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村民自治视野下农村政治文化的发展的分析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k290014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农村政治文化发展是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发展的一个关键,虽然取得一定程度上的发展,但是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夯实农村政治文化的物质基础和培育农民的主体意识和加大普及教育和提高农民参与能力,促进农村村民自治进程。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农村 农村政治文化
  作者简介:孙艳,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200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1)10-227-02
  
  村民自治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微观基础,其目的是要建设民主、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社会文明的新农村。而在村民自治的进程中农村的政治文化对其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政治文化是指社会成员在一定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中所形成的一套政治态度、情感、和信仰,直接影响着人民的政治行为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特征。在农村村民自治进程中,农村的政治文化取得很大的发展,但是仍存在很多问题。对村民自治造成文化障碍。
  一、农村政治文化发展现状
  亨廷顿认为国家的稳定在政治,而政治的稳定在农村。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稳定发展,无疑是农村的稳定发展,作为其中之一的则是农村政治文化的发展,从一个非理性,不被人所关注向一个理性的的创新的方向发展。
  (一)农村政治文化越来越向世俗化发展
  所谓政治世俗化,是政治从庙堂之上走向田野之中,被农民所广泛的接受。阿尔蒙德指出:“世俗化是态度发生变化的一种过程”。在古代在农村社会由于崇尚天命,整个社会处于宗法血缘社会,整个农村由宗族组织统一管理。在其土壤上形成特有的宗族文化。而这种宗族文化则是与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是联系在一起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儒家的“三纲五常”伦理道德观念更是体现在政治文化上。拜權主义是当时政治文化的集中表现。同时,当时的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在其文化上实行焚书坑儒、文字狱,编户齐民连坐制使农民对权力形成一种畏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兵莫非王臣”。在其宗族文化的禁锢下,传统农村落后、保守、封闭。政治文化表现在为政治认知低,政治感情冷漠,更有甚者避之不谈政治。如同佛洛姆所说的“权威主义人格”即这种人格强调的是价值。重视命令和服从的关系,缺少友爱的人情温暖。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农村恢复了平静。政治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对政治制度起着推进的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其具有反作用。社会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加剧了农村和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村民对自己利益的关注。农村的政治文化开始了世俗化。村民的素质不断的提高,政治认知也开始理性化而且对政治价值的判断更加注重自身利益。。而这一改变消弱了传统政治文化在农村政治发展中的影响。农民开始关心政治,发表自己的看法,开始了农村政治文化现代化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以参与为主。地域型和顺从型文化为辅的公民文化时代兴起。开始了中国农村政治文化由臣民文化向公民文化地转变的政治世俗化。
  (二)村民主体意识和法制观念得到强化
  古代中国农村村民都有一种逆来顺受的思想,同时还存在着平均主义思想。在最早,农民把希望寄托与皇帝身上,当发生的不平均无法再忍受的时就“揭竿而起”,西汉的井田制的存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政治实践,以及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平均地权”的主张。新中国刚成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更是这一思想的见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中国的政治体制,思想等方面发生的改变推进了农民意识的转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更是打破了平均主义思想对农民思想的束缚。随着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人民群众的各种物质利益需求的增强,刺激着农民开始关注自身利益,保护自身利益不受侵犯。希望自己主体地位在政治上能得到保证,法制观念也得到强化。1993年哈尔滨市松北镇集体投票罢免村长董寿永。随着社会的转型,政府对农村的普法教育,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法律,学会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利。见报的“民告官”越来越多。
  (三)村民的政治价值观日趋理性、利益化
