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仪式感教育的优化路径探析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H8151171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少先队组织在开展仪式感教育过程中存在影响作用弱化、操作环境缺乏、主导力量不足、效果意义浅显的问题。因此,少先队组织需要优化仪式感教育,以儿童为中心,通过转变态度观念、分层开展实施、形成教育合力、扩展情景范围、发挥组织领导、完善教育体系、创新程序过程、重视意义强化等措施改善少先队仪式感教育。
  关键词:少先队  仪式感教育  路径
  
  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了《中国少年先锋队红领巾、队旗、队徽、队委(队长)标志和队歌使用管理规定》,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排查整治不规范使用红领巾等少先队标志标识专项行动。“红领巾”及其相关标志作为少先队仪式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对其佩戴和使用进行规定,对于少先队自身组织形象的维护、社会对少先队组织认可度的提升以及少年儿童对少先队组织的认同感的增强具有推动和保证作用,也是少先队组织治理体系不断向现代化迈进的表现,为少先队仪式感教育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社会基础和资源基础。
  一、少先队“仪式感教育”的起点
  仪式感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一种最直观、生动又最具规范性和操作性的教育形式,是政治文化和组织理念的有形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而少先队仪式感教育,是指在某一特定场域中由少先队主导并针对少先队员专门设计与开展的含有教育意蕴和意识启蒙作用的一系列规范化仪式活动。因此,这种仪式感教育应该是一种广义的、综合的、实践的政治教育活动范式,包含于少先队组织政治思想和意识引导教育体系之中,旨在让少年儿童参与仪式活动、体会仪式过程、领悟仪式内涵,从而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意识和政治学习习惯,为形成社会主义理想信仰奠定基础。
  少先队仪式感教育应强调仪式的参与、程序、情景和意义。它起始于少先队员的“入队”仪式,少年儿童群体以戴上“红领巾”为标志,其身份认知发生了重要改变,这种改变源于“红领巾”所蕴含的红色意义,即它代表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这赋予了少年儿童本身显现的政治属性与独特身份,是少先队开展仪式感教育,进一步增强少先队员对少先队组织的荣誉感、归属感,促进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以及少先队员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认知的重要客观形式之一。
  二、少先队“仪式感教育”的困境
  仪式感教育是少先队组织培育少先队员“政治意识”和“政治信念”的重要方式,但在少先队实际组织开展的教育过程中有时出现表现力不足、影响力不够、作用力不强等现象,导致少先队员的情感体验不强烈、意义理解不深入、思想基础不稳固。
  (一)仪式感教育影响作用弱化
  少先队组织教育活动主要围绕学校组织展开,学校教育作为知识技能教授的主要场所,具有自己的运作机制、教育活动和管理程序,加之少先队组织与学校教育制度合作机制不完善、教育过程不连贯、融合程度不深入,使得少先队教育活动影响范围、影响深度以及影响持续性都逊于学校的学科教育教学活动的“天然强制力”。另外,“考试”作为社会选拔人才、接受下一层次教育的手段和方式,特别是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接受学科教育的初级阶段,家长热衷于对孩子知识基础的夯实和能力兴趣的开发,对知识技能的渴望大于对信念意识的培育。
  (二)仪式感教育操作环境缺乏
  家庭、学校、社会没有形成良好的仪式感教育环境。首先,家庭环境的首因功能没有得到发挥。家长在实施仪式感教育中作用力不足,家长自身对少先队组织认识不深入,对党政国情了解不到位,在仪式感教育开展初期没有起到良好的带入作用。其次,组织环境的建设力度没有到位。少先队基层组织多设立于学校,在社区、社会儿童团体等环境下组织建设相对不完善,使得仪式感教育开展条件缺乏、环境狭隘、平台不足。最后,社会环境的感染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对少年儿童的教育注重以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为主的显性教育,缺乏以情感熏陶和精神塑造为主的隐性教育,导致少年儿童“体感环境”资源浪费,从而削弱了少年儿童的积极性。
  (三)仪式感教育主導力量不足
  政治性是少先队组织的根本属性,少先队组织担负着少年儿童群体统战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任,对少年儿童进行政治引领是少先队组织的根本功能,也是和其他仪式感教育的显著差别,这就决定了少先队组织应利用好仪式感教育,使之在少先队政治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但是,受学科教育、升学考试、家长观念的影响和制约,加之自身组织治理体系的不完善、核心观念不突显、变革意识不强烈,少先队组织功能运用不力、组织领导发挥不强,导致少先队组织缺乏开展新颖、有效、广泛的仪式感教育的条件、时机和环境。
  (四)仪式感教育效果意义浅显
  一方面,少先队仪式感教育形式单调化、同质化。少先队仪式感教育活动主要集中于“开学典礼”“升旗仪式”“入队仪式”“表彰评选仪式”等,辅导员和少先队基层组织在日常仪式感教育过程中缺少监督和督促,仪式感教育活动偏重形式和程序,缺乏引导和启发,简化少先队仪式环节,标志认知、礼仪领悟、内容体会强化作用不明显,活动目的局限于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应付相关检查,导致少年儿童成就感低,很难达到情感共鸣和思想认可。另一方面,互联网运用的随意性、自主性。随着互联网时代少年儿童接触社会的效率高、知识刷新频率快,少年儿童自身对少先队仪式感教育活动产生“个性化”的价值判断,这种价值判断可能认识不足,随着“同辈效应”的作用,可能会扩大这种个性化价值判断的不良影响。
