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哲学思辨思维训练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语文教学的困境与误区
  1.影响深远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重了悟而不重实证
  中国传统哲学讲求实用,“重了悟而不重实证”,缺少在认识过程中严密的逻辑论证和深刻的思辨功能。
  2.瘸腿的新课标实践:重视道德审美的熏陶,忽视理性思辨能力的培养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当前的语文教学重视道德感情和审美的熏陶,却忽视了理性思辨能力的培养。本来应该比翼齐飞的感性审美与理性探究变成了瘸腿前行的跛子。
  3.表里不一的写作浮华:重视表达的外壳,忽视思维的内核
  语言与思维本是密切关联,互为表里。当下作文教学特别是议论文教学中重视行文模式、堆砌材料、雕饰语言的训练,却忽视了着眼于思维广度、深度、严谨、条理的思维训练。
  二、哲学思辨的引入
  1.抽象:从感性走向理性
  抽象是从感性经验的具体事物中“抽”出来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共性的东西 ,加以理性的分析、概括和提炼 ,从而得到一个超越了个体形象的认识或结论。例如苹果、香蕉、生梨、葡萄、桃子等,它们共同的特性就是水果。得出水果概念的过程,就是一个抽象的过程。经由抽象,人们的思维才可以超越对象的个别属性和表面现象,越来越深入地把握某一类事物的普遍特征和共同本质,从而实现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飞跃。
  2.批判:从盲从走向挑战
  哲学上的“批判”,是指人对对象的理性检验、分辨和超越的意识与行为。对前提的否定和再建是哲学批判最重要的方法。 它体现为不盲目接受流行的思维方式、流行的原则规范和普遍的传统等思维前提,是创新的颠覆性思维的利器。
  3.反思:从结论走向升华
  当哲学批判把矛头指向自身时,就表现为反思,这是一种自我回归和自我批判,是批判的进一步升华,是思维和理性达到成熟、自觉的标志。
  三、哲学思辨在作文审题中的思维路径应用举例
  语文出版社选修教材《新闻阅读与写作》中有一则《物归原主,拾获者该不该索偿?》的作文材料。
  (一)思维路径之一:抽象
  这是一则充满争议的新闻材料,学生在分析材料时容易被纷杂的表象所迷惑,陷入是是而非,不明是非的困境。应该透过现象抽象出事件本质。这里要厘清几个事实。
  1.德:拾獲者的行为是不是“拾金不昧”?失主张先生是不是“不诚实”?是不是知恩不报?
  “昧”,是“隐藏,隐瞒”之义。“拾金不昧”,指拾到东西并不隐瞒下来据为己有。这两则材料的拾获者在捡到钱包和手机之后并没有隐瞒下来占为己有,而是主动联系失主。仅从“拾金不昧”的定义来看,确不违例。
  从主观上讲,张先生不愿意支付太高的“酬劳”,但客观上,他还是“酬谢”了拾获者。也不能说是知恩不报。
  2.法:拾获者是否构成敲诈?
  根据刑法,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在这一事件中,拾获者希望对方支付酬劳或者好处费,并不不以非法占有失物为目的;同时,也没有采用威胁、要挟、恫吓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因此其行为并不属于敲诈。
  而且我国物权法明确规定,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民法通则也规定了,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费用由失主偿还。由此看来,拾物索偿是合法合理的。
  当然,民法也说明,如果强行向失主索要辛苦费且数额巨大、性质恶劣的,则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只是“数额巨大”、“性质恶劣”又是如何衡量的呢?这个问题好像一下子陷入了法律的泥沼。
  3.情:拾物索偿合法合理,为什么感情上很多人觉得不合情呢?
  4.矛盾的本质是什么?
  拨开“拾金不昧”“不诚实”“知恩不报”“敲诈勒索”等缭绕的迷雾,这则材料的核心矛盾就呈现出来了:拾物不昧,是为美德;而索要钱财,是为谋利。而这则材料的本质问题就是:德义与利益如何抉择?
  (二)思维路径之二:批判
  读罢这则材料,学生们很快就开启了道德批判的模式。针对这些道德批判的思维,可以展开一些批判(前提否定):
  1.拾物索偿是否就是见利忘义、于德有亏?失主不给偿金是否就是知恩不报?
  这个问题展现了很多学生进行判断的思维前提:二级对立的思维模式。在这个模式下,不是黑就是白,不是朋友就是敌人,不是高尚就是卑劣。当然也揭示了中国传统道德评价泛滥之下的道德绑架之遗毒。
  只要能引导学生推翻二级对立的思维模式。自然就可以意识到:“拾物不索偿”“知恩必报”固然高义;然而“拾物索偿”“有恩不必报也并不缺德”。
  2.德义与利益是否水火不容、不可兼得?
  关于义,孟子有很经典的主张:“舍生取义”。为了义,生命都可舍去,何况是身外之物的钱财呢?因而在很多人的意识里,特别是受过一定道德文化教育的人意识里,钱财利益与道德大义是不能放到一起衡量的,可以说是“谈钱伤德”。然而这种思维的前提也存在问题:那就是“两者不可得兼”。
  钱财利益与道德大义真的不可得兼吗?
