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凌叔华的作品在当代流传甚广,一方面离不开作家自身的深刻思想,另一方面与外国文人的交往也使她的作品更加成熟,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凌叔华;泰戈尔;弗吉尼亚·伍尔夫;韦斯特
一、与泰戈尔的交往
一九二四年春,泰戈尔应北京讲学社之邀,经上海到北京访问。燕大鲍贵思教授便带着凌叔华一起欢迎泰戈访华。恰逢当时陈师曾、齐白石等组织的北京画会刚刚正式成立。因找不到合适的地点开会,陈师曾就提议到凌叔华家的大书房开会。凌叔华因此结识了陪泰戈尔一起访华的印度画家兰达·波士,便也邀他赴画会。消息传到北大,徐志摩和陈西滢就跟着泰戈尔一道来了。现将当时凌叔华与泰戈尔的谈话纪要摘录如下:(1)在画会上,凌叔华竟唐突地问泰戈尔:“今天是画会,敢问您会画画么?”泰戈尔并未在意,而是即兴做了莲叶和佛像。这简单的话语,既彰显了凌叔华的坦率大胆,又衬托了泰戈尔的淡定从容。泰戈尔给凌叔华的第一映像,“抬头见他银白的长须,高长的鼻管,还有充满神秘思想的双目,宽袍阔袖,下襟直垂至地”,“他的低沉的声韵,不但不使人生厌倦,且能使人感到如饮醇醪及如听流水的神味 (2)凌叔华问泰戈尔:“多大开始读英文?”诗人说:“十三岁”(3)叔华问:“到北京以后感觉怎么样?”诗人说:“要是能自己一个人随便上街溜达那该多好。”这让叔华感到“印度的真诗人的神韵实在可爱”“可亲可爱的诗人,聪颖解人的文人,原来也是泰戈尔先生。”(4)他们又谈论到诗,诗人问:“是写新诗,还是写旧诗?”凌叔华回答:“旧的没味,新的常不觉要模仿欧式,也很无聊,不如不作爽快。”(5)又谈到作画,诗人问:“中西技法更喜欢哪一个?”凌叔华说:“中画年纪大一些,经验也许比欧画深一些,中画好的真能令人出神,可是拿四王做招牌又是真使人厌恶。欧画有些太重写实,近年流行巴黎新式也很怪气,叫人一看见分不出什么来,细看方知。真艺术品,实有一种不可泯灭的神力。”诗人点头微笑着说:“好诗也是如此呀!”从谈诗到作画,二者相通。(6)泰戈尔还对凌叔华说:“要成为大诗人、大作家、大画家,书可以少读,却要多逛山水,到自然里去找真、找善、找美,找人生的意义,找宇宙的秘密。实在不只有单单印有黑字的白纸才是书,生活就是书,人情就是书,自然就是书。”从凌叔华泰戈尔的几段谈话中,叔华与诗人就作诗、作画与做人分别进行了讨论,这三者相互贯通,此次谈话影响了她以后的人生和创作。
二、与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Woolf)的交往
一九三五十月,凌叔华在武汉结识了到武汉大学教授英国文学,时年二十七岁的英国青年诗人朱力安·贝尔,与他发生了婚外情。朱力安是伍尔夫的妹妹凡妮莎·贝尔的长子。凌叔华与伍尔夫的交往,是由朱力安·贝尔牵线搭的桥。他寄给母亲的信说:“她,叔华,是非常聪颖敏感的天使……请想象一下那么一个人,毫不造作,非常敏感,极其善良极其美好,生性幽默,生活坚定,她真是令人心爱。”
凌叔华和伍尔夫从来没有见过面,完全是书信往来。凌叔华一九四七年定居伦敦时,伍尔夫已经逝世六年。凌叔华致伍尔夫的信尚无从考据,但从《弗吉尼亚·伍尔夫书信集》里收入的致凌叔华的信不难发现,凌叔华是在伍尔夫的鼓励下尝试着用英文创作的《古韵》。一九三八年三月,因抗日战争随武汉大学迁入乐山的凌叔华心情非常低沉,读到了伍尔夫《一间属于自己的屋子》感慨颇深,遂致信伍尔夫,问她如果她处在自己现在的环境,她会做些什么?