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养体病自清/时时提防脑血栓

来源 :中老年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lang6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心养体病自清
  
  中老年人一般都患有这种或那种慢性疾病。对待慢性病一是治,二是养,治养结合。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在某种意义上讲,善于养病更重要。
  养心 心,精神也。养心即养精神。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养病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精神与健康密切相关,不良情绪可以致病,健康的精神情绪也可治病。《内经》中指出:“养神者,必知形之肥瘦,营卫气血之感衰。”在治病养病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的生理变化,及时调整、控制自己的精神情绪,以良好的心理控制和影响生理机能,达到治病之目的。
  ①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任你权倾天下,富超四海,也无法抗拒。故一旦发生疾病要认真对待,积极治疗。慢性病患者在精神上要防止四种情绪的产生。一是恐惧心理。有些人患病后精神紧张、情绪低落,甚至悲观失望。这种心理状态只会加重病情,无助于疾病康复。二是急躁情绪。患者都希望医生妙手回春、药到病除,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任何疾病的治愈都有一个过程,如短时间未治愈就烦躁不安、胡乱猜疑,不仅对疾病不利,反而会加重病情。三是自我放任。对治病保健不认真对待,不积极求医治疗,结果轻病变成了重病,增加了治疗难度,甚至丧失了治愈机会。四是随心所欲。有的患者乱投医、乱用药,不听医嘱,不按规定服药,甚至求助于巫医、用野药,结果事与愿违,害了自己。
  ②保持乐观情绪。心境不佳,良药难医;开朗豁达,健康长寿。良好的情绪可以增强自身免疫,是战胜疾病的精神支柱。马克思说过:“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慢性病患者要始终保持乐观的情绪,做到心地善良,助人为乐;不计名利,知足常乐;专心事业,苦中求乐;兴趣广泛,自寻其乐。对待疾病,生不足喜,死不足忧,泰然处之。
  ③处理好人际关系,营造一个养病的好环境。搞好人际关系,应当把立足点放在己方,多为对方着想,不计较别人的言谈、态度,不认死理,不钻牛角尖。人际关系融洽,心情自然开朗。
  养体 吃好,给身体补充充足的营养物质是人类生存之本,也是抗御疾病的物质条件。有些慢性病患者对营养有一种误解,认为山珍海味、美味佳肴就是营养。其实所谓吃得好,就是营养全面合理,讲的是营养平衡。“饮食有节,定时定量”,“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吃饭要“慢、烂、欠”,摄食要“软、温、淡”。这些经验都是可取的。
  睡好觉是慢性病人另一件大事。古人云:“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能睡得,能食,能长生”。少寐为慢性病人之大患。因此,慢性病患者要“不觅仙方觅睡方”,学会休息,学会睡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胡月)
  
