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与小学生的交流,看起来是一件简单而平常的事情,但要将其处理好,却并非易事。应该看到,老师正确处理好与小学生的关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建立一种地位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要。所有老师都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有魅力的老师,希望自己成为小学生喜欢的老师,可是扪心自问,你现在是一名小学生喜欢的老师吗?
一
一个让小学生喜欢的老师究竟是怎样诞生的?通往“金字塔塔尖”的道路又在哪里呢?
许多优秀老师认为:外在因素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例如,优越的地域环境会让老师有更多、更好的锻炼机会,会成长得更快,但起着决定作用的仍然是老师本身。在同一所学校,有的老师不求上进,一生随风逐浪,教学平平,而有的老师却会有显著的成绩。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老师教这个班级,受这个班学生的欢迎;教那个班级,受那个班级的学生拥护;学生毕业了,常常会千里迢迢来看她;她退休了,学生依然是她的座上宾。像这样的老师,当然是成功的。其成功不仅在于她会教书、会育人,更源于她的非凡的人格魅力。由此看来,老师自身的教育教学魅力在处理师生关系上起着关键的作用,师生关系处理好了,老师自然受到学生的尊敬和喜欢。和小学生打交道更是这样,因为他们更直接,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相反,老师本身素养不高的,而且先天不足后天又不补的,当然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可。有些小学生因为不喜欢某一位老师,作业不爱做,只是勉强应付,甚至不愿意上那位老师的课,有逃课的情况发生,这种情绪化的学习,如果老师处理不好的话,就会导致师生关系恶化,更谈不上学生对老师的喜欢了,更有甚者,有些学生的学习成
绩会严重滑坡。当然,这是老师、家长和学生都不愿意见到的结果。
二
“亲其师,信其道”是常理,然而如何使学生与老师亲起来呢?
我们先分析学生不喜欢老师的原因,也就是学习的情绪是从何而来的。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可能的原因:
(一)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帮助不够。小学生本身对老师的依赖性要比中学生强,这就需要小学老师对小学生的关心更多,更细一点。可能的一些情况就是:老师没有让他当小干部,没有给他一定的工作任务,课堂上很少提问他,从来没有跟他交谈过、沟通过。老师的粗心大意做法都有可能使学生滋生不喜欢老师的念头。
(二)小学生对数学、语文或英语的学习缺乏兴趣,成绩不理想。孩子虽小,但是已具有了一定的自尊心,即使老师没有对他批评、责备,他也会自认为学习不好,老师不会喜欢自己,于是会对老师缺乏感情,从而主动疏远老师。
(三)因为纪律问题或个别小错误受到老师的批评过多,且过于严厉。一般受到太多、太严厉批评的小学生,由于思想不够成熟,承受能力有限,面对老师的批评,很难接受,甚至产生反感的情绪,从而造成师生感情上的隔阂。
(四)被老师冤枉过,老师没有认真承认自己的失误。老师教育、批评学生时,难免出现错误,有的学生被冤枉了,耿耿于怀,产生委屈甚至怨恨情绪,与老师感情疏远。
总之,要解决学生不喜欢老师这样情绪化的问题,必须分析具体原因是什么。以上几种情况在教学生活中都可能存在,要找准了原因,再思考解决措施。事实证明,老师在处理师生关系上应承担一定责任,老师应在分析的结论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具体的情况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对于这点,老师更多采取加强师生的沟通、逐步建立感情基础的方法。人是高等动物,从腹中的胎儿到百岁老人,都有思想,只是每个时期的思想不同而已。孩子本身就有很强的依赖性,每做一件事都希望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即便有时做错了,也想听到循循善诱的教导,而不是严厉的批评。
三
做小学生喜欢的老师应做到的几个要点:
(一)认真对学生进行尊师教育。如今,关系和谐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词了,老师与学生也同样如此。师生之间必须和谐共处,学生必须首先尊敬老师,这是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有了尊敬,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尊敬老师除了家庭的教育之外,更重要的是老师的学校教育,从幼稚园开始,老师就要教育小朋友尊重父母、尊重老师,到小学再进一步强化这样的教育,毕竟小学生还是完全靠老师来指导学习的,还未完全形成自己自觉、独立的思想。
