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家:“后村上时代”的五光十色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mi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诺贝尔文学奖宣布今年暂停颁发后,陪跑诺奖多年的村上春树这两天又上新闻了——瑞典一些作家和记者设立“新学院”,要颁自己的文学奖。由瑞典各地的图书馆员提名,全球3万多读者参加了票选。结果,四名入围作家中又有村上。
  村上春树是中国读者十分熟悉的日本当代作家,此外还有东野圭吾,他们是享有盛名的畅销天王,中日皆然。不过,这些年来,我们还渐渐熟悉了一些其他的名字:吉田修一、三浦紫苑、凑佳苗、角田光代、石田衣良、伊坂幸太郎……他们比村上和东野年轻,大多出生于六七十年代,也是日本畅销榜上的常客,且有各类文学奖加身,译成中文的书,少的五六本,多的达二十多种。就当代外国文学的出版而言,日本小说备受重视。那么,这些在村上春树之后走人中国读者视线的日本作家,又形成了一道怎样的阅读风景呢?
  日本作家以“出道”为标志写作职业化、高强度
  中日两国作家有一个明显的不同。中国作家的代际比较分明,即使受媒体命名的影响,“60后”“70后”“80后”的创作依然有迹可循。余华、苏童等“60后”以及他们的前辈莫言、贾平凹等人,成名早,地位稳固,至今依然享有较高的公众知名度。“70后”现在是各种文学期刊的主力,很多人既是作家又是文学杂志的编辑,在文学出版领域的地位渐渐上升。“80后”曾作为一个概念被大炒特炒,作者类型相对多样,有些人商业化程度很高。相对而言,日本作家则很难以年龄来划分。
  日本作家的代际和年龄没有关系,提到一位作家会以哪一年出道作介绍。有的作家年纪比较大,但是出道晚。像是以和世界名画有关的推理小说而闻名的原田舞叶,她1962年生,是策展人,2006年才出道,读者会觉得她是一个新作家。
  而绝大多数日本作家出道,首先是要拿到一个文学奖,这是一个标志,之后才会以作家的身份展开活动。和中国不同,日本的文学期刊都是约稿,一般不接受新人作者投稿。例如吉田修一,他凭文学界新人奖出道之后就有了很多的稿约,同时他非常刻苦,一年写四到五本书。日本很多作家是在这样一个生态下,大多数人都非常勤奋。
  这种职业化、高强度的写作,显然和中国主流文坛的生态不同,倒是有点像中国的网络文学。不过日本的网文机制并不发达,创作还是要依托于传统出版。日本作家最大的优点是特别能写,把写作当成一个职业,不断有新作品。
  那写不了那么多、那么快的作家怎么办呢?总的来说日本还是比较呵护作家的,编辑会跟着作家,维系关系、培育作者、不断地约稿。
  芥川奖“纯文学”?直木奖偏通俗?这是个误解
  既然获奖是成为“作家”的身份证,那么必然有相应的机制予以保障,日本的各种文学奖多如牛毛:山本周五郎奖、菊池宽奖、泉镜花奖、江户川乱步奖、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大奖、书店大奖……而中国读者最熟悉的,是芥川龙之介奖和直木三十五奖。
  中国读者有个误解,通常认为芥川奖是纯文学的,直木奖是偏通俗的。其实芥川奖首先是面向新人作家,当然它有一定的文学倾向,但并不是一个纯文学奖,而且很多拿芥川奖的作品都是在期刊上发表过的。而直木奖的前提,首先作品得是一本出版的书,奖项颁给有一定的艺术成熟度也有畅销品质的作品,是商业和艺术的结合,纯文学和商业的界限在日本没有那么分明。
  日本设立文学奖的机构多种多样,有的甚至是私人办的,比如“水煮蛋奖”。村上达朗是早川书房的资深编辑,现在非常红的三浦紫苑就是他最早挖掘的。后来他设立了“水煮蛋奖”,万城目学凭《鸭川荷尔蒙》拿到这个奖出道,之后几度入围直木奖,《鹿男》《丰臣公主》等作品畅销且被影视化。在日本编辑是非常重要的,作家的创作可能会与编辑的约稿和要求有关。另外评奖当然也有运气的成分,要看作品是不是符合评委的口味。
  日本纯文学和商业的界限不分明创作跨各种类型
  在国内,文学书一般是指“纯文学”,这个概念区别开了推理、科幻等类型小说和网文作品,指向一些讲求个人风格、不是非常高产、读者相对小众的作家。而在日本,纯文学和商业小说的分野不是绝对的。作家的创作跨着各种类型,典型的如三浦紫苑,作品多样,很难概括。还有很多作家以推理小说出道,创作却越来越深入,远远超越了休闲读物。
  旅美作家倪湛舸曾经说,纯文学是东亚的概念,美国没有这个概念。中国总讲纯文学,日本则不那么明显,即使村上春树的作品都很难界定为纯文学,大多数日本作家都没有纯文学这一类的边界。相对小众的作品,像梨木香步的《家守绮谭》,这本书有点类似《聊斋志异》,很多的山精水怪。她的作品有一种古典的气质,因此有很多死忠粉丝。她的第一本书《西女巫之死》,是一个疗伤性的儿童小说。她拿了很多儿童文学奖,《家守绮谭》也得到书店大奖第三名,虽然看上去是小众气质,可也有广泛的受众群。
  日本畅销小说引进到国内销量普遍出现巨大落差
  日本和中国的畅销书概念不一样,日本卖到10万册以上的书非常多。像吉田修一的《怒》卖到80多万册,《恶人》达200多万册。而我国的原创小说能卖到10万册以上的屈指可数。
  在当当的文学榜上,《三体》《活着》《解忧杂货店》《追风筝的人》等卖了多年的书依旧在前列。中国的文学畅销作品榜单相当固定,但是日本的榜单变动频繁。你会发现一到二十名没有东野圭吾,他确实是大畅销作者,但是其他人也能冒头,新人也能冲进榜单。
  和中国一样的是,畅销有时需要外因,比如得奖或影视化,像池井户润,电视剧《半泽直树》热播的时候,他的原著小说自然也排在前面。不过也有例外,像《火花》,作者又吉直树是搞笑艺人,一出来就登上了榜单,同时也获得了芥川奖。还有一种情况是,作品属于Kindle Singles,短篇的售價非常便宜,99日元或199日元,销量也会格外好。
  在日本的书店里,小说类是本国作家占据了绝对主流,翻译作品比较有限。而中国的文学书市场,很大程度上要靠引进版来支撑。不过,日本的畅销小说引进到国内,除了东野圭吾等少数作者,其他普遍有点“水土不服”,销量和在日本相比差得很远,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文学出版艰难首先需要的是爱书的编辑
  大陆译介日本当代小说,日本的榜单是一个重要因素,直木奖作品等等都很抢手。版权代理的推介也会起作用,日本方面卖版权比过去要积极。另外,落实到编辑个人,可能也会按自己的兴趣选择作家。