伍尔夫在一九三八年四月五日寫给她的回信里这样说:“我多么希望能帮你一点忙,我知道你们比起我们来有更多的理由不快活,所以由我来给你任何的意见和指点,都是愚不可及的。我唯一可以给你的指点或忠告——那也是我曾经尝试过的——就是工作。”“他(朱力安)说你的生平非常有趣味,我们在信中还讨论过日后你可能用英文写出你的生平,这正是我现在很想建议你做的事”你的英文好到足以传达给别人你想传达的印象。别人有看不懂的地方,我可以替你修改。”在伍尔夫的鼓励下,凌叔华开始写作《古韵》,伍尔夫看过后来信鼓励她,说:“我很喜欢它,它很有魅力。当然,对一个英国人来说,开头读起来有点困难,有些支离破碎。英国人一定闹不清那么多的太太是谁,不过读一会儿就清楚了。然后就会发现一种不同寻常的魅力,那里有新奇诗意的比喻……继续写下去,自由地写,不要顾及英文里的中国味儿。事实上,我建议你在形式和意蕴上写得更贴近中国。生活、房子、家具,凡你喜欢的,写得越细越好,只当是写给中国读者的。然后,再就英文文法稍加润色,我想一定可以既保持中国味道,又能使英国人觉得新奇、好懂。”就是在这种缘分之下,凌叔华才写就了《古韵》。关于它的发表又离不开她与诗人维特·萨克维尔·韦斯特的交往。
三、与韦斯特(VictoriaSackvilleWest)的交往
凌叔华到英国以后,认识了诗人韦斯特。在一次书斋喝茶中,韦斯特问起凌叔华有没有尝试英文写作,她便提起了给伍尔夫写寄文稿的经过。韦斯特很惊奇,马上找出自己与伍尔夫的合影和伍尔夫送给她的书,说她俩是非常好的朋友,并说:“你一定要把书写完出版。”正是在韦斯特的帮助下,将《古韵》推荐给伦纳德·伍尔夫夫妇创办的荷盖斯出版社于一九五六年出版,韦斯特并亲自写序,她认为“它是取自一个同时代人真实的回忆”。
参考文献:
[1]陈学勇.关于凌叔华的佚作[J].新文学史料,2007 (03).
[3]陈学勇.论凌叔华小说创作[J].中国文化研究,2000 (01).
[4]傅光明.凌叔华:古韵精魂[M].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09).
关键词:凌叔华;泰戈尔;弗吉尼亚·伍尔夫;韦斯特
一、与泰戈尔的交往
一九二四年春,泰戈尔应北京讲学社之邀,经上海到北京访问。燕大鲍贵思教授便带着凌叔华一起欢迎泰戈访华。恰逢当时陈师曾、齐白石等组织的北京画会刚刚正式成立。因找不到合适的地点开会,陈师曾就提议到凌叔华家的大书房开会。凌叔华因此结识了陪泰戈尔一起访华的印度画家兰达·波士,便也邀他赴画会。消息传到北大,徐志摩和陈西滢就跟着泰戈尔一道来了。现将当时凌叔华与泰戈尔的谈话纪要摘录如下:(1)在画会上,凌叔华竟唐突地问泰戈尔:“今天是画会,敢问您会画画么?”泰戈尔并未在意,而是即兴做了莲叶和佛像。这简单的话语,既彰显了凌叔华的坦率大胆,又衬托了泰戈尔的淡定从容。泰戈尔给凌叔华的第一映像,“抬头见他银白的长须,高长的鼻管,还有充满神秘思想的双目,宽袍阔袖,下襟直垂至地”,“他的低沉的声韵,不但不使人生厌倦,且能使人感到如饮醇醪及如听流水的神味 (2)凌叔华问泰戈尔:“多大开始读英文?”诗人说:“十三岁”(3)叔华问:“到北京以后感觉怎么样?”诗人说:“要是能自己一个人随便上街溜达那该多好。”这让叔华感到“印度的真诗人的神韵实在可爱”“可亲可爱的诗人,聪颖解人的文人,原来也是泰戈尔先生。”(4)他们又谈论到诗,诗人问:“是写新诗,还是写旧诗?”凌叔华回答:“旧的没味,新的常不觉要模仿欧式,也很无聊,不如不作爽快。”(5)又谈到作画,诗人问:“中西技法更喜欢哪一个?”凌叔华说:“中画年纪大一些,经验也许比欧画深一些,中画好的真能令人出神,可是拿四王做招牌又是真使人厌恶。欧画有些太重写实,近年流行巴黎新式也很怪气,叫人一看见分不出什么来,细看方知。真艺术品,实有一种不可泯灭的神力。”诗人点头微笑着说:“好诗也是如此呀!”从谈诗到作画,二者相通。(6)泰戈尔还对凌叔华说:“要成为大诗人、大作家、大画家,书可以少读,却要多逛山水,到自然里去找真、找善、找美,找人生的意义,找宇宙的秘密。实在不只有单单印有黑字的白纸才是书,生活就是书,人情就是书,自然就是书。”从凌叔华泰戈尔的几段谈话中,叔华与诗人就作诗、作画与做人分别进行了讨论,这三者相互贯通,此次谈话影响了她以后的人生和创作。