中国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流传着许许多多尊师的故事。老师可以找这方面的材料给学生看,或者讲给学生听,最好能讲讲自己尊师的故事。条件允许的话,老师还可以带学生一起去看望自己的小学、中学时代的老师,那么这种教育就更能给孩子一种亲身体会的感觉。
(二)让学生多跟老师交谈,老师多给学生成功的机会。若学生不喜欢一位老师,则这位老师就可先主动与这位学生沟通,以平和、诚恳的态度,倾听学生的话,这样便能促使学生自省。当学生去除对老师的戒心,从心里真正接受老师之后,才能释放自己心灵深处的想法。老师耐心跟小学生沟通时,自己有错误的地方要主动承认,同时要当面分析给学生听,包括学生的优点与不足,还要让学生好好听老师教导,好好听课,认真完成作业。以后学生如果有所进步,老师要及时表扬他,同时要尽可能在课堂上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这样做会使学生与老师之间由疏远逐渐亲近起来。
老师还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如其他老师、学生),了解学生不喜欢的老师的情况、原因,这样有的放矢从侧面来解决问题,让学生从情感上接受老师,这样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三)指导学生主动向老师表达自己的尊师、爱师心意。老师除了平常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關心之外,在教师节或元旦等节日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小纪念品赠给老师。老师有困难或身体不适时,学生应主动关心老师,询问能否帮助老师做些什么事情,来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
(四)教会学生主动向老师提意见。这一点对一些老师来说可能不能接受,因为童言无忌,生怕孩子说出丢自己面子的话,但是为了孩子同时也是为了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这样做也是一种需要。
老师的教学成果,除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监督外,还需在学生的身上得到验证,这一点是直接证明老师的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准。但是并不是所有小学生都敢于直接给老师提意见。有的小学生天生害羞、胆怯,本来与老师面对面谈话的时候就会心理发怵,更何况给老师提意见呢?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可以先和家长沟通,并通过与家庭配合,慢慢培养孩子敢说敢言的心态,最终达到使其主动给老师提意见的目的。
当然,学生给老师提意见,并不是盲目地让学生乱说、乱讲,而是在老师有计划的引导下进行,要让学生理清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意愿,在尊敬老师的前提下如实提出来,向老师汇报,让师生的交流在很宽松和谐的环境下进行,这样做同时也是对学生本身的一种锻炼,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一
一个让小学生喜欢的老师究竟是怎样诞生的?通往“金字塔塔尖”的道路又在哪里呢?
许多优秀老师认为:外在因素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例如,优越的地域环境会让老师有更多、更好的锻炼机会,会成长得更快,但起着决定作用的仍然是老师本身。在同一所学校,有的老师不求上进,一生随风逐浪,教学平平,而有的老师却会有显著的成绩。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老师教这个班级,受这个班学生的欢迎;教那个班级,受那个班级的学生拥护;学生毕业了,常常会千里迢迢来看她;她退休了,学生依然是她的座上宾。像这样的老师,当然是成功的。其成功不仅在于她会教书、会育人,更源于她的非凡的人格魅力。由此看来,老师自身的教育教学魅力在处理师生关系上起着关键的作用,师生关系处理好了,老师自然受到学生的尊敬和喜欢。和小学生打交道更是这样,因为他们更直接,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相反,老师本身素养不高的,而且先天不足后天又不补的,当然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可。有些小学生因为不喜欢某一位老师,作业不爱做,只是勉强应付,甚至不愿意上那位老师的课,有逃课的情况发生,这种情绪化的学习,如果老师处理不好的话,就会导致师生关系恶化,更谈不上学生对老师的喜欢了,更有甚者,有些学生的学习成
绩会严重滑坡。当然,这是老师、家长和学生都不愿意见到的结果。
二
“亲其师,信其道”是常理,然而如何使学生与老师亲起来呢?
