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11月17日,全国孵化器同行关注已久的“第二期孵化器主任培训班”拉开了序幕。厦门大学朱崇实校长、科技部火炬中心裴夏生副主任、厦门市科技局孔曙光副局长参加了开学典礼并致贺词。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孙大海副主任主持了开学仪式。
本次培训,由科技部火炬中心和知识产权局联合主办,由厦门大学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中心承办。邀请了科技部火炬中心兼创新基金赵玉海主任、高新处唐凤泉处长、知识产权局乔德喜司长和胡佐超秘书长、科技计划司徐芃处长、创新基金李莉博士、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兼厦门大学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中心副主任孙大海教授、广州融科创业张冬弟总经理、新加坡开锐咨询中国区执行董事劳莘先生分别作专题培训。
一、打造专业化的孵化器管理队伍任重道远
从1987年我国诞生了第一个孵化器以来,经历16年的摸索发展,我国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同时也遭遇到不少问题,如:资金瓶颈、法律障碍、人才短缺等等。
有专家指出,今后5到10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处于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要特征的关键历史时期,既面临着知识经济所带来的良好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激烈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
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城市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使其经济保持长久的活力:一是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二是新兴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科技企业孵化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担当着培育中小科技创业企业的重任,其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不仅影响了孵化器的长足发展,也影响了在孵企业的健康成长。
当前,影响孵化器进一步发展的最为紧迫的问题是缺少专业化的孵化器管理队伍。为此,科技部火炬中心和知识产权局在“第二期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主任培训班”上,结合孵化器主任的实际工作情况,合理安排学习内容、适度安排学习进程,将教学与互动式交流穿插进行。
二、创新基金·风险投资·知识产权共助孵化器
本次孵化器主任培训班围绕初创科技企业的资金筹措、知识产权意识的培育和孵化器的运作管理三个方面来展开。
1、资金筹措篇——政府科技基金与风险投资
对初创的科技型企业来说,资金筹措是创业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现阶段,摆在我国的科技型初创企业的资金来源大致有创业者自筹(包括向亲友借贷)、政府的技术创新基金资助、银行贷款、风险投资。由于科技型初创企业往往不能满足银行贷款的一般条件,因此,政府的资助和风险资本成为中小科技型企业早期资金支持的组成部分。
科技部计划司的徐芃处长、科技部创新基金中心审理部李莉博士分别介绍我国科技领域的发展状况,介绍我国各种科技拨款的分布情况,并且为孵化器主任们详细地说明国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及其申报程序和方法,解答学员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科技部火炬中心兼创新基金管理中心赵玉海主任以全局的视角给孵化器主任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课。
赵主任认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极为重要的基础和支撑”,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但是资金短缺却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从国外的情况看,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工业化国家政府的重要政策措施。因此,我国政府也应给科技型中小企业予以特殊的扶持。
赵玉海主任介绍了工业化国家政府扶持中小科技企业的四种主要做法,即无偿资助、政府贷款或贷款担保、股权投资(或称政府的风险投资)、绩效提成融资(Royalty Financing),其中重点介绍了OECD国家政府的风险投资,具体方式主要有政府投资于私营的风险投资公司、政府建立自己的风险投资基金两种。前者的例子有美国SBIC(小企业投资公司)计划,小企业管理局认定小企业投资公司,政府按2-3倍进行匹配,作为优先股享有本金和利息(按政府债券利率)的优先偿还权,政府只拿利润的10%,不参与管理和投资决策。后者的例子有芬兰产业投资基金,该基金于1994年建立,100%的政府所有,以“基金的基金”方式运作,即投资于私人资本占多数股权的风险投资基金。
而后,经过对中美创业投资状况的对比研究,赵主任提出对政府创投功能的全新审视,认为其运作机制应该以政策为导向、以市场为手段;应该具备政策导向,应该传导政府的意图;市场手段要按市场规律进行投资,但区别于商业性风险投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本期培训班还把长期依托科技企业孵化器进行风险投资的广州融科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冬弟先生请来,他为大家带来了自己对孵化器与风险投资相融合的独特见解。
在分析了企业孵化器的收入结构之后,他预测今后的一段时期内房产经营仍将是企业孵化器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大多数的孵化器应该首先做好房产经营。
