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问 智慧理答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bet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实际,设置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回答。这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手段。理答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理答不仅是一种教学行为,更重要的还是一种评价行为。它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即时评价,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与思考。智慧的理答容易渲染一种思考、对话与民主的课堂文化,能够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倾吐的欲望。教师精心提问、智慧理答直接决定着教师教学的质量和课堂的效果。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探讨课堂中常用的有效理答方式。
  一、追问式理答方式
  所谓的追问,也就是指在学生完成问题的回答后,再进一步追加提问,以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回答正确的效率或者是进一步提升问题回答的水平和效果。当然,在大多数时候,教师如果需要强调此问题的重要性,或者是引导学生从局部认识跨越到整体认识,寻找更完整的答案时,就需要追加好几个问题。追问式理答常用的方法有让学生解释答案的来源,让学生举例说明等。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以下的方法进行理答。
  师(拿出两个大的直角三角板):请大家看一下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你们能立刻讲出左手和右手拿的三角形每一个角的度数吗?
  生1:左手拿的三角形是两个45°,一个90°的角;右手拿的是30°、60°和90°的角。
  师(出示不规则的三角形):看来,刚刚的问题难不倒各位聪明的同学。但是接下来,请同学们再看看老师手上的这个三角形,你们能立刻讲出它三个角的度数吗?
  生2:老师,请给我来量一量吧。(通过测量,这位学生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经过三次的提问,学生此时隐约发现了一个规律)
  师(提示):请大家把这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加起来看看是多少。
  生(经过运算后):180°。
  师(设疑追问):刚刚我们所碰到的那三个三角形,它们的内角和都是180°,请同学们想一想,是不是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会不会有一种三角形,它的内角和不是180°的呢?
  ……
  通过这样智慧的理答,教师就能将问题层层抛出,让学生逐一去思考。由于教师的设疑,学生能进行自主的探索,发现新的问题,并通过动手实验来验证真理。这样的教学就能清晰地构建出数学知识链条,有效地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探问”与“转问”相结合的理答技巧
  所谓的探问,就是指对同一学生进行连续的发问。一般情况下是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完整时使用。探问的方式主要有从多角度就同一问题提问,对原问题进行分解后逐一发问,提供回答线索,问一个与原问题相关的新问题等。这种理答方式对于成就动机很强的学生非常有效,他们受到挑战会更加努力学习。探问和追问有利于学生专注于学习活动,改善学生思考方式,教学中可以大量使用这种理答方式。
  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教师首先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计算+、-、-。然后,教师请三位学生到黑板上来运算,学生很轻易就算出了正确的答案了。这时,教师转入探究新知而进行设问:“这几道题,有的分数不是最简分数,你能不能把这个算式改写成最简分数相加减?”此时,三位学生在黑板上把自己最后的答案简化为最简分数,但是中间那位学生将得数算错了。这时,教师就要运用智慧来化解这位学生面临的尴尬场面,因为如果在学生当众出错的时候教师没有处理好,就会给学生留下心理阴影,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这时,教师可采取转问式的理答方式:“看来,这位同学踩到了老师精心布局的陷阱里面了,看看哪一位‘英雄’能拔刀相助,替他解围呢?”此语一出,他的同桌箭步向前,将正确答案写在了黑板上。成功为答错题的学生解围后,教师可以继续巧设疑问:“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攻关’游戏。题目越来越难,因此,如果谁答错了就被淘汰,只有‘高手’才能留在台上。如果台上的同学都不能答对,可以‘打救助热线’,看看台下的哪一位同学能够提供正确的答案。”接着教师就可以导入新课的问题:“异分母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减?为什么?怎么办?”问题的提出与回答,既能巧妙地沟通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又能缓解答错题目的学生的尴尬,激发学生的思考。这样基于学习基础展开的探究,无痕地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当一个学生因为粗心大意没有回答正确时,教师可给出正确答案并继续教学,而不应花过多时间纠正一个错误的答案。
