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注书屋 书香飘农家

来源 :农家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zptxj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0月,张爽开始兼任辽宁省葫芦岛市老边村农家书屋管理员,而她同时担任着乡政府的工作,这让张爽在上任之初就要面对不小的挑战。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老边村村民们都说,老边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文明新风的传播,农家书屋功不可没。
  爱岗敬业,科学管理,实现农家书屋的规范化管理
  刚接手这项工作时,首先考验张爽的就是对配发的上千册图书和音像制品的管理工作。她说:“只有管理好了,才能方便村民借阅、学习,既然做了管理员,就要做好,做出成绩。”她通过参加培训学习,结合农家书屋图书管理的要求,根据图书的用途实行分类管理,并对每册书籍统一编号,粘贴标签,上架分类陈列。经过她连续几天的加班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农家书屋的对外开放。
  张爽利用没有人或休息的时间,一人默默地在心里熟记各种书籍存在的位置,村民只要告诉她需要什么书,她总能很快地从书架上找到,她也因此有了“图书小电脑”的雅称。她定期对图书进行除尘,做好了防火、防虫、防潮等工作。村民借阅书籍,她都详细认真的填写借阅登记,村民还书时,她都要认真检查,看有无损坏,引导村民爱惜图书。
  在平时的图书室的管理中,她严格要求自己必须做到“五勤”,即勤打扫、勤上架、勤巡视、勤整理、勤修补。勤打扫就是要让书屋一直保持窗明几净,使借阅的村民有一种舒适感;勤上架就是把村民归还的图书及时录入、上架,以便让村民及时寻觅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勤巡视、勤整理的目的就在于不乱架,使每一种图书始终保持在固定的架位上;勤修补就是让一些破旧的图书能够经过修补后,方便村民继续借阅。
  通过几年时间的管理工作,张爽渐渐摸索到了一些图书管理的经验,工作起来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心系村民,学以致用,发挥农家书屋服务村民的作用
  “有人借书是件好事,我乐意为他们当好服务员”,这是张爽常挂在嘴边的一句朴实的话。她对来借阅的读者有针对性地推荐书籍。为未成年人推荐生动形象的漫画、寓言故事、作文写作、名人事迹、动画光碟等优秀课外读物。比如对想养生保健的她就推荐《大众健康小百科》;有搞养殖的就推荐《实用养羊大全》《果树稼接新新技术》《优良品种的选择》等。
  “她实在是很贴心。”王阿姨感激地说。“这里图书种类多,除了有农民群众需要的农业科学书籍以外,还有世界名著等适合学生看的书,我可以给自己借书,也可以为我的孩子借阅,真是方便。”同时,张爽经常利用农忙、农闲期间,下田串队,结合每户村民种植、养殖的品种,帮助村民挑选和推荐一些科技类的图书。
  张爽还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在每年的 “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以及村民会议时,她都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依托农家书屋开展书迷竞赛、“读一本好书”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到了寒暑假期时,也是农家书屋最热闹的时候。孩子们都来借阅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脑筋急转弯、写作资料等等,张爽还送给他们一些精美的小书签作为纪念。同时书屋也为返乡的大中专学生提供帮助,给他们推荐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让他们多了解学习一些新技能,和创业、市场调查方面的书籍。
  提高素质,精通业务,提升农家书屋的服务功能
  农家书屋是文化惠民工程,张爽认识到,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农家书屋管理工作对农村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至关重要,而要实现这一作用,提高图书室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是第一位的。为此,她经常利用一切的空闲时间进行图书管理工作方面的学习,以便更加熟练地开展图书室管理方面的业务;另外作为一名农家书屋管理员,她除了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以外,还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工作实践能力。
  在图书管理中既注重“管”,又不忘“理”,认真探讨指导村民阅读的方法,在村民阅读过程中,她积极对村民进行阅读指导。这些工作看似简单,做起来比较麻烦,但她从没有怨言,正因为张爽不懈的努力,赢得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广大农民朋友最愿意来的地方。
  同时,为了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提高图书利用率,自建立以来,一直坚持对学生开放,她认为农村的希望在农村的孩子身上。读一本好书,可能改变一个农家孩子一生的命运,也就改变了一户农家的命运。每年的寒、暑假,每天都有不少中小学生到图书室来借阅图书,张爽负责帮助中小学生选择图书、答疑解难、课外辅导,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习惯,通过定期举办读书会、座谈会等,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目前,老边村农家书屋已接待小学生200人次。