  三、少先队“仪式感教育”的优化路径
  (一)转变态度观念,有序合理参与,促进全面发展
  一方面,少先队仪式感教育处在社会“应试教育”大环境背景和社会观念下,转变用考试评价人才的思维观念是有效推动少先队政治教育、思想意识和道德教育的重要举措。无论是少先队政治教育还是推动政治意识培养的仪式感教育,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最根本问题就是少年儿童的学业压力,而学业压力来源于升学考试和相关能力鉴定,因此,转变社会刻板印象特别是家长群体的观念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少先队组织要理顺参与途径,在面向全体少年儿童的基础上,合理、准确、规范地设置仪式感教育参与的条件、身份和资格,分批次、分阶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仪式感教育。通过准入条件的设立,有利于提升仪式感教育的地位,可以专门性地解决少年儿童政治信念培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终促进全体少年儿童政治意识的共同发展。
  (二)形成教育合力,结合儿童实际,扩展情景范围
  一方面,仪式感教育包括多种形式。社会仪式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少年儿童对社会价值观的尊崇,学校仪式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崇敬,家庭仪式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儿童对家庭成员的尊重,而少先队仪式感教育作为仪式感教育的一种形式,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少先队作为仪式感教育的主体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少先队和少先队仪式感教育要与其他仪式感教育及其主体深度融合,使之融入家庭、学校、社会之中,隐含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仪式感教育过程之中,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少先队仪式感教育的有效化、合理化、全面化。
  另一方面,扩展仪式感教育的实施环境。少先队组织教育多依附于学校环境,从而导致少先队仪式感教育多限于校园内。因此,应立足学校平台,积极做大、做宽、做广仪式感教育,将仪式感教育深入到社区、企业等其他少年儿童组织环境中去。社区是少年儿童走出家庭首先看到、接触和感受的环境,企业可以为活动提供一定的物质场所支持,其他各类少年儿童组织是重要补充。同时,可通过网络、新媒体、电视等渠道,扩大仪式感教育的作用、补充仪式感教育的内容、优化仪式感教育的方式,通力打造少先队“大”仪式感教育。
  (三)加强组织领导,增强核心意识,完善教育体系
  一方面,少先队组织要坚定社会主义政治方向,遵循社会主义政治教育原则,在仪式感教育中发挥中坚作用。少先队既作为党的儿童思政工作的承接者,又作为党的儿童思政工作的开展者,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各级组织应积极与共青团联系、与学校合作、与家长沟通,坚决落实党、国家和共青团关于儿童思政工作的方针政策,与教育部门联合进行科学研究,争取社会和家长的信任,转换他们对学科教学的观念,将少先队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体系之中。
  另一方面,要促进少先队仪式感教育体系现代化。仪式感教育体系现代化包括教育主体现代化、教育过程现代化和教育结果现代化。教育主体现代化要求和相关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少先队、辅导员、学校、家庭、少年儿童、社会组织和群体等相互合作、相互支持,以“共教”达到“善教”;教育过程现代化要求教育活动既要“推陈出新”,也要“海纳百川”,通过自我革新和借鉴学习,完善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教育结果现代化要求通过仪式感教育促进少年儿童群体政治社会化,为树立少年儿童共产主义信仰打好意识基础、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四)深化主体认知,创新仪式过程,重视意义强化
  一方面,少年儿童群体是少先队仪式感教育的主体,少先队仪式感教育目的之一是要强化少年儿童群体对仪式活动本身的感知。在仪式感教育过程中,少先队组织要在尊重和坚持仪式活动原有的完整形式和过程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更新和补充,如新学期“开笔礼”活动;要从实际出发,从少年儿童生活实际出发,抓住仪式感教育的关键期,如战“役”捐款活动;要以少年儿童为中心,以现实的物质环境为基础,坚持意识教育总路线,适当地创新形式,如“书香校园”“阳光课间操、队列比赛”等。
  另一方面,少年儿童群体处于人生发展的初始阶段,因此,要通过仪式感教育强化少年儿童的政治体验,深化少年儿童对政治信念的认知。要对仪式感教育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儿童群体及时给予表扬,对于表现不积极的儿童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鼓励,重要的是让他们知其所以然,如“为什么我受到了表扬”“这种表扬对我意味着什么”“有了这种鼓励我以后应该怎么做”。
  从政治信念的培育到政治信仰的确立,是少先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标任务,而仪式感教育是完成这个目标任务的有效手段。少先队组织作为党的少年儿童群体的统一战线组织和领导团结组织,是开展仪式感教育的总把手、总指挥、总平台,运用好、操作好、实施好仪式感教育,要求少先队自身要以儿童为中心,掌握合理有效的仪式感教育方法,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推动少年儿童政治意识的启蒙和政治信仰的树立。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中国少年先锋队红领巾、队旗、队徽、队委(队长)标志和队歌使用管理规定》的通知[EB/OL].http://zgsxd.k618.cn/wjk/2020/zqblf/202005/t20200507_18009050.html.
