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民族医药与康养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来源 :当代县域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uchouzhu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乡村振兴;民族医药;康养旅游
  [作者单位]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发展机遇与现实需求


  ——人们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提升。“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促进中药新药研发保护和产业发展”。在“健康中国”的战略指引下,健康产业已进入黄金发展期。从现实需求来看,一方面,四川省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人们对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健康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压力增大使“亚健康”问题成为影响社会各阶层不同年龄段人群身心健康的重要诱因,导致慢性病的普遍化和年轻化趋势日趋明显。在健康意识不断强化的时代背景下,人们越来越重视“未病先防”的重要性,也带动了康养旅游、中医养生等健康产业的发展。调研发现,凉山彝医的针灸、药浴、传统疗法等在保健、慢性病和康复治疗上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医院中相关治疗的使用率也相对较高。因此,将传统医药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医药与康养旅游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凉山正着力打造康养旅游品牌。近年来,四川省高度关注康养旅游产业,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支持推进安宁河谷综合开发,打造成渝地区阳光康养度假旅游后花园”,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撑。此外,凉山同时存在几大优势,一是占据丰富的高原生态、民族文化和养生养老等资源优势。二是拥有丰富的彝族医药资源,中药材资源蕴藏量占全省总量的20%,同时高海拔地区的气候、湿度和光照条件具有种植某些中药材的天然优势。三是彝医在健康养生等方面的作用十分突出。医疗、旅游和文化资源在区域性、体验性和功能性上的交叉,为民族医药与康养旅游产业“十四五”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其有望成为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因此,充分发挥中医药及民族醫药特色优势,将其与康养旅游产业、智慧健康产业进行深度融合,打造集疾病治疗、康复保健、养生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健康服务基地,是四川省发展康养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
  ——促进特色产业发展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凉山是全国深度贫困地区的典型代表,虽然在大力开展的脱贫攻坚行动下,该地区已于2021年整体脱贫,经济社会的“硬件”得到较大提升,但因为自然条件的限制和交通的不便,部分偏远山区和高海拔地区可发展产业依然很少,导致当地群众创收存在较大困难。而民族医药与康养旅游产业涵盖了一二三产业,可以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一方面,在脱贫摘帽地区建立民族医药全产业链,使其实现规模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在增加就业创业渠道、促进农业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优势明显。另一方面,以民族医药推动康养旅游发展不仅能促进观光型旅游向复合型旅游转变,也能通过医药旅游资源的开发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帮助群众拓宽增收渠道,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举措。

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


  ——产业集群化程度不高,市场局限性较大。民族医药与康养旅游产业需要完善从药材的规模化种植、新药研发和生产,到健康产品销售、健康服务提供、医药文化参观体验等各个环节的发展。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产业链还存在不完整、低质量等问题。在药材种植方面,大部分彝药药材尚未开展规模化种植,部分野生药材存在匮乏或濒危、人工繁育或种植困难等问题,导致彝药材市场缺口较大,与彝药加工和销售环节存在脱节。在药品生产方面,由于研发条件简陋,彝药制剂的研发水平较低,生产规模较小,销量和知名度也十分有限。在旅游产品方面,彝药相关产品较为单一,健康服务较为分散,存在水平较低、同质化较高、特色不突出等问题,难以形成较大的规模经济。
  ——民族医药旅游特色不突出,品牌认知度较低。近年来,凉山已开始构建“中医+”融合发展产业,在旅游方面逐步加强对彝医的运用和推广,比如中医药康养旅游特色小镇和攀西阳光康养旅游度假胜地的打造。但由于相关实践与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存在几大突出问题。一是民族医药与旅游产业的融合程度不深。由于体制机制和行业标准的不完善,目前市场缺乏明确的开发策略和系统规划,各部门配合度有待提高。二是缺乏特色品牌。在旅游项目、内容、路线上与其他类型的康养旅游存在较大雷同,既没有突出凉山特有的彝医及相关文化优势,也没有打造出特色鲜明、具有知名度的旅游品牌。三是宣传力度不足。宣传方向仍以单纯的康养旅游为主,没有引入民族医药的新理念,概念上没有突出彝族医药的优势和不同之处,导致消费者对以民族医药为核心的康养旅游认知程度较低。
  ——人才培养渠道少,民族医药与旅游人才匮乏。目前四川省内彝医相关学科仅在西南民大设有中药学(彝药)专业,导致学科实力落后,建设内涵不足,尤其是省级以上重点学科缺失,因此造成了相关人才的匮乏。首先,凉山不仅彝医专业出身的医师匮乏,具有合法资质的临床和科研人员数量也较少,对群众需求来说人均占有量过低。其次,现有从业人员大多为中医药院校毕业的本专科生,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的专业技术骨干缺乏,使产业发展和创新受限。再次,目前从业者多为年纪较大的老人,青年数量较少且专业素质较低,民族医药人才面临人员老化、青黄不接的困境。最后,在民族医药人才缺乏的基础上,民族医药与健康服务或旅游产业交叉的复合型人才也变得更加稀缺,产业发展所需的策划、营销、管理等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十分匮乏。