  日本小说在国内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读者群,偏好“日系”的人群无疑已经出现,尤其是在大城市,在年轻人中,具体数量很难估算。不过,书在日本和在国内销量的巨大落差,还是让许多出版人感到一丝困惑,他们猜不透国内读者到底想看什么。如今,书价上涨主要源于纸价飞涨,并未改变出版业整体上利润微薄的状态。文学出版尤其困难,20世纪80年代文学书开机随便就印几十万册的盛况,不可复现。新书无论原创还是译作,能卖几万册编辑们就要谢天谢地,若能突破10万册,就是了不得的业绩。畅销固然和书的品质或特色有关,但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出版者的营销能力或其他外在因素—典型的如高圆圆的一句推介带动了《追风筝的人》热卖。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文学编辑可能特别需要平稳的心态。做编辑本质上是一种分享。出版界需要的还是爱书的编辑,老想着做畅销书是做不出来的。做一些自己爱的作者,有可能会挖到金矿,有可能不能。毕竟是编辑首先看到一本好小说,把它分享给更多原本不能阅读它的人。
  据说,日本的阅读人口也呈减少之势,但日本读者对本土小说的追捧还是让人羡慕的,日本作家基本能够满足本国读者的需求和期待。相形之下,中国读者能从原创文学中得到的乐趣似乎比较有限。问题出在哪儿呢?是作家还是读者?是创作还是出版和销售?是个人还是文学机制?在这个意义上,日本仍然可以成为我们的参照。
其他文献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音版高中音乐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中的第四课时,也是这个单元的总结课,带有总结、归纳的性质。  主要内容为感受、体验、认识、理解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以及深入认识民歌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和形成原因。  为了方便学生尽可能更全面更好地了解我国南方民歌,我在教材基础上进行了开发与整合,课前布置学生了解闽台本土民歌曲目,学唱闽台童谣《一只鸟仔》,便于上课时展示演唱。  以民歌
教材分析:  《龙咚锵》是一首运用汉族民问音调创作的儿歌,四二拍,五声宫调式,由起、承、转、合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主要运用了节奏重复,旋律级进、重复,前两乐句歌声与锣鼓声交替,转句开始将锣鼓的节奏与歌唱的音调结合在一起,强调了热烈的气氛,抒发了小朋友敲锣打鼓庆新年的欢乐心情。学情分析: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对周围的事物新鲜好奇、模仿性强,他们还喜欢“自己动手、发现探索问题”。而且,在这之前学
初中教育处于义务教育的后期阶段,是义务教育成果的重要巩固时期。对该时期的思想品德教学尤为重要。近几年来,初中课程的变革也给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方案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一、多媒体运用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形式,主要是教师示范讲解。而学生对于一个新的动作的领会,必须通过“听”、“看”来感知技术动作过程。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技术,把世界上优秀运动员的规范技术介绍给学生,便助于学生建立正确完整的技术概念,较好地掌握技术动作。同时多媒体技术形象活泼,新颖多样,能够创设出较好的情境和情绪体验,引起学
初中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初中生的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在教育中,历史与社会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虽然现在这门课程实行了开卷考试,但是对学生的各种
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阅读教学的主要形式则是通过对话实现的.因此,我们要重视对话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中的作用.
学校教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方式很多,但在体育教学当中实施德育的所受重视程度是不够的。在实际的教学当中,通过体育进行德育教育这一途径效果非常好,笔者经多年实践的经验总结,归纳十点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具体如下:  一、通过教学环境渗透德育  体育实践课多为室外进行,室外活动空间较大,环境复杂,受干扰程度相对室内较大,组织教学难度较大,学生注意力不太集中,所以必须培养学生自控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教学实验,我们发现:挖掘所要表现的素材是实施美术教学的主要前提,素材中所包含的显性的或隐性的情感因子,是创设情趣的切入点,也就是在素材中寻找构建起学生与作品最重要的联系因素——情趣,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情趣是学生作品的真正核心,因为情趣是孩子与素材之间心物两契、产生情感共鸣的闪光点。研究中我们从情趣创设入手,总结了一些教学的方法:  一、故事描绘  故事是学生最爱听的,也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
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传统教育模式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因此,教育部门根据这种情况开展了新一轮教育改革工作,这对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来说也不例外。高中地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