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智慧交通交通逐步被各界学者所重视;进一步剖析总结了智慧交通的发展背景,国外研究智慧交通的不同阶段,国内智慧交通的发展现状。剖析了我国智慧交通现阶段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对于我国智慧交通面临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智慧交通;现状;问题;建议
一、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一)研究背景
现如今,随着寰球经济的全面发展,城市化与机动化得到了巨大得到发展,我国也不例外。在我国,道路基础建设的投入也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增加。依据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全国的公路长度达到了469.6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突破了13万公里,位居世界首位。在这种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人口的可支配收入也得到了增加,人口持续流入城市,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 年中国城镇化率到达 57.35%,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远远超出城市道路承载力[1]。现在我国各大城市出现严重的交通问题,道路拥堵,空气污染加重,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市容和居民的居住幸福感,增加了居民的生活成本;过去,政府为了缓解此压力,通常会进行道路的拓宽,但是这一举措放在现在其实是不太理想的方法;为了缓解交通的压力,政府必须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道路修建和维修,这无疑是巨大的资金消耗,给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即使许多城市开始修建轻轨,但是还是不能满足先如今的交通需求量,同时也增加了交通治理的难度。如果不及时解决交通问题,那么这必将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当前,各种高新技术的兴起,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的发展为处理交通问题带来了新的转折。2015 年 3 月,“互联网+”概念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我国政府正式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事物与传统产业的深度结合,进一步促进产业的效率提升[1]。其中智慧交通就是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在处理交通问题的最好应用典范。智慧交通也是处理当前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根据国务院政府对未来科技的发展规划,智慧交通会成为将来交通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通过目前的现状来说,中国现在许多城市已经开始规划和建设智慧交通,都已明显地缓解了交通问题的压力。
因为目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技术极大提高了对交通数据采集的效率和质量,建立了处理综合能力强,准确性高的管理系统,智慧交通在管理和处理交通问题上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还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新一代技术的涌现,不仅引发了城市发展新一轮的革命,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管理模式,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力量;并且也为政府解决城市难题提供了巨大的帮助。2013年,交通运输部提出了综合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以及智慧交通的四个交通建设理念,而智慧交通是这四个交通的重要核心。总的說,智慧交通是未来交通发展的一个必然局势,也是一种新型的交通管理体系。
(二)研究意义
处理城市交通问题是完成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必要过程,许多的城市交通问题是约束城市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同时相比之下传统模式下管理的交通需要投入更多的财力和人力,进而提高了政府的许多压力,并且管理的效率也是相对较低。而智慧交通恰恰是处理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智慧交通不仅可以缓解城市的交通问题,同时也可以提升政府对交通管理的效率,科学合理的安排市民的出行,降低了居民出行的成本。在国外的发达过度,智慧交通理论开展的比较早,所以我国相对之下智慧交通理论和建设相比国外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
本文通过公共管理的理论模拟分析了智慧交通对未来成都市建设实施的重要性,以及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我国智慧交通的建设,最后达到一个高效率管理交通和高水平的服务模式。
