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70年代初,《人民日报》用一个整版发表了《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军民大生产》《翻身道情》《工农齐武装》等五首革命民歌,并加了按语。同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播放,后来又被拍成了电影纪录片,录制了密纹唱片,还编入了中小学音乐课本,甘肃等西北五省的省(区)人民出版社与全国各地陆续出版发行。这五首革命民歌用音乐手法向全中国和世界人民传播了延安精神,至今仍然传唱不衰。这五首革命民歌的改词、填词、编曲的作者之一就是人民音乐家关鹤岩同志。
早在延安时期,关鹤岩同志就创作了混声四部合唱《延河照样地流》、独唱《走进村来不用问》、女声无伴奏合唱《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等边区人民喜闻乐唱的歌曲。解放战争时期,他为少年儿童创作的《丢手绢》深受儿童喜爱,不仅唱遍了陕甘宁、晋察冀、晋绥、冀鲁豫等广大解放区,而且在建国后仍在各地儿童中传唱不衰。
关鹤岩同志祖籍是辽宁省开原人,1942年奔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西北文工团工作。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关老师亲历了大生产运动和新秧歌运动,那时他年仅21岁。
1949年5月,西安解放后,关鹤岩同志从延安大学文艺系调到西安军管会主管音乐艺术工作。是年10月,在党的关怀下,他亲手创办了西北五省的第一个音乐期刊——《群众音乐》(《音乐天地》的前身)。他任主编,为西北乃至全国各地培养了大批音乐创作人才。大家熟知的“儿歌大王”——儿童歌曲作曲家、《一分钱》《小鸭子》《六盘山高黄河宽》《嘀哩,嘀哩》《红太阳照山河》《好妈妈》的作者潘振声同志的儿童歌曲作品,就是在关鹤岩同志重视与扶持下发表在《群众音乐》上的。当《群众音乐》创刊100期纪念时,潘振声还撰稿提及此事,对关老师敬佩异常。
在我国,关鹤岩同志具有重大的影响。他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音乐科副科长、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西北分会主任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西安分会主席、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主席、陕西省文化局副局长、省文联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兼陕西省乐团团长、省歌舞剧院党委书记兼院长。他还是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三、四届常务理事,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音乐专家,并荣获第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
关鹤岩同志在延安时就享有盛名。解放战争时期,我从晋绥吕梁第10军分区调到第一军文工团时,对关鹤岩的名字就熟悉起来,但我并没有见过他,只是唱过他的一些歌曲作品。真正与关鹤岩同志相识并结为挚友,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羊城音乐花会”期间。那时我是宁夏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关鹤岩是陕西省音协主席。后来我俩书信往来不断。在他的倡导下,“西北音乐周”得以实现。于是我俩接触更多了。特别是继“长安音乐会”之后,在宁夏、青海举办的“塞上音乐会”、“西海音乐会”上,我们在一起见面,交流思想就更多了。关老师为人正直,待人诚恳。他虽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又是音乐家,但从不居功自傲,而是艰苦朴素,平易近人。朱德同志在描绘延安精神时诗云:“只见公仆不见官”,关鹤岩同志正是从延安走出来的毫无官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他特别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早在延安时期就为青少年创作了游戏歌曲《丢手绢》,后又创作了《我们是革命后一代》等歌曲。上个世纪70年代,由于“四人帮”对文化艺术的破坏,关鹤岩同志亲率音乐工作者到延安深入生活,联系工农兵广大群众,用音乐宣传毛泽东思想,歌唱传播伟大的延安精神。他与文艺工作者一起改词、编曲、整理出了陕宁边区的五首民歌,成为传世的红色经典民歌。
关鹤岩同志喜欢民族民间音乐,但并不排斥西洋音乐。对于1956年毛泽东同志《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精神学得深,学得透。他常说:“作为音乐工作者,必须热爱民族音乐,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音乐的同时,对西洋音乐也要善于学习,取其精华。这样才能繁荣音乐创作,才能做到毛主席讲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上个世纪60年代,几乎所有文艺团体的西洋管弦乐队都被取消,对此关鹤岩进行了坚决抵制。他说:“音乐的民族化,并不是排斥西洋音乐和乐器,而主要是看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于是西北五个省(区)仅有的陕西乐团与中央、上海等三个乐团活跃在我国的乐坛上。陕西乐团的保留,为我国西北交响音乐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西北五省(区)音乐周”是在关鹤岩同志积极倡导下举办的,是继1980年“羊城音乐花会”之后,轰动全国的一个重大举措,对繁荣音乐事业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继1982年“长安音乐会”之后,宁夏举办了西北音乐周——“塞上音乐会”。关鹤岩同志亲率以陕西乐团为主体的演出代表团,为宁夏带来了高雅而又通俗易懂的一台交响音乐,不仅使宁夏人民听到了优美的歌声,而且使大家欣赏到了世界名曲——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交响曲》。同时,他们还首演了陕西作曲家司文虎的钢琴协奏曲《南泥湾颂》。交响乐的指挥是朱少伯、仇明德。
对于这场演出,关鹤岩同志高度重视。在银川红旗剧院排练走场时,关老师亲临现场,边观看,边指导,他对演员异常关爱,要求严格。当时,我作为宁夏音协的副主席观看了他们的排练走场,并聆听了关老师的讲评。他那与人为善、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指导,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2005年12月19日,关鹤岩同志因突发性心脏病不幸逝世,享年85岁。悼念关老师,我们要学习、继承他用音乐传播延安精神的优良作风,牢记“只见公仆不见官”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一延安精神的精华。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人民的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
关鹤岩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延安时期的革命文艺战士。他的逝世,不仅是西北音乐界,而且是全国音乐界的一大损失,我作为关鹤岩的挚友,对他的逝世感到万分悲痛。关老师走了,但他那高尚的人品和不朽的音乐作品将永放光彩。