民族医药与康养旅游产业发展路径


  ——充分发挥民族医药优势,打造特色旅游品牌。第一,精准定位康养旅游形象,提升品牌营销效率。大力推广中彝医药预防适宜技术在儿童、老年人及妇女健康保健方面的应用,着重突出民族医药的独特优势和健康价值,完善涵盖治疗、预防、保健、养生在内的特色服务体系。第二,重点推进四川省彝医院中彝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园、好医生中医药小镇项目、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凉山特有的生态环境、民俗风情和民族医药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彝医药养生体验旅游路线、特色医疗旅游项目等,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第三,加强与国际旅行社及医疗机构的合作,推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健康服务和产品,增加民族医药的影响力,逐步拓展海外市场。   ——立足需求开发旅游项目,形成特色旅游主题。第一,针对休闲娱乐群体,可结合民族特色旅游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康养文化休闲旅游路线。为游客提供民族医药文化体验、人文景观、养生体验、科普教育旅游等特色项目,形成体验性强、参与度广的康养旅游产业。第二,针对养生保健群体,可充分发挥民族医药的治未病保健方面的优势,发展药浴、针灸、推拿、定制药膳、养生授课等特色康复保健服务,向游客推广观光旅游和养生保健一体的特色服务。第三,针对老年养老群体,可在康养旅游基地打造养老社区。与医学院校合作开展名医问诊服务;与专业医疗和服务机构合作开展健康体检、看护照料、康复疗养等专业化健康服务。第四,针对高端商务人士,可依托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为企业打造换季办公总部基地。利用凉山丰富的光热资源和气候优势吸引商务人群进驻凉山,满足企业换季集中办公、提高工作质量的需求。
  ——推动资源整合发展,加强产业合作。第一,加强民族药材保护与开发,建设一批中彝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和标准化、规模化道地药材生产基地。结合“旅游+农业”发展思路,将其建设成集现代生态观光、中药采摘、煎药制药特色体验等为一体的现代新农村型的中药材套种基地。第二,实施民族医药体验馆进景区项目,结合“旅游+文化”的发展思路,在各大园区内设置民族医药博物馆、文化体验馆等场所,开发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医药文创产品,实现民族医药文化的传播与传承。第三,建立和完善凉山中彝药材生产质量标准体系,开发凉山特色中彝药饮片,开展凉山彝药标准制定,打造凉山特色中彝医药产品,以此形成产业集群链。
  ——加强健康文化宣传,提高康养旅游认知度。第一,充分利用电视、互联网、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对民族医药与康养旅游进行宣传,着重在旅游宣传中突出民族医药特色和优势,吸引广大游客赴凉山体验康养旅游。第二,开展中彝医药文化“六进”行动。深入基层开展中彝医义诊、科普宣讲、特色疗法体验等活动,推进中彝医药文化、中彝医药健康知识的普及,营造浓厚的健康氛围,让人们体验到民族医药在医疗保健方面的突出效果。第三,建立民族医药文化传播与交流平台。持续举办“中彝医药文化节”“健康养生论坛”“中彝医博览会”等活动,支持建设中彝医药体验馆、中彝医药文化博物馆,打造高水平学术及文化传播平台,提高消费者对民族医药的认可度。