随着我国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发展,我国的交通压力日渐增加,许多城市的交通需求已经远远超出了城市道路的承载量,智慧交通的建设和发展成为了推进城市与国家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一步。一方面,智慧交通不仅能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另一方面,为居民的出行带来了便利和麻烦,也减轻了政府对交通管理的压力。根据相关的数据报告显示,在使用了智慧交通的相关技术以后,其交通管理的效率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同时,出现交通意外伤亡的概率比在没有使用智慧交通技术降低了百分之三十左右,这引起了全球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在我国不管在技术方面,还是在城市的交通管理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我们需要尽早解决这些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利用交通大数据来制定城市的顶层设计与未来发展规划,对于城市的智慧交通的研究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智慧交通的前身是智能交通(IntelligentTransportSystem,简称ITS),是由美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ITS在国外发展的比较早,不同的时期注重研究的内容也不一样。
1980年以前,ITS的研究还是处于预备阶段,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受限,本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在ITS的交通工具导航系统和路线规划引导方面。20 世纪 60 年代末期至 1970 年,美国发展创建了电子路线导航系统(Electronic Route Guidance Systems,简称 ERGS),标志着 ITS 的研究走向正轨。[1]20世纪70年代,日本,德国分别发展了CACS和ALI。CACS和ALI系统较之前的ERGS系统,这两个系统均可以实现对真实的道路情况进行线路规划引导,这是导航系统的一次重大发展。1978年,GPS系统的建立也加快了ITS的发展,GPS至今仍是ITS的重要基石。
1980年至1995年,ITS的发展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美国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展智能交通系统(ITS)的研究和规划,1995 年开始国家智能交通系统项目规划。这次规划中明确规定智能交通系统的 7 大领域和 30项用户服务功能[2]。在欧洲,各个国家,企业和高校联合创立了 PROMETHEUS工程,这个工程的创立让欧洲生产出了一批先进的技术。而日本于1994 年成立了道路、交通、车辆智能化推进协会,其目的是为了 ITS 领域中的技术、产品开发和应用推行。[2]与1996年,制定了《ITS 全体构想》,从而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2000年以后,ITS的发展进入了产品实施阶段。相关研究转向了人,车,路的交互。Umar Farooq(2012)认为,智慧交通系统(ITS)是一个概括了各种技术的术语,包括控制、系统和应用程序。ITS 结构的目标是帮助监控和管理交通流量,减少城市道路拥堵,为出行者提供行车路线,大大节约时间和金钱。[2]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与国外相比,我国智慧交通的发展比较相对较晚。我国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智慧交通的理论概念,设计与实现,还有我国智慧交通存在的问题。
关于智慧交通的理论概念,种荣华认为,智慧交通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数据导入交通管理系统,然后对其进行管理和引导,创建一套高效,智能的交通管理系统。智慧交通与传统的交通不同,智慧交通更加注重于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来进行实时的数据采集,更加智能的去处理交通的问题。关于智慧交通的内容建设,蔡翠认为智慧交通是在政府主导下、各方参与的一项系统工程,主要包括智慧道路综合服务中心、智慧运输综合服务中心、智慧城市交通指挥中心和智慧港航综合服务[3]关于智慧交通的设计与实现,赵俊钰,刘芳玉,对智慧交通建设的总体思路进行了梳理。刘士珺,赵彦杰则是对车辆的功能设计,研究了车联网技术的智慧交通设计与实现。最后关于对策,蔡翠分析了我国智慧交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认为我国智慧交通系统建设缺乏统筹规划的顶层设计、认识和标准尚未统一、关键技术有待突破、地方保护住主义存在。[1]
三、我国智慧交通存在的问题
(一)统筹发展能力不足
在我国的智慧交通的建设中,需要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合作。但是在现在实际的智慧交通建设的过程中发现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非常的松散。首先是组织管理散,智慧交通呈现了各自为政的现象,各个部门只是在自己的范围内完成自己的职责,缺乏统筹考虑。只是为了完成眼前的任务,盲目建设,不考虑未来的建设;这样不同的部门可能就会出现重复建设的问题;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长此以往约束了城市智慧交通的建设。其次是相关技术标准松散,每个不同的部门都有自己的相关标准,导致了整个的城市智慧交通的建设没有了一个标准体系。
(二)相关技术薄弱
由于智慧交通的相关技术没有得到一个突破,严重约束了我国的智慧交通的发展。首先是,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缺乏,我们大多数的高端技术都需要从国外引进,我国运用到的智能交通产品大多数是国外品牌。在数据的采集方面过于单一,数据处理技术相对较弱。
(三)市场作用薄弱
我国的智慧交通建设过程中会涉及到居民的出现消费,体验消费和体验型消费。但是,很多部门只是在自己的业务系统完成业务需求,这样不仅效率低下,同时也得不到一个积极的经济回报。部门不仅要完善自己的技术,同时还要将产品市场化。