  建国之后,思想还很保守很传统的农民被纳入继续革命中,他们的政治认知非常感性,认为革命就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政治是阶级间的斗争。在高度紧张的政治文化环境中,认为打击别人是最好的自卫方式。观念中那些原先和自己不是一个阶级,对党对领袖“不忠”的人就是他们的斗争对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在农村的推行,村民开始了和农村基层政权的抗争。去维护自身的利益不受侵犯。虽然这种抗争具有被动型,但是说明了村民的政治认知开始理想化。
  在安徽小岗村农民自己进行家庭承包土地,来维持自身的利益,紧接着在全国的普及。发家致富成为农民首要目标。农村经济体制发生改变之后农民不再提共产主义目标,谈的更多的是自己的现实利益。再选干部的时候更多的去注重能否带领村民发家致富。这种利益化的价值评价使得革命的神圣化在某种程度上被世俗化所取代。
  二、农村政治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村民的政治生活还不成熟,尤其中国社会正处于这会转型时期。城乡差别和市场经济对农村的影响,使得群众只注重自身的利益,因而对其自身所处的环境不满意就对党和政府不满的政治评价模式。造成农村政治文化发展诸多方面的限制。
  (一)农村经济发展滞后阻碍了农村政治文化的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良好的经济发展是文化生长的土壤。政治文化发展的好坏是和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虽然我国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很高,但是在农村,经济依旧发展缓慢。农村的政治文化发展程度、形式都受其经济发展的制约。因而农村政治文化能否健康有序的发展还是取决于农村经济。虽然我国经过改革三十多年的发展,农村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无论在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上有较大的提高。但是也造成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东部沿海和西部地区、城乡差距在不断地加大。突显出农村经济发展的缓慢。原本农村的经济发展无法满足农民的物质需要,更多的农民工进城或者去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这就造成了对他们没有时间或没有精力去关注和参与到农村政治生活中区。新生代农民工常年累月的在外务工他们没时间回家参与政治文化中去,或者想参与其所在当地的政治文化中去,但是地域的限制使得他们没有资格去参与。使其游离政治文化的边缘。参与政治文化只能停留在纸上和心中。虽然现在在农村村民自治推广开来,但是还是具有其浅显性。
  (二)传统的政治文化依然存在
  现阶段农村的中农民参与都政治文化中越来越多,但是传统的政治文化的影响依然不能小视,宗族文化,封建的伦理影响和现在农村的村民自治一并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政治文化的建设。正如费孝通在其乡土中国中提到的中国是熟人社会。依旧存在重人治轻法治的现象。所以在村民在政治选择的行为上总是选择和自己相熟的,对自己自身利益有利的一方,总是存在着依附心理。使其在政治心理上依旧存在着着政治冷漠,参与热情不高,上至国家大事到村子内部的小事都很少去关注,只是关注自身的利益是否受损。这样也造成了他们在自己是政治参与主体意识的缺失。这样都无助于农村政治文化的建设。
  (三)农民自身文化素质仍不高
  列宁认为文盲是出于政治之外的。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的人才能参与到政治文化生活中,有自己独立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对政治事件有客观的评价。但是在我国农村,虽然进行了大力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是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我国农村人口约有6.7亿,占全国人口50.32%。小学毕业和文盲仍占据很大比例。农民的民主意识出现比较淡薄,无法正确的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和看法。
  三、推进农村政治文化发展的对策
  (一)打造农村政治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切的社会问题都应从它所存在物质经济环境中去寻在根源。当前农村政治文化发展所取得成绩都是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同样所存在的问题依旧是经济基础薄弱。实践证明农村政治文化的发展同样需要夯实的物质基础。从今几年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像江苏、浙江好多农民工在外出务工期间大量返乡参加选举,这事他们越来越注重自身权利的表现。良好的经济基础为他们参与到政治中提供了条件,村民自治有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二)培育农民主体意识,激发他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
  农村政治文化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农民要意识到自己是政治文化生活的主体,要具备参政的意识,承担参与的责任。这是一个制度化建设的问题,需要政府理清政府行政和村民自治之间的关系,加强对农村的经济支援和政策的支持。从根本上确立农民的主体意识。杜绝和严厉打击那些危害农民权利的行为,真的让农民自己做到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选举,树立正确的政治文化观念。
  (三)加大农村教育的普及,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能力
