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提高“两后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提升“两后生”的职业技能,实现技能脱贫向精准脱贫的转变。技工学校应当发挥其职业培训重要的育人作用。根据社会对电子技术应用人才的岗位需求,准确对技工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进行定位,创新“四段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对技工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两后生”培养方案进行了系统设计,提高实用型人才素质,助力精准扶贫。
关键词:工学结合;考核评价;“两后生”;培养方案
“两后生”是指初、高中毕业生未能继续升入大学或中专院校就读的农村贫困家庭中的富余劳动力。这个群体年龄大都在15~20岁之间,和大多数同龄孩子相比,较早走上了社会,有的结婚生子、有的闲散在家、有的误入歧途。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特点,文化水平低、是非辨别力差、技能欠缺,社会适应能力差,抵制不良诱惑能力不足,法律意识淡薄。部分“两后生”由于谋生能力不够、家庭条件所限,心理自卑,不思进取,破罐子破摔,是代际贫困的延伸者;这些孩子由于没有稳定经济来源,加之家庭经济条件差,很容易成为失业、失管的闲散人员而误入歧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近年来,国家提出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用“扶一把”、“拉一把”的理念使“两后生”这个群体回归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来,让他们自食其力、脱贫致富、遵纪守法、有尊严地生活,融入到社会大家庭里。
一、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
“两后生”虽不是文盲,但没有劳动技能就是“技盲”;帮钱扶物,不如一技在手。为此,在我校本专业定位上以实现“两后生”稳定转输,稳定就业,增加家庭收入为契机,以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面向电子、通信行业(领域),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探索全程开放的电子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满足电子、通信、电子产品(设备)设计、生产、维护、管理和技术服务等工作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创新“两后生”四段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通过社会需求与职业岗位分析调研,制定“两后生”人才培养方案。
(2)创新四段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完善行业认识、综合技能训练、岗前强化训练和顶岗实习四个培养阶段的四段式工学结合的“两后生”培养模式。
第一学期行业认识阶段。学生通过参观校内实训车间和企业生产车间情况,认知实践,树立专业思想,规划职业生涯,同时在校进行公共基础課程学习。
第二、三学期综合技能训练阶段。通过校内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掌握电子产品测试员、电子产品现场工艺员、电子产品技术支持员、设备调试维修工等岗位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学校实训基地和合作企业进行单项任务的生产训练,提高“两后生”职业意识和技术操作熟练程度。
第四学期岗前强化训练阶段。通过在学校实训基地一个工作过程的实战演练,检验学习成果,或在校外实训基地承担工作任务和轮岗训练,提高“两后生”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
第五、六学期顶岗实习阶段。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校企共同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双方签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协议,以企业为主,实行校企共管。通过顶岗实习,使“两后生”在职业素质、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3)制定四段式“两后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各种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
三、构建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通过行业企业调研、从分析岗位职业能力入手,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参与共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1)从分析岗位职业能力入手,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以生产过程为课程结构,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2)建设3门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基于工作过程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均达到市级以上水平,争取一门达到国家级水平。
四、创新项目式教学模式
“项目教学法”是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
(1)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课程与企业生产任务有机的结合起来,确定一些由浅入深的项目,并分析每一个项目所涉及的知识点。
(2)根据项目特点确定各项目的实施地点和实施方式,建设理论与实践一体、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一体的技能教室。
(3)学生参加教学全过程——收集信息、制定计划、作出决策、实施计划、评估成果。
(4)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等其它教学手段。
(5)优秀项目成果展示。
五、构建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评价模式
构建学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评价模式,以能力评价“两后生”,以贡献评价学校,进一步实现校企共建、共育、共管、共评的职业教育新机制。
(1)教学实效的评价。一是学生评价。每月召开一次学生代表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学的评价;二是学校、专家评价。建立教学督导组,坚持每周听课,及时反馈意见;三是企业评价。由顶岗实习企业和就业单位的负责人根据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及动手能力,给出合理评价。
(2)基于工作过程的学生评价。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评价模式,评价等级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级,不及格的要重新完成。
六、建设信息化共享性教学资源库
充分利用学校校园网平台,建设信息化共享性教学资源库,以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相互交流。资源库包括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内容,优秀课件、教案,精品课程视频。建立职业技能题库、职业资格证书考证资料等。
七、创新育人环境,加强德育教育
营造以人为本、与企业交融的专业文化氛围,深化校企文化融合,建立健全学校专业文化建设标准,制定实训基地岗位职责和文娱活动管理制度。实现实训基地企业化、班级教室个性化、文化长廊专业化,开展企业负责人的传道讲坛、优秀企业员工的授业讲坛、实习实训学生的解惑讲坛。
八、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建立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成立“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结构、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制定教学各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适时掌握教学运行动态、做好评价与调控工作。
参考文献
[1]张筱云.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石家庄教育论坛研究报告,2015,12(13).
