并确认其“可成形”时,开发循环便进入了需要更精确仿真的过程和模具设计阶段。在此阶段,必须确定冲制步骤(工步)数,例如,第一次拉伸、第二次拉伸、修整、折边,以及设计各冲制工步所用模具的几何形状。在该阶段,通过CAD表面描述对模具几何形状建模,便可依照仿真结果修改模具数据。整合CAD和仿真系统,在有限的生产工装设计时间内,充分获得最佳冲制工步和模具几何形状,是至关重要的。此类分析需要考虑联编程序、补充约定和工艺条件等因素,而有限元仿真适用于必要变更,乃至优化工艺参数,可以确保工艺的可行性以及产品质量的合格率。
有限元仿真在过程控制和过程优化中,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许多研究论文均涉及了在伸拉工艺中通过控制压边力,进行过程优化。利用过程仿真,以及通过控制压边力所做过程优化的结果,可提供进一步设计更主动成形工艺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强工艺稳健性。
在试验阶段,为了找到解决避免成形缺陷的方案,也需要进行仿真。为了探究缺陷的起始和發展机理,应进行一系列系统性仿真,所获信息应有效地用于下一新模型的制造。不断加强有限元仿真的功能,使之足以预测所有成形缺陷,提供最佳冲制模具和条件,则完全可以从设计与制作程序中取消原型工装,且试验和修改次数可显著减少。从而可大大缩短该过程。这是工业上金属薄板成形中最理想的有限元仿真方案。
4.金属薄板成形仿真的新要求和新近发展
传统的冲压仿真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应变预测和推广冲压件的相关技能,是通过“单纯应用”有限元仿真,帮助了用户降低费用和缩短各种零部件的研制期。在现今,也还有无数这方面的实例。仿真不仅能够利用上述方法预测后续问题的费用,而且还容许减少实际测试。
4.1 零件几何形状 如前所述,根据几何复杂性,在有些情况下可按二维仿真金属薄板成形,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则需要解三维轴对称的问题。为了进行有效仿真,常可能(及在某些情况下必须)忽略对金属流没有显著影响的所有次要几何特点。不过,在某些特殊问题中,如液压成形,或在许多伸拉工艺中,应考虑尺寸影响。在既定工业中,零件件设计已发生急剧变化。零件几何形状明显受到美学设计的影响。大多数传统形状已为具有混合扫掠曲线和锐角的未来派设计所取代。因而,须引入具有更广泛派生品种和延伸定制化的模型。由于零件几何形状对于任何进一步的设计与仿真具有基准作用,所以,还需要更复杂的零件几何描述。
4.2 工件材料与模具材料
未来精确预测材料流和成形载荷,必须利用可靠数据。在大多数仿真中,均认为模具是刚性的,因而忽略了模具变形和应力。但是,在许多情况下,尤其是在某些薄板成形过程中,相对不大的模具弹性变形,可影响模具—工件接触面处的接触应力分布。因此,只要条件需要,就必须考虑模具的弹性变形。
随着我国高效节能等需求日渐增加,制造厂家必须评估并采用用于结构件的新材料。基于这些需求,已开发了新铝合金和新钢种,例如,超高强钢和双向钢,以及TRIP (相变诱导塑性)钢,可增加先前利用传统钢种的可能约束。采用这些新材料就必须研究材料的特性,利用这些新材料的主要优点是,有助于减轻重量等。对于拟有效制造的零部件,这些新材料需要更高的精确度和參数化程度,以满足成形仿真的需求。保持零件材料历史和参数(例如,应变率、硬化等)溯源的可定制模型,已成为基本要求。
模具与工件之间接触面处的摩擦(及此处的适当传热条件),可显著影响材料流和生产零部件所需的成形载荷。因此,对于大多数金属薄板成形操作而言,从可靠仿真的观点来看,可靠的接触面条件和参数非常重要。
4.3 制造过程
在最近数年里,已发明和引进了加速生产的新设备及新成形机。同样,在最近十年间,成功引入了若干新创新的成形方法,例如,成形修正坯料等的液压成形。这些新研究的目的始终是为了减少零部件数,而同时优化成形工步数。从可行性阶段到最终确认,对于聚集材料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而言,仿真都是必不可少的。新设备已改善了生产过程本身,于是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坯料传送、定位和坯料修整以及废料处置(图1)。
根据焊接技术的发展,可看到仿真新要求的另一个实例。随着利用激光焊接的增多,要求更复杂的合模方式和极小的翻边公差。该技术对公差控制的确有极大影响,从而,仿真转变为成形阶段零件的回跳问题。过程中的这种演变,再次说明必须提高冲制仿真期间的精度和更加严格的控制。
4.4 协作环境方面的不断改进
前面的章节已阐明了成形过程发展的一些实例,根据新设计,改善了材料、更新了设备和先进工艺。因而,成形仿真已变得并不完善。侧重点已从初始目标(可成形性分析)转移到了全面质量的控制和整合。成形仿真必须适应这些新要求。这些要求中的最重要之处在于:
(i)提供围绕从早期可行性到最终确认每一步过程中的可伸缩革新环境;
(ii)提高评估新工艺和新材料及其特性,以及精确预测回弹性能与表面质量问题的整个模型参数化精度;
(iii)无缝传送与管理仿真数据,保持过程中每阶段溯源零件历史,以便核查产品性能和稳健性,也检查其一致性;
(iv)在可定制的延伸协作环境中,优化开发可利用的计算机资源。
5.结束语
金属薄板仿真的新近变化和趋势清楚表明,需要一种全面、可伸缩整合和革新的冲制方案,以涵盖从零件设计,经由模具设计、模具评估、调整及确认该工艺的整个设计过程。
在过去十年间,成形仿真软件的工业要求,已从“单纯的可成形性”分析到“全面质量”解决方案的整个冲制过程,同样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新的解决方案必须满足这些要求。新一代冲压软件应能够处理从零件几何形状,经由模具设计,到最终工艺确认和质量控制,整个金属薄板成形链的仿真。应由先进的仿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当前发展水平,整合并支持不同的组件。
该方案在设计和制造两个阶段中,均具有显著的优点。应用这些原理时,在理论上可使整个开发循环取得更可靠的成果,即更优化的设计。这种整合方法将实现显著缩短研制期,达到更好的产品质量,并因此更节约设计和生产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