  时时提防脑血栓
  
  人过中年,身体的大部分器官都开始走“下坡路”,其中,脑血栓更是常见的中老年“杀手”,患者轻则偏瘫,重则失去生命。对此,专家提醒,过了中年,要给自己多点照顾,尤其要注意心脑血管疾病。
  一般来说,人体内有两种物质:一种是凝血物质,能使血小板凝集成块,形成血栓,起到止血的作用。另一种是抗凝血物质,有抗凝血和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平时人体血液中的凝血物质和抗凝血物质两者处于动态平衡,不易形成血栓,在血管发生意外时,又有止血的作用,保持人体健康。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常有血管老化、血管壁受损,易患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问题。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后,产生的凝血激酶增多,促进凝血酶形成,凝血黄素A2也增多,同时制造抗凝物质前列环素减少,就很容易诱发血栓形成。如果血糖升高,糖与红血球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全身组织缺氧,这时血小板凝集性增强、黏度增大,也容易促进血栓形成。
  由血栓脱落引起的栓塞称为血栓栓塞,由于血栓栓子的来源、栓子的大小和栓塞的部位不同,其对机体的影响也不相同。一般有肺动脉栓塞、体循环动脉栓塞等,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脑血栓。脑血栓患者发病前大多曾有肢体发麻、运动不灵、言语不清、眩晕、视物模糊等征象。常于睡眠中或晨起时发病,患肢活动无力或不能活动,说话含糊不清或失语,喝水发呛。多数病人意识消失。脑血栓轻微者表现为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活,感觉迟钝、失误,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甚至死亡。
  对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如果出现乏力、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思维反应迟钝,睡眠较差,行走时双下肢凝重、无力,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或血脂异常等,平时又吸烟、大量饮酒,尤其是家族中有脑血栓病患者,哪怕只有其中一项症状,也要重视;到医院进行凝血功能、血液黏度等检查,了解自己是否已处于血栓前状态,避免悲剧的发生。(何红军)
其他文献
老年妇女可适量饮啤酒    绝经期妇女经常受到骨质疏松症困扰,这增加了她们老年时骨折的风险。西班牙研究者发现,绝经期妇女适量饮用啤酒可增强骨密度。  西班牙卡塞雷斯埃斯特雷马杜拉大学研究者根据对1700名妇女的研究得出结论,绝经期妇女适量饮用啤酒可使骨骼更强健。但研究者并不建议所有人增加饮酒量。  参与研究的妇女平均年龄48岁。研究人员划定为“微量饮酒者”和“适量饮酒者”的妇女,每周摄入酒精不超过
期刊
生活急救——中暑怎么救治    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高温环境中作业会引起中暑。中暑后会感觉头痛、头晕,出汗多。重者面色苍白,脉搏细弱,心慌、胸闷、恶心、呕吐。严重时会出现血压下降、昏迷。夏季应注意防中暑。  现场回放  一群中学生暑假外出郊游,当时烈日当头。徐勇同学身体较胖,也没戴草帽。行走了一段时间后,他感到头痛、头晕,不一会儿就开始出虚汗、心慌、面色发黄。班长晓春知道这是中暑了,立刻和同学一起
期刊
中医睡眠养生法    睡眠是平衡人体阴阳的重要手段,更是恢复疲劳、走出亚健康的养生第一良方。  中医睡眠机制是:阴气盛则寐(入眠),阳气盛则寤(醒来)。所以夜晚应该在子时(21-23点)以前上床,在子时进入最佳睡眠状态。因为按照《黄帝内经》睡眠理论,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阴主静,所以夜半应长眠。  提高睡眠质量有四大法宝:  首先,应提倡睡子午觉。
期刊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每年至少有150万美国人是错误用药的受害者,尤其是大于65岁的老年人。  专家建议,用药者应具备一定的用药常识,并应在使用前询问自己的医生正确的用药方法,以此来减少错误用药。  药物混用会有相互作用  药物混合使用时,一种药物可能会对抗另一种药物的功效。例如,华法林不能和人参混用,也不能和阿司匹林一起服用,否则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
期刊
桑葚入药除难题    桑葚,为桑科植物桑的果穗。味甜甘美,不仅可供药用,亦可食用。据史载,魏武帝曹操带兵出征被困,缺粮少食,曾以桑葚济饥。金末大荒,灾民以桑葚充饥,活者不计其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桑葚于七至八月间果实近成熟时采收,晒干或烘干,或稍蒸后再晒干。生品味甘、酸。性温。归心、肝、肾经。  [适宜范围]  滋阴补血。治疗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晕耳鸣、目暗昏花、关节不利、失眠、须发早白等。还用
期刊
老人请保姆需注意什么    高龄老人多了,所以给老人请保姆的家庭也多了。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怎样才能请到一个让老人满意的保姆呢?前几天,邻居王女士就抱怨,给家里老人请个合适的保姆太难了。“怎么接二连三换了这么多,还是不能满意呢?”据了解,和王女士一样为此困扰的人还真不少,到底问题出在哪儿?  缺乏护理知识让老人不满  王女士认为,保姆老不合适的原因看似很多,其实也有共性。老人年纪大了,爱唠叨,
期刊
不可不知的家庭用药误区    对于一些常见病、慢性病,很多人会自行服药。北京友谊医院药剂科药师余俊先提醒公众,应避免走入五大用药误区。  误区一:感冒“多药齐下”见效快。  有些人为了感冒好得快,干脆几种感冒药一起吃。余俊先指出,不同厂家生产的感冒药里面可能会含有相同的成分,如果盲目同时服用,很可能会造成类似于重复用药或超剂量用药的情况,对健康不利。  误区二:高血压长期服药无窍门。  很多高血压
期刊
枕头不对,越睡越累    人一生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枕头可说是相伴我们时间最长的一个伙伴了。这个伙伴选对了,不仅能够保障我们高质量的睡眠,而且决定着其余2/3时间工作生活的质量。  如果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脖子动弹不了,而且腰酸背痛,累得慌,那就有必要考虑是不是枕头在作怪。  选用符合人体力学设计的枕头,不仅对颈椎,而且对整个脊椎的生理弯曲及脊旁肌肉都有好处。万病之源起于脊椎,脊椎常保
期刊
脚臭主要是汗腺分泌物与细菌结合产生的一种臭味。  (一)白萝卜去脚臭  白萝卜半个,切成薄片,放在锅内,然后加适量水,用旺火熬3分钟,再用文火熬5分钟,随后倒入盆中,待降温适度后,反复洗脚,连洗数次即可除去脚臭。  (二)土霉素去脚臭  将土霉素研成末,涂在脚趾缝里,每次用量1-2片。  (三)盐姜水除脚臭  水中放适量盐和数片姜,加热至沸,不烫时洗脚,并搓洗数分钟,不仅除脚臭,脚还感到轻松,可消
期刊
抗过敏药三四个月换一次    吃药换着来,这在很多病人那里都是大忌,可也有像抗过敏药这样的例外。  很多病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虽然初用一种抗过敏药时,感觉效果很好,但似乎过了一段时间就没那么灵了。这是因为任何一种抗过敏药都存在耐药性,一旦发生,不仅最初的过敏症状会“死灰复燃”,甚至可能引发一些不良反应。  比如某些抗过敏药会刺激机体的饱食神经,服药后出现病态肥胖。但一般停药后,便会恢复。这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