(四)产业发展不成熟
我国在智慧交通的产业建设中缺乏合适的引导,导致了其产业发展的不成熟和无序。主要原因,我们没有正确意识到智慧交通可以促成基础设备建设,推进经济建设。并没有清晰认识到在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推进经济的发展,从而导致了各自为政的现象。
四、加快我国智慧交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增强理念
政府将智慧交通的发展最为一个重大的任务,明确一个正确的建设方向,指出建设重点,并提出具体实施措施下发给各个部门。比如,交通运输部颁布的相关发展计划,借此明确发展方向并加以落实[4]
(二)加快智慧交通行业标准
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 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 达到统一。[5]通过行业的统一标准来达到最终使产品符合要求。首先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采购和安装的软件或者硬件都必须要符合要求,以免后续问题的增加。其次就是建立一个完善统一的行业管理标准,以政府为主导,各个部门明确自己的分工,了解其他部门的相关工作,相互合作,实现信息之间的共享;有效的将大数据碎片化的信息进行整合处理。
(三)重视科研能力
科研技术的提升会加速智慧交通的发展,所以我们须要全面的发展一些相干技术,比如智慧车辆,智慧枢纽,智慧路网等技术;移动通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集成运用创新也需要加速发展。比如,人-车-路协同技术,大数据平台的完善。我们需要不停的克服难题,满足市场的需求,开发出愈加简单实用的平台,以便客户的使用。
(四)重视市场
通过正确的引导,建立一個智慧开放的市场,发现新的服务模式与运营模式。在得到政府的特许经营下展开公益性服务,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商来获取资本进行投资。充分发挥开放市场的作用。
五、结语
我国在智慧交通的建设方面相比以前取得明显的成效,在智慧交通设备上也有了许多的突破。在未来的发展建设中,推动智慧交通的发展,从而实现真正的城市智慧化,为我国的交通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冯凯.西安市城市智慧交通系统研究[D].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8.
[2]李震.福州市智慧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9.
[3]苏庆华.郑东新区智慧交通建设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9.
[4]徐乃奎.我国智慧交通的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10):242-243.
[5]蔡翠.我国智慧交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06):224-227.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关键词:智慧交通;现状;问题;建议
一、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一)研究背景
现如今,随着寰球经济的全面发展,城市化与机动化得到了巨大得到发展,我国也不例外。在我国,道路基础建设的投入也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增加。依据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全国的公路长度达到了469.6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突破了13万公里,位居世界首位。在这种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人口的可支配收入也得到了增加,人口持续流入城市,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 年中国城镇化率到达 57.35%,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远远超出城市道路承载力[1]。现在我国各大城市出现严重的交通问题,道路拥堵,空气污染加重,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市容和居民的居住幸福感,增加了居民的生活成本;过去,政府为了缓解此压力,通常会进行道路的拓宽,但是这一举措放在现在其实是不太理想的方法;为了缓解交通的压力,政府必须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道路修建和维修,这无疑是巨大的资金消耗,给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即使许多城市开始修建轻轨,但是还是不能满足先如今的交通需求量,同时也增加了交通治理的难度。如果不及时解决交通问题,那么这必将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当前,各种高新技术的兴起,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的发展为处理交通问题带来了新的转折。2015 年 3 月,“互联网+”概念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我国政府正式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事物与传统产业的深度结合,进一步促进产业的效率提升[1]。其中智慧交通就是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在处理交通问题的最好应用典范。智慧交通也是处理当前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根据国务院政府对未来科技的发展规划,智慧交通会成为将来交通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通过目前的现状来说,中国现在许多城市已经开始规划和建设智慧交通,都已明显地缓解了交通问题的压力。