  农民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树立科学的政治文化价值观念,文盲是出于政治之外的,他们的政治情感、态度、认知水平都是缺乏的,不理性的,对政治事件认识不足,判断不清,很难使得村民自治的在农村的推广。当今社会的政治文化都是在不断前进,尤其我国的政治文化正从臣民文化向公民文化的发展阶段。我们所看到的政治世俗化只是存在一定的比例。还有一大部分由于文化水平不高,而被政治排除在外,无法参与到其中。或者有能力差根本没办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因而要通过教育,使他们具备一定文化,形成自己的判断能力。加强在农村宣传教育力度,培育期法治观念和政治参与能力。培养农民觉有现代化的政治文化心理。促进民主建设在农村的实施。
  (四)疏通和健全农村政治参与渠道,防止政治参与的异化
  合理的、畅通的村民政治参与渠道是村民自治的保证,这樣才有利于主流政治文化占据主导地位,被人们所吸收,所认同。没有畅通的农民政治参与的渠道就很容易造成农民政治参与不足,即政治参与的异化。当农民的利益受损,农民又没合理的途径去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时就会出现集体上访、越级上访,就如近几年非法占用土地造成全国上方次数的不断增加。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这都是农民参与政治的渠道不健全的结果。所以我们要建立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渠道来保证农民参与到政治中。使得村民自治合理更好的在农村开展。
  对于村民自治制度下的政治文化应是一种公民文化使农民形成正确的政治认知、理性政治态度、积极的政治情感仍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2]王沪宁.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3]阿尔蒙德.公民文化:五国的政治态度和民主.杭州:正将人民出版.1998.
  [4]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
  [5]牛子宏.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的政治文化障碍及对策.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1).
  [6]徐理响.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文化建设.安徽大学学报.2007(4).
其他文献
面对当今环境日益恶化的地球,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建立生态平衡的城市环境,回归自然成了人们梦寐以求的目标和理想的境界.绿化在城市复合生态系统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具有生态
随着新教学理念的推广,诗词鉴赏在语文试卷中所占分值越来越大,因此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诗词鉴赏能力,已成为当代语文教学的热点话题。本文从判读古诗词题材、积累常用诗词意象、
[摘要]如何实现旧网站保留的历史数据向新系统中的顺利迁移,成为目前企业内容管理系统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研究网站内容管理系统升级时的数据迁移,实现了数据迁移过程模型。通过设计一个跨平台的通用的数据迁移工具,最终实现了系统的数据迁移。  [关键词]内容管理系统 数据迁移 Hibernate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1-0030-02
随着我国中学教学改革的进程,对诗歌鉴赏能力的考核越来越重视。因此,在实际的初中语文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真正理解诗词的基础上加以鉴赏,而不是生硬的背诵,因此,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基础学科教育带去了缕缕春风,也为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一门体验类情感教学课程,低年级语文教学需要搭配更多灵活的元素,从而适应低年级学生的
入门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关键环节。每年都会出现学生因为学年升级而造成学习衔接脱节、逐渐“掉队”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引导学生尽快适
科技的发展使得各项能源的需要量都极大增加,对石油更是供不应求.因此收集各个储集层物性和储集层流体性质的各项数据,完善钻井方案,改进钻井工艺,保障钻井的顺利实施刻不容
[摘要]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当人们沉浸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中时,也体验到了一系列的网络道德问题。大力进行网络道德建设已刻不容缓。在进行网络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儒家思想起着重要的作用。儒家的“仁”“礼”以及“重义轻利”等思想都能起到净化网络的作用,是一剂治愈网络不良行为的良药。  [关键词]儒家思想 网络道德 “仁”“礼”“重义轻利”  [中图分类号]B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摘要 新修改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首次立法确定“村务监督”机制,从而带给检察机关预防农村职务犯罪工作新契机。花都区检察院紧紧把握机遇,积极发动农民,推行村务监督,以此促进防范农村职务犯罪。  关键词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农民群众 村务监督  作者简介:邵浩然,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獻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1)10-221-02    农村职
小学作文教学重在激发兴趣、指导小学生作文写作的过程,提倡小学生作文时的创新精神和独特感受,教师应指导小学生学会观察,积累作文素材,引导小学生学会体验生活,学会在生活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