二、与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Woolf)的交往
一九三五十月,凌叔华在武汉结识了到武汉大学教授英国文学,时年二十七岁的英国青年诗人朱力安·贝尔,与他发生了婚外情。朱力安是伍尔夫的妹妹凡妮莎·贝尔的长子。凌叔华与伍尔夫的交往,是由朱力安·贝尔牵线搭的桥。他寄给母亲的信说:“她,叔华,是非常聪颖敏感的天使……请想象一下那么一个人,毫不造作,非常敏感,极其善良极其美好,生性幽默,生活坚定,她真是令人心爱。”
凌叔华和伍尔夫从来没有见过面,完全是书信往来。凌叔华一九四七年定居伦敦时,伍尔夫已经逝世六年。凌叔华致伍尔夫的信尚无从考据,但从《弗吉尼亚·伍尔夫书信集》里收入的致凌叔华的信不难发现,凌叔华是在伍尔夫的鼓励下尝试着用英文创作的《古韵》。一九三八年三月,因抗日战争随武汉大学迁入乐山的凌叔华心情非常低沉,读到了伍尔夫《一间属于自己的屋子》感慨颇深,遂致信伍尔夫,问她如果她处在自己现在的环境,她会做些什么?伍尔夫在一九三八年四月五日寫给她的回信里这样说:“我多么希望能帮你一点忙,我知道你们比起我们来有更多的理由不快活,所以由我来给你任何的意见和指点,都是愚不可及的。我唯一可以给你的指点或忠告——那也是我曾经尝试过的——就是工作。”“他(朱力安)说你的生平非常有趣味,我们在信中还讨论过日后你可能用英文写出你的生平,这正是我现在很想建议你做的事”你的英文好到足以传达给别人你想传达的印象。别人有看不懂的地方,我可以替你修改。”在伍尔夫的鼓励下,凌叔华开始写作《古韵》,伍尔夫看过后来信鼓励她,说:“我很喜欢它,它很有魅力。当然,对一个英国人来说,开头读起来有点困难,有些支离破碎。英国人一定闹不清那么多的太太是谁,不过读一会儿就清楚了。然后就会发现一种不同寻常的魅力,那里有新奇诗意的比喻……继续写下去,自由地写,不要顾及英文里的中国味儿。事实上,我建议你在形式和意蕴上写得更贴近中国。生活、房子、家具,凡你喜欢的,写得越细越好,只当是写给中国读者的。然后,再就英文文法稍加润色,我想一定可以既保持中国味道,又能使英国人觉得新奇、好懂。”就是在这种缘分之下,凌叔华才写就了《古韵》。关于它的发表又离不开她与诗人维特·萨克维尔·韦斯特的交往。
三、与韦斯特(VictoriaSackvilleWest)的交往
凌叔华到英国以后,认识了诗人韦斯特。在一次书斋喝茶中,韦斯特问起凌叔华有没有尝试英文写作,她便提起了给伍尔夫写寄文稿的经过。韦斯特很惊奇,马上找出自己与伍尔夫的合影和伍尔夫送给她的书,说她俩是非常好的朋友,并说:“你一定要把书写完出版。”正是在韦斯特的帮助下,将《古韵》推荐给伦纳德·伍尔夫夫妇创办的荷盖斯出版社于一九五六年出版,韦斯特并亲自写序,她认为“它是取自一个同时代人真实的回忆”。
参考文献:
[1]陈学勇.关于凌叔华的佚作[J].新文学史料,2007 (03).
[3]陈学勇.论凌叔华小说创作[J].中国文化研究,2000 (01).
[4]傅光明.凌叔华:古韵精魂[M].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