然而,根据企业孵化器涉足风险投资的历史,张先生又找出了不少成功的案例,甚至“比专业的风险投资机构的业绩要好”。他解释说企业孵化器是一个“多项业务的组合体”,“一旦企业孵化器通过投资之外的其他业务实现了现金流的平衡,它便可以安然接受完全没有流动性的股权资产增值,有耐心地等待可以变现的时机到来。”因此,为了做大做强孵化器、完善孵化器的功能以及吸引民间资本进入,他建议一些有条件的孵化器应该进行风险投资。
2、实战篇——孵化器的运作管理
在这次培训班上,科技部火炬中心高新处唐凤泉处长对国内孵化器的发展现状作了总结:截止2002年,包括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创业园、综合以及各类专业技术孵化器在内的各种类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一共是436家。他指出:要能称得上是科技企业孵化器,通常需要由以下7个要素组成:(1)、可以出租的场地;(2)、公共设施;(3)、种子资金;(4)、咨询及援助;(5)、政策环境;(6)、创业文化;(7)、技术支持。
在过去的10多年,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从91年的43家发展到2002年的436家,孵化场地面积从6万多平方米到776万多平方米,孵化企业数量从500家到23373家,孵化企业总收入从93年的10.8亿元到2001年的405亿元,累计毕业企业从94年的190家到2002年的6927家,孵化器基金总额从92年的1.2亿到2002年的10.9亿,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孵化器的发展同时也存在以下4个问题:(1)、物业化问题,单纯地以房屋出租为主,忽视了对创业企业的孵化服务支持;(2)、孵化主体与创业主体不明确;(3)、政府对孵化器的干预过多,限制孵化器的自主权;(4)、孵化器的管理者变动频繁,任期短,在服务管理上偏向短期行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带来了诸多业界人士对相关问题的争论,例如:孵化器究竟是非盈利还是盈利;孵化的是项目还是企业;孵化器的面积多大才是好;孵化器经理需要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孵化器需要多少资源;孵化器是管理还是服务等等。
由于各地发展孵化器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支持条件相差巨大,唐凤泉处长归纳了未来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趋势:(1)、多样化;(2)、多元化;(3)、网络化;(4)、专业化;(5)、国际化;(6)、集群化。同时指明了到2005年的发展目标:数量上达到500家,70%以上完成信息网络建设,形成一支职业化的管理队伍,累计毕业企业8000家以上。
厦门大学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中心孙大海副主任作了“如何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本地快速发展”的专题交流,他结合自身担任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主任的实际情况,现身说法,将厦门创业园建设发展的“秘笈”和盘托出,他提出了创业园建设要从六个方面入手:要建设一个高档次的创业基地;要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创业服务队伍;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软环境;要打响孵化器的品牌;要自始至终重视创业文化的建设;要建立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
孙大海博士分析了在各种投资主体中,高新区新办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比较好,指出了孵化器发展的共性问题,如:入孵企业融资困难、对企业的孵化服务尚不到位、对创业文化的建设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致使入孵企业出现反经济信用的行为。同时他也指出:全国400多家孵化器,个性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对以下观念的认识:孵化场地规模是否越大约好?孵化器是否成为房地产出租经营公司?在孵企业是否越多越好?负责人更换频繁,是否利于孵化器地政策稳定和长远发展。
在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当地快速发展的策略中他提到:孵化器要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机制、制定比较明确的发展目标、确定清晰的发展思路、设法引起社会重视、争取当地主要领导的支持、和本地职能政府部门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针对目前国内的创业热潮,孙大海博士特别解析了:如何帮助创业者设立企业、咨询者是否适合创业、如何引导入孵企业创业成功、初创企业的误区、如何对待不规范经营行为等几个问题。另外,他特别强调了创业文化建设对入孵企业所起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目前孵化器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主要问题:1、一些孵化器管理运营单位目前还只是浅层次的物业式服务,由于体制、经费、管理者水平等因素,尚没有重视企业文化对孵化器整体发展的重要性;2、一些企业缺乏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不讲商业道德、坑蒙拐骗、信用危机、搞恶性竞争、拜金主义、偷税骗税,骗取国家出口退税以及政府扶持资金支持等——“反经济信用行为”。
孙大海博士对园区创业文化内涵进行了总结:艰苦创业的硅谷式创业文化+孵化器的真诚服务文化+入驻企业与孵化器管理单位的相互理解+中外文化、理念的融合+孵化器的政府背景+诚信。这些内涵在厦门创业园被提炼成24个字:“激情孵化梦想,创新成就未来,智慧孕育财富,诚信缔造伟业”。
最后介绍了厦门创业园在推动创业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些作法,探索在孵企业如何与孵化器共同成长,最终形成孵化器、民间资本和风险投资多赢的局面。
在这次培训班上,来自新加坡开锐咨询的中国区执行董事劳莘先生以全新的理念、新颖的视觉向学员传授了如何建立高敬业度的组织及其相应的管理。
他通过生动的案例,精彩的试验,首先纠正了我们日常管理中的误区:胡萝卜+大棒=激励,紧接着他点明了什么是正确的绩效考核,为何许多企业通常会出现越考越差的绩效,在一个企业中,只有敬业的员工才会对绩效改善起到推动作用。
