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型音画歌舞史诗《秘境青海》主创人员中你会发现有一位长发披肩、嘴角露出甜甜笑容的女孩,她就是陶蕾。在这部剧的筹备初期,陶蕾因为强烈的高原反应只在去青海的三次采风中逗留了一个多星期。赵麟笑称她是“高原反应来得最快,到了北京马上就好。”陶蕾自己也深为没能在青海尽兴而惋惜,但是她说青海藏族姑娘们的头饰、银器让她大受触动,这是在她以前的服装设计创作中没有经历过的。
记者:大型音画歌舞史诗《秘境青海》这部歌舞剧中,你觉得和以前的创作有什么不同?
陶蕾:我觉得这台剧是我做得最累的一台。我从国外回来之后做的这些舞台剧里,从来没有这么累,做到后来都肩椎盘突出了。尤其在刚开始没有任何方向的时候,我就不停地自己和自己过不去,自我折磨。这个过程非常痛苦,就好像凤凰涅槃之后求得重生一样。
记者:以前的创作设计是否非常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陶蕾:对于搞创作的人来说,在创作初期找到作品的方向这个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折磨的阶段。不单是我们做服装设计的是这样,其他比如作曲、舞美都会有这种感受。所以我以前的创作也有自我折磨,但是比起这次的折磨,痛苦能少好几倍。以前我工作的排解方法就是到周围乱逛,逛完回来就憋,然后就乱画,命中率很高,可是这部戏让我感觉很累的原因就是这个自我折磨的时间比较长。
记者:大型音画歌舞史诗《秘境青海》这部戏从采风到创作到最后的定版,是您近年来做的舞台剧中时间拉的最长的一部,您觉得最棘手的地方在哪?
陶蕾:最难的就是刚开始抓不到感觉。这种难首先表现在这部戏要做的是现代的东西,这种现代还不是泛泛的现代,而是真的从概念上给现代起来,这是我这几年做的舞台剧中比较少的一次,所以很难。另外我感觉比较难的就是我得把繁琐的东西化简,还得赋予现代的感觉,并且和国际上现代的东西接轨。最后就是这部戏包含了大量少数民族的元素,把少数民族的服装融入到这部戏中对我挑战非常大,你得先学习他们的文化,必须把他们精华的东西提取出来。
记者:为什么会接下这部戏呢?
陶蕾:我自己比较偏爱现代艺术的东西。但是以前都没能如愿做非常现代的作品。也因为我读的服装设计全在国外,一些想法与思想架构都来自国外的理念,所以回国之后对中国的服装理解完全是靠我以前做舞蹈演员的那点基础,而且回来之后我一直在做很多与中国历史挂钩的服装设计,所以一直希望能有机会在国内做一台现代的东西。当他们来找我的时候,我非常爽快地就答应了,可以说这也是我一直希望遇到的,而且为了这台戏,我都推了两台戏了,这是我以前从来没有的。
记者:我们一直以为服装设计就是画画图而已,不需要自己动手去做衣服的,尤其是顶级的设计师,以前做的设计也是自己亲自动手做衣服吗?
陶蕾:服装设计当然不只是“纸上谈衣”了,虽然我现在基本都不用自己亲手去做衣服。但是得看具体情况。如果遇到哪部戏需要在国内的工厂做的,我亲自动手的时候多一点。因为他们往往抓不到我的想法、意图,常常使做出来的服装和我设计的想法无法吻合,这就是一个慢慢磨合的过程。
记者:听说你的设计都没有定数,让给你做衣服的人也非常抓狂啊?
陶蕾:对呀,服装厂最怕我的东西了,其他设计师都在做衣服,合作一次基本上就可以摸清设计的风格了,可是我做的每一台都不一样,这次我需要的到了下一台我又不需要那样了。所以他们给我做服装时也很苦恼。
记者:所以这次你也亲自上手了?
陶蕾:那没办法,别人做的我总是感觉不对,只有自己上手去做。比如刚才说的牦牛的服装,我得把它漂了再染,染了再裁条,裁完了再拽,把布的方向拽对了,再从布上重新砸,砸完了才能在布上再裁衣服。
记者:你怎么理解大型音画歌舞史诗《秘境青海》这部戏?在服装上怎么来体现你说的那种概念上的现代?