因为目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技术极大提高了对交通数据采集的效率和质量,建立了处理综合能力强,准确性高的管理系统,智慧交通在管理和处理交通问题上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还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新一代技术的涌现,不仅引发了城市发展新一轮的革命,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管理模式,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力量;并且也为政府解决城市难题提供了巨大的帮助。2013年,交通运输部提出了综合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以及智慧交通的四个交通建设理念,而智慧交通是这四个交通的重要核心。总的說,智慧交通是未来交通发展的一个必然局势,也是一种新型的交通管理体系。
(二)研究意义
处理城市交通问题是完成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必要过程,许多的城市交通问题是约束城市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同时相比之下传统模式下管理的交通需要投入更多的财力和人力,进而提高了政府的许多压力,并且管理的效率也是相对较低。而智慧交通恰恰是处理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智慧交通不仅可以缓解城市的交通问题,同时也可以提升政府对交通管理的效率,科学合理的安排市民的出行,降低了居民出行的成本。在国外的发达过度,智慧交通理论开展的比较早,所以我国相对之下智慧交通理论和建设相比国外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
本文通过公共管理的理论模拟分析了智慧交通对未来成都市建设实施的重要性,以及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我国智慧交通的建设,最后达到一个高效率管理交通和高水平的服务模式。
随着我国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发展,我国的交通压力日渐增加,许多城市的交通需求已经远远超出了城市道路的承载量,智慧交通的建设和发展成为了推进城市与国家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一步。一方面,智慧交通不仅能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另一方面,为居民的出行带来了便利和麻烦,也减轻了政府对交通管理的压力。根据相关的数据报告显示,在使用了智慧交通的相关技术以后,其交通管理的效率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同时,出现交通意外伤亡的概率比在没有使用智慧交通技术降低了百分之三十左右,这引起了全球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在我国不管在技术方面,还是在城市的交通管理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我们需要尽早解决这些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利用交通大数据来制定城市的顶层设计与未来发展规划,对于城市的智慧交通的研究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智慧交通的前身是智能交通(IntelligentTransportSystem,简称ITS),是由美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ITS在国外发展的比较早,不同的时期注重研究的内容也不一样。
1980年以前,ITS的研究还是处于预备阶段,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受限,本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在ITS的交通工具导航系统和路线规划引导方面。20 世纪 60 年代末期至 1970 年,美国发展创建了电子路线导航系统(Electronic Route Guidance Systems,简称 ERGS),标志着 ITS 的研究走向正轨。[1]20世纪70年代,日本,德国分别发展了CACS和ALI。CACS和ALI系统较之前的ERGS系统,这两个系统均可以实现对真实的道路情况进行线路规划引导,这是导航系统的一次重大发展。1978年,GPS系统的建立也加快了ITS的发展,GPS至今仍是ITS的重要基石。
1980年至1995年,ITS的发展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美国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展智能交通系统(ITS)的研究和规划,1995 年开始国家智能交通系统项目规划。这次规划中明确规定智能交通系统的 7 大领域和 30项用户服务功能[2]。在欧洲,各个国家,企业和高校联合创立了 PROMETHEUS工程,这个工程的创立让欧洲生产出了一批先进的技术。而日本于1994 年成立了道路、交通、车辆智能化推进协会,其目的是为了 ITS 领域中的技术、产品开发和应用推行。[2]与1996年,制定了《ITS 全体构想》,从而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2000年以后,ITS的发展进入了产品实施阶段。相关研究转向了人,车,路的交互。Umar Farooq(2012)认为,智慧交通系统(ITS)是一个概括了各种技术的术语,包括控制、系统和应用程序。ITS 结构的目标是帮助监控和管理交通流量,减少城市道路拥堵,为出行者提供行车路线,大大节约时间和金钱。[2]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与国外相比,我国智慧交通的发展比较相对较晚。我国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智慧交通的理论概念,设计与实现,还有我国智慧交通存在的问题。