他提出:1、企业必须要有价值观:即行动的准则,是非的标准,这是企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信号灯;
2、企业要有远景,要为员工描绘一个激动人心的梦想,让每一个员工知晓,并能为之而努力;
3、让员工了解企业存在的使命;
4、进行正确的绩效评估,应当明确褒奖的是某个值得大家效仿的行为和精神,而不是笼统的个人,这样才能从明确的表扬或批评中,形成正确的绩效考核。
3、持续发展篇——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国家知识产权局国际交流司乔德喜司长是个博学的长者,他的谈吐透露出一种学者的睿智。他从DVD、彩电行业引起的知识产权纠纷谈起,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了知识产权的相关概念,指出知识产权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对于孵化器内的科技型企业而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企业竞争发展的生命线”。在分析当前我国面临的知识产权方面的挑战时,他特别提到美欧日正在加强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给我国及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压力,因此,广大科技工作者包括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者应该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把知识产权融入到地区和企业的发展战略中,立足创新,重视原创性和标准技术的发明,提高地区和企业整体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另一位知识产权专家是中国专利保护协会胡佐超秘书长,他的演讲重点阐述了专利制度与WTO规则之间的关系。在比较国内外专利工作的发展状况后,他指出我国存在向国外申请专利数量少、国内发明专利申请的结构不合理、高新技术领域发明专利申请少、国内有关的法规和行政规章有不一致之处等问题,然后针对初创科技型企业普遍关心的几个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如专利与创新、专利与知识经济、专利与产品的技术标准、专利与技术合同、专利与资产评估、专利与创业等关系的处理。
三、共建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家庭
各孵化器主任在风景如画、蜚声海外的厦门大学内,度过了为期一周、紧张而又充实的校园生活。学员们纷纷表示,本次学习的课程结构合理,内容务实:既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国内孵化器的发展,又从微观的角度剖析了孵化器在具体运作中的注意事项;既点明了孵化器如何协助在孵企业申请国家的资金支持,同时也恰倒好处的提出科技创业企业要适时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
今后,厦门大学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中心将不断提高孵化器理论研究水平,加强业界的学术交流,努力成为专业化的孵化器管理队伍的培训基地。
本次培训,由科技部火炬中心和知识产权局联合主办,由厦门大学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中心承办。邀请了科技部火炬中心兼创新基金赵玉海主任、高新处唐凤泉处长、知识产权局乔德喜司长和胡佐超秘书长、科技计划司徐芃处长、创新基金李莉博士、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兼厦门大学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中心副主任孙大海教授、广州融科创业张冬弟总经理、新加坡开锐咨询中国区执行董事劳莘先生分别作专题培训。
一、打造专业化的孵化器管理队伍任重道远
从1987年我国诞生了第一个孵化器以来,经历16年的摸索发展,我国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同时也遭遇到不少问题,如:资金瓶颈、法律障碍、人才短缺等等。
有专家指出,今后5到10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处于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要特征的关键历史时期,既面临着知识经济所带来的良好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激烈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
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城市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使其经济保持长久的活力:一是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二是新兴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科技企业孵化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担当着培育中小科技创业企业的重任,其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不仅影响了孵化器的长足发展,也影响了在孵企业的健康成长。
当前,影响孵化器进一步发展的最为紧迫的问题是缺少专业化的孵化器管理队伍。为此,科技部火炬中心和知识产权局在“第二期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主任培训班”上,结合孵化器主任的实际工作情况,合理安排学习内容、适度安排学习进程,将教学与互动式交流穿插进行。
二、创新基金·风险投资·知识产权共助孵化器
本次孵化器主任培训班围绕初创科技企业的资金筹措、知识产权意识的培育和孵化器的运作管理三个方面来展开。
1、资金筹措篇——政府科技基金与风险投资
对初创的科技型企业来说,资金筹措是创业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现阶段,摆在我国的科技型初创企业的资金来源大致有创业者自筹(包括向亲友借贷)、政府的技术创新基金资助、银行贷款、风险投资。由于科技型初创企业往往不能满足银行贷款的一般条件,因此,政府的资助和风险资本成为中小科技型企业早期资金支持的组成部分。