陶蕾:我觉得这次真的很现代,在概念上。做这部戏,你需要学习青海非常独特的地方特色,而且又不能拘泥于其中,还要超越它很土的东西,所以我用了现代的风格。比如服装上出现某些动物,牦牛,想像中是长长的毛,可我服装中用什么来体现呢?我用的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办法。里面从头到尾用一套衣服,演员穿的衣服只换外面的,不换里面的东西。
牦牛的大外套感觉像墩布,其实是一种布的再造,制作是相当复杂的,对我挑战非常大。
记者:感觉牦牛不就是把布弄成一条条的就成了,没想到一个牦牛就这么复杂?
陶蕾:这台戏的服装制作上是非常复杂的,咱们还是说那大袍,你做的服装得让演员从动作上找到动物的形态,得考虑不能让服装束缚演员的动作。所以我就让演牦牛的男孩穿一条大裤子,披上件牦牛外套就上台了。
记者:我觉得你的这种服装的设计非常不错,也非常适合舞台表演,因为舞台剧和电视剧还不一样,它有时间的限制,一幕结束,另一幕上演,演员的服装就得跟着换。所以服装的设计也得考虑易于更换。
陶蕾:那是肯定的。而且我更多地还是考虑了从概念上给它现代起来。首演时候你们来看看,就会明白我说的现代是什么样的了。
记者:我看这部戏讲的是关于昆仑山神话,西王母的故事。那么在这部戏中,你用什么来表现各种神呢?
陶蕾:设计这部戏我一共画了50多张图,300多套衣服的样板。里面有神和人,我得把它区分开,中国人对有些神的想像基本定格,比如观音啊什么的就是披着白纱。但是对其他神的想像都有各自的版本。我这次把神做得非常地简洁,每一个神就是一种色彩,但是简洁并不代表简单,虽然做到简洁,但还融入了民族特色。
记者:一部戏画了上百张图,那这些图中包括废掉的吗?
陶蕾:当然没有包括进去。这次画废的图非常多,所以说这是我有史以来做得最累的一台,比如树神,刚开始说要一个天地通灵的,我回去就画,然后又说不对了,又说要一个蒙古族的,再重新画,就是这样不停地改,不停地向现在的这个形象靠拢。光树神就画了4张。
记者:神在这部戏中算是主角了。那对神的服装的理解导演会不会有和你分歧比较大的时候?
陶蕾:当然有。每一个人对神的想像都不一样,但这并不是说我们的想法水火无法相容。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会坐到一块儿大家开个会,这就需要磨合,最后的方案就是我们讨论出来的。但是这个剧组这几位主创,包括舞美,编舞这几个人,我们之间的合作非常愉快,因为我们对同一件事的想法常常惊人地相似。以前我们这几个人都没有合作过,这是第一次,但是一块儿工作却是非常地默契。
记者:青海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在这部戏里也需要将少数民族的东西融在这部现代概念的舞台戏里,你觉得这对于你来说是一次比较大的挑战,为什么这么说呢?
陶蕾:就像我第一次去青海的时候,我买了本杂志看到青海藏族的女孩子的辫子,一直垂到小腿这儿,而且头发上戴的那么重的长长的银饰,这时我突然发现我们的生活是完全不一样的,是生活在两个世界里的。所以要做这部戏我首先考虑的就是必须先理解到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文化,所以感觉对我挑战比较大。比如青海独有的一个民族——土族,他们服装中最典型的就是彩虹袖,在舞台上我把彩虹袖做成了一个裙子。
记者:在接这部戏之前去过青海吗?对青海了解多少?
陶蕾:之前对青海一点都不了解。这部戏的前期采风,我去了两次。
记者:听说你属于那种去了青海下飞机就吐的人。
陶蕾:对呀。当时我一下飞机就感觉胸口疼。眼睛也疼,疼得就快掉出来了似的。头也疼,就像炸了一样,反正哪都不舒服,呆了几天更厉害,后来只好先回了北京。回了北京,就立马儿像没事儿人一样。
记者:能亲自感受一下青海的风情非常难得的,你会不会觉得可惜?