  图书管理工作是非常繁琐而又神圣的。张爽说:“我管理的是图书,传播的是文化和思想。因此,在今后工作中,我要以满腔的热情更加努力地工作,始终如一地为村民朋友服务,每项工作都做到严、细、实,管理要有章有序,有始有终,使农家书屋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有的作用,让每一本书都得到充分的利用,让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农民朋友自己的家。”目前,老边村农家书屋已经借阅图书600册,读者借阅达800人次。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强调:“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把依法治国作为中央全会的主题,标志我们将全面步入法治建设新时代。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开发建设于1999年,搬迁宁夏南部贫困山区的移民群众22万人,回族人口
期刊
近年来,留守儿童遭遇不幸的新闻频繁爆出,今年,在“六一儿童节”之后的第八天,6月9日,贵州毕节4兄妹服农药中毒死亡。一时间,关于留守儿童的话题讨论异常热烈。  6102.55万:全国农村留守儿童  根据全国妇联2013年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0%,占全国儿童的21.88%。全国农村流动儿童达28
期刊
烈日炎炎,却没能阻挡得住村民们读书的脚步,当记者走进山西晋城市阳城县润城镇王村农家书屋时,顿时被村民们的读书热情所感染。书屋正墙上悬挂一幅象征书籍的竹简画,竹简下书“用书籍开启智慧,用智慧点亮人生”。这幅竹简画,为这间农家书屋增添了些许温情,使之更具品位,更富内涵。书屋宽敞明亮,靠墙排列整齐的书柜上摆放着科普、农业、文学、少儿、种植、养殖、家庭等各类书籍,空调全天都开放,五六位读者正在专注而安静地
期刊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北海市银海区下村扎实推进村基层文化建设,于2011年建起了30多平方米的农家书屋,现有藏书3000多册,2014年被评为全区示范“数字”农家书屋。  下村位于北航北海学院东南方,距市区约10公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为其大力发展近海捕捞和海水养殖业提供了极佳的条件。  领导重视,完善建设  下村农家书屋建于2011年12月份,成为当地农民群众喜爱的“求知
期刊
我叫刘熙,现年71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我是原平市法院退休干部,现居住在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西镇乡田家庄村,2009年起担任田家庄村农家书屋管理员。  当书屋管理员是我理想的选择。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农民、农业感情特深。从法院退休回村内定居后,我总想为村里、村民办些力所能及的事情。2008年秋,新村委会大院建成后,村党支部书记让我筹办图书室,我欣然应允。退休几年来总算找到个发挥余热的理想
期刊
狂犬病,又称为“疯狗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是一种人兽共患中枢神经系统急性烈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恐水、畏光、吞咽困难、狂躁等为主要特征,是迄今为止人类唯一病死率高达100%的急性传染病。而狂犬病的元凶,就是一种形如“子弹”的狂犬病毒,在病毒分类上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感染上狂犬病毒,就如同“子弹”击中要害一样,紧随而来的只能是死亡。  狂犬病自古就有,最早的记载可追溯到公元前2300年,美
期刊
山西省汾阳市贾家庄村位于吕梁山东麓,汾河水西畔,距汾阳古城五公里,紧靠太汾高速公路和307国道,与驰名中外的杏花村相毗邻,全村总面积4.2平方公里,居民800户,2600口人。  近年来,贾家庄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和谐发展的道路,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取得了光辉的业绩。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光荣称号。  贾家庄农家书屋建成于20
期刊
晒麦  1979年7月,我参加完高考回到家里的时候,生产队的小麦还没有收完,麦收时正值雷雨时节,整个麦收过程处处体现的就是一个“抢”字,叫“龙口夺食”,我没有理由不参加抢收劳动。大约紧张了半个月,麦子便收完打完了。  一般情况下,麦子晒到半干,就要赶着缴公粮了,那时候,缴公粮是一项神圣而艰巨的任务,各个生产队不但要努力争取超额完成任务,而且还要暗中较劲争取领先完成。所以生产队都是早早就把好麦子送到
期刊
贵州高增侗寨,坐落于贵州黔东南大山深处,侗语称“告顺”, 译汉语称“高增”,其意思是指由从江县城渡口上面随小溪而上排列最顶头的村寨。东、南、北三面环水,小溪由寨前流过,属山谷地带。建寨有600多年的历史,全村579户,2172人,其侗族戏剧文化浓厚,被誉为“中国侗族大歌之乡”。  以饭养身,以歌养心  侗族大歌已有2500年的历史,是一种无乐器伴奏、无人指挥、自然合声的的多声部民间合唱形式,高、中
期刊
史秉材,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精神矍铄,神采奕奕,在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汤家河镇史庄村没有不知道史家大院的,更没有人不知道史秉材的。  自掏腰包办书屋  史家大院是63岁史秉材为史庄村农家书屋取的名字。大院位于史庄村的东头,建在院内的11间平房背靠一个占地8.5亩的大坑。说起大院的由来,恰与这大坑有着紧密的联系。  早在1994年,靠小本生意赚了点钱的史秉材大胆承包了村内废置多年的垃圾坑,并在坑沿儿盖了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