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诗经·小雅·鸿雁》
1
1990年参加工作,我在急诊科一待就是几十年。虽然已经看多了生死,但还是怕夜里来电话。而就在昨夜,我又接到了母亲的“半夜来电”。当时一看是她的号码,我心头一紧,怕她是不是有什么不测,别人拿了她的手机来给我下通知。赶紧接。我才“喂”了一声,就听她急急地问:“怎么这么长时间才接?”声音听起来中气充足,我放下心来,回答说夜里睡觉,把手机打成了震动,刚醒。过了七十岁,母亲的听力下降严重,聋人起高腔,不管跟谁说话,都是高喊。我叫了声“娘”,提醒她:“咱小点声说就行,我听得见。”母亲却说:“我活了七八十年,还真没学过小声说话。”我连忙奉承:“好好好,您是俺娘,您是领导,您怎么舒服怎么来。”母亲便吩咐:“我跟你说,你二舅‘老’了,你明天得回来趟。”——在梁王台,对任何人的死亡从来都不称“死”,而说“老”。仿佛人是时间之树上的果子,慢慢打熬,时候一到,自然会从枝头掉落。
太阳在天上光光地照着,但因为头顶有白布灵棚遮盖,所以蹲在下面并不晒。只是一张一张地烧纸钱,烤得慌。梁王台习俗,娘舅大丧,外甥重任在肩,一是守灵,二是烧纸钱。起灵的时候,纸钱灰还要小心细致地分装成七包,放入棺椁,作为随身的散碎银子,用来打点幽冥路上沿途伸手的邪魔鬼祟。
我留意到二舅的遗像选了张彩照,这是现场唯一的一点儿亮色。遗像上的二舅相当年轻,也就四十来岁年纪。如果没记错,照片应该拍摄于三表弟结婚那年,是从某张合影上抠下来后放大的。二舅共有三个儿子,大表哥近一米九的个头,但有些缺心眼;三表弟神志正常,身高却只有一米五;唯有二表哥各方面指标还算正常,却又婚后无子。当年二舅为解决儿女们的婚姻大事,选择了先易后难,举全家之力先解决二表哥的问题,分家让他出去另过。二舅带领另两个儿子搞承包、干养殖、打零工,夜以继日没命地干,用他的话说,就是咱身高有问题,脚底下垫钱总行吧,多给彩礼,一把给人家十万,十万不行那就二十万!二舅还说,老大是有点儿缺心眼,但踏实肯干,破锅自有破锅盖,咱降低条件,找个离了婚的、死了男人的,总行吧。事情好像也在朝着二舅期望的方向发展,待忙活完三表弟的婚礼,二舅长舒一口气,对前来道贺的母亲说:“糙糙好好,总算是给他们每人都讨上了媳妇,成了家。”母亲了解二舅气短的毛病,没言声,等他说下去。果不其然,二舅停顿了几秒,又接着说:“三个里孬好能出息一个两个吧。”母亲却说:“就怕那是您一厢情愿。”母亲其实是个心善的人,但是刀子嘴,从来说话都像小镢头刨在地上。二舅知道她这个毛病,不跟她计较。但没想到,一语成谶,后来的事情还真被她不幸言中了。
2
大表哥婚后不久媳妇就跑了。至于说是跟着人跑了还是别的什么情况,不得而知,反正是大表哥感觉日子正过得好好的,某一天醒来,媳妇就人间蒸发了。这是件多么丢男人脸面的事啊!大表哥什么都不干了,撂下手头所有活计四下找寻,但像这样没头苍蝇一样漫无目的地乱找一气,对方又本就来自遥远的云贵川,四野茫茫,哪还寻得着?大半年过去,大表哥回到乡里,神志变得愈加不清醒,还新添了喜怒无常攻击性强的毛病,因此许多打工队伍都不再要他。即使二舅带他干什么,他也不再顺从:“还挣劲个鸟哇?再累也还是打光棍。”
也许因为受了影响,或者两人本就串通一气,三表弟媳妇也在某个清晨登上去县城的公交,此后再也没有回来。其实,此前早就有村人看出苗头,提醒三表弟,三表弟却很佛系地回答说:“人是活物,又不是能拿根链子拴住的东西。我要的是她跟我一心一意过日子的心,如果她看不起这个家,非要走,谁又拦挡得了?”住了很久,有人说在县城建材市场遇见过一对母女,酷似他媳妇,动员他到那去转转看。三表弟却回答说:“我上午还要去挖山药,哪有那闲工夫?!”实际情况是,挖山药那活儿他只干过一次,因为沟深,他腿短屁股大,武大郎一般的身材,跳到沟里,往往被卡在中间,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干蹬着两条短腿,无比尴尬。根本干不了。又有人说三表弟是躲到什么地方哭去了,这也很难说,他长得袖珍,随便什么地方都塞得下。即便藏在哪个旮旯里偷哭,也不容易被发现。再说,又有谁关心呢?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如果不是因为什么特殊原因,比如出家当了和尚,在荷尔蒙这头巨兽的支配下,光棍们很可能什么事都做得出。跟这样的光棍朝夕相处,是一件可怕的事儿。这次,我刚进二舅家门,就见角落里有台平板电视正背朝我,面壁一样,让人好生奇怪。我问三表弟为啥这样摆,三表弟跟没听见一样,不接话茬。又去里屋喝茶,那个茶几再简陋不过,其实就是焊了个铁架,上面搭张一米见方的瓷砖,瓷砖上面铺张半透明薄塑料板。三表弟倒来的茶有些烫,我不能老把茶碗端在手上,就打算往“茶几”上放。却不知道底下那瓷砖已经裂成了几块,是临时拼凑起来的。茶碗坐不牢实,从塑料板上滑落下来,啪地摔成了好几块。我非常不好意思,站起来,想找什么来打扫一下。却是三表弟眼疾手快,已经转身取了工具来打扫,一边打扫一边嘀咕:“人混背了干什么都不顺,喝口凉水塞牙,喝杯热水打茶碗。”我以为他在說我,问:“怎么了?”三表弟赶紧解释说:“我这不是说您,我是在说存希。”存希是大表哥的名字,三表弟跟他素来不睦,称呼他一直用本名。我问存希怎么了?三表弟回答说:“还能怎么了?俺爷瘫痪这仨月,搬回来住,占了他的屋,他不得不搬去了小南屋,这就天天闹事。”想了想,又说,“我本不想说的,您还记得大门楼底下那面朝墙的电视吧,就是他前天耍酒疯给砸了的。还有这茶几,也是被他跺破的……”三表弟还想继续说下去,我却不愿意再听,起身去了院子,继续给二舅烧纸钱。
我开始有些明白二舅当初的落寞了。半生学习说话,半生学习闭嘴;半生寻找人群,半生躲避人群。他给自家大儿子取名存希,但三个儿子皆不顺遂,谁都没有熬下一儿半女,还有两个又成了光棍,这家还有什么希望?二舅绝望了,他宁肯一个人搬去菜园屋子,也不愿回家。他年老体衰,也没有了脾气,哪个孩子他都惹不起,于是就躲着。他就那样离群索居了几十年,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也没人想知道。看到他也过上了单身生活,村里就有促狭的鬼物调弄大表哥,问他:“你家有几个光棍啊?”大表哥竟回答:“三条!”我留意到大表哥回答这话时刻意挑选了量词“条”,好像自家有三位梁山好汉一般。那人哈哈大笑,大表哥眉毛抖动着,又很得意地补充道:“我,俺三弟,还有俺爷!” 3