陶蕾:你说得很对,这种机会很难得,虽然我待的时间不长,但是去了也看了很多东西,包括青海花儿。只有亲自去感受当代民族的东西才能在创作的时候才思涌动。虽然觉得可惜,但是我想以后有机会我还是会再去一次。
张武曾经和记者说,陶蕾是服装圈里唯一一个看舞美图的人。这也证实了陶蕾的话,一部舞台戏的创作,每个人既有分工,又是一个整体,在舞台上,每个人都应该是一个服从的角色。舞台最终呈现出来的是一个整体的展示,而不是某一方面的鹤立鸡群。
采访后记:在开始接触与青海市人民政府合作的成桥文化公司老总陈丹阳时是他们在一起开会的时候,那时就听陈丹阳戏谑:这部戏折磨人。陶蕾说,虽然这部戏这么折磨人,但是我依然乐在其中。因为《秘境青海》,他们每个人的创作都得到了一次非比寻常的厉炼。而且也因为这部戏,让大家都为大美青海的魅力所折服!
相关链接
陶蕾
香港弗蕾格尔国际有限公司、弗蕾格尔服装设计(北京)有限公司服装设计总监,毕业于德国慕尼黑时装学院时装设计系及北京舞蹈学院,曾任中国歌舞团主要演员,香港演艺学院中国舞讲师,并以《舞人行旅》——“陶蕾个人专场舞蹈晚会”参加了第四届中国艺术节。曾获德国“Die Handwerkskammer und die Firma HIS”时装比赛第一名,现专门从事服装设计,在舞台演出设计方面获得奖项有:2004年金狮奖全国杂技比赛舞美(服装)设计奖;2006年获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大奖;全国歌剧、舞剧、音乐剧展演一等奖;2007年获文化部“文华”音乐剧大奖;“五个一工程奖”;江苏省音乐舞蹈节优秀服装设计奖。剧目代表作品:大型民族舞剧《黄道婆》《天道》《十里红妆》,音乐剧《星》《晴朗的天空下》《水漫金山》,国家话剧院话剧《霸王歌行》,杂技剧《黄山》、歌舞晚会“法国巴黎丽都——巴黎华羽”,《中国有个海南岛》《中华吟》《文化——额尔多斯》《奔月》《走进延安》《井冈山》《光明之城》《月光下的水仙》《中国变奏》等的服装总设计。担任过两届“文化部春节晚会”的服装设计,2006年担任香港迪斯尼乐园新年节目中国舞顾问。2007年担任上海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副导演。2008年为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设计服装。近期在多个世界名牌在中国的新闻发布会上任艺术总监及服装总设计。其中包括德国万宝龙,法国宝诗龙珠宝首饰、美国摩托罗拉手机、韩国三星手机、德国奥迪、法国轩尼诗等。
记者:大型音画歌舞史诗《秘境青海》这部歌舞剧中,你觉得和以前的创作有什么不同?
陶蕾:我觉得这台剧是我做得最累的一台。我从国外回来之后做的这些舞台剧里,从来没有这么累,做到后来都肩椎盘突出了。尤其在刚开始没有任何方向的时候,我就不停地自己和自己过不去,自我折磨。这个过程非常痛苦,就好像凤凰涅槃之后求得重生一样。
记者:以前的创作设计是否非常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陶蕾:对于搞创作的人来说,在创作初期找到作品的方向这个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折磨的阶段。不单是我们做服装设计的是这样,其他比如作曲、舞美都会有这种感受。所以我以前的创作也有自我折磨,但是比起这次的折磨,痛苦能少好几倍。以前我工作的排解方法就是到周围乱逛,逛完回来就憋,然后就乱画,命中率很高,可是这部戏让我感觉很累的原因就是这个自我折磨的时间比较长。
记者:大型音画歌舞史诗《秘境青海》这部戏从采风到创作到最后的定版,是您近年来做的舞台剧中时间拉的最长的一部,您觉得最棘手的地方在哪?
陶蕾:最难的就是刚开始抓不到感觉。这种难首先表现在这部戏要做的是现代的东西,这种现代还不是泛泛的现代,而是真的从概念上给现代起来,这是我这几年做的舞台剧中比较少的一次,所以很难。另外我感觉比较难的就是我得把繁琐的东西化简,还得赋予现代的感觉,并且和国际上现代的东西接轨。最后就是这部戏包含了大量少数民族的元素,把少数民族的服装融入到这部戏中对我挑战非常大,你得先学习他们的文化,必须把他们精华的东西提取出来。
记者:为什么会接下这部戏呢?
