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F—Ⅰ与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及营养的相关性探讨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bil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变化与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及营养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0年12月-2013年5月新生儿科住院的8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其中适于胎龄儿(AGA)52例,小于胎龄儿(SAG)30例,使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两组患儿出生后第1、8、15、21、28天的血清IGF-Ⅰ水平,同时监测体重及摄入的能量。结果:AGA组从出生后至第28天血清IGF-Ⅰ浓度均高于SAG组(P<0.05)。两组患儿血清IGF-Ⅰ浓度与出生后第8、15、21、28天摄入的能量呈正相关(P<0.05)。血清IGF-Ⅰ浓度随着患儿的日龄而上升,与日龄及体重增长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IGF-Ⅰ水平浓度受到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摄入能量、体重、日龄的影响,是生长调节激素。IGF-Ⅰ水平可作为观察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生长及营养指标,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关键词】 IGF-Ⅰ;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生长发育; 营养
  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 birth weight)儿是指出生体重小于1500 g,大于或等于1000 g的新生儿,这些新生儿由于体重低,器官发育不成熟,易发生各种并发症而死亡[1-2]。近年来,随着新生儿监护水平的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越来越高,其营养剂生长发育问题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3]。国内外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进行大量的研究,IGF-Ⅰ对胎儿及生后器官发育、体重增长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5月在本院出生的8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水平,并探讨IGF-Ⅰ与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及营养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0年12月-2013年5月新生儿科住院的8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所有患儿出生时均无窒息史,Apgar评分>7分,羊水清,均未发生严重感染性肺炎、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颅内出血、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男48例,女34例。其中适于胎龄儿组(AGA组)52例,胎龄(30.7±1.41)周,体重(1328±123)g;小于胎龄儿组(SGA组)30例,胎龄(32.5±1.52)周,體重(1216±125)g。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于出生第1、8、15、21、28天,抽取空腹静脉血1.5 mL,血标本凝固后立即离心,分离血清置-80 ℃,统一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IGF-Ⅰ。并同时测量相应日龄体重、记录每天实际摄入能量[kCal/(kg·d)]。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直线相关Pearson分析进行两变量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IGF-Ⅰ水平变化的比较 AGA组第1、8、15、21、28天的血清IGF-Ⅰ浓度均明显高于SAG组,两组相应日龄IGF-Ⅰ浓度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各项指标变化比较 血清IGF-Ⅰ浓度与日龄、摄入能量、体重的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患儿IGF-Ⅰ水平出生后第8、15、21、28天摄入的能量呈正相关(P<0.05),与相应的日龄及体重呈正相关(P<0.05)。
  3 讨论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是由70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分子量约为75 000,具有内分泌、自分泌及旁分泌的特性,主要由人肝细胞合成和分泌,通过营养物质胰岛素-IGF-Ⅰ代谢轴对机体生长发育起着重要调节作用[4]。有研究报道[5-6],IGF-Ⅰ通过营养物质胰岛素IGF-Ⅰ代谢轴调节胎儿和新生儿生长,体内IGF-Ⅰ的合成受营养物质、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等调节,足够的能量能刺激胰岛素的合成,进而刺激IGF-Ⅰ的合成,而IGF-Ⅰ能促进脂肪、蛋白质及糖原合成,并且促进细胞的分裂与分化,从而促进全身器官的生长发育。
  本研究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分别于生后第1、8、15、21、28天进行监测血清IGF-Ⅰ,结果显示SGA患儿血清IGF-Ⅰ水平明显低于AGA组,提示宫内IGF-Ⅰ水平低可能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可能与SGA的发生有关。营养物质是IGF-Ⅰ分泌启动因素,营养物质供给影响到胎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释放,调节IGF-Ⅰ分泌调节胎儿宫内生长,小于胎龄儿出生1 d内即检测血中IGF-Ⅰ水平低下,表明SGA患儿可能存在有宫内营养不良相关因素[7]。另外,本研究中SGA组患儿从出生1~28 d时体内IGF-Ⅰ水平均低于AGA组,且与体重变化显著相关,提示IGF-Ⅰ参与了体格生长发育过程。从出生1~28 d,SGA组患儿IGF-Ⅰ水平明显提高,说明随着新生儿的发育成熟,合成分泌IGF-Ⅰ的能力增强,但SGA组出生至28 d时IGF-Ⅰ水平仍低于AGA组,笔者推测SGA患儿宫外生长落后可能与IGF-Ⅰ水平低下有关[8]。
  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可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约1周左右降至最低点,10 d左右恢复至出生体重。本研究结果显示,生后第8天体重及血清IGF-Ⅰ水平均下降,生后第15天已恢复至出生体重以上,并且IGF-Ⅰ水平高于出生第1、8天。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由于自身的营养物质和能量储备不足,不能满足生长和活动需要,以及不显性失水增加,可引起体重下降,随着日龄增加,摄入能量增加,体重从而有所增加[9-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血清IGF-Ⅰ水平与体重、日龄均存在正相关关系。IGF-Ⅰ分泌的启动因素是营养物质,随着患儿日龄增加,其摄取能量也逐渐增加,进而促使IGF-Ⅰ合成和释放,最终血清IGF-Ⅰ水平上升,从而推测IGF-Ⅰ对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11]。   由以上可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与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和营养摄入密切相关。随着其能量摄取的增加,促进IGF-Ⅰ的合成释放增加,继而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因此,IGF-Ⅰ水平可作为观察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生长及营养状况的指标,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姿荣.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7):183-185.
