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谓探究式学习就是指在语文教学阶段,学生在老师的情境创设中,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并通过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活动,使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得到积极的发展,尤其是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的综合运用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行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教师也能寻求到掌握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教学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学;探究式
1 探究式学习的主要内涵
探究式学习,又称发现法、研究法,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原理以及概念的时候,教师只充当指导者的角色,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实验、分析、讨论等多种途径去独立地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学习方法。探究式学习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更加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掌握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对某一事物的概念和认识。
2 探究性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
探究性学习,探的就是学生的发现能力,究的就是学生的思维过程。这种学习方式是以学生的发现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学生自主的学习过程为教学方向,并非学习成绩。
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与学生应该建立一种新的角色关系,教师不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指导者,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学生不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作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自主积极的进行研究学习。它的基本要求就是把学生引入问题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寻找、搜集,来实现对信息的加工和分析,得出自己的理解,得到更多的收获。
如果能在这种学习的初始阶段就培养他们的发现能力,一定会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成就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引导学生求同存异
创造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学习的独创性。这就要求学生要有独立果敢的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谋求唯一正确的答案,求同存异。课上,我总是给学生留出自由的天地,积极为学生提供讨论学习的机会,努力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这些意见对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种创新,如被理解就被纳入自己的 认知结构,于是,新信息与旧信息融合,便会产生一些新异的观点,或者在新信息的刺激下,通过联想作用激活另一个有价值的新观念的萌发,这样新观点便是学生自己的独立见解。如: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学生学完文章后,绝大部分学生对狐狸的狡猾、奸诈有了共同的认识。这时我问学生:“就这一课中所描述的故事情节,你对狐狸有没有不同的看法?”这一问题一抛出,学生立即展开讨论,随后说出自己不同的认识。通过训练,学生能做到吸收信息、独立思考、扩散思维、产生新知。教师引导学生不满足于唯一答案,在分析比较中创造性的获取知识。
4 整合探究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探究式学习主要的特点就是通过小组来解决问题,但是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缺乏科学性,探究活动流于形式。我们必须整合学生探究学习的方式,以利于他们主动探究。
4.1 独立探究,张扬个性。通常个性是有思维的,在小组合作之前,每个同学都闪耀着不同的思维火花。这时,就要尊重学生,让他们自己根据经验进行预测、猜想,进行探究,寻找到适合自己获取新知的途径,然后把探究的结果带到课堂上来,大家交流、整理,重新建构。如同学们选择用朗读的方式感受西湖的美时,其中的朗读方式也不同,有的人站起来读,有的人大声读,还有的默读、边读边画,读完后再交流,这样虽是小组合作,却蕴含了个性的思维和个性的张扬,既尊重了学生,又拓宽了学习的渠道。
5 小学语文探究式学习的展望
在教育中,“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才是符合人性及社会发展的需要的精神。探究式学习就是适应这种社会需求一种教育理念。社会在平稳中逐步发展,教育随之稳步前进,传统的授受式学习为知识的传承提供了稳定基础;探究式学习则是前进步伐的推进力,因为小学生可以在真实多样的情境中,自主建构个性化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探究式学习对小学生来说也是一种重要的、基本的不可缺少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或发展理念的未来发展方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他们一致认为所有学科、所有学校、所有教师都使用它,普及还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就我国目前现状而言,从小学就运用探究式学习教学,在语文学科,还是可以实施的,小学语文探究式学习中,知识是小学生自主寻找,自主建构的,小学生探究思想一旦形成就如同星星之火,在其以后的成长生涯中就能形成燎原之势。
探究式教学是以解决问题为重点,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前提,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学习为目的教学形式。它强调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创造性及合作精神,这与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教会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教育理念是完全符合的,我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探究式课堂教学必将发挥它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赖秀琴.探讨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6).
[2] 杨维仁;小学语文教学对话策略的实践与思考[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关键词】语文教学;探究式
1 探究式学习的主要内涵
探究式学习,又称发现法、研究法,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原理以及概念的时候,教师只充当指导者的角色,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实验、分析、讨论等多种途径去独立地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学习方法。探究式学习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更加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掌握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对某一事物的概念和认识。
2 探究性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
探究性学习,探的就是学生的发现能力,究的就是学生的思维过程。这种学习方式是以学生的发现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学生自主的学习过程为教学方向,并非学习成绩。
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与学生应该建立一种新的角色关系,教师不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指导者,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学生不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作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自主积极的进行研究学习。它的基本要求就是把学生引入问题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寻找、搜集,来实现对信息的加工和分析,得出自己的理解,得到更多的收获。
如果能在这种学习的初始阶段就培养他们的发现能力,一定会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成就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引导学生求同存异
创造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学习的独创性。这就要求学生要有独立果敢的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谋求唯一正确的答案,求同存异。课上,我总是给学生留出自由的天地,积极为学生提供讨论学习的机会,努力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这些意见对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种创新,如被理解就被纳入自己的 认知结构,于是,新信息与旧信息融合,便会产生一些新异的观点,或者在新信息的刺激下,通过联想作用激活另一个有价值的新观念的萌发,这样新观点便是学生自己的独立见解。如: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学生学完文章后,绝大部分学生对狐狸的狡猾、奸诈有了共同的认识。这时我问学生:“就这一课中所描述的故事情节,你对狐狸有没有不同的看法?”这一问题一抛出,学生立即展开讨论,随后说出自己不同的认识。通过训练,学生能做到吸收信息、独立思考、扩散思维、产生新知。教师引导学生不满足于唯一答案,在分析比较中创造性的获取知识。
4 整合探究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探究式学习主要的特点就是通过小组来解决问题,但是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缺乏科学性,探究活动流于形式。我们必须整合学生探究学习的方式,以利于他们主动探究。
4.1 独立探究,张扬个性。通常个性是有思维的,在小组合作之前,每个同学都闪耀着不同的思维火花。这时,就要尊重学生,让他们自己根据经验进行预测、猜想,进行探究,寻找到适合自己获取新知的途径,然后把探究的结果带到课堂上来,大家交流、整理,重新建构。如同学们选择用朗读的方式感受西湖的美时,其中的朗读方式也不同,有的人站起来读,有的人大声读,还有的默读、边读边画,读完后再交流,这样虽是小组合作,却蕴含了个性的思维和个性的张扬,既尊重了学生,又拓宽了学习的渠道。
5 小学语文探究式学习的展望
在教育中,“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才是符合人性及社会发展的需要的精神。探究式学习就是适应这种社会需求一种教育理念。社会在平稳中逐步发展,教育随之稳步前进,传统的授受式学习为知识的传承提供了稳定基础;探究式学习则是前进步伐的推进力,因为小学生可以在真实多样的情境中,自主建构个性化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探究式学习对小学生来说也是一种重要的、基本的不可缺少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或发展理念的未来发展方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他们一致认为所有学科、所有学校、所有教师都使用它,普及还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就我国目前现状而言,从小学就运用探究式学习教学,在语文学科,还是可以实施的,小学语文探究式学习中,知识是小学生自主寻找,自主建构的,小学生探究思想一旦形成就如同星星之火,在其以后的成长生涯中就能形成燎原之势。
探究式教学是以解决问题为重点,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前提,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学习为目的教学形式。它强调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创造性及合作精神,这与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教会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教育理念是完全符合的,我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探究式课堂教学必将发挥它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赖秀琴.探讨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6).
[2] 杨维仁;小学语文教学对话策略的实践与思考[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