科技部计划司的徐芃处长、科技部创新基金中心审理部李莉博士分别介绍我国科技领域的发展状况,介绍我国各种科技拨款的分布情况,并且为孵化器主任们详细地说明国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及其申报程序和方法,解答学员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科技部火炬中心兼创新基金管理中心赵玉海主任以全局的视角给孵化器主任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课。
赵主任认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极为重要的基础和支撑”,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但是资金短缺却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从国外的情况看,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工业化国家政府的重要政策措施。因此,我国政府也应给科技型中小企业予以特殊的扶持。
赵玉海主任介绍了工业化国家政府扶持中小科技企业的四种主要做法,即无偿资助、政府贷款或贷款担保、股权投资(或称政府的风险投资)、绩效提成融资(Royalty Financing),其中重点介绍了OECD国家政府的风险投资,具体方式主要有政府投资于私营的风险投资公司、政府建立自己的风险投资基金两种。前者的例子有美国SBIC(小企业投资公司)计划,小企业管理局认定小企业投资公司,政府按2-3倍进行匹配,作为优先股享有本金和利息(按政府债券利率)的优先偿还权,政府只拿利润的10%,不参与管理和投资决策。后者的例子有芬兰产业投资基金,该基金于1994年建立,100%的政府所有,以“基金的基金”方式运作,即投资于私人资本占多数股权的风险投资基金。
而后,经过对中美创业投资状况的对比研究,赵主任提出对政府创投功能的全新审视,认为其运作机制应该以政策为导向、以市场为手段;应该具备政策导向,应该传导政府的意图;市场手段要按市场规律进行投资,但区别于商业性风险投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本期培训班还把长期依托科技企业孵化器进行风险投资的广州融科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冬弟先生请来,他为大家带来了自己对孵化器与风险投资相融合的独特见解。
在分析了企业孵化器的收入结构之后,他预测今后的一段时期内房产经营仍将是企业孵化器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大多数的孵化器应该首先做好房产经营。
然而,根据企业孵化器涉足风险投资的历史,张先生又找出了不少成功的案例,甚至“比专业的风险投资机构的业绩要好”。他解释说企业孵化器是一个“多项业务的组合体”,“一旦企业孵化器通过投资之外的其他业务实现了现金流的平衡,它便可以安然接受完全没有流动性的股权资产增值,有耐心地等待可以变现的时机到来。”因此,为了做大做强孵化器、完善孵化器的功能以及吸引民间资本进入,他建议一些有条件的孵化器应该进行风险投资。
2、实战篇——孵化器的运作管理
在这次培训班上,科技部火炬中心高新处唐凤泉处长对国内孵化器的发展现状作了总结:截止2002年,包括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创业园、综合以及各类专业技术孵化器在内的各种类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一共是436家。他指出:要能称得上是科技企业孵化器,通常需要由以下7个要素组成:(1)、可以出租的场地;(2)、公共设施;(3)、种子资金;(4)、咨询及援助;(5)、政策环境;(6)、创业文化;(7)、技术支持。
在过去的10多年,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从91年的43家发展到2002年的436家,孵化场地面积从6万多平方米到776万多平方米,孵化企业数量从500家到23373家,孵化企业总收入从93年的10.8亿元到2001年的405亿元,累计毕业企业从94年的190家到2002年的6927家,孵化器基金总额从92年的1.2亿到2002年的10.9亿,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孵化器的发展同时也存在以下4个问题:(1)、物业化问题,单纯地以房屋出租为主,忽视了对创业企业的孵化服务支持;(2)、孵化主体与创业主体不明确;(3)、政府对孵化器的干预过多,限制孵化器的自主权;(4)、孵化器的管理者变动频繁,任期短,在服务管理上偏向短期行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带来了诸多业界人士对相关问题的争论,例如:孵化器究竟是非盈利还是盈利;孵化的是项目还是企业;孵化器的面积多大才是好;孵化器经理需要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孵化器需要多少资源;孵化器是管理还是服务等等。
由于各地发展孵化器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支持条件相差巨大,唐凤泉处长归纳了未来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趋势:(1)、多样化;(2)、多元化;(3)、网络化;(4)、专业化;(5)、国际化;(6)、集群化。同时指明了到2005年的发展目标:数量上达到500家,70%以上完成信息网络建设,形成一支职业化的管理队伍,累计毕业企业8000家以上。
厦门大学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中心孙大海副主任作了“如何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本地快速发展”的专题交流,他结合自身担任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主任的实际情况,现身说法,将厦门创业园建设发展的“秘笈”和盘托出,他提出了创业园建设要从六个方面入手:要建设一个高档次的创业基地;要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创业服务队伍;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软环境;要打响孵化器的品牌;要自始至终重视创业文化的建设;要建立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
