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师在按照教学规律组织教学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将美育渗透其中,指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不断提高鉴赏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关键词】小学语文; 审美教育; 教学策略
语文教育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培养过程,实质上就是对学生健康情感蓄养和高尚人格的形成丰实的过程。语文教材中说明文、散文、诗歌、故事、童话、寓言等文学体裁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深刻地领悟作品中高超的写作技巧,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同时能引导学生深入体味优美动人的意境。美育不仅是语文教学中固有的教育内容,而且与语文教学的关系互为依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课堂教学是实施审美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实施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好这个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提高审美教育的实效性。具体来讲,语文课堂实施审美教育,可采用以下方法:
1诵读美文名句
诵读是唤起学生的审美注意,是语文审美教育的起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语言固有的韵律美,以诵读为主旋律体会其中的情感美。诵读不仅要求读出声、韵、情,还要反复吟诵,才能入境察情。诵读的方法可以老师范读、学生齐读,可以个别读、小组读,还可以配乐朗诵磁带,学生听读等方法。教师可以从语言文字入手,组织学生读,一方面在语境中学习掌握生字词,另一方面使学生获得语言的畅达美感,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脉搏,从而在思想感情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产生审美效果。教学时有目的地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被课文所吸引,进入美的境界,体验美的情趣,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和教育。课堂上教师用饱含感情的语气朗读,或激情昂扬,或柔和亲切、抑扬顿挫,学生就会受到感染,课文中揭示的美在他们的思维中就会不断出现,进而形成美的定格,成为美的画面。从而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人物的心灵美、作品的艺术境界美和作者表达的情感美,激发学生仰慕美好人物,热爱美好事物,产生追求美好明天的崇高美感。这样的朗读教学,通过诵读,体会字里行间的意蕴和情感,获得丰富的美感,从中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达到了审美教育的目的。
2展开想象,创设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能在教学中创设审美情境,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感染力,充分激情地教学,就容易激起学生美的感受和学习的热情。利用这些特点,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或展示美的画面,或播放动听的音乐,或生动形象的表演,或绘声绘色的描述,或利用丰富多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一下子就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不仅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也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奠定了基调。教师可针对不同题材的课文采取不同的方法。对教材中写景状物的文章要通过朗读,讲解,并配以图片、幻灯片、课件、录像来引导学生看、听、想,体会作者的写作深意和文章的艺术特点,从而感受祖国山河的自然美。而对于写人记事的文章,则可以配以录音朗读、音乐、渲染气氛,促使学生捕捉课文传运的情感信息,丰富想象与联想的审美感受,从而产生情感共鸣,达到非常好的审美效果。
3渲染气氛,产生共鸣
对于小学语文教材中那些情感因素特别强烈的课文,如果能通过渲染气氛的方法来进行审美教育,学生从中体会的情感将更直接有力,所受到的教育感染也会更强烈持久。如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描写的是首都千百万群众冒着寒风伫立于街头送总理的灵车的情景,表现了人民热爱总理、自觉哀悼总理的一片深情。课文本身的气氛是沉重和悲怆。如何让对总理生平事迹及丰功伟绩缺乏足够了解的小学生也能体会出课文中沉痛的情感呢?教师除了必要的讲解外,最好能渲染出一个切合课文气氛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播放沉重的哀乐,在哀乐声中,教师用沉痛的语言向小学生们叙说总理逝世的时间及课文描写的内容,这样,一个肃穆、庄严、凝重的气氛就渲染出来了,学生们仿佛被带回到了课文的情景中,能够设身处地地体味文中的情感和美的内涵,学生眼前的文字符号就会变成充满激情的语言,字里行间就会出现栩栩如生的画面,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并受到审美形象的深深感染,从而得到美的享受。
4深入情节,体味情感美
文学作品中那些真善美的情感和思想,会像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起到潜移默化的美的教育作用。如《爱之链》一文是一篇充满爱的故事,作者细腻地描写了在一个严寒的冬夜中,下岗的乔伊无偿帮助老妇人修好汽车,老妇人在用餐时又得到了乔伊妻子的悉心照顾,也受到了感染,留下一些钱,悄悄地走了。文章赞扬了人间的友爱互助,告诉人们: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伸出援助的手。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从乔伊和他妻子的动作、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启发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反复朗读与仔细鉴赏,感悟人物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体味一幅幅生动感人的画面。最后要求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及生活实例,细心揣摩,反复体味文章的情感美。这样就可以使他们产生情感共鸣,抓住人物形象,并深刻体验文中表现出来的特有情感,从而使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5回归自然,挖掘生活美
“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教师不仅仅要在课堂中融入审美情趣,让学生发现美;我们还要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用心灵感悟,让他们都拥有发现美的“慧眼”。实际上美的东西像空气一样包围着受教育者,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都会自觉自愿的去感受、体会,从而心甘情愿接受教育,自然的陶冶就是美育的基本途径之一,学生可以从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无限的情趣,农村的天地常常表现出一种广袤美、充实美、创造美等,春天烂漫的花,那是婀娜美;秋天累累硕果,那是丰收美;黄叶儿漫天飞,那是季节更替美;冬天皑皑的雪,那是壮阔美……所以将学生带进自然界的乐园,结合课文的学习,去感受、去体验、去发现自然界的美,不失为培养审美情趣的一种方法,这样使学生心灵得到净化,使美的情操得到升华。
总之,审美教育的发展和完善还有待于人们意识的转变、提高,从根本上变革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审美教育活动,以多样性的实践形式,实现对人的全面发展能力的培养。语文审美教育是一种愉悦和自由的境界,是一种目的、过程、状态与结果的和谐。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大意义,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 审美教育; 教学策略
