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广西师范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本科英语口译课程为研究对象,结合地区实际,对口译教学模式提出改革建议,以期构建具地方特色的合作办学项目口译课程体系,实现口译人才本地化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口译 教学模式 中外合作办学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近年,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呈加速发展的态势,办学层次逐渐提高,合作形式日益多样。目前,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已覆盖全国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广西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从2004年开始招收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自创立之初,我院的合作办学项目即着眼于培养本科层次的复合型、国际型和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但由于各种现实局限,我院在实现该办学目标时,面临不少困难,其中如何化解目标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成为我院教育环节亟待解决的问题。
广西日益增多的对外交流合作带来了对口译人才的极大需求。现有口译教学模式忽略了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利于学生口译水平的发展。每周两课时的课堂操练及课后督导环节的欠缺使口译课多沦为摆设,学生在经过一年的口译学习后亦无法显现明显的口译优势。市场需求和口译人才培养的脱节呼吁本地口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本研究探讨如何通过口译课程改革,兼顾不同水平不同性格学生口译技能发展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在有限的课时内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同时探索建立新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口译教学模式,提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口译课程的教学质量,推动广西高校口译人才培养的本地化进程。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英语口译基础》是广西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旨在通过介绍中英两种文化和语言的异同,通过传授必要的口译技能知识,辅以一定量的口译实践,从而提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英语口译能力。
在合作办学领域,国内有不少学者已开展了相关研究,但研究多集中在大学英语教学方面。如王优优(2008) 发表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析”,文章从作者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实际调查出发,对当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大学英语教学所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革建议;方宗祥等(2009)发表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新探索”,文章分析了现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以南邮—纽约理工国际学院项目为研究对象,阐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方面进行的探索,同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力图创建更行之有效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罗蕊(2010) 发表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教学实践浅议”,文章以洛阳理工学院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为例,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教学实践在基本特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等方面做出一些思考,力图为中外合作项目的英语教学实践提供一些思路。
对于广西地方性口译人才的培养,也有部分学者进行过相关研究。如黄建凤(2005)的“地方性口译人才教学模式研究”,文章研究了南北两派的口译教学模式,借鉴西方在口译培训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广西区情探索开展高质量专业口译教学的可能, 以满足中国东盟博览会对高级翻译人才的巨大需求;马霞(2007)的“广西-东盟博览会高级口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章提出了广西-东盟博览会专业化高级口译人才培养模式,即:在以技能、技巧训练为核心,以实践为主的口译人才训练方法基础上,通过整合口译课程设置体系,加强ESP课程群或口译相关课程群的建设,优化口译教学环境,以构建具有广西-东盟及“泛珠”特色的职业化口译课程体系,培养出英汉、汉英高级口译人才;王慧(2009)的 “广西应用型口译人才培养初探”,文章结合应用型口译的特点,初步探索广西应用型口译人才的培养,提出对现有的口译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并提出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调整教学内容、提高师资水平、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等改革途径。
但目前,尚未有学者进行关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口译教学改革的研究。近年我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蓬勃的发展态势及现有口译培训模式缺陷造成的本地口译人才匮乏,呼唤我校合作办学项目口译教学模式的改革。
三、现有问题分析
(一)课时
根据国际文化教育学院现有课程规划,英语口译基础课程在大二上学期开设,总共开设两学期,每周两学时,总72学时。目前国教院每班人数约为30人,因此,每个学生每周平均只有两三分钟的课堂实践机会,课堂训练时间明显不足。口译课程课时数少,导致课堂训练难度和密度不够,教师难以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实现良好口译教学效果。同时,大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缺乏必要的监控和指导,使口译课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教学内容
目前,国际文化教育学院使用的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梅德明编著的《口译教程》。根据笔者调查,大部分学生反映该教材偏难。教材偏离学生水平,导致学生难以切入口译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口译的信心。而市面上的口译教材多以音频资料为主,形式单一,内容上也多为外交等高层次口译,学生感觉应用性不强,因而难以提高学习兴趣。
(三)学生水平
根据国际文化教育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英语口译基础课程为中英、中美、中加专业必修课, 这一举措使国教院学生都有机会接受一定程度的口译能力训练。但同时也造成了学生的不可筛选性,给教学上提出了新挑战。同时,因为口译课开课时间较早,在大二上学期开课时,大部分国教院学生英语水平尚未达到口译训练的基本条件,即不具备基本的英语理解、表达能力,及必要的反应速度、逻辑分析、综合能力等,百科知识上也尚需积累。受学生英语水平的限制,在教学中,教师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纠正语法等错误,无法深入口译技能的讲授。
基于上述原因,如何在教学中兼顾不同水平学生口译技能发展的需求,使学生掌握口译基本技能,为广西对外交流服务,就成了我院口译教学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新模式探索
(一)改革理念
新模式旨在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在教学中开展以任务为中心、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等,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合作精神,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