二舅是突发脑溢血瘫痪的,此前已经有几十年气管炎和肺心病史,其后,人生就只剩下了躺在炕上的三个月的寂寞时光。还清醒的日子里,母亲曾几次去探望。两兄妹谈些往事,二舅一再向母亲道歉,说自己打小没好好待侍这个小妹,为自己一再说她是“赔钱货”而赔不是;又说从小到大,他作为哥哥,每次上山下河出去玩从不带她,而任由她在背后一声一声“哥哥”呼唤他就是不理。他自己成天在野地里转,营养不缺体格壮硕,模样看起来像个黑皮冬瓜,而自个儿的小妹却因缺吃少穿头发稀疏常年挂黄鼻涕,远看上去像豆芽菜。一边的二妗子可能觉得难堪,提醒二舅说:“你就少说两句吧。”二舅却不管不顾,继续讲,而话语却也由此变得愈发含混不清,像在自家嗓子眼里开剧场,呜呜啦啦,让人一个字也听不清。二妗子以为他要交代什么重要内容,支起耳朵来听了一会儿,不知所云。母亲却明白,道:“让他说吧。这已经是跟那边的人对上话了呢。”
这时母亲正在娘家人搀扶下上茅房。其实母亲身体好得很,上个茅房还要有人陪,说明在娘家门上,母亲挺有地位。河是有源的,树是有根的,事情是有原因的,这又要从头说起。母亲共有兄弟姊妹四人,她最小,前面有大舅、大姨和二舅,弟兄姊妹几个年龄差距也并不大,用姥娘那些年的话来形容说,是“头咬着尾巴下生的”。因为家境窘困,而又有两儿两女,姥娘老早就有“换亲”的打算。换亲是穷人的尊严,不算买卖婚姻,是穷人家庭之间的互助。在他们之前的一辈辈人几乎都是这样过来的。比如,我的老姑姑当年就曾为给我爷爷换媳妇而嫁去了河西;而我的奶奶来自南岭,奶奶的哥哥(即舅姥爷)新娶的媳妇是北河套人。很明显,这遵循了“一人不喝酒,两人不赌钱”的原则,不是一对一你来我往的嫁娶,往往是几家的推磨式轮换,事情变得超级复杂,在制度设计上有效防止了哪一家的中途反悔。因为有“换亲”的打算,还在孩子们尚小时,姥娘就时时不忘叮嘱:“好好对待你妹妹啊,将来你还要指望她给你换个媳妇呢。”但世事吊诡,充满偶然和意外,大舅熬到二十六岁还未成亲,在那时,已是十分尴尬的年纪。好不容易寻到婚配机会,待迎娶也即大姨待出嫁那年,一个风雪之夜,大姨翻了院墙出去,跟早早等候在外的一个青年私奔,七八个月后才回来,回来的时候已经大了肚子。大姨跟姥娘见面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娘,奉子成亲,您看着办吧。”
母亲跟大姨其实没差几岁,那时也已经成年,姐姐逃差,姥娘就生了让妹妹顶上的打算,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做母亲的工作。没想到母亲一听竟然立马答应了。多少年后,待我也结婚生子,母亲升级当了奶奶,这才肯说出当年的真相。母亲说,那个家她是实在没法待下去了,一个老寡妇拖拉着四个孩子,尽管日子不至于穷到揭不开锅,但也只能算勉强死不了。她有记忆以来,已经有两次差点饿死的经历。一次是好几天没吃上饭,想到村后的沙岭地里闲转碰碰运气,极饿极虚弱的人不能爬坡,再小的坡也不行,走到中途,母亲眼前一黑,一头栽倒在地,就什么也不知道了。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命不该绝,天上的日头越来越毒辣,把她硬生生晒醒过来;另一次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哪儿昏晕过去的,迷糊中还记得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浑身充满力量,一路小跑出了村,卻在村前小河沟边的一座独木桥上被一条大狗挡住。大狗浑身上下通红,没一根杂色的毛,大耳朵,玫瑰红色的眼珠,体型比寻常家犬大几号。母亲想绕过它过桥是不可能的,因为光它一个大屁股就已经把桥堵了个严严实实。大耳朵狗蹲在小桥的正中央,刚开始还一动一动跟母亲对峙,后来就干脆站起身来,一点一点把母亲往回逼。母亲害怕,只得转身往回跑,刚踏进家门,就听得耳际有人喊:“好,醒了,醒了。”她睁开眼,这才发现自个儿正躺在炕上。说“醒了”的人是姥娘请来的仙家,但即使是仙家也救命不救穷啊,最后仙家嘱咐姥娘,说这根子在饿上,要给孩子吃点有营养的东西才成。经历了这些事后,母亲彻底明白,只要有机会,还是及早离开这里为妙。所以姥娘提出的“姊妹易嫁”主意尽管听来很荒唐,但母亲还是立马答应了。
事情总体还算顺利,就是出嫁的前几天出了点小茬头。
我们这儿有个习俗,但凡闺女出嫁,娘家都要陪送“门脸”。“门脸”就是挂在屋门外面遮挡视线兼避风防寒用的门帘子,结婚用的门帘子无非在上面绣些龙凤呈祥或者凤凰牡丹一类的喜庆图案,谐音取“门当户对,有头有脸”之意。但要求必须全挡上,不能露门槛。姥娘唤着母亲的乳名商量,说这布扯得有可能小了点儿,也保不准就一定能挡住门槛,你过门后将就一下吧。母亲有十二万分的委屈,在她的意识里,给大舅换媳妇本来就不是她的活儿,大姨耍赖皮不要脸,跟人家私奔,该她干的事儿她不干,事到临头,为了这个家,她被迫提前出场,托炸药包,堵枪眼,没想到却得了个连“门脸”都不够长的待遇。气不打一处来,回答姥娘说:“门脸不够长,那就你去!”姥娘没法,只得再回了趟供销社,好说歹说换了匹更长一点的,这才作罢。
但嫁到我们老李家,就算是逃出升天了吗?事情还很难说。后续的故事不再劳烦母亲,我来讲。父亲弟兄姊妹八个,三男五女,父亲是老大。结婚三日回门,从娘家回来之后,母亲就发现原来那个大家庭进不去了。他们的东西已经被扔到了院子里,好在本就不多,没有满地都是。家乡有“挤出老大去做亲”的习俗,家庭条件越困难,对待老大越苛刻。她跟父亲几乎是被赶了出来。但母亲并没绝望,他们身体健康,有手有脚,他们自信能凭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一片新天地。他们先是在自己的一方小土地上盖起了能挡风遮雨的两间小草房,两年后哥哥下生,他们新翻建了三间土打墙的房子,还圈了院,一时间小院里鸡飞狗跳孩子叫,尿片破衣迎风飘,一派生机勃勃景象。可惜造化弄人,好景不长,当年夏天梁王台发洪水,平地积水两米,水流湍急。尽管全村人都连夜躲到了高出地面几米的梁王台上,母亲也跟随着父亲,怀抱哥哥上了高台,算是安然无恙,但除此之外已身无长物。举目四顾之际,突然又不见了父亲。村人说见他安顿好母亲后就一头扎进混浊的洪水,不知去向,难不成是看不开跳水自尽了?好在不久后又传来消息,说曾见他泅水去了老宅。正说着,从村庄方向传来此起彼伏的巨响,那些土房子经不住洪水浸泡,纷纷倒塌下去。大雨还哗哗哗往下浇,母亲怀抱着哥哥,用头颅替他遮挡雨水,脸上流淌的已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正在这时,母亲听到人群发出惊呼,循着声音望过去,见滔滔洪水中游过来一个黑点,后面还拖着个什么东西。黑点艰难地一点一点靠近,人们这才看清那是父亲,腰上系着长绳,身后拖着的是一口木箱。母亲知道,那口箱子里装着的是家里唯一的一点谷子。母亲抱怨父亲不该去冒险,父亲却不接她话茬。这时天上传来隆隆响声,是政府派来救灾的直升机在头顶盘旋。但台上人群太密集,装满馒头咸菜大饼饮用水的木箱太沉重,直接砸向人群会出事故,一番犹豫之后,直升机把救灾物资挂上降落伞包就近投放到了梁王台周边不远的水流里。眼见着有几包东西很快随着水流飘远,村上几个年轻的后生只得冒险跳回水里往台上拖。父亲不顾母亲唠叨,冲在最前面,拖回来第一个。已经有两天水米不打牙,怀抱里的哥哥也因没奶水吃饿得哇哇大哭,母亲吃东西的样子想必不甚好看,父亲在一边安慰母亲:“慢点吃,还有的是。”想了想又说,“只要有我在,就肯定饿不着你们娘俩儿。” 4