范二水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宁夏音乐家协会顾问、吴忠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兼宣传部长
(责任编辑 张宁)
早在延安时期,关鹤岩同志就创作了混声四部合唱《延河照样地流》、独唱《走进村来不用问》、女声无伴奏合唱《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等边区人民喜闻乐唱的歌曲。解放战争时期,他为少年儿童创作的《丢手绢》深受儿童喜爱,不仅唱遍了陕甘宁、晋察冀、晋绥、冀鲁豫等广大解放区,而且在建国后仍在各地儿童中传唱不衰。
关鹤岩同志祖籍是辽宁省开原人,1942年奔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西北文工团工作。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关老师亲历了大生产运动和新秧歌运动,那时他年仅21岁。
1949年5月,西安解放后,关鹤岩同志从延安大学文艺系调到西安军管会主管音乐艺术工作。是年10月,在党的关怀下,他亲手创办了西北五省的第一个音乐期刊——《群众音乐》(《音乐天地》的前身)。他任主编,为西北乃至全国各地培养了大批音乐创作人才。大家熟知的“儿歌大王”——儿童歌曲作曲家、《一分钱》《小鸭子》《六盘山高黄河宽》《嘀哩,嘀哩》《红太阳照山河》《好妈妈》的作者潘振声同志的儿童歌曲作品,就是在关鹤岩同志重视与扶持下发表在《群众音乐》上的。当《群众音乐》创刊100期纪念时,潘振声还撰稿提及此事,对关老师敬佩异常。
在我国,关鹤岩同志具有重大的影响。他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音乐科副科长、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西北分会主任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西安分会主席、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主席、陕西省文化局副局长、省文联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兼陕西省乐团团长、省歌舞剧院党委书记兼院长。他还是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三、四届常务理事,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音乐专家,并荣获第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
关鹤岩同志在延安时就享有盛名。解放战争时期,我从晋绥吕梁第10军分区调到第一军文工团时,对关鹤岩的名字就熟悉起来,但我并没有见过他,只是唱过他的一些歌曲作品。真正与关鹤岩同志相识并结为挚友,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羊城音乐花会”期间。那时我是宁夏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关鹤岩是陕西省音协主席。后来我俩书信往来不断。在他的倡导下,“西北音乐周”得以实现。于是我俩接触更多了。特别是继“长安音乐会”之后,在宁夏、青海举办的“塞上音乐会”、“西海音乐会”上,我们在一起见面,交流思想就更多了。关老师为人正直,待人诚恳。他虽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又是音乐家,但从不居功自傲,而是艰苦朴素,平易近人。朱德同志在描绘延安精神时诗云:“只见公仆不见官”,关鹤岩同志正是从延安走出来的毫无官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他特别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早在延安时期就为青少年创作了游戏歌曲《丢手绢》,后又创作了《我们是革命后一代》等歌曲。上个世纪70年代,由于“四人帮”对文化艺术的破坏,关鹤岩同志亲率音乐工作者到延安深入生活,联系工农兵广大群众,用音乐宣传毛泽东思想,歌唱传播伟大的延安精神。他与文艺工作者一起改词、编曲、整理出了陕宁边区的五首民歌,成为传世的红色经典民歌。
关鹤岩同志喜欢民族民间音乐,但并不排斥西洋音乐。对于1956年毛泽东同志《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精神学得深,学得透。他常说:“作为音乐工作者,必须热爱民族音乐,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音乐的同时,对西洋音乐也要善于学习,取其精华。这样才能繁荣音乐创作,才能做到毛主席讲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上个世纪60年代,几乎所有文艺团体的西洋管弦乐队都被取消,对此关鹤岩进行了坚决抵制。他说:“音乐的民族化,并不是排斥西洋音乐和乐器,而主要是看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于是西北五个省(区)仅有的陕西乐团与中央、上海等三个乐团活跃在我国的乐坛上。陕西乐团的保留,为我国西北交响音乐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西北五省(区)音乐周”是在关鹤岩同志积极倡导下举办的,是继1980年“羊城音乐花会”之后,轰动全国的一个重大举措,对繁荣音乐事业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继1982年“长安音乐会”之后,宁夏举办了西北音乐周——“塞上音乐会”。关鹤岩同志亲率以陕西乐团为主体的演出代表团,为宁夏带来了高雅而又通俗易懂的一台交响音乐,不仅使宁夏人民听到了优美的歌声,而且使大家欣赏到了世界名曲——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交响曲》。同时,他们还首演了陕西作曲家司文虎的钢琴协奏曲《南泥湾颂》。交响乐的指挥是朱少伯、仇明德。
对于这场演出,关鹤岩同志高度重视。在银川红旗剧院排练走场时,关老师亲临现场,边观看,边指导,他对演员异常关爱,要求严格。当时,我作为宁夏音协的副主席观看了他们的排练走场,并聆听了关老师的讲评。他那与人为善、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指导,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2005年12月19日,关鹤岩同志因突发性心脏病不幸逝世,享年85岁。悼念关老师,我们要学习、继承他用音乐传播延安精神的优良作风,牢记“只见公仆不见官”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一延安精神的精华。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人民的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
关鹤岩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延安时期的革命文艺战士。他的逝世,不仅是西北音乐界,而且是全国音乐界的一大损失,我作为关鹤岩的挚友,对他的逝世感到万分悲痛。关老师走了,但他那高尚的人品和不朽的音乐作品将永放光彩。
范二水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宁夏音乐家协会顾问、吴忠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兼宣传部长
(责任编辑 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