孙大海博士分析了在各种投资主体中,高新区新办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比较好,指出了孵化器发展的共性问题,如:入孵企业融资困难、对企业的孵化服务尚不到位、对创业文化的建设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致使入孵企业出现反经济信用的行为。同时他也指出:全国400多家孵化器,个性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对以下观念的认识:孵化场地规模是否越大约好?孵化器是否成为房地产出租经营公司?在孵企业是否越多越好?负责人更换频繁,是否利于孵化器地政策稳定和长远发展。
在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当地快速发展的策略中他提到:孵化器要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机制、制定比较明确的发展目标、确定清晰的发展思路、设法引起社会重视、争取当地主要领导的支持、和本地职能政府部门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针对目前国内的创业热潮,孙大海博士特别解析了:如何帮助创业者设立企业、咨询者是否适合创业、如何引导入孵企业创业成功、初创企业的误区、如何对待不规范经营行为等几个问题。另外,他特别强调了创业文化建设对入孵企业所起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目前孵化器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主要问题:1、一些孵化器管理运营单位目前还只是浅层次的物业式服务,由于体制、经费、管理者水平等因素,尚没有重视企业文化对孵化器整体发展的重要性;2、一些企业缺乏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不讲商业道德、坑蒙拐骗、信用危机、搞恶性竞争、拜金主义、偷税骗税,骗取国家出口退税以及政府扶持资金支持等——“反经济信用行为”。
孙大海博士对园区创业文化内涵进行了总结:艰苦创业的硅谷式创业文化+孵化器的真诚服务文化+入驻企业与孵化器管理单位的相互理解+中外文化、理念的融合+孵化器的政府背景+诚信。这些内涵在厦门创业园被提炼成24个字:“激情孵化梦想,创新成就未来,智慧孕育财富,诚信缔造伟业”。
最后介绍了厦门创业园在推动创业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些作法,探索在孵企业如何与孵化器共同成长,最终形成孵化器、民间资本和风险投资多赢的局面。
在这次培训班上,来自新加坡开锐咨询的中国区执行董事劳莘先生以全新的理念、新颖的视觉向学员传授了如何建立高敬业度的组织及其相应的管理。
他通过生动的案例,精彩的试验,首先纠正了我们日常管理中的误区:胡萝卜+大棒=激励,紧接着他点明了什么是正确的绩效考核,为何许多企业通常会出现越考越差的绩效,在一个企业中,只有敬业的员工才会对绩效改善起到推动作用。
他提出:1、企业必须要有价值观:即行动的准则,是非的标准,这是企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信号灯;
2、企业要有远景,要为员工描绘一个激动人心的梦想,让每一个员工知晓,并能为之而努力;
3、让员工了解企业存在的使命;
4、进行正确的绩效评估,应当明确褒奖的是某个值得大家效仿的行为和精神,而不是笼统的个人,这样才能从明确的表扬或批评中,形成正确的绩效考核。
3、持续发展篇——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国家知识产权局国际交流司乔德喜司长是个博学的长者,他的谈吐透露出一种学者的睿智。他从DVD、彩电行业引起的知识产权纠纷谈起,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了知识产权的相关概念,指出知识产权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对于孵化器内的科技型企业而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企业竞争发展的生命线”。在分析当前我国面临的知识产权方面的挑战时,他特别提到美欧日正在加强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给我国及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压力,因此,广大科技工作者包括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者应该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把知识产权融入到地区和企业的发展战略中,立足创新,重视原创性和标准技术的发明,提高地区和企业整体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另一位知识产权专家是中国专利保护协会胡佐超秘书长,他的演讲重点阐述了专利制度与WTO规则之间的关系。在比较国内外专利工作的发展状况后,他指出我国存在向国外申请专利数量少、国内发明专利申请的结构不合理、高新技术领域发明专利申请少、国内有关的法规和行政规章有不一致之处等问题,然后针对初创科技型企业普遍关心的几个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如专利与创新、专利与知识经济、专利与产品的技术标准、专利与技术合同、专利与资产评估、专利与创业等关系的处理。
三、共建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家庭
各孵化器主任在风景如画、蜚声海外的厦门大学内,度过了为期一周、紧张而又充实的校园生活。学员们纷纷表示,本次学习的课程结构合理,内容务实:既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国内孵化器的发展,又从微观的角度剖析了孵化器在具体运作中的注意事项;既点明了孵化器如何协助在孵企业申请国家的资金支持,同时也恰倒好处的提出科技创业企业要适时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
今后,厦门大学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中心将不断提高孵化器理论研究水平,加强业界的学术交流,努力成为专业化的孵化器管理队伍的培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