看过上面的故事,您要以为在母亲眼里,父亲就是绝世好男人的形象,那您就错了。父亲曾经做过一件事,母亲是绝对不可能原谅的。那次母亲给屠宰场送去一头肥猪,人家跟她说好,三天后拿钱。母亲按照约定的时间安排父亲去取,说好的五百二十五元钱,父亲却只带回来二十五。那五百块哪去了?父亲很坦然地回答说,回来的路上遇见我爷爷,听说三叔要结婚,他一个当大哥的不能无动于衷,就凑了个整数给爷爷。母亲愤怒了,她那时已经是两个半大小子的母亲了,他要当大哥,但她的日子就不要过了?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五百二十五元钱是整个家庭辛辛苦苦近两年努力的结果,已经计划好了八百个使处。但在父亲面前,母亲也就是发发火表达一下不满而已,还能怎么着?日子还能不过了吗?
好在多少年后又发生了一件事,让母亲出够了气,算是扯平了。这又要从头说起。我考取了医学院,漫长的五年进修生涯,不但把一个家庭的那点积蓄拼耗了个一干二净,外带还借了一屁股债,再要去谁家借都不可能了,但这个学无论如何也得上下去。父亲是家长,有责任,没办法又硬着头皮重操旧业,去下游的响马河水库炸鱼。炸鱼是个险活儿,一方面是整天跟些雷管土炸药打交道,稍有不慎就有肢残命丧的危险;另一方面这活儿不可避免要有响动,而且是大响动,偷干不了。尽管为了尽可能降低危险度,父亲都是后半夜驾一叶扁舟进去,但还是不可避免会惊动水警。常走河边哪能不湿鞋?在终于勉强凑够半年的学费后,母亲劝父亲及时收手,父亲却说这玩意儿来钱快,坚持要再走最后一遭,结果出事了,被水警巡逻艇抓住了。人家要罚款,母亲死活不给,说我们干那事就是为钱,把钱还回去,那我们那些罪不就白遭了?再说,我们二小子这大学肯定得上,要是因没钱供应而中途辍学,我们丢不起这个人!
老李家的事不再说了,回首想想都是三伏天拱进沼泽地喂蚊子——一掴一掌血,字字血泪。转回头来我们再讲讲母亲的换亲成果。
母亲同意了,大舅却起幺蛾子。他对姥娘说,这个婚他不想结了。姥娘很意外,问他为什么。大舅说,您操持这份亲事不容易,但大妹临阵脱逃,我再成亲,事实上占用的是老二的指标。这样一来,将来老二可能就得一辈子打光棍,这事不地道。
自家儿女,对自己大儿子的性格姥娘想必早就心中有数,所以尽管听大舅这样说,姥娘却没有惊讶,但也没有当场表态,只是从当娘的角度提醒大舅:“这事你可得考虑好,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给你二弟说上媳妇,未来你就很难成家了!”
大舅一点没犹豫:“我考虑好了,让我二弟成亲。”
姥娘问:“不悔?”
大舅答:“不悔!”
換亲这码事,被媒人结得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牵一发动全身,一家动了,整个链条上的哪家都必须跟着动,由不得姥娘不发闺女或者不接新媳妇。至于出嫁的是谁,迎娶的是谁,是不是中途换了人,反倒没人在乎。于是,本来应该成为我大妗子的女人成了二妗子。而且果如姥娘所料,错过那次机会,大舅此后真就一直单着了。其实“一直单着”不过是委婉隐晦一点的说辞,庄户家常用的说法应该是“打了一辈子光棍”。对村里人的说三道四,大舅似乎并不在乎,由此我甚至怀疑大舅当初就是成心,他本就是一个独身主义者,不过是阴错阳差让他逮着了这么个机会,于是半推半就遂了愿。他打小就“三观”怪异,说话办事迥异于常人。一米九几的个头,挺大的身架,却配了张巴掌脸、小脑袋,两条大长腿瘦得跟麻秆似的,走起路来直发飘,天生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所以老早就有了“道长”的外号。每年节前我都会抽时间去看望一下两位亲娘舅,二舅人好找,他像冬眠的蟾蜍一般待在那两间菜园小屋里,一找一个准儿。大舅却相反,往往十次有八次不见人影。问邻居,有时说到下野地搂烧草去了(瘦人怕冷,缺不得热炕),有时又说他们也不知道,可能“云游”去了吧。跟他接触这些年,我发觉他的脑子时时刻刻都是空的,跟他叮嘱什么,他转身就忘得一干二净。每日天未明已早起,天还未黑就关门睡下,第二天的事情从来第二天再说,睡前一事不挂,睡醒清清爽爽。其实类似于大舅这种情况,本早就可以吃“五保”进敬老院集中供养,每天五十块钱的生活标准,有定时的热饭,有暖气,有人打扫房子。村里也曾动员他去,因为老有这么个不伦不类的高龄老光棍孤零零杵在那里,对村集体组织来说实在是块心事。大舅也本可做个顺水人情的,他舒心,人家省心,但他不去,至于为什么,他不说。时间一长,事情也就放下了。
老二没了,老大还好好地在着。这个仪式上,大舅显得有些尴尬。我也只是在某个间隙瞅见他来扎了一头,又很快没了踪影。大舅来送了两刀纸,待祀事客垂首书写人情簿的间隙,他还旁若无人地念叨:“死了,好了;好了,死了。一了百了。五六十年,连口顺溜气都喘不得,遭罪,遭罪。”
我之所以知道大舅上面的这段话,是大表哥凑过来烧纸钱的时候,转述给我的。他又没话找话似的跟我叨念,说这段时间他在学着钓鱼,人家一根普通钓竿好几千块甚至上万,他没钱,只得花五十块钱买了根二手的;又说自己能力见长,前几天刚钓了条两斤重的草鱼。我没好气地说:“你年纪轻轻,有这些闲工夫,就不能跟着人家干点活挣点?”他有种不被理解的寂寞,白了我一眼,说:“你不懂。”我留意到他白我的时候,眼白黄浊,很明显有些肝火过剩,看来他对自己的现状内心也并不是不焦虑。说着,又突然“咕咚”一下双膝跪地,我被吓了一跳,以为他要给二舅磕个头,却见他拿手在自家裤兜里掏摸,才明白他那不过是想放松裤兜方便掏烟。瞅着这个空当儿,为缓和一下气氛,也是为打听事,我问大表哥:“我大舅呢?”
