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2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国会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连任后的首篇国情咨文。他表示要继续推动中东和平进程,支持伊拉克战后重建,消除恐怖主义和核威胁,并促进该地区的民主建设。新华社发
2005年2月,布什的国情咨文及其在北约首脑会议上的讲话显示,中东地区将继续成为美国的对外战略重点,但预计未来4年,美国的中东政策带来的所失将远大于所得,其在推进中东“民主改革”、武力对付个别国家、推动巴以和谈以及控制伊拉克局势等方面,都面临着不少困难。分析近几年中东局势的发展可以看出,美国的中东政策有些易放难收,将继续损害美国的软硬实力,甚至可能将引发一段时期内美国力的衰落。
对外政策总体强硬
长期以来,中东形势发展备受美国对外政策尤其是中东政策影响,在布什任期内这一特征将更为明显。综合布什在美国大选期间、连任就职典礼发言、国情咨文以及第二任政府班底组成等方方面面的言行和特点,可以对美政府的中东政策做一粗略预览。虽然2005年2月下旬,布什访问欧洲期间竭力宣扬与欧洲合作解决中东诸多问题,但估计在新任期内,布什政府骨子里不会放弃单边主义、先发制人战略,总体上看,新保守主义主张的咄咄逼人的进攻性战略并未受到冷落,只是在政策表达和行使方式上有所调整,有所“软化”。美将在全世界以推广自由和民主为招牌,继续推行单边谋霸战略。
至于布什政府是否真正将在一定程度上寻求大国协作和多边支持,其单边锋头是否有所收敛,目前并不明朗,不能光看美国政府的表态,还要看今后其实际运作是否言行一致。而过去4年恰恰证明,布什政府一班人马经常言行不一、不按常理出牌。实际上,美国本可以完全采用非战争手段在中东达到其诸多战略目标,甚至还有可能获得更大更多的战略利益,但布什政府班底却选择了战争之路,并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出现战略失误和战术仓促应付的情况。未来4年,美国的中东政策将是所失远大于所得,布什政府铺摊子容易收场难,下一任政府的担子不轻。
中东新构想雄心勃勃
从布什本人和其政府主要成员的对外政策阐述可以发现,美将继续借“推进反恐”等理由,大张旗鼓地在大中东地区强力推行美国概念下的民主和自由,以清除“暴政和恐怖”的滋生土壤,促使穆斯林国家建立民主政体并减低中东穆斯林国家民众对美国的敌视。布什在国情咨文中称,把一个自由安全而不是危险的美国留给子孙后代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从长远来看,美国所追求的和平与自由只有在铲除极端主义和专制暴政后才能获得,而且铲除恐怖和暴政的唯一有力武器就是自由的力量。
布什在2月的北约首脑会议上指出,美国必须负起责任,必须站在民主改革家一边,鼓励民主运动并以切实可行的方式支持民主过渡,帮助地区国家民众抵制压迫、愤懑和恐怖的意识形态;他还提到了从摩洛哥到巴林、伊拉克再到阿富汗等国家已经实行改革的迹象,并对埃及和沙特提出带头进行民主改革的强烈希望,实际也是政治压力。正如布什所说的,在包括巴勒斯坦地区、黎巴嫩、伊拉克、伊朗在内的整个中东地区,推进国家内部的民主将促成国家之间的和平。这反映了美国以民主改革推动地区和平并消除恐怖主义的战略设想。
美国还要努力推进中东和平,并谋求以巴勒斯坦实现民主改革作为契机,推动中东地区改革。布什在2月21日在布鲁塞尔发表的讲话中提出,所有各方都要抓住机遇实现中东和平,美决心确保以巴这两个民主国家能够在和平和安全环境下共同生活,敦促 阿拉伯世界必须制止其媒体的煽动言行,切断对恐怖主义明的暗的资助; 巴领导人必须正视并瓦解各色恐怖组织,打击腐败,鼓励自由创业,赋予人民以真正权力;美还要以色列必须冻结建立定居点的活动,确保一个新的巴勒斯坦国真正能够生存下去。美将帮助巴建立进行有效管理所需的经济、政治和安全制度,使之成为一个真正民主国家。今年3月,英国将主持中东问题会议,商讨有关中东和平问题,打击激进主义势力,建立巴勒斯坦的民主制度,这也是布什所期待的。
