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门诊静脉输液中情绪认知理论的护理干预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db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情绪认知理论护理在小儿门诊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门诊输液的1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情绪认知干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输液配合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输液外渗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情绪认知护理有利于提高门诊输液患儿的治疗配合度,改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门诊输液情绪认知护理干预配合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347-02
  小儿是静脉输液中比较特殊的人群,他们静脉血管较细、易滑动、难固定,加之患儿对静脉穿刺的依从性和配合性较差,这些都给静脉穿刺带来了难度。若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处理不当,就会降低一次穿刺的成功率,增加患儿的痛苦,甚至可能造成医疗纠纷[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患儿穿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院自2013年以来对门诊静脉输液的患儿实施情绪认知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00例门诊输液的患者,纳入标准:均由家长陪护入院;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入院有晕厥现象、皮肤出现溃疡、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脏器功能障碍、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儿。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1个月~12个月46例,1~3岁24例,4~7岁17例,>7岁13例;上呼吸道感染合并扁桃体炎42例,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25例,急性腹泻10例,其他23例。将该组患儿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输液种类、输液量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两组患儿均由同一组护理人员进行穿刺操作,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队患儿及家长进行常规的解释,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情绪认知干预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输液前护理:护士在输液室门口迎接患者,衣帽整齐,仪表端庄,微笑服务,应该主动、热情地对患者表示关心,引导患儿进入输液室。与患儿家探视注意运用和藹的语言,多采用昵称和抚摸的方式,通过眼神、表情等暗示性手法,让患儿受到护理人员的情绪变化,从而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特征[2]
  (2)穿刺时的护理: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多给与鼓励性、夸奖性的语言。对于配合度较差的患儿,鼓励其培养勇敢意识,可让患儿观看正在接受输液的其他患儿,引起他们的竞争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如果一次穿刺不成功,则要主动向患者道歉,征得患者同意后换人操作。恰当地应用肢体语言,注意细微环节的安抚性动作,输液过程中药勤巡视,发现可能导致局部液体渗出的行为及时给予温馨的提示,并纠正。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儿的输液配合度、输液外渗的发生率以及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1)治疗配合度:①配合,患儿无哭闹及抵抗行为,能够较好的配合护士进行穿刺,整个操作在安静状态下完成。②坚持配合,患儿有出汗,面部表情较为紧张,但无明显哭闹和抵抗,能够较顺利的完成穿刺。③不配合,患儿大声哭闹,拒绝操作。配合和坚持配合计入配合度。
  (2)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共20个项目,满分100分。所选取患儿家属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4统计学处理。资料的录入和分析使用SPSS17.0软件,用(X±S)表示计量资料,频数表示计数资料,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输液配合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输液外渗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常用手段,具有给药方便,起效迅速等特点,在治疗疾病、挽救生命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小儿输液过程中的护理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关注的焦点。情绪是一种生理心理反应的组织,来自于环境信息,并依赖于短时的评价或持续的评价[3]。良好的情绪可克服心理矛盾冲突、协调和平衡情绪,即使在较困难的情况下也能表现出较高的配合度。我院对50例静脉输液患儿采用情绪认知护理,有针对性的对各种情绪类别患儿进行心理护理,帮助患儿更好的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提高患儿对输液的配合度。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配合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输液外渗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情绪认知护理有利于调动患儿情绪的积极性使之带着愉快的情绪接受治疗,提高门诊输液患儿的治疗配合度,改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温惠娟.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15):118-119
  [2]张雪好,尚睿睿.优质护理在门急诊小儿输液区的运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27):354-355
  [3]梁敏.情绪认知理论对儿科门诊输液患儿的情绪分析及心理干预[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2,25(5):610-611
其他文献
摘要:眼睛是人类最重要的视觉器官,我国盲人已达五百万,约占全球盲人的五分之一[1],医学知识随因特网的普及而更趋于大众,住院病人对护士护理标准提高的同时,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护士是眼科住院患者康复的主要执行者,改善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措施中,护理水平的提高迫在眉睫。  关键词:提高眼科护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346-0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并总结23例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分析与其护理对策,旨在帮助患者提高治愈疗效,减轻痛苦。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均2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灌肠方法进行护理,试验组患者采用新型灌肠技术进行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法下的临床疗效与患者的满意程度。  结果:试验组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对ICU护理风险事件以及相应的防范策略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方法:抽取在2008年12月-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ICU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临床患者25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探讨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原因,总结相应的防范对策。  结果:护理风险事件包括:管道脱落、意外拔管,意外受伤,发生压疮,药物使用不当,输液泵使用不当以及护患纠纷等。  结论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优质护理在精神病院的实施过程及患者满意度,分析其应用效果。  方法:对我院的90例精神病患者,分别实施优质护理方法和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效果。  结果:经过六个月的对比实验,实验组的患者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程度分别为实验组的(98.0±1.3)%和对比组的(86.0±1.2)%,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实施优质护理能够快速提高精神病患者的满意度,是有效的护理模
期刊
摘要:本文就外科手术病人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进行了探讨,并做如下报告。  关键词:外科手术病人术前术后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344-01  手术对任何人来讲都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尤其是意识尚清醒者往往有一种对死亡的恐惧的心理,所以进行一定的术前心理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常可导致病人产生较强的心理和生理反应
期刊
摘要:泌尿损伤(urethraltrauma),在泌尿系损伤中最常见。几乎全部发生于男性尿道,尤其是较固定的球部或膜部。前者多因骑跨式下跌,会阴部撞击硬物(巨石、树木),使球部尿道受压于耻骨弓部而损伤;后者常由于骨盆骨折,断端碎片刺破或撕裂尿生膈所致。也见于尿道器械使用不当、产钳或贯通伤等。本文将我院2008年至2013年收治的12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合文献学习,将护理体会进行报告。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脑积水分流术的护理方式。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30名脑积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30名患者进行脑积水分流术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有效的护理方式。  结果:30名脑积水分流术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住院时间为十天,均痊愈出院。  结论:在脑积水分流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中,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在手术过程中
期刊
摘要:目的:对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选取自2012年10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1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进行舒适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心理等方面都有所改善;由心理因素造成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的情况明显减少;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成年患者的术毕畏寒症状较轻,回访满意度为9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回访满意度84.5%。  结论:在手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对手足口病患者的护理措施。  方法:对20例手足口病患者給予严格消毒隔离加强口腔、饮食、心理、皮肤护理,监测生命体征,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  结果:通过对患者临床表现的认真观察和护理措施的综合应用,避免了交叉感染提高了患儿的治愈率。  结论:手足口病患者经过正规化治疗,护理中注意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综合运用各种护理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提高了治愈率。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急性结膜炎,俗称“火眼”或“红眼病”是发生在结膜上一种急性传染,多在气候温暖湿润的春、夏或秋季发作,传染性极强,但预后良好,几日内炎症即可消退。由于细菌和病毒易于繁殖,通过与患眼接触的毛巾、玩具或公共浴池、游泳池而相互传染,也易在家庭、学校和公共场所流行。本文对急性结膜炎的治疗与护理进行了探讨并做如下报告。  关键词:急性结膜炎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