  [2]关于开展排查整治不规范使用红领巾等少先队标志标识专项行动的工作指引[EB/OL]. http://zgsxd.k618.cn/zxtz/202005/t20200507_18009059.html.
  [3]范楠楠.“擬剧”艺术中的管理:学校仪式的优化设计[J].教育科学研究,2012(05):24-27.
  [4]张家军,陈玲.学校仪式感教育的价值迷失与回归[J].中国教育学刊,2016(02):90-95.
  [5]中国少年先锋队章程(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2005年6月3日通过)[EB/OL]. http://zgsxd.k618.cn/zqhg/201703/t20170310_10578693.html.
  [6]李平.学校仪式感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变革之路[J].教学与管理,2019(22):22-24.
  [7]孙国宽.德育视野下学校仪式的实效性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3(16):40-41.
  [8]李宏伟.仪式感教育要彰显仪式特性[J].教育科学研究,2017(01):48-52+59.
其他文献
随着飞机机电管理系统的不断发展,面向机载应用的通信需求和控制策略也在逐渐提升,传统的CAN总线通信在飞机机电管理系统中采用CAN2.0B通信协议,而在CAN2.0B协议的基础上进行
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对于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却关注度不够。拥有深厚人文底蕴的教师才能将人文精神自然地融入课堂,对教学内容的处理
流通业作为衔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产业,是推动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因素。本文借助我国2010-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回归模型实证考察了新发展格局
摘要: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分析“十三五”期间宿松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的基础上做好“十四五”谋划,科学确立全县教育发展思路,合理设置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指标,关系着未来五年宿松教育的发展大局。  关键词:教育发展规划 宿松教育 “十四五”    当前,总结好“十三五”、谋划好“十四五”,是摆在全体教育人面前的重大课题。我认为要规划好未来五年的宿松教育,就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考
摘要:告状行为是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一种表现。我们在幼儿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中发现,幼儿告状存在着一定的动机。本文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典型案例进行整理,从道德发展、心理发展、社会性发展和规则认知等维度去分析这些告状行为背后的动机,并寻求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指导幼儿教育实践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幼儿 告状行为 动机 教育对策    一、问题提出  一些调查显示:幼儿园每天约有60%的幼儿会向老师告状,有的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阅读能力也在学生的成长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了提升阅读教学效果,广大教师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实践,各种教学理念、方法层出不穷。但是,对于自主探究阅读,以往的研究实践或者语不及此,或者只是浅浅涉及,不够专注或深入。现实情况是,如果总是要依靠教师这根拐杖,不给学生在阅读上的自主探究空间和机会,那很可能会让学生逐渐变得人云亦云,缺乏自己的思想。本文即
摘要:本文依托具体案例,针对小学英语阅读语篇教学中过分注重字词句的学习而忽略主题意义探究现象,提出在语篇教学中开展基于其主题意义的探究活动,旨在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和培养其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语篇 主题意义    一、背景  语篇是语言学习的主要载体,集词汇、语法、文化和语用知识于一体,是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工具。英语教学应以语篇为依托,主题意义为引领。然而,目前小学英语语篇教学
摘要: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读的时光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早读课上,学生能走进古诗词的殿堂,读诗诵词;能梳理并巩固旧知;能预习新知识,为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能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有效检测,当堂反馈……但是,目前早读课存在的定位不明、地位不重、目标不清、检测不足等问题,致使宝贵的时光轻易溜走,没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笔者针对这些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解决策略,以促进早读课的有效利用。  关键词:明意义 定目
“斯密问题”中关于经济人与道德人、自利与利他、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问题在二元对立的单极化思维下形成了两种极端化的道德现象:一是力求道德人高蹈利他的普遍化;二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