我们先分析学生不喜欢老师的原因,也就是学习的情绪是从何而来的。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可能的原因:
(一)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帮助不够。小学生本身对老师的依赖性要比中学生强,这就需要小学老师对小学生的关心更多,更细一点。可能的一些情况就是:老师没有让他当小干部,没有给他一定的工作任务,课堂上很少提问他,从来没有跟他交谈过、沟通过。老师的粗心大意做法都有可能使学生滋生不喜欢老师的念头。
(二)小学生对数学、语文或英语的学习缺乏兴趣,成绩不理想。孩子虽小,但是已具有了一定的自尊心,即使老师没有对他批评、责备,他也会自认为学习不好,老师不会喜欢自己,于是会对老师缺乏感情,从而主动疏远老师。
(三)因为纪律问题或个别小错误受到老师的批评过多,且过于严厉。一般受到太多、太严厉批评的小学生,由于思想不够成熟,承受能力有限,面对老师的批评,很难接受,甚至产生反感的情绪,从而造成师生感情上的隔阂。
(四)被老师冤枉过,老师没有认真承认自己的失误。老师教育、批评学生时,难免出现错误,有的学生被冤枉了,耿耿于怀,产生委屈甚至怨恨情绪,与老师感情疏远。
总之,要解决学生不喜欢老师这样情绪化的问题,必须分析具体原因是什么。以上几种情况在教学生活中都可能存在,要找准了原因,再思考解决措施。事实证明,老师在处理师生关系上应承担一定责任,老师应在分析的结论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具体的情况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对于这点,老师更多采取加强师生的沟通、逐步建立感情基础的方法。人是高等动物,从腹中的胎儿到百岁老人,都有思想,只是每个时期的思想不同而已。孩子本身就有很强的依赖性,每做一件事都希望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即便有时做错了,也想听到循循善诱的教导,而不是严厉的批评。
三
做小学生喜欢的老师应做到的几个要点:
(一)认真对学生进行尊师教育。如今,关系和谐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词了,老师与学生也同样如此。师生之间必须和谐共处,学生必须首先尊敬老师,这是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有了尊敬,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尊敬老师除了家庭的教育之外,更重要的是老师的学校教育,从幼稚园开始,老师就要教育小朋友尊重父母、尊重老师,到小学再进一步强化这样的教育,毕竟小学生还是完全靠老师来指导学习的,还未完全形成自己自觉、独立的思想。
中国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流传着许许多多尊师的故事。老师可以找这方面的材料给学生看,或者讲给学生听,最好能讲讲自己尊师的故事。条件允许的话,老师还可以带学生一起去看望自己的小学、中学时代的老师,那么这种教育就更能给孩子一种亲身体会的感觉。
(二)让学生多跟老师交谈,老师多给学生成功的机会。若学生不喜欢一位老师,则这位老师就可先主动与这位学生沟通,以平和、诚恳的态度,倾听学生的话,这样便能促使学生自省。当学生去除对老师的戒心,从心里真正接受老师之后,才能释放自己心灵深处的想法。老师耐心跟小学生沟通时,自己有错误的地方要主动承认,同时要当面分析给学生听,包括学生的优点与不足,还要让学生好好听老师教导,好好听课,认真完成作业。以后学生如果有所进步,老师要及时表扬他,同时要尽可能在课堂上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这样做会使学生与老师之间由疏远逐渐亲近起来。
老师还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如其他老师、学生),了解学生不喜欢的老师的情况、原因,这样有的放矢从侧面来解决问题,让学生从情感上接受老师,这样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三)指导学生主动向老师表达自己的尊师、爱师心意。老师除了平常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關心之外,在教师节或元旦等节日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小纪念品赠给老师。老师有困难或身体不适时,学生应主动关心老师,询问能否帮助老师做些什么事情,来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
(四)教会学生主动向老师提意见。这一点对一些老师来说可能不能接受,因为童言无忌,生怕孩子说出丢自己面子的话,但是为了孩子同时也是为了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这样做也是一种需要。
老师的教学成果,除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监督外,还需在学生的身上得到验证,这一点是直接证明老师的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准。但是并不是所有小学生都敢于直接给老师提意见。有的小学生天生害羞、胆怯,本来与老师面对面谈话的时候就会心理发怵,更何况给老师提意见呢?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可以先和家长沟通,并通过与家庭配合,慢慢培养孩子敢说敢言的心态,最终达到使其主动给老师提意见的目的。
当然,学生给老师提意见,并不是盲目地让学生乱说、乱讲,而是在老师有计划的引导下进行,要让学生理清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意愿,在尊敬老师的前提下如实提出来,向老师汇报,让师生的交流在很宽松和谐的环境下进行,这样做同时也是对学生本身的一种锻炼,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