  三、小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理答技巧及水平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后天的磨炼和实战训练。因此,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预想多种理答的方案,积累多了,有经验了,课堂上的理答就能挥洒自如。此外,教师还可以借鉴一些名师的课堂教学方法,从中反思自己的教学理答行为,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理答质量,改善教学策略,形成智慧理答的教学方式。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结了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的经验,分析了实验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其中,“综合与实践”的内容做了比较大的修改,再次明确了“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旨在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如何通过“综合与实践”的教学,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值得广大教师认真研讨的问题。  一、“综合与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期刊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习题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载体,但大部分却是“界定良好”的问题,即目标明确、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所有信息已得到呈现、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常规问题。如何让习题变为“好的、有价值的”问题,凸显教材意图,使习题中隐含着的一些有价值的因素能够被充分开发与利用,有效引领数学思维,本文做了一些尝试与探索。  一、适当放大问题思考空间,从“唯一”走向“多向”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在提供
期刊
本文所展示的题目,是加拿大教育部阿尔伯特教育中心学习者评价项目研制的3年级的图形与空间内容。在本部分内容中,知识题有3道,技能题有8道,分值占30%。在本套题目中,图形与空间部分的考查目标主要关注三个方面:第一,用整数和基本测量单位进行估测、测量和比较;第二,描述、辨别、建构、联系三维物体和两维图形;第三,在一维空间,借助日常素材,用数和方向词描述物体相对位置。  一、题目展示  在下面的题目中,
期刊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知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以及对称轴的含义,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能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领略轴对称图形的美妙与神奇,感受现实生活中丰富的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期刊
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被忽视,即使有阅读,那也是把重要的公式、定律画一画、读一读,蜻蜓点水式地阅读。甚至有的数学课从头到尾都没有用到数学书,老师循循善诱、耐心讲解完之后,就让学生翻开数学书做上面的练习,数学书只起着习题本的作用。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得不到发展,造成学生阅读能力结构单一、学习方式单一,学科素养得不到发展的局面。下面我从阅读主题图、阅读例题、阅读关键句和习题等四个方面来谈谈数学
期刊
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真实地反映出学习个体的知识状态、思维层次及情感态度走向,是一种宝贵的生成性资源。如何在教学中抓住契机,巧妙而有深度地开发运用这种“不可复制”的资源呢?为师者要做的不是急着解释、下定论,而是把错误抛回给学生,给予他们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直面错误、剖析错误,让他们在讨论和探究中明理,在思考中内化知识,在发现中提升自己。秉承这一原则,我在教学中多方尝试,打动人心的“思维精彩
期刊
案例背景:  “十几减9”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第一课时的内容。“20以内退位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笔算减法的重要基础。切实把握好本单元的教学,特别是学好“十几减9”这部分内容,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地掌握计算方法,夯实计算基础,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案例回放:  师(出示情境图
期刊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创设游戏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有效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一次摸球:  课件出示游戏规则:口袋里有6个球,两个人轮流摸球,一人摸5次,摸到红球次数多,算男生赢;摸到黄球次数多,算女生赢。(结果如下表)  师:对于这样的游戏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生1:袋子中红球个数可能比黄球多。  生2:根据摸出的球来
期刊
活动的发展决定了人的发展,是学习主体得以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数学课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化教学,给学生动手的时间,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给学生探索新知的机会。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就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仅仅是传授某些知识,学生拥有了可持续性学习的资本和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下面,以“空间与图形”教学为例,浅谈数学活动的有效性。  一、课前铺垫:玩一玩,创设情境,巧激趣  1.课前让学生拿出各自的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简便计算”属于“数的运算”中的基本内容之一。它是指学生能够根据相关算式的特点,依据四则运算定律或性质,在不改变运算结果的前提下灵活处理运算程序,使运算达到简便易算的过程。人教版教材中,有关整数的“简便计算”安排在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在这一单元中,教材将加法、乘法的五条运算定律及减法、除法的运算性质作了集中系统的编排。随着今后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在小数、分数的简便运算中同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