“他?”大表哥先用尖而长、存满了黑色灰垢的指甲从已经皱成一团的烟盒里掐出一根烟来,点上,这才接着说:“今天杨村大集,他赶集去了。”我问:“怎么去的?”大表哥答:“骑自行车啊。”我的天,如果没记错,杨村距这里至少三十里,来回六十里,他一个八十六岁的老头子,还有如此能力,也真是让人跪了。
5
“我都安排好了,我要风风光光送俺爷走。”大表哥接着说,“家有长子,国有大臣。俺爷没有了,这个家我说了算。” 刚刚大表哥抽烟的时候,也递给我一支,我没急着点,夹到了耳廓后。见他这样说,我突然有了听下去的兴趣,想听听他们打算怎么送二舅最后一程。但又不想因为跟他要打火机打断他,急中生智,拿了一张纸钱卷成筒,放到长明灯上点燃,然后把烟卷凑到上面去,猛吸了几口,点着了。做完这一切,我还下意识地猛抖了一下手中的半截纸钱,弄灭了火头。但很快又发现这样做不妥,又赶紧把那半截纸钱放到长明灯上再次点上,轻轻放回孝子盆里。
大表哥此刻正沉浸在自己突然涌起的亢奋情绪里,丝毫没留意我这个听众的一系列小动作。“俺爷平时常侍弄的那三分园地不再种下去了,周边圈上一层松柏给围起来,就当院子。他常住的那两间菜园屋推倒,就地掏挖建宅子。”大表哥比划着,接着说,“还有,以前那种样式,后脚来的老人要葬进去,还得把屋顶盖全掀了,搞得前者不安;现在的不用,事先就给两位老人留足地方,一人一穴,且在前庭各自留好通道。下葬的时候,各走各的,互不干扰。”
这里面有太多的专业术语,我听不太懂,只是确认他现在跟我讲的是给二舅做坟茔的事情。大表哥还说,墓穴采用大理石整体卯榫结构,互为支撑,做起来后就再也拆不动,任你炸药也炸不开;又是什么里面喷涂聚丙烯防水泡胶,连空气都不透,更别说进水了;还有,天上吊顶,地上铺木地板,墙面挂天鹅绒……
“不能让俺爷白养我这一回,我要把俺爷在那边的宅子建成村上标准最高的。”大表哥讲得唾沫横飞,眼珠子泛红。
我实在没兴趣听,但又不方便打击他讲下去的积极性,好不容易耐着性子听他讲完,却更关心另一个话题,问他:“这得花多少钱?”
“不多,也就几万块吧。”大表哥回答。
我一愣,下意识地问:“你们哪来这么多钱,活人不过日子了吗?”
大表哥也跟着愣了一下,但很快反应过来,眼神中流露出鄙夷的神情,回答说:“你们城里工作的人就是薄情。这是我们当儿女的孝心呐,哪能只用金钱来衡量?!”
但他啰嗦了一通,还是没回答我的问题——钱从哪儿来?我不说话,等他说下去。果然,大表哥接着说:“我们都还不知道,俺爷还有几万块钱的存款,估摸着是他这些年种菜攒下的。全打在一张卡上,密码只有他自己知道。老二心眼儿最多,他过去收拾的时候发现了卡,还想偷偷去银行取。结果试了三次,密码都不对,卡被锁住。他没法,这才跟俺娘说,想讨要俺爷的身份证一用。俺娘就给他了。还是我有心眼儿,就怀疑这里面有事儿,问他要干什么。他还撒谎,说注销户口时得交回去。我不信,跟他动了手,事情闹大了,他这才如实招供。我们想办法把钱取了出来,但这钱怎么花销都各有主意。最终,还是我拿的主意,索性要不过就都别过了,谁也别打这钱的主意,全都用在俺爷的丧事上。”
我直直地瞅着眼前的虛空,面前浮现出的却是另一幅场景:每逢春暖花开或者白雪飘飘,二舅都自个儿骑了电动三轮车去乡医院挂吊瓶,没人管他,几十年来都那样。他那肺气肿的老毛病,一到季节转换就犯,只得靠着输液和打抗生素一年一年捱。当初那曾是二舅的保命钱,现在余下点没花完,又被用在了送他最后一程。世事如此,让人无话可说。
6
第二天天刚亮,二舅就要启程了。期间,二舅的肉身还曾去过一趟县城,回来后,就没剩下多少东西了。帮忙的人上前,扣上盖子,开始往上打钉。四周全是人,都不说话,静静地,只有钉棺的声响。不知从哪儿飞来一群小鸟,在头顶盘旋,胡乱地鸣叫着。
出殡的过程没有什么需要交待,只是过一趟胡同,主持祭礼的先生就喊一声,队伍停下,大家转身,跪下磕头,情义上算是挽留或礼送二舅出村。恰巧有七七四十九趟胡同,于是大家就跪了七七四十九次。队伍行到村中繁华的十字路口,兴许是因为挡了道路,一辆载满下地农具的电动三轮车在队伍的尾部“吱吱吱”按起了喇叭,示意给他让出条道来。大家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了二舅的三个儿子,看他们有什么动作。三人次第站起身来,回头瞅了一眼,都下意识往路边靠了靠,竟是想让道。今天的丧礼他们是主角,他们这一移动,队伍也默不作声跟着往边靠。队伍的后半部分是女眷,这时,从中走出一人,我一看,竟是母亲。她扯下头上的白布,来到电动三轮车面前,挡住人家去路,朝着躲在车篷里的车主大声说:“早先里,连县太爷遇见这种事都还落轿避让呢,跟一个死人争道,是急着去投胎吗?”她这一骂,车主真的绕道去了,队伍继续前进。来到墓园,二舅的棺椁要入土的时候,大家都靠上前去,目送他最后一程。我跟哥哥因为是外甥,外姓人,没有靠太近,但还是能从人群的腿缝望见前面,我看到了青石板的边角,还有墓穴门楣上鲜红的两个正楷大字:
安宅
——《诗经·小雅·鸿雁》
1
1990年参加工作,我在急诊科一待就是几十年。虽然已经看多了生死,但还是怕夜里来电话。而就在昨夜,我又接到了母亲的“半夜来电”。当时一看是她的号码,我心头一紧,怕她是不是有什么不测,别人拿了她的手机来给我下通知。赶紧接。我才“喂”了一声,就听她急急地问:“怎么这么长时间才接?”声音听起来中气充足,我放下心来,回答说夜里睡觉,把手机打成了震动,刚醒。过了七十岁,母亲的听力下降严重,聋人起高腔,不管跟谁说话,都是高喊。我叫了声“娘”,提醒她:“咱小点声说就行,我听得见。”母亲却说:“我活了七八十年,还真没学过小声说话。”我连忙奉承:“好好好,您是俺娘,您是领导,您怎么舒服怎么来。”母亲便吩咐:“我跟你说,你二舅‘老’了,你明天得回来趟。”——在梁王台,对任何人的死亡从来都不称“死”,而说“老”。仿佛人是时间之树上的果子,慢慢打熬,时候一到,自然会从枝头掉落。
太阳在天上光光地照着,但因为头顶有白布灵棚遮盖,所以蹲在下面并不晒。只是一张一张地烧纸钱,烤得慌。梁王台习俗,娘舅大丧,外甥重任在肩,一是守灵,二是烧纸钱。起灵的时候,纸钱灰还要小心细致地分装成七包,放入棺椁,作为随身的散碎银子,用来打点幽冥路上沿途伸手的邪魔鬼祟。