  [2]黄国盛.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病因学研究及治疗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9):162-164.
  [3]李芳.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早期静脉营养治疗[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0):6-8.
  [4]Rosen C J,Pollak M.Circulating IGF-Ⅰ:new perspectives for a new century[J].Trends Endocrinol Metab,1999,10(4):136-141.
  [5]Hikino S,Ihara K,Yamamoto J,et al.Physical growth and retinopathy in preterm infants:involvement of IGF-Ⅰ and GH[J].Pediatr Res,2001,50(6):732-736.
  [6]鄭朝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浆IGF-Ⅰ和TNF-α的变化与意义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09,6(16):12-13.
  [7]翁立坚,房晓,林霓阳.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与早产儿体格生长的关系[J].中国临床研究,2012,25(5):118-119.
  [8]程亚颖,宫丽芬,宋光耀.不同胎龄及体重新生儿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胰岛素水平检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6):4050-4052.
  [9]卢泳雪,梁桂珍,陈朝轩,等.早产儿能量摄入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关系[J].华夏医学,2011,24(4):400-402.
  [10]农玉芳,韦玲,陈昊,等.早产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2):147-148.
  [11]余慕雪,陈东平,李晓瑜,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与早产儿早期营养及生长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1):35-37.
  (收稿日期:2013-10-24) (本文编辑:欧丽)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老年压力性尿失禁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60例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盆低肌功能锻炼,观察组给予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排尿日记的最大排尿量(MVV)、总排尿次数(TOV)、总漏尿事件次数(LT)和ICI-Q-SF评分、最大逼尿肌不随意收缩压(MDUCP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指感法、X光数字化成像法、电测法测量根管工作长度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拟行根管治疗的恒前牙病例共600颗患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感法组207颗、X光数字化成像法组202颗和电测法组191颗,分别使用指感法、X光数字化成像法、电测法进行根管工作长度测量,并以此长度根管预备后试尖判断准确性。结果:电测法的准确率90.58%明显高于指感法的58.46%和X光数字化成像法的71.7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150只,雌雄不拘,采用Pulsinelli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分别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即对照组和血塞通组,分别于再灌注后3、6、12、24和48 h 5个时间点处死大鼠取出脑组织,每组10只。血塞通组于再灌注时给予血塞通注射液(5 mg/100 g)腹腔内注射后,其他组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尘螨特异性IgE检测在小儿哮喘诊断与防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在2009年3月-2012年10月收治的52例小儿哮喘患儿为观察组,其中40 U/mL时诊断为阳性反应,当>200 U/mL时诊断为强阳性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
期刊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肾动脉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肾动脉造影结果为判断标准,对50例肾动脉狭窄的高度疑似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共诊断出狭窄肾动脉77条,而肾动脉造影共检出狭窄肾动脉72条,漏诊率为5.00%,误诊率为13.00%。随着血管闭塞程度的加重,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与肾动脉造影结果的相符率
期刊
【摘要】 目的:通过对肝癌大鼠进行肝动脉区域灌注化疗,研究其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肝癌模型后,将造模2周后的肝内荷瘤大鼠1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外周静脉组和肝动脉组各6只。大鼠的5-FU给药剂量为20 mg/kg,连续给药4 d。化疗结束后第7天摘取肝脏肿瘤,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和CD34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通过VEGF蛋白染色测定积分光密度(IOD),CD34标记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去大骨瓣减压及脑-颞肌贴敷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月-2012年4月本院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35例,采用去大骨瓣减压及脑-颞肌贴敷术抢救,与同期内科治疗的35例患者进行对照,对患者的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手术组患者死亡率较低,重症监护时间较短,生存质量评分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全
期刊
【摘要】 目的:分析肺炎患儿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及分类(DF)的检测结果,探讨hsCRP、WBC及分类在肺炎患儿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感染病原体的不同将920例肺炎患儿分为细菌组(n=205)、病毒组(n=280)、支原体组(n=435)。10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hsCRP、WBC及分类的不同。结果:细菌组hsCRP、WBC及N%、B%均显
期刊
【摘要】 目的:比较运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6例锁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克氏针组及钢板组,分别接受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固定效果。结果:19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两组术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期刊
【摘要】 目的:对增视能智能化多维训练系统(简称增视能)和综合治疗方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探索儿童弱视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增视能和综合治疗对392例600眼弱视儿童进行随机化分组治疗,增视能组198例300眼给予视觉刺激、视觉精细等不同训练方案;综合治疗组194例300眼采用遮盖、精细目力训练、CAM视觉刺激、红光闪烁、后像、光刷等治疗。对比两种方法在弱视治疗1年后的最佳矫正視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