在操作上,新模式强调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教师将对学生的课外学习和课外实践活动加强指导和组织,加强计划性,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应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利用现有图书资料和网上信息获取知识,并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口译所需的各种技能。
同时,新模式也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要求,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二)具体操作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将增加网络资源的使用频率,从网络及时下载更新多种音频和视频资料,用于课堂的学生操练。同时,也将选取不同口音、不同语境的发言材料供学生练习,从而使学生得以熟悉各式英语的语音和表达。考虑到口译课程应体现应用性和实践性,我们将重点选取最近发生的时事供学生操练。同时,我们也将根据学生的职业规划,选取和其生活或就业相关的材料,从而吸引学生参与口译的兴趣,提高教学成效。具体操作上,考虑到东盟-广西经贸合作、北部湾经济建设以及广西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我们可以重点选取这几方面的材料,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些方面的认识,为服务广西打下基础。
在教学环节,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操练机会。例如,在每节课刚开始时,我们可以指定两三个同学来做现场的新闻播报,其他同学做笔记,之后通过耳机进行交替传译。该活动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得到上台锻炼的机会,从而训练他们的心理素质。同时,在口译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加入演讲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应变及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另外,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国际文化教育学院这一平台的作用,利用我们丰富的留学生资源和各种对外交流活动,为我们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有国际会议时,如果条件允许,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前往观摩,现场感受口译的氛围,并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学习译员运用的口译技巧。
在考核环节,我们可以多样化操作,不拘泥于传统的电脑录音、人工改分的方式,可以将考核环节现场化。比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记者招待会、访谈、演讲的口译,事先规定几个题材,让学生自由分组,课后准备相关材料。考试时,教师随机抽取学生充当翻译,这样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
五、结论
广西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专业的口译课程设置应突出地方特点,以服务广西经济建设为宗旨,在内容上可加大广西经济、旅游等相关知识,结合多种形式的口译操练,培养学生的口译技能,从而实现为广西的经济发展培养更多本土口译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方宗祥,葛谢飞,汤美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新探索——以南邮—纽约理工国际学院项目为例[J]. 学理论, 2009 (10):175-176.
[2] 黄建凤.地方性口译人才教学模式研究[J]. 学术论坛,2005(8):200-202.
[3] 罗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教学实践浅议——以洛阳理工学院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为例[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6) :115-116.
[4] 马霞.广西-东盟博览会高级口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7(4):170-172.
[5] 王慧.广西应用型口译人才培养初探[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5):44-48.
[6] 王优优.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析[J].内江科技,2008(12):71,181.
【关键词】口译 教学模式 中外合作办学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近年,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呈加速发展的态势,办学层次逐渐提高,合作形式日益多样。目前,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已覆盖全国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广西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从2004年开始招收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自创立之初,我院的合作办学项目即着眼于培养本科层次的复合型、国际型和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但由于各种现实局限,我院在实现该办学目标时,面临不少困难,其中如何化解目标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成为我院教育环节亟待解决的问题。
广西日益增多的对外交流合作带来了对口译人才的极大需求。现有口译教学模式忽略了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利于学生口译水平的发展。每周两课时的课堂操练及课后督导环节的欠缺使口译课多沦为摆设,学生在经过一年的口译学习后亦无法显现明显的口译优势。市场需求和口译人才培养的脱节呼吁本地口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本研究探讨如何通过口译课程改革,兼顾不同水平不同性格学生口译技能发展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在有限的课时内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同时探索建立新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口译教学模式,提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口译课程的教学质量,推动广西高校口译人才培养的本地化进程。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英语口译基础》是广西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旨在通过介绍中英两种文化和语言的异同,通过传授必要的口译技能知识,辅以一定量的口译实践,从而提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英语口译能力。
在合作办学领域,国内有不少学者已开展了相关研究,但研究多集中在大学英语教学方面。如王优优(2008) 发表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析”,文章从作者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实际调查出发,对当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大学英语教学所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革建议;方宗祥等(2009)发表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新探索”,文章分析了现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以南邮—纽约理工国际学院项目为研究对象,阐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方面进行的探索,同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力图创建更行之有效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罗蕊(2010) 发表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教学实践浅议”,文章以洛阳理工学院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为例,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教学实践在基本特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等方面做出一些思考,力图为中外合作项目的英语教学实践提供一些思路。