我留意到二舅的遗像选了张彩照,这是现场唯一的一点儿亮色。遗像上的二舅相当年轻,也就四十来岁年纪。如果没记错,照片应该拍摄于三表弟结婚那年,是从某张合影上抠下来后放大的。二舅共有三个儿子,大表哥近一米九的个头,但有些缺心眼;三表弟神志正常,身高却只有一米五;唯有二表哥各方面指标还算正常,却又婚后无子。当年二舅为解决儿女们的婚姻大事,选择了先易后难,举全家之力先解决二表哥的问题,分家让他出去另过。二舅带领另两个儿子搞承包、干养殖、打零工,夜以继日没命地干,用他的话说,就是咱身高有问题,脚底下垫钱总行吧,多给彩礼,一把给人家十万,十万不行那就二十万!二舅还说,老大是有点儿缺心眼,但踏实肯干,破锅自有破锅盖,咱降低条件,找个离了婚的、死了男人的,总行吧。事情好像也在朝着二舅期望的方向发展,待忙活完三表弟的婚礼,二舅长舒一口气,对前来道贺的母亲说:“糙糙好好,总算是给他们每人都讨上了媳妇,成了家。”母亲了解二舅气短的毛病,没言声,等他说下去。果不其然,二舅停顿了几秒,又接着说:“三个里孬好能出息一个两个吧。”母亲却说:“就怕那是您一厢情愿。”母亲其实是个心善的人,但是刀子嘴,从来说话都像小镢头刨在地上。二舅知道她这个毛病,不跟她计较。但没想到,一语成谶,后来的事情还真被她不幸言中了。
2
大表哥婚后不久媳妇就跑了。至于说是跟着人跑了还是别的什么情况,不得而知,反正是大表哥感觉日子正过得好好的,某一天醒来,媳妇就人间蒸发了。这是件多么丢男人脸面的事啊!大表哥什么都不干了,撂下手头所有活计四下找寻,但像这样没头苍蝇一样漫无目的地乱找一气,对方又本就来自遥远的云贵川,四野茫茫,哪还寻得着?大半年过去,大表哥回到乡里,神志变得愈加不清醒,还新添了喜怒无常攻击性强的毛病,因此许多打工队伍都不再要他。即使二舅带他干什么,他也不再顺从:“还挣劲个鸟哇?再累也还是打光棍。”
也许因为受了影响,或者两人本就串通一气,三表弟媳妇也在某个清晨登上去县城的公交,此后再也没有回来。其实,此前早就有村人看出苗头,提醒三表弟,三表弟却很佛系地回答说:“人是活物,又不是能拿根链子拴住的东西。我要的是她跟我一心一意过日子的心,如果她看不起这个家,非要走,谁又拦挡得了?”住了很久,有人说在县城建材市场遇见过一对母女,酷似他媳妇,动员他到那去转转看。三表弟却回答说:“我上午还要去挖山药,哪有那闲工夫?!”实际情况是,挖山药那活儿他只干过一次,因为沟深,他腿短屁股大,武大郎一般的身材,跳到沟里,往往被卡在中间,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干蹬着两条短腿,无比尴尬。根本干不了。又有人说三表弟是躲到什么地方哭去了,这也很难说,他长得袖珍,随便什么地方都塞得下。即便藏在哪个旮旯里偷哭,也不容易被发现。再说,又有谁关心呢?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如果不是因为什么特殊原因,比如出家当了和尚,在荷尔蒙这头巨兽的支配下,光棍们很可能什么事都做得出。跟这样的光棍朝夕相处,是一件可怕的事儿。这次,我刚进二舅家门,就见角落里有台平板电视正背朝我,面壁一样,让人好生奇怪。我问三表弟为啥这样摆,三表弟跟没听见一样,不接话茬。又去里屋喝茶,那个茶几再简陋不过,其实就是焊了个铁架,上面搭张一米见方的瓷砖,瓷砖上面铺张半透明薄塑料板。三表弟倒来的茶有些烫,我不能老把茶碗端在手上,就打算往“茶几”上放。却不知道底下那瓷砖已经裂成了几块,是临时拼凑起来的。茶碗坐不牢实,从塑料板上滑落下来,啪地摔成了好几块。我非常不好意思,站起来,想找什么来打扫一下。却是三表弟眼疾手快,已经转身取了工具来打扫,一边打扫一边嘀咕:“人混背了干什么都不顺,喝口凉水塞牙,喝杯热水打茶碗。”我以为他在說我,问:“怎么了?”三表弟赶紧解释说:“我这不是说您,我是在说存希。”存希是大表哥的名字,三表弟跟他素来不睦,称呼他一直用本名。我问存希怎么了?三表弟回答说:“还能怎么了?俺爷瘫痪这仨月,搬回来住,占了他的屋,他不得不搬去了小南屋,这就天天闹事。”想了想,又说,“我本不想说的,您还记得大门楼底下那面朝墙的电视吧,就是他前天耍酒疯给砸了的。还有这茶几,也是被他跺破的……”三表弟还想继续说下去,我却不愿意再听,起身去了院子,继续给二舅烧纸钱。
我开始有些明白二舅当初的落寞了。半生学习说话,半生学习闭嘴;半生寻找人群,半生躲避人群。他给自家大儿子取名存希,但三个儿子皆不顺遂,谁都没有熬下一儿半女,还有两个又成了光棍,这家还有什么希望?二舅绝望了,他宁肯一个人搬去菜园屋子,也不愿回家。他年老体衰,也没有了脾气,哪个孩子他都惹不起,于是就躲着。他就那样离群索居了几十年,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也没人想知道。看到他也过上了单身生活,村里就有促狭的鬼物调弄大表哥,问他:“你家有几个光棍啊?”大表哥竟回答:“三条!”我留意到大表哥回答这话时刻意挑选了量词“条”,好像自家有三位梁山好汉一般。那人哈哈大笑,大表哥眉毛抖动着,又很得意地补充道:“我,俺三弟,还有俺爷!” 3
二舅是突发脑溢血瘫痪的,此前已经有几十年气管炎和肺心病史,其后,人生就只剩下了躺在炕上的三个月的寂寞时光。还清醒的日子里,母亲曾几次去探望。两兄妹谈些往事,二舅一再向母亲道歉,说自己打小没好好待侍这个小妹,为自己一再说她是“赔钱货”而赔不是;又说从小到大,他作为哥哥,每次上山下河出去玩从不带她,而任由她在背后一声一声“哥哥”呼唤他就是不理。他自己成天在野地里转,营养不缺体格壮硕,模样看起来像个黑皮冬瓜,而自个儿的小妹却因缺吃少穿头发稀疏常年挂黄鼻涕,远看上去像豆芽菜。一边的二妗子可能觉得难堪,提醒二舅说:“你就少说两句吧。”二舅却不管不顾,继续讲,而话语却也由此变得愈发含混不清,像在自家嗓子眼里开剧场,呜呜啦啦,让人一个字也听不清。二妗子以为他要交代什么重要内容,支起耳朵来听了一会儿,不知所云。母亲却明白,道:“让他说吧。这已经是跟那边的人对上话了呢。”
