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访专家
李建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病诊治中心负责人,51B病区负责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科学研究方向为脂代谢异常与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关系,主要涉及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及相关治疗研究。社会兼职包括卫生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心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常务理事等。对血脂异常(包括家族性血脂异常、特殊人群的血脂异常)、冠心病(包括介入治疗)、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
门诊时间:周二、周五上午,周三下午
“三高”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代谢性疾病,血压、血脂这些指标也是许多健康意识强的人都会格外关注的。很多人在定期体检后都很关注自己的血液生化指标,尤其是血脂相关的几项指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往往看到其中哪一项指标有了一个向上的箭头,便会十分焦虑地请医生看看,而如果这些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是不是说明我们的血脂并无异常,可以高枕无忧呢?
并不是。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病诊治中心的李建军主任告诉我们,这几项指标中有一项堪称“血管中的头号垃圾”,而这项指标即使在化验单上处于标准范围内,也不代表万无一失。这个“头号垃圾”是什么?生活中要避开哪些饮食误区,减少血管损伤呢?
血管中的“头号垃圾”——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李主任告诉我们,这种“血管中的头号垃圾”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的过量与代谢异常会直接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人体脂代谢中的重要成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以颗粒的形式在血液中流动,而且它里面含胆固醇的量最高,当它增多后,会沉积到血管壁上,引起血管的堵塞,严重时可引发中风、心肌梗死、间断性跛行等。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與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病变程度高度相关,可以说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其浓度与冠心病的发病率有明显正相关。如果被确诊为冠心病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往往也会要求严格用药和控制饮食,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很低的水平。
李主任强调,普通人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超过3.4毫摩尔/升,如果高于普通人3~7倍,就有可能属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一定要及时就医。
血脂四项化验单应该这么看
化验单中与血脂相关的指标往往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四项,这四项指标有不同的含义和临床意义。
1.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的数值高低决定了心血管是否健康,在正常范围内或稍低于正常范围为好。
2.看总胆固醇:总胆固醇的主要来源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总胆固醇也会升高。
3.看甘油三酯:常看到的乳糜血就是因为血液中甘油三酯的量太高,血液分为两层,一层是红细胞,另一层是油脂,如果甘油三酯超标仍然是高脂血症的类型。
4.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清除作用,相当于清洁工,对血管健康十分有益。
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有向上的箭头,代表血脂水平出现了异常,务必前往医院的相关科室进行相应的治疗。
警惕化验单上隐藏的警报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血管里的“头号垃圾”,它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最密切,但是李主任提醒,即使化验单上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项没有箭头,在标准范围内,也不代表万无一失。原来,在体检指标的末尾往往都会有一个正常值范围,而如果指标在这个范围内则不会有向上或向下的箭头。但是,这个正常值范围对于健康人群来说是可以参考的,如果存在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可能不能够仅仅以处于正常范围来评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有时需要将其控制在低于正常范围的水平才能够保证心血管的安全。
李主任介绍,血管动脉硬化的五种危险因素是:吸烟、年龄(男性大于55岁,女性大于65岁)、糖尿病、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标。
如果上述危险因素小于两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超标,那么就属于血管动脉硬化的低中危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3.4 毫摩尔/升以下就可以。
如果危险因素多于两种,并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标,就属于血管动脉硬化的高危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要控制在2.6 毫摩尔/升以下。
如果已经有心血管疾病,或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数值>4.9毫摩尔/升,那就属于血管动脉硬化的极高危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需要控制在1.8毫摩尔/升以下。
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小心健康食物中的三大“高脂陷阱”
人体的胆固醇70%是经过肝脏自己合成的,另外30%是从饮食中摄取而来,控制好饮食能帮助控制血脂。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饮食干预与运动是预防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主要方法。很多人也因此格外注意饮食的低脂、清淡,但是仍然有40%左右的成年人群存在血脂异常,难道是清淡饮食也“吃错了”吗?
李主任提醒,清淡饮食本身是非常重要的控制血脂的措施,但是很多人脑海中的“清淡饮食”并不一定是真正的低脂饮食,大家一定要小心饮食中的三大“高脂”陷阱。
陷阱1 坚果食用超标
坚果主要含植物固醇,植物固醇会抑制动物固醇的吸收,适量食用坚果,可以调节血脂,但凡事过犹不及,大多数坚果本身含有较多的油脂,超量食用坚果,总热量摄入增高,反而容易导致高血脂。另外炒制或煎炸后的坚果零食,含油、糖较多,长期食用不利于降脂,也要少吃或不吃。
专家推荐:每日食用一小把坚果即可。
陷阱2 “甜蜜”水果食用过多
水果在绝大多数人的眼中都是一种非常健康的食品,经常在饭后食用,甚至用水果来代替正餐以控制脂肪、热量摄入。李主任提醒,并不是所有水果都可以“但吃无妨”,有一些水果脂肪含量不比肉低,比如牛油果每100克脂肪含量为13.3克,吃一个牛油果相当于吃2.34碗米饭;再比如榴莲,每100克脂肪含量为5.33克,吃一块200克的榴莲等于吃了2.5碗米饭。
還有一些水果含糖量过高,如果食用过多,从中获取的果糖不仅会导致血糖升高,还容易增加大量脂肪储备,引起血脂波动或直线上升。比如椰子的热量高达241千卡/100克,与部分甜腻的果酱热量相仿。上图中的牛油果、榴莲、鲜枣、沙棘等水果的热量均高于等重量的白米饭,食用时需要格外注意。
专家提醒:真正有益于调节血脂的是含糖量低且富含水分、膳食纤维和果胶的水果,比如苹果、柑橘、梨等。
陷阱3 摄入油超标
部分患者朋友发现胆固醇偏高时,立刻放弃饮食中的大部分动物肉类,但即使这样,他们在体检时仍被发现总胆固醇偏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李主任告诉我们,这种情况并不罕见,追问他们的生活方式、烹饪方式,大都会发现一个共同的原因──油放多了。食用油中主要含脂肪酸,特别是有一些油饱和脂肪酸较多,摄入过多就会增加甘油三酯、胆固醇,使肝脏代谢能力下降。
为了提升口感在烹饪时多加入一些油脂,反而可能使得这样的素食“白吃了”。
专家建议:油脂摄入应当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即成人每日食用油摄入量在25~30克(2~3汤匙)。须注意,这是成年人一天的用量,很多人单独一餐摄入的油脂就已经超过了这一水平。
(编辑 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