  以民族医药推动康养旅游发展不仅能促进观光型旅游向复合型旅游转变,也能通过医药旅游资源的开发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帮助群众拓宽增收渠道,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举措。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第一,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增加复合型人才培养。抓好凉山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省级重点彝医学科建设,增设健康管理服务、健康旅游、护理等“大健康”专业,探索培养适应保健、养生、康复领域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第二,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继续依托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四川省针灸学校培养实用型人才,加大中医药人员订单定向培养规模。第三,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多渠道引进医疗、旅游、服务人才,推动不同产业和机构间人才的合作與交流。第四,建设民族医药旅游人才培养和实训基地,开展旅游服务、健康服务、外语等技能培训,培养一批专业水平高、业务精湛的服务人员。
其他文献
“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诗经·小雅·鸿雁》  1  1990年参加工作,我在急诊科一待就是几十年。虽然已经看多了生死,但还是怕夜里来电话。而就在昨夜,我又接到了母亲的“半夜来电”。当时一看是她的号码,我心头一紧,怕她是不是有什么不测,别人拿了她的手机来给我下通知。赶紧接。我才“喂”了一声,就听她急急地问:“怎么这么长时间才接?”声音听起来中气充足,我放下心来,回答说夜里睡觉,把手机打成了
期刊
上限调高,越陷越深  根据美国国会的临时法案,政府债务上限调高约4800亿美元,以确保美国财政部可履行支付义务至12月3日。  债务上限是美国国会为联邦政府设定的最高举债额度。触及这条“红线”,意味着美国财政部借款授权用尽,需国会调高额度或暂时取消额度限制后才能继续发债。统计数据显示,1960至2017年间,美国国会先后78次提高了政府债务上限,以应付政府入不敷出的尴尬。  “债务问题是美国的财政
期刊
2021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已进入最后的冲刺期,国庆节后上班第一天,国务院即召开常务会议,部署保障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工作,加上此前要求加大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力度,折射出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工作力度在加大。  稳增长,保就业,一系列政策举措在出台,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等,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面对国际市场供应
期刊
进入2021年,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加速。  “把老区发展和老区人民生活改善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早在2月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干部学院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同24位市县委书记一起,共商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计时就这样着重强调。  如今,革命老区在脱贫攻坚全面奔康后,又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其振兴发展并让革命老区人民逐步过上更加富裕幸福的生活意义
期刊
“十四五”期间,四川省中江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围绕建设德阳市域副中心,结合中江实际确定了“六大实践路径”,努力保持经济快速增长,持续提升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抓城市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  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坚定城市向西南方向发展,围绕50平方公里50万人口中等城市发展目标,大力推动宜居宜业县城建设。一是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东江公园建成开放获群众点赞,石
期刊
沃尔沃汽车品牌体验中心  2021年9月27日,中华文化促进会经典车文化委员会“汽车科技文化教育基地”落地成都南山汽车文创产业园授牌仪式在成都南山汽车文创产业园举行,这也标志着成都市龙泉驿区又有了一个新名片。  其实,早在2020年8月,成都市龙泉驿区就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单位。为此,龙泉驿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供
期刊
[关键词] 贫困治理;脱贫攻坚;党的领导;内生动力;乡村振兴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将消除贫困作为自己的使命和担当,总结中国特色贫困治理经验,在后扶贫时代进一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中国特色贫困治理的特征  经过长期的努力,中国实现了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贫困治理方案。  ——坚持党的领导是贫困治理
期刊
[关键词] 朱旺村;基层党组织;乡村振兴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强,乡村兴。山东省莱州市朱旺村党总支在乡村振兴建设中,以党建为统筹谋篇布局,以村庄实际为指向不断探索,紧密结合红色文化与蓝色经济,创建“红黄蓝
期刊
習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反映了人民的期待、时代的呼唤、发展的必然。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后,“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如何弘扬好脱贫攻坚精神,乘势而上,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现实问题。乡村振兴作为一项系统性全局性战略工程,产业振
期刊
[关键词] 乡村振兴;生态农业;融合发展;空间差异  [作者单位]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所  生态农业是遵循自然规律,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现代管理手段、传统农业有效经验建立起来,能同时获得高水平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效生态产业。乡村全面振兴需要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生态农业,有助于彰显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叠加效应。发展生态农业的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