这时母亲正在娘家人搀扶下上茅房。其实母亲身体好得很,上个茅房还要有人陪,说明在娘家门上,母亲挺有地位。河是有源的,树是有根的,事情是有原因的,这又要从头说起。母亲共有兄弟姊妹四人,她最小,前面有大舅、大姨和二舅,弟兄姊妹几个年龄差距也并不大,用姥娘那些年的话来形容说,是“头咬着尾巴下生的”。因为家境窘困,而又有两儿两女,姥娘老早就有“换亲”的打算。换亲是穷人的尊严,不算买卖婚姻,是穷人家庭之间的互助。在他们之前的一辈辈人几乎都是这样过来的。比如,我的老姑姑当年就曾为给我爷爷换媳妇而嫁去了河西;而我的奶奶来自南岭,奶奶的哥哥(即舅姥爷)新娶的媳妇是北河套人。很明显,这遵循了“一人不喝酒,两人不赌钱”的原则,不是一对一你来我往的嫁娶,往往是几家的推磨式轮换,事情变得超级复杂,在制度设计上有效防止了哪一家的中途反悔。因为有“换亲”的打算,还在孩子们尚小时,姥娘就时时不忘叮嘱:“好好对待你妹妹啊,将来你还要指望她给你换个媳妇呢。”但世事吊诡,充满偶然和意外,大舅熬到二十六岁还未成亲,在那时,已是十分尴尬的年纪。好不容易寻到婚配机会,待迎娶也即大姨待出嫁那年,一个风雪之夜,大姨翻了院墙出去,跟早早等候在外的一个青年私奔,七八个月后才回来,回来的时候已经大了肚子。大姨跟姥娘见面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娘,奉子成亲,您看着办吧。”
母亲跟大姨其实没差几岁,那时也已经成年,姐姐逃差,姥娘就生了让妹妹顶上的打算,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做母亲的工作。没想到母亲一听竟然立马答应了。多少年后,待我也结婚生子,母亲升级当了奶奶,这才肯说出当年的真相。母亲说,那个家她是实在没法待下去了,一个老寡妇拖拉着四个孩子,尽管日子不至于穷到揭不开锅,但也只能算勉强死不了。她有记忆以来,已经有两次差点饿死的经历。一次是好几天没吃上饭,想到村后的沙岭地里闲转碰碰运气,极饿极虚弱的人不能爬坡,再小的坡也不行,走到中途,母亲眼前一黑,一头栽倒在地,就什么也不知道了。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命不该绝,天上的日头越来越毒辣,把她硬生生晒醒过来;另一次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哪儿昏晕过去的,迷糊中还记得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浑身充满力量,一路小跑出了村,卻在村前小河沟边的一座独木桥上被一条大狗挡住。大狗浑身上下通红,没一根杂色的毛,大耳朵,玫瑰红色的眼珠,体型比寻常家犬大几号。母亲想绕过它过桥是不可能的,因为光它一个大屁股就已经把桥堵了个严严实实。大耳朵狗蹲在小桥的正中央,刚开始还一动一动跟母亲对峙,后来就干脆站起身来,一点一点把母亲往回逼。母亲害怕,只得转身往回跑,刚踏进家门,就听得耳际有人喊:“好,醒了,醒了。”她睁开眼,这才发现自个儿正躺在炕上。说“醒了”的人是姥娘请来的仙家,但即使是仙家也救命不救穷啊,最后仙家嘱咐姥娘,说这根子在饿上,要给孩子吃点有营养的东西才成。经历了这些事后,母亲彻底明白,只要有机会,还是及早离开这里为妙。所以姥娘提出的“姊妹易嫁”主意尽管听来很荒唐,但母亲还是立马答应了。
事情总体还算顺利,就是出嫁的前几天出了点小茬头。
我们这儿有个习俗,但凡闺女出嫁,娘家都要陪送“门脸”。“门脸”就是挂在屋门外面遮挡视线兼避风防寒用的门帘子,结婚用的门帘子无非在上面绣些龙凤呈祥或者凤凰牡丹一类的喜庆图案,谐音取“门当户对,有头有脸”之意。但要求必须全挡上,不能露门槛。姥娘唤着母亲的乳名商量,说这布扯得有可能小了点儿,也保不准就一定能挡住门槛,你过门后将就一下吧。母亲有十二万分的委屈,在她的意识里,给大舅换媳妇本来就不是她的活儿,大姨耍赖皮不要脸,跟人家私奔,该她干的事儿她不干,事到临头,为了这个家,她被迫提前出场,托炸药包,堵枪眼,没想到却得了个连“门脸”都不够长的待遇。气不打一处来,回答姥娘说:“门脸不够长,那就你去!”姥娘没法,只得再回了趟供销社,好说歹说换了匹更长一点的,这才作罢。
但嫁到我们老李家,就算是逃出升天了吗?事情还很难说。后续的故事不再劳烦母亲,我来讲。父亲弟兄姊妹八个,三男五女,父亲是老大。结婚三日回门,从娘家回来之后,母亲就发现原来那个大家庭进不去了。他们的东西已经被扔到了院子里,好在本就不多,没有满地都是。家乡有“挤出老大去做亲”的习俗,家庭条件越困难,对待老大越苛刻。她跟父亲几乎是被赶了出来。但母亲并没绝望,他们身体健康,有手有脚,他们自信能凭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一片新天地。他们先是在自己的一方小土地上盖起了能挡风遮雨的两间小草房,两年后哥哥下生,他们新翻建了三间土打墙的房子,还圈了院,一时间小院里鸡飞狗跳孩子叫,尿片破衣迎风飘,一派生机勃勃景象。可惜造化弄人,好景不长,当年夏天梁王台发洪水,平地积水两米,水流湍急。尽管全村人都连夜躲到了高出地面几米的梁王台上,母亲也跟随着父亲,怀抱哥哥上了高台,算是安然无恙,但除此之外已身无长物。举目四顾之际,突然又不见了父亲。村人说见他安顿好母亲后就一头扎进混浊的洪水,不知去向,难不成是看不开跳水自尽了?好在不久后又传来消息,说曾见他泅水去了老宅。正说着,从村庄方向传来此起彼伏的巨响,那些土房子经不住洪水浸泡,纷纷倒塌下去。大雨还哗哗哗往下浇,母亲怀抱着哥哥,用头颅替他遮挡雨水,脸上流淌的已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正在这时,母亲听到人群发出惊呼,循着声音望过去,见滔滔洪水中游过来一个黑点,后面还拖着个什么东西。黑点艰难地一点一点靠近,人们这才看清那是父亲,腰上系着长绳,身后拖着的是一口木箱。母亲知道,那口箱子里装着的是家里唯一的一点谷子。母亲抱怨父亲不该去冒险,父亲却不接她话茬。这时天上传来隆隆响声,是政府派来救灾的直升机在头顶盘旋。但台上人群太密集,装满馒头咸菜大饼饮用水的木箱太沉重,直接砸向人群会出事故,一番犹豫之后,直升机把救灾物资挂上降落伞包就近投放到了梁王台周边不远的水流里。眼见着有几包东西很快随着水流飘远,村上几个年轻的后生只得冒险跳回水里往台上拖。父亲不顾母亲唠叨,冲在最前面,拖回来第一个。已经有两天水米不打牙,怀抱里的哥哥也因没奶水吃饿得哇哇大哭,母亲吃东西的样子想必不甚好看,父亲在一边安慰母亲:“慢点吃,还有的是。”想了想又说,“只要有我在,就肯定饿不着你们娘俩儿。” 4