陶蕾:我自己比较偏爱现代艺术的东西。但是以前都没能如愿做非常现代的作品。也因为我读的服装设计全在国外,一些想法与思想架构都来自国外的理念,所以回国之后对中国的服装理解完全是靠我以前做舞蹈演员的那点基础,而且回来之后我一直在做很多与中国历史挂钩的服装设计,所以一直希望能有机会在国内做一台现代的东西。当他们来找我的时候,我非常爽快地就答应了,可以说这也是我一直希望遇到的,而且为了这台戏,我都推了两台戏了,这是我以前从来没有的。
记者:我们一直以为服装设计就是画画图而已,不需要自己动手去做衣服的,尤其是顶级的设计师,以前做的设计也是自己亲自动手做衣服吗?
陶蕾:服装设计当然不只是“纸上谈衣”了,虽然我现在基本都不用自己亲手去做衣服。但是得看具体情况。如果遇到哪部戏需要在国内的工厂做的,我亲自动手的时候多一点。因为他们往往抓不到我的想法、意图,常常使做出来的服装和我设计的想法无法吻合,这就是一个慢慢磨合的过程。
记者:听说你的设计都没有定数,让给你做衣服的人也非常抓狂啊?
陶蕾:对呀,服装厂最怕我的东西了,其他设计师都在做衣服,合作一次基本上就可以摸清设计的风格了,可是我做的每一台都不一样,这次我需要的到了下一台我又不需要那样了。所以他们给我做服装时也很苦恼。
记者:所以这次你也亲自上手了?
陶蕾:那没办法,别人做的我总是感觉不对,只有自己上手去做。比如刚才说的牦牛的服装,我得把它漂了再染,染了再裁条,裁完了再拽,把布的方向拽对了,再从布上重新砸,砸完了才能在布上再裁衣服。
记者:你怎么理解大型音画歌舞史诗《秘境青海》这部戏?在服装上怎么来体现你说的那种概念上的现代?
陶蕾:我觉得这次真的很现代,在概念上。做这部戏,你需要学习青海非常独特的地方特色,而且又不能拘泥于其中,还要超越它很土的东西,所以我用了现代的风格。比如服装上出现某些动物,牦牛,想像中是长长的毛,可我服装中用什么来体现呢?我用的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办法。里面从头到尾用一套衣服,演员穿的衣服只换外面的,不换里面的东西。
牦牛的大外套感觉像墩布,其实是一种布的再造,制作是相当复杂的,对我挑战非常大。
记者:感觉牦牛不就是把布弄成一条条的就成了,没想到一个牦牛就这么复杂?
陶蕾:这台戏的服装制作上是非常复杂的,咱们还是说那大袍,你做的服装得让演员从动作上找到动物的形态,得考虑不能让服装束缚演员的动作。所以我就让演牦牛的男孩穿一条大裤子,披上件牦牛外套就上台了。
记者:我觉得你的这种服装的设计非常不错,也非常适合舞台表演,因为舞台剧和电视剧还不一样,它有时间的限制,一幕结束,另一幕上演,演员的服装就得跟着换。所以服装的设计也得考虑易于更换。
陶蕾:那是肯定的。而且我更多地还是考虑了从概念上给它现代起来。首演时候你们来看看,就会明白我说的现代是什么样的了。
记者:我看这部戏讲的是关于昆仑山神话,西王母的故事。那么在这部戏中,你用什么来表现各种神呢?
陶蕾:设计这部戏我一共画了50多张图,300多套衣服的样板。里面有神和人,我得把它区分开,中国人对有些神的想像基本定格,比如观音啊什么的就是披着白纱。但是对其他神的想像都有各自的版本。我这次把神做得非常地简洁,每一个神就是一种色彩,但是简洁并不代表简单,虽然做到简洁,但还融入了民族特色。
记者:一部戏画了上百张图,那这些图中包括废掉的吗?
陶蕾:当然没有包括进去。这次画废的图非常多,所以说这是我有史以来做得最累的一台,比如树神,刚开始说要一个天地通灵的,我回去就画,然后又说不对了,又说要一个蒙古族的,再重新画,就是这样不停地改,不停地向现在的这个形象靠拢。光树神就画了4张。
记者:神在这部戏中算是主角了。那对神的服装的理解导演会不会有和你分歧比较大的时候?