[2]高芳.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1):115-116.
[3]范文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研究[J].电子世界,2016,(10).
关键词:工学结合;考核评价;“两后生”;培养方案
“两后生”是指初、高中毕业生未能继续升入大学或中专院校就读的农村贫困家庭中的富余劳动力。这个群体年龄大都在15~20岁之间,和大多数同龄孩子相比,较早走上了社会,有的结婚生子、有的闲散在家、有的误入歧途。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特点,文化水平低、是非辨别力差、技能欠缺,社会适应能力差,抵制不良诱惑能力不足,法律意识淡薄。部分“两后生”由于谋生能力不够、家庭条件所限,心理自卑,不思进取,破罐子破摔,是代际贫困的延伸者;这些孩子由于没有稳定经济来源,加之家庭经济条件差,很容易成为失业、失管的闲散人员而误入歧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近年来,国家提出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用“扶一把”、“拉一把”的理念使“两后生”这个群体回归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来,让他们自食其力、脱贫致富、遵纪守法、有尊严地生活,融入到社会大家庭里。
一、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
“两后生”虽不是文盲,但没有劳动技能就是“技盲”;帮钱扶物,不如一技在手。为此,在我校本专业定位上以实现“两后生”稳定转输,稳定就业,增加家庭收入为契机,以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面向电子、通信行业(领域),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探索全程开放的电子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满足电子、通信、电子产品(设备)设计、生产、维护、管理和技术服务等工作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创新“两后生”四段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通过社会需求与职业岗位分析调研,制定“两后生”人才培养方案。
(2)创新四段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完善行业认识、综合技能训练、岗前强化训练和顶岗实习四个培养阶段的四段式工学结合的“两后生”培养模式。
第一学期行业认识阶段。学生通过参观校内实训车间和企业生产车间情况,认知实践,树立专业思想,规划职业生涯,同时在校进行公共基础課程学习。
第二、三学期综合技能训练阶段。通过校内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掌握电子产品测试员、电子产品现场工艺员、电子产品技术支持员、设备调试维修工等岗位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学校实训基地和合作企业进行单项任务的生产训练,提高“两后生”职业意识和技术操作熟练程度。
第四学期岗前强化训练阶段。通过在学校实训基地一个工作过程的实战演练,检验学习成果,或在校外实训基地承担工作任务和轮岗训练,提高“两后生”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
第五、六学期顶岗实习阶段。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校企共同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双方签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协议,以企业为主,实行校企共管。通过顶岗实习,使“两后生”在职业素质、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3)制定四段式“两后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各种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
三、构建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通过行业企业调研、从分析岗位职业能力入手,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参与共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1)从分析岗位职业能力入手,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以生产过程为课程结构,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2)建设3门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基于工作过程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均达到市级以上水平,争取一门达到国家级水平。
四、创新项目式教学模式
“项目教学法”是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
(1)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课程与企业生产任务有机的结合起来,确定一些由浅入深的项目,并分析每一个项目所涉及的知识点。
(2)根据项目特点确定各项目的实施地点和实施方式,建设理论与实践一体、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一体的技能教室。
(3)学生参加教学全过程——收集信息、制定计划、作出决策、实施计划、评估成果。
(4)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等其它教学手段。
(5)优秀项目成果展示。
五、构建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评价模式
构建学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评价模式,以能力评价“两后生”,以贡献评价学校,进一步实现校企共建、共育、共管、共评的职业教育新机制。
(1)教学实效的评价。一是学生评价。每月召开一次学生代表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学的评价;二是学校、专家评价。建立教学督导组,坚持每周听课,及时反馈意见;三是企业评价。由顶岗实习企业和就业单位的负责人根据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及动手能力,给出合理评价。
(2)基于工作过程的学生评价。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评价模式,评价等级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级,不及格的要重新完成。
六、建设信息化共享性教学资源库
充分利用学校校园网平台,建设信息化共享性教学资源库,以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相互交流。资源库包括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内容,优秀课件、教案,精品课程视频。建立职业技能题库、职业资格证书考证资料等。
七、创新育人环境,加强德育教育
营造以人为本、与企业交融的专业文化氛围,深化校企文化融合,建立健全学校专业文化建设标准,制定实训基地岗位职责和文娱活动管理制度。实现实训基地企业化、班级教室个性化、文化长廊专业化,开展企业负责人的传道讲坛、优秀企业员工的授业讲坛、实习实训学生的解惑讲坛。
八、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建立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成立“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结构、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制定教学各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适时掌握教学运行动态、做好评价与调控工作。
参考文献
[1]张筱云.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石家庄教育论坛研究报告,2015,12(13).
[2]高芳.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1):115-116.
[3]范文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研究[J].电子世界,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