对于广西地方性口译人才的培养,也有部分学者进行过相关研究。如黄建凤(2005)的“地方性口译人才教学模式研究”,文章研究了南北两派的口译教学模式,借鉴西方在口译培训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广西区情探索开展高质量专业口译教学的可能, 以满足中国东盟博览会对高级翻译人才的巨大需求;马霞(2007)的“广西-东盟博览会高级口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章提出了广西-东盟博览会专业化高级口译人才培养模式,即:在以技能、技巧训练为核心,以实践为主的口译人才训练方法基础上,通过整合口译课程设置体系,加强ESP课程群或口译相关课程群的建设,优化口译教学环境,以构建具有广西-东盟及“泛珠”特色的职业化口译课程体系,培养出英汉、汉英高级口译人才;王慧(2009)的 “广西应用型口译人才培养初探”,文章结合应用型口译的特点,初步探索广西应用型口译人才的培养,提出对现有的口译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并提出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调整教学内容、提高师资水平、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等改革途径。
但目前,尚未有学者进行关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口译教学改革的研究。近年我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蓬勃的发展态势及现有口译培训模式缺陷造成的本地口译人才匮乏,呼唤我校合作办学项目口译教学模式的改革。
三、现有问题分析
(一)课时
根据国际文化教育学院现有课程规划,英语口译基础课程在大二上学期开设,总共开设两学期,每周两学时,总72学时。目前国教院每班人数约为30人,因此,每个学生每周平均只有两三分钟的课堂实践机会,课堂训练时间明显不足。口译课程课时数少,导致课堂训练难度和密度不够,教师难以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实现良好口译教学效果。同时,大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缺乏必要的监控和指导,使口译课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教学内容
目前,国际文化教育学院使用的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梅德明编著的《口译教程》。根据笔者调查,大部分学生反映该教材偏难。教材偏离学生水平,导致学生难以切入口译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口译的信心。而市面上的口译教材多以音频资料为主,形式单一,内容上也多为外交等高层次口译,学生感觉应用性不强,因而难以提高学习兴趣。
(三)学生水平
根据国际文化教育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英语口译基础课程为中英、中美、中加专业必修课, 这一举措使国教院学生都有机会接受一定程度的口译能力训练。但同时也造成了学生的不可筛选性,给教学上提出了新挑战。同时,因为口译课开课时间较早,在大二上学期开课时,大部分国教院学生英语水平尚未达到口译训练的基本条件,即不具备基本的英语理解、表达能力,及必要的反应速度、逻辑分析、综合能力等,百科知识上也尚需积累。受学生英语水平的限制,在教学中,教师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纠正语法等错误,无法深入口译技能的讲授。
基于上述原因,如何在教学中兼顾不同水平学生口译技能发展的需求,使学生掌握口译基本技能,为广西对外交流服务,就成了我院口译教学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新模式探索
(一)改革理念
新模式旨在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在教学中开展以任务为中心、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等,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合作精神,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
在操作上,新模式强调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教师将对学生的课外学习和课外实践活动加强指导和组织,加强计划性,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应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利用现有图书资料和网上信息获取知识,并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口译所需的各种技能。
同时,新模式也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要求,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二)具体操作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将增加网络资源的使用频率,从网络及时下载更新多种音频和视频资料,用于课堂的学生操练。同时,也将选取不同口音、不同语境的发言材料供学生练习,从而使学生得以熟悉各式英语的语音和表达。考虑到口译课程应体现应用性和实践性,我们将重点选取最近发生的时事供学生操练。同时,我们也将根据学生的职业规划,选取和其生活或就业相关的材料,从而吸引学生参与口译的兴趣,提高教学成效。具体操作上,考虑到东盟-广西经贸合作、北部湾经济建设以及广西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我们可以重点选取这几方面的材料,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些方面的认识,为服务广西打下基础。
在教学环节,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操练机会。例如,在每节课刚开始时,我们可以指定两三个同学来做现场的新闻播报,其他同学做笔记,之后通过耳机进行交替传译。该活动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得到上台锻炼的机会,从而训练他们的心理素质。同时,在口译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加入演讲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应变及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另外,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国际文化教育学院这一平台的作用,利用我们丰富的留学生资源和各种对外交流活动,为我们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有国际会议时,如果条件允许,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前往观摩,现场感受口译的氛围,并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学习译员运用的口译技巧。
在考核环节,我们可以多样化操作,不拘泥于传统的电脑录音、人工改分的方式,可以将考核环节现场化。比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记者招待会、访谈、演讲的口译,事先规定几个题材,让学生自由分组,课后准备相关材料。考试时,教师随机抽取学生充当翻译,这样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
五、结论
广西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专业的口译课程设置应突出地方特点,以服务广西经济建设为宗旨,在内容上可加大广西经济、旅游等相关知识,结合多种形式的口译操练,培养学生的口译技能,从而实现为广西的经济发展培养更多本土口译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方宗祥,葛谢飞,汤美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新探索——以南邮—纽约理工国际学院项目为例[J]. 学理论, 2009 (10):175-176.
[2] 黄建凤.地方性口译人才教学模式研究[J]. 学术论坛,2005(8):200-202.
[3] 罗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教学实践浅议——以洛阳理工学院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为例[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6) :115-116.
[4] 马霞.广西-东盟博览会高级口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7(4):170-172.
[5] 王慧.广西应用型口译人才培养初探[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5):44-48.
[6] 王优优.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析[J].内江科技,2008(12):7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