看过上面的故事,您要以为在母亲眼里,父亲就是绝世好男人的形象,那您就错了。父亲曾经做过一件事,母亲是绝对不可能原谅的。那次母亲给屠宰场送去一头肥猪,人家跟她说好,三天后拿钱。母亲按照约定的时间安排父亲去取,说好的五百二十五元钱,父亲却只带回来二十五。那五百块哪去了?父亲很坦然地回答说,回来的路上遇见我爷爷,听说三叔要结婚,他一个当大哥的不能无动于衷,就凑了个整数给爷爷。母亲愤怒了,她那时已经是两个半大小子的母亲了,他要当大哥,但她的日子就不要过了?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五百二十五元钱是整个家庭辛辛苦苦近两年努力的结果,已经计划好了八百个使处。但在父亲面前,母亲也就是发发火表达一下不满而已,还能怎么着?日子还能不过了吗?
好在多少年后又发生了一件事,让母亲出够了气,算是扯平了。这又要从头说起。我考取了医学院,漫长的五年进修生涯,不但把一个家庭的那点积蓄拼耗了个一干二净,外带还借了一屁股债,再要去谁家借都不可能了,但这个学无论如何也得上下去。父亲是家长,有责任,没办法又硬着头皮重操旧业,去下游的响马河水库炸鱼。炸鱼是个险活儿,一方面是整天跟些雷管土炸药打交道,稍有不慎就有肢残命丧的危险;另一方面这活儿不可避免要有响动,而且是大响动,偷干不了。尽管为了尽可能降低危险度,父亲都是后半夜驾一叶扁舟进去,但还是不可避免会惊动水警。常走河边哪能不湿鞋?在终于勉强凑够半年的学费后,母亲劝父亲及时收手,父亲却说这玩意儿来钱快,坚持要再走最后一遭,结果出事了,被水警巡逻艇抓住了。人家要罚款,母亲死活不给,说我们干那事就是为钱,把钱还回去,那我们那些罪不就白遭了?再说,我们二小子这大学肯定得上,要是因没钱供应而中途辍学,我们丢不起这个人!
老李家的事不再说了,回首想想都是三伏天拱进沼泽地喂蚊子——一掴一掌血,字字血泪。转回头来我们再讲讲母亲的换亲成果。
母亲同意了,大舅却起幺蛾子。他对姥娘说,这个婚他不想结了。姥娘很意外,问他为什么。大舅说,您操持这份亲事不容易,但大妹临阵脱逃,我再成亲,事实上占用的是老二的指标。这样一来,将来老二可能就得一辈子打光棍,这事不地道。
自家儿女,对自己大儿子的性格姥娘想必早就心中有数,所以尽管听大舅这样说,姥娘却没有惊讶,但也没有当场表态,只是从当娘的角度提醒大舅:“这事你可得考虑好,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给你二弟说上媳妇,未来你就很难成家了!”
大舅一点没犹豫:“我考虑好了,让我二弟成亲。”
姥娘问:“不悔?”
大舅答:“不悔!”
換亲这码事,被媒人结得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牵一发动全身,一家动了,整个链条上的哪家都必须跟着动,由不得姥娘不发闺女或者不接新媳妇。至于出嫁的是谁,迎娶的是谁,是不是中途换了人,反倒没人在乎。于是,本来应该成为我大妗子的女人成了二妗子。而且果如姥娘所料,错过那次机会,大舅此后真就一直单着了。其实“一直单着”不过是委婉隐晦一点的说辞,庄户家常用的说法应该是“打了一辈子光棍”。对村里人的说三道四,大舅似乎并不在乎,由此我甚至怀疑大舅当初就是成心,他本就是一个独身主义者,不过是阴错阳差让他逮着了这么个机会,于是半推半就遂了愿。他打小就“三观”怪异,说话办事迥异于常人。一米九几的个头,挺大的身架,却配了张巴掌脸、小脑袋,两条大长腿瘦得跟麻秆似的,走起路来直发飘,天生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所以老早就有了“道长”的外号。每年节前我都会抽时间去看望一下两位亲娘舅,二舅人好找,他像冬眠的蟾蜍一般待在那两间菜园小屋里,一找一个准儿。大舅却相反,往往十次有八次不见人影。问邻居,有时说到下野地搂烧草去了(瘦人怕冷,缺不得热炕),有时又说他们也不知道,可能“云游”去了吧。跟他接触这些年,我发觉他的脑子时时刻刻都是空的,跟他叮嘱什么,他转身就忘得一干二净。每日天未明已早起,天还未黑就关门睡下,第二天的事情从来第二天再说,睡前一事不挂,睡醒清清爽爽。其实类似于大舅这种情况,本早就可以吃“五保”进敬老院集中供养,每天五十块钱的生活标准,有定时的热饭,有暖气,有人打扫房子。村里也曾动员他去,因为老有这么个不伦不类的高龄老光棍孤零零杵在那里,对村集体组织来说实在是块心事。大舅也本可做个顺水人情的,他舒心,人家省心,但他不去,至于为什么,他不说。时间一长,事情也就放下了。
老二没了,老大还好好地在着。这个仪式上,大舅显得有些尴尬。我也只是在某个间隙瞅见他来扎了一头,又很快没了踪影。大舅来送了两刀纸,待祀事客垂首书写人情簿的间隙,他还旁若无人地念叨:“死了,好了;好了,死了。一了百了。五六十年,连口顺溜气都喘不得,遭罪,遭罪。”
我之所以知道大舅上面的这段话,是大表哥凑过来烧纸钱的时候,转述给我的。他又没话找话似的跟我叨念,说这段时间他在学着钓鱼,人家一根普通钓竿好几千块甚至上万,他没钱,只得花五十块钱买了根二手的;又说自己能力见长,前几天刚钓了条两斤重的草鱼。我没好气地说:“你年纪轻轻,有这些闲工夫,就不能跟着人家干点活挣点?”他有种不被理解的寂寞,白了我一眼,说:“你不懂。”我留意到他白我的时候,眼白黄浊,很明显有些肝火过剩,看来他对自己的现状内心也并不是不焦虑。说着,又突然“咕咚”一下双膝跪地,我被吓了一跳,以为他要给二舅磕个头,却见他拿手在自家裤兜里掏摸,才明白他那不过是想放松裤兜方便掏烟。瞅着这个空当儿,为缓和一下气氛,也是为打听事,我问大表哥:“我大舅呢?”