语文教育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培养过程,实质上就是对学生健康情感蓄养和高尚人格的形成丰实的过程。语文教材中说明文、散文、诗歌、故事、童话、寓言等文学体裁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深刻地领悟作品中高超的写作技巧,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同时能引导学生深入体味优美动人的意境。美育不仅是语文教学中固有的教育内容,而且与语文教学的关系互为依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课堂教学是实施审美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实施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好这个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提高审美教育的实效性。具体来讲,语文课堂实施审美教育,可采用以下方法:
1诵读美文名句
诵读是唤起学生的审美注意,是语文审美教育的起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语言固有的韵律美,以诵读为主旋律体会其中的情感美。诵读不仅要求读出声、韵、情,还要反复吟诵,才能入境察情。诵读的方法可以老师范读、学生齐读,可以个别读、小组读,还可以配乐朗诵磁带,学生听读等方法。教师可以从语言文字入手,组织学生读,一方面在语境中学习掌握生字词,另一方面使学生获得语言的畅达美感,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脉搏,从而在思想感情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产生审美效果。教学时有目的地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被课文所吸引,进入美的境界,体验美的情趣,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和教育。课堂上教师用饱含感情的语气朗读,或激情昂扬,或柔和亲切、抑扬顿挫,学生就会受到感染,课文中揭示的美在他们的思维中就会不断出现,进而形成美的定格,成为美的画面。从而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人物的心灵美、作品的艺术境界美和作者表达的情感美,激发学生仰慕美好人物,热爱美好事物,产生追求美好明天的崇高美感。这样的朗读教学,通过诵读,体会字里行间的意蕴和情感,获得丰富的美感,从中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达到了审美教育的目的。
2展开想象,创设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能在教学中创设审美情境,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感染力,充分激情地教学,就容易激起学生美的感受和学习的热情。利用这些特点,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或展示美的画面,或播放动听的音乐,或生动形象的表演,或绘声绘色的描述,或利用丰富多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一下子就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不仅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也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奠定了基调。教师可针对不同题材的课文采取不同的方法。对教材中写景状物的文章要通过朗读,讲解,并配以图片、幻灯片、课件、录像来引导学生看、听、想,体会作者的写作深意和文章的艺术特点,从而感受祖国山河的自然美。而对于写人记事的文章,则可以配以录音朗读、音乐、渲染气氛,促使学生捕捉课文传运的情感信息,丰富想象与联想的审美感受,从而产生情感共鸣,达到非常好的审美效果。
3渲染气氛,产生共鸣
对于小学语文教材中那些情感因素特别强烈的课文,如果能通过渲染气氛的方法来进行审美教育,学生从中体会的情感将更直接有力,所受到的教育感染也会更强烈持久。如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描写的是首都千百万群众冒着寒风伫立于街头送总理的灵车的情景,表现了人民热爱总理、自觉哀悼总理的一片深情。课文本身的气氛是沉重和悲怆。如何让对总理生平事迹及丰功伟绩缺乏足够了解的小学生也能体会出课文中沉痛的情感呢?教师除了必要的讲解外,最好能渲染出一个切合课文气氛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播放沉重的哀乐,在哀乐声中,教师用沉痛的语言向小学生们叙说总理逝世的时间及课文描写的内容,这样,一个肃穆、庄严、凝重的气氛就渲染出来了,学生们仿佛被带回到了课文的情景中,能够设身处地地体味文中的情感和美的内涵,学生眼前的文字符号就会变成充满激情的语言,字里行间就会出现栩栩如生的画面,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并受到审美形象的深深感染,从而得到美的享受。
4深入情节,体味情感美
文学作品中那些真善美的情感和思想,会像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起到潜移默化的美的教育作用。如《爱之链》一文是一篇充满爱的故事,作者细腻地描写了在一个严寒的冬夜中,下岗的乔伊无偿帮助老妇人修好汽车,老妇人在用餐时又得到了乔伊妻子的悉心照顾,也受到了感染,留下一些钱,悄悄地走了。文章赞扬了人间的友爱互助,告诉人们: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伸出援助的手。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从乔伊和他妻子的动作、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启发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反复朗读与仔细鉴赏,感悟人物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体味一幅幅生动感人的画面。最后要求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及生活实例,细心揣摩,反复体味文章的情感美。这样就可以使他们产生情感共鸣,抓住人物形象,并深刻体验文中表现出来的特有情感,从而使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5回归自然,挖掘生活美
“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教师不仅仅要在课堂中融入审美情趣,让学生发现美;我们还要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用心灵感悟,让他们都拥有发现美的“慧眼”。实际上美的东西像空气一样包围着受教育者,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都会自觉自愿的去感受、体会,从而心甘情愿接受教育,自然的陶冶就是美育的基本途径之一,学生可以从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无限的情趣,农村的天地常常表现出一种广袤美、充实美、创造美等,春天烂漫的花,那是婀娜美;秋天累累硕果,那是丰收美;黄叶儿漫天飞,那是季节更替美;冬天皑皑的雪,那是壮阔美……所以将学生带进自然界的乐园,结合课文的学习,去感受、去体验、去发现自然界的美,不失为培养审美情趣的一种方法,这样使学生心灵得到净化,使美的情操得到升华。
总之,审美教育的发展和完善还有待于人们意识的转变、提高,从根本上变革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审美教育活动,以多样性的实践形式,实现对人的全面发展能力的培养。语文审美教育是一种愉悦和自由的境界,是一种目的、过程、状态与结果的和谐。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大意义,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