  思维路径之三:反思
  批判了“义利不可兼得”的价值干扰,树立了清晰的认识,但是现实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可以引导学生继续反思:1.设身处地,如果你是事件中的失主或者拾获者,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如何自处?2.除开个人选择的因素,你觉得要解决类似的矛盾,我们的社会还需要完善什么?
  通过引入哲学思维的抽象、批判、反思三种思维方法,引导学生严密而持续地展开逻辑思考,笔者坚信坚持这样的思维训练,将会让学生的理性被逐渐唤醒,让学生的智慧被逐步启发,让学生思考社会现实、挥笔参与社会争鸣的热情被逐渐点燃。只是能力、时间有限,哲学思辨思维之于语文教学的应用还有更多价值、更多的可能性有待学人们去继续研究。
其他文献
记得有位诗人说:梦你所梦,思你所思,做你所做,因为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二十多年前,我正是这样,带着青春的梦想,跨上了三尺讲台。如今,蓦然回首,一万多个平凡的岁月,已随着哗啦啦的作业纸悄然而逝……在这不长也不短的岁月里,我不忘告诫自己:一定要教好每一个孩子,无愧于家长,无愧于自己,更无愧于教师———这一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从我毕业那天起,我就一直在我的母校做我最热爱的教育事业——人民教师这份工作
期刊
一、自制学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生物学科的特点之一是文字多、概念杂,在知识学科交错复杂的高中学段,学生很容易丢失学习生物的耐性。如果再一味的给与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那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将彻底熄灭。增设实验教学能够让生物课堂“亮”起来,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但是基于学校实验设备的限制,使得增设实验教学不能够贴切实际。而自制学具为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开辟了新的途径,
期刊
伴随着信息化社会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提供了开放性、自主性、研究性的平台,有力地促进了数学课堂结构的改革。现代信息技术设施,在硬件上包括:组建校园网,微机室,电子白板,多媒体等。在软件上包括:和信息技术有关的实验课题进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成为考察科目,教学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等等。现代的信息技术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的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那么,如何以信息技术激发学
期刊
一、“登门槛效应”的缘由  “登门槛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協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曾作过一个实验:派人随机访问一组家庭主妇,要求她们将一个小招牌挂在她们家的窗户上,这些家庭主妇愉快地同意了。过了一段时间,再次访问这组家庭主妇,要求将一个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有超过半数的家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广播音乐内容库的架构设计及其业务流程的具体实现。基于对Puppeteer、ElasticSearch、Vue、Cordova等技术的整合利用,本文实现了音乐库内容的聚合、全文检索以及构建一个全端选歌应用,并将歌曲内容提供给广播制作播出系统的全流程。  关键词:广播音乐库 Puppeteer ElasticSearch Vue Cordova  一、引言  近年来,全国各级广播电台都
期刊
有效学习是在课堂上通过丰富有趣的师生双边活动,帮助学生花更少的时间,收获更多的知识,达到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小组合作是把文本中的内容以团体的形式展现出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进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身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如何在40分钟的英语课堂上让学生掌握尽可能丰富的知识,形成技能和习惯,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使我认定一个道理:必须培
期刊
旷课、逃学、厌学,是中小学生特别是初中生中常见的不良行为习惯之一,是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中最具危害性的问题。为帮助学生有效地克服和矫治旷课、逃学甚至厌学行为,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笔者试从心理卫生学的角度来审视、探讨中学生的旷课、逃学甚至厌学行为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内在联系,与大家交流。  一、旷课、逃学、厌学学生的心理特点  1.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这些学生往往认知活动水平差,在课堂学
期刊
转眼间,新学期又开始了,看着身边一部分学生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高兴地走进心中向往的象牙塔,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因高考分数不理想而被迫走进复读学校。触景生情,不禁心生疑问,这些“可爱”但又没人“爱”的高考落榜生都是因为智力不够好、学习不够努力才落榜的吗?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和研究发现,有些学习落后的学生在智力水平上并不差,甚至有的孩子反而很聪明。他们之所以学业成绩不佳,是因为没有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
期刊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时代的审美意识,借助审美媒介,向受教育者施加审美影响的教育活动。  数学教学中美育的中心任务就是富美育于课堂教学中,通过对课本中数学美的特征的挖掘,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鉴赏和感受数学美,促进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观,进而提高数学素质,对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一、结合美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話说:“兴趣是最好的老
期刊
“阅读教学要形成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加强阅读课的说、写练习实践。学生的语文能力,只靠理解和感悟是不能形成的。还必须有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尤其是文学性强的篇章。更要在语言因素上下些工夫,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和欣赏语言的能力,这就要有足够的语言实践活动。”  以二年级第一学期《发烫的手指》为例,本课主要讲述了二百多年前,贝多芬在维也纳的一家简陋的旅馆里,全神贯注地练习弹琴的情景,赞扬了这位伟大的音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