“他?”大表哥先用尖而长、存满了黑色灰垢的指甲从已经皱成一团的烟盒里掐出一根烟来,点上,这才接着说:“今天杨村大集,他赶集去了。”我问:“怎么去的?”大表哥答:“骑自行车啊。”我的天,如果没记错,杨村距这里至少三十里,来回六十里,他一个八十六岁的老头子,还有如此能力,也真是让人跪了。
5
“我都安排好了,我要风风光光送俺爷走。”大表哥接着说,“家有长子,国有大臣。俺爷没有了,这个家我说了算。” 刚刚大表哥抽烟的时候,也递给我一支,我没急着点,夹到了耳廓后。见他这样说,我突然有了听下去的兴趣,想听听他们打算怎么送二舅最后一程。但又不想因为跟他要打火机打断他,急中生智,拿了一张纸钱卷成筒,放到长明灯上点燃,然后把烟卷凑到上面去,猛吸了几口,点着了。做完这一切,我还下意识地猛抖了一下手中的半截纸钱,弄灭了火头。但很快又发现这样做不妥,又赶紧把那半截纸钱放到长明灯上再次点上,轻轻放回孝子盆里。
大表哥此刻正沉浸在自己突然涌起的亢奋情绪里,丝毫没留意我这个听众的一系列小动作。“俺爷平时常侍弄的那三分园地不再种下去了,周边圈上一层松柏给围起来,就当院子。他常住的那两间菜园屋推倒,就地掏挖建宅子。”大表哥比划着,接着说,“还有,以前那种样式,后脚来的老人要葬进去,还得把屋顶盖全掀了,搞得前者不安;现在的不用,事先就给两位老人留足地方,一人一穴,且在前庭各自留好通道。下葬的时候,各走各的,互不干扰。”
这里面有太多的专业术语,我听不太懂,只是确认他现在跟我讲的是给二舅做坟茔的事情。大表哥还说,墓穴采用大理石整体卯榫结构,互为支撑,做起来后就再也拆不动,任你炸药也炸不开;又是什么里面喷涂聚丙烯防水泡胶,连空气都不透,更别说进水了;还有,天上吊顶,地上铺木地板,墙面挂天鹅绒……
“不能让俺爷白养我这一回,我要把俺爷在那边的宅子建成村上标准最高的。”大表哥讲得唾沫横飞,眼珠子泛红。
我实在没兴趣听,但又不方便打击他讲下去的积极性,好不容易耐着性子听他讲完,却更关心另一个话题,问他:“这得花多少钱?”
“不多,也就几万块吧。”大表哥回答。
我一愣,下意识地问:“你们哪来这么多钱,活人不过日子了吗?”
大表哥也跟着愣了一下,但很快反应过来,眼神中流露出鄙夷的神情,回答说:“你们城里工作的人就是薄情。这是我们当儿女的孝心呐,哪能只用金钱来衡量?!”
但他啰嗦了一通,还是没回答我的问题——钱从哪儿来?我不说话,等他说下去。果然,大表哥接着说:“我们都还不知道,俺爷还有几万块钱的存款,估摸着是他这些年种菜攒下的。全打在一张卡上,密码只有他自己知道。老二心眼儿最多,他过去收拾的时候发现了卡,还想偷偷去银行取。结果试了三次,密码都不对,卡被锁住。他没法,这才跟俺娘说,想讨要俺爷的身份证一用。俺娘就给他了。还是我有心眼儿,就怀疑这里面有事儿,问他要干什么。他还撒谎,说注销户口时得交回去。我不信,跟他动了手,事情闹大了,他这才如实招供。我们想办法把钱取了出来,但这钱怎么花销都各有主意。最终,还是我拿的主意,索性要不过就都别过了,谁也别打这钱的主意,全都用在俺爷的丧事上。”
我直直地瞅着眼前的虛空,面前浮现出的却是另一幅场景:每逢春暖花开或者白雪飘飘,二舅都自个儿骑了电动三轮车去乡医院挂吊瓶,没人管他,几十年来都那样。他那肺气肿的老毛病,一到季节转换就犯,只得靠着输液和打抗生素一年一年捱。当初那曾是二舅的保命钱,现在余下点没花完,又被用在了送他最后一程。世事如此,让人无话可说。
6
第二天天刚亮,二舅就要启程了。期间,二舅的肉身还曾去过一趟县城,回来后,就没剩下多少东西了。帮忙的人上前,扣上盖子,开始往上打钉。四周全是人,都不说话,静静地,只有钉棺的声响。不知从哪儿飞来一群小鸟,在头顶盘旋,胡乱地鸣叫着。
出殡的过程没有什么需要交待,只是过一趟胡同,主持祭礼的先生就喊一声,队伍停下,大家转身,跪下磕头,情义上算是挽留或礼送二舅出村。恰巧有七七四十九趟胡同,于是大家就跪了七七四十九次。队伍行到村中繁华的十字路口,兴许是因为挡了道路,一辆载满下地农具的电动三轮车在队伍的尾部“吱吱吱”按起了喇叭,示意给他让出条道来。大家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了二舅的三个儿子,看他们有什么动作。三人次第站起身来,回头瞅了一眼,都下意识往路边靠了靠,竟是想让道。今天的丧礼他们是主角,他们这一移动,队伍也默不作声跟着往边靠。队伍的后半部分是女眷,这时,从中走出一人,我一看,竟是母亲。她扯下头上的白布,来到电动三轮车面前,挡住人家去路,朝着躲在车篷里的车主大声说:“早先里,连县太爷遇见这种事都还落轿避让呢,跟一个死人争道,是急着去投胎吗?”她这一骂,车主真的绕道去了,队伍继续前进。来到墓园,二舅的棺椁要入土的时候,大家都靠上前去,目送他最后一程。我跟哥哥因为是外甥,外姓人,没有靠太近,但还是能从人群的腿缝望见前面,我看到了青石板的边角,还有墓穴门楣上鲜红的两个正楷大字:
安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