陶蕾:当然有。每一个人对神的想像都不一样,但这并不是说我们的想法水火无法相容。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会坐到一块儿大家开个会,这就需要磨合,最后的方案就是我们讨论出来的。但是这个剧组这几位主创,包括舞美,编舞这几个人,我们之间的合作非常愉快,因为我们对同一件事的想法常常惊人地相似。以前我们这几个人都没有合作过,这是第一次,但是一块儿工作却是非常地默契。
记者:青海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在这部戏里也需要将少数民族的东西融在这部现代概念的舞台戏里,你觉得这对于你来说是一次比较大的挑战,为什么这么说呢?
陶蕾:就像我第一次去青海的时候,我买了本杂志看到青海藏族的女孩子的辫子,一直垂到小腿这儿,而且头发上戴的那么重的长长的银饰,这时我突然发现我们的生活是完全不一样的,是生活在两个世界里的。所以要做这部戏我首先考虑的就是必须先理解到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文化,所以感觉对我挑战比较大。比如青海独有的一个民族——土族,他们服装中最典型的就是彩虹袖,在舞台上我把彩虹袖做成了一个裙子。
记者:在接这部戏之前去过青海吗?对青海了解多少?
陶蕾:之前对青海一点都不了解。这部戏的前期采风,我去了两次。
记者:听说你属于那种去了青海下飞机就吐的人。
陶蕾:对呀。当时我一下飞机就感觉胸口疼。眼睛也疼,疼得就快掉出来了似的。头也疼,就像炸了一样,反正哪都不舒服,呆了几天更厉害,后来只好先回了北京。回了北京,就立马儿像没事儿人一样。
记者:能亲自感受一下青海的风情非常难得的,你会不会觉得可惜?
陶蕾:你说得很对,这种机会很难得,虽然我待的时间不长,但是去了也看了很多东西,包括青海花儿。只有亲自去感受当代民族的东西才能在创作的时候才思涌动。虽然觉得可惜,但是我想以后有机会我还是会再去一次。
张武曾经和记者说,陶蕾是服装圈里唯一一个看舞美图的人。这也证实了陶蕾的话,一部舞台戏的创作,每个人既有分工,又是一个整体,在舞台上,每个人都应该是一个服从的角色。舞台最终呈现出来的是一个整体的展示,而不是某一方面的鹤立鸡群。
采访后记:在开始接触与青海市人民政府合作的成桥文化公司老总陈丹阳时是他们在一起开会的时候,那时就听陈丹阳戏谑:这部戏折磨人。陶蕾说,虽然这部戏这么折磨人,但是我依然乐在其中。因为《秘境青海》,他们每个人的创作都得到了一次非比寻常的厉炼。而且也因为这部戏,让大家都为大美青海的魅力所折服!
相关链接
陶蕾
香港弗蕾格尔国际有限公司、弗蕾格尔服装设计(北京)有限公司服装设计总监,毕业于德国慕尼黑时装学院时装设计系及北京舞蹈学院,曾任中国歌舞团主要演员,香港演艺学院中国舞讲师,并以《舞人行旅》——“陶蕾个人专场舞蹈晚会”参加了第四届中国艺术节。曾获德国“Die Handwerkskammer und die Firma HIS”时装比赛第一名,现专门从事服装设计,在舞台演出设计方面获得奖项有:2004年金狮奖全国杂技比赛舞美(服装)设计奖;2006年获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大奖;全国歌剧、舞剧、音乐剧展演一等奖;2007年获文化部“文华”音乐剧大奖;“五个一工程奖”;江苏省音乐舞蹈节优秀服装设计奖。剧目代表作品:大型民族舞剧《黄道婆》《天道》《十里红妆》,音乐剧《星》《晴朗的天空下》《水漫金山》,国家话剧院话剧《霸王歌行》,杂技剧《黄山》、歌舞晚会“法国巴黎丽都——巴黎华羽”,《中国有个海南岛》《中华吟》《文化——额尔多斯》《奔月》《走进延安》《井冈山》《光明之城》《月光下的水仙》《中国变奏》等的服装总设计。担任过两届“文化部春节晚会”的服装设计,2006年担任香港迪斯尼乐园新年节目中国舞顾问。2007年担任上海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副导演。2008年为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设计服装。近期在多个世界名牌在中国的新闻发布会上任艺术总监及服装总设计。其中包括德国万宝龙,法国宝诗龙珠宝首饰、美国摩托罗拉手机、韩国三星手机、德国奥迪、法国轩尼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