关于智慧交通的理论概念,种荣华认为,智慧交通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数据导入交通管理系统,然后对其进行管理和引导,创建一套高效,智能的交通管理系统。智慧交通与传统的交通不同,智慧交通更加注重于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来进行实时的数据采集,更加智能的去处理交通的问题。关于智慧交通的内容建设,蔡翠认为智慧交通是在政府主导下、各方参与的一项系统工程,主要包括智慧道路综合服务中心、智慧运输综合服务中心、智慧城市交通指挥中心和智慧港航综合服务[3]关于智慧交通的设计与实现,赵俊钰,刘芳玉,对智慧交通建设的总体思路进行了梳理。刘士珺,赵彦杰则是对车辆的功能设计,研究了车联网技术的智慧交通设计与实现。最后关于对策,蔡翠分析了我国智慧交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认为我国智慧交通系统建设缺乏统筹规划的顶层设计、认识和标准尚未统一、关键技术有待突破、地方保护住主义存在。[1]
三、我国智慧交通存在的问题
(一)统筹发展能力不足
在我国的智慧交通的建设中,需要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合作。但是在现在实际的智慧交通建设的过程中发现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非常的松散。首先是组织管理散,智慧交通呈现了各自为政的现象,各个部门只是在自己的范围内完成自己的职责,缺乏统筹考虑。只是为了完成眼前的任务,盲目建设,不考虑未来的建设;这样不同的部门可能就会出现重复建设的问题;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长此以往约束了城市智慧交通的建设。其次是相关技术标准松散,每个不同的部门都有自己的相关标准,导致了整个的城市智慧交通的建设没有了一个标准体系。
(二)相关技术薄弱
由于智慧交通的相关技术没有得到一个突破,严重约束了我国的智慧交通的发展。首先是,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缺乏,我们大多数的高端技术都需要从国外引进,我国运用到的智能交通产品大多数是国外品牌。在数据的采集方面过于单一,数据处理技术相对较弱。
(三)市场作用薄弱
我国的智慧交通建设过程中会涉及到居民的出现消费,体验消费和体验型消费。但是,很多部门只是在自己的业务系统完成业务需求,这样不仅效率低下,同时也得不到一个积极的经济回报。部门不仅要完善自己的技术,同时还要将产品市场化。
(四)产业发展不成熟
我国在智慧交通的产业建设中缺乏合适的引导,导致了其产业发展的不成熟和无序。主要原因,我们没有正确意识到智慧交通可以促成基础设备建设,推进经济建设。并没有清晰认识到在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推进经济的发展,从而导致了各自为政的现象。
四、加快我国智慧交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增强理念
政府将智慧交通的发展最为一个重大的任务,明确一个正确的建设方向,指出建设重点,并提出具体实施措施下发给各个部门。比如,交通运输部颁布的相关发展计划,借此明确发展方向并加以落实[4]
(二)加快智慧交通行业标准
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 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 达到统一。[5]通过行业的统一标准来达到最终使产品符合要求。首先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采购和安装的软件或者硬件都必须要符合要求,以免后续问题的增加。其次就是建立一个完善统一的行业管理标准,以政府为主导,各个部门明确自己的分工,了解其他部门的相关工作,相互合作,实现信息之间的共享;有效的将大数据碎片化的信息进行整合处理。
(三)重视科研能力
科研技术的提升会加速智慧交通的发展,所以我们须要全面的发展一些相干技术,比如智慧车辆,智慧枢纽,智慧路网等技术;移动通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集成运用创新也需要加速发展。比如,人-车-路协同技术,大数据平台的完善。我们需要不停的克服难题,满足市场的需求,开发出愈加简单实用的平台,以便客户的使用。
(四)重视市场
通过正确的引导,建立一個智慧开放的市场,发现新的服务模式与运营模式。在得到政府的特许经营下展开公益性服务,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商来获取资本进行投资。充分发挥开放市场的作用。
五、结语
我国在智慧交通的建设方面相比以前取得明显的成效,在智慧交通设备上也有了许多的突破。在未来的发展建设中,推动智慧交通的发展,从而实现真正的城市智慧化,为我国的交通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冯凯.西安市城市智慧交通系统研究[D].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8.
[2]李震.福州市智慧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9.
[3]苏庆华.郑东新区智慧交通建设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9.
[4]徐乃奎.我国智慧交通的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10):242-243.
[5]蔡翠.我国智慧交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06):224-227.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锦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