改革计划面临重重困难
从这些言论可以看出,布什政府在2004年正式公布并力求推广“大中东民主计划”的基础上,今后4年会按部就班、步步为营推进该计划实施,并视中东局势发展、“民主计划”推行成效而及时做出一些调整。由于4年来美在中东实施的几个重大战略步骤进展均不顺畅,美将采取更加现实的态度。当然,必须看到,阿富汗、巴勒斯坦、伊拉克等大中东地区的三国大选进展相对顺利,短期内达到了布什政府的预期目标,使之欢欣鼓舞。美新政府认为第二任期开局有利,在这些“强心针”刺激下,布什坚定地表示,要以几个国家的民主选举为典范,继续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重视妇女、宗教温和化改革等各方面意图全面、强力推进其“大中东民主计划”。
但从主客观的许多因素分析,“大中东民主计划”推进不会很顺畅,甚至将会陆续遇到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和阻力,甚至是一些困境。其最终的推进结果很可能是虎头蛇尾,不了了之。目前,中东穆斯林国家不愿与美国的改革计划迎头相撞,被迫从2004年上半年起做些主动配合民主改革的姿态,实际上这些国家的政权和民众很反感美国强加于人的改革政策。何况,美国计划的核心是改革一种文明的内核,即软化和弱化伊斯兰文明的本原性因素,推广美国式的西方自由价值观念。从文明本身的动态稳定性和穆斯林对信仰的虔诚特点看,美国的“民主改革计划”短期内或许从表面上会有一些进展,甚至是"辉煌"推进,但从长期看很难成功,而且很可能会导致适得其反、会加剧大中东国家和民众与美国之间的纠纷和矛盾。
因为“大中东民主计划”本身就是带有偏见和双重标准的,是为美国利益和战略推进服务的,带有明显的实用主义色彩。如果美国要切实推进改革,那么沙特等美国的传统盟友就会陷入与美国关系发展的悖论之中,受到不小的冲击,这些国家与美国之间的猜疑和矛盾会增多,埃及、约旦、摩洛哥、巴基斯坦等许多国家的当权者同时可能产生被冒犯和强加的感觉,这些国家的当权者普遍担心改革过于剧烈和急躁而引发国内骚动,危及政权稳固,所以他们心里并不情愿推进改革,只是不得不做出一些表示而已。
美国将如何对付伊朗
美国今后在中东的下一步动向正处于深切的权衡之中。从全球范围看,美国一方面在东亚地区受制于朝鲜半岛局势,更大程度上深受伊拉克局势等中东诸多问题的掣肘和困绕。个别国家大选的表面风光掩盖不了美国政府深感应对诸多中东棘手问题的内心实质感受,些许的策略转机难以扭转战略的严重被动。但按照切尼、赖斯、拉姆斯菲尔德等政府班底的行事风格和强硬主张,美国政府的进攻性战略不会轻易罢手。正如布什重申的,美当然不会轻易从伊拉克撤军,有分析认为美还要继续增兵伊拉克、以承担培训伊军队等任务,也不排除为下一步军事行动做出铺垫和准备。
美可能要在合适的时间内锁定下一个打击目标。人们老早就注意到,从去年下半年到至今,美国与伊朗之间的口水战不断升级,双方互不示弱,高级领导一再相互驳斥,美国对伊朗的压力与日俱增,但考虑到伊朗本身几倍于伊拉克的实力、政权稳固程度和较强的导弹打击能力,美国对伊朗发动全面进攻、推翻其政教合一政权的可能性不大,而对伊朗时刻保持战略压力、采用心理战术的可能性较大。但不排除美以相呼应对伊进行外科手术式精确打击的可能,以实际上比美更不能容忍伊朗发展核打击能力,1981年以长途奔袭炸毁伊拉克核反应堆的行动就是先例。但美国未必轻易对伊朗动手,布什2月21日指出,“伊朗政权必须停止支持恐怖主义,也决不能研制核武器。为了确保自由国家的安全,任何一种选择都是可以考虑的;但伊朗不同于伊拉克,美国正处于外交斡旋的初期阶段。”这反映了布什政府慎重对待伊朗的考虑。布什总统2月下旬访问欧洲之后,美国立场发生了一些变化。美国《华盛顿邮报》2月28日报道说,布什政府正在就是否与欧盟一道通过采取鼓励措施促使伊朗放弃核计划进行内部商讨。
按照美国“大中东民主”计划的战略构想和布什的坚定目标,演变叙利亚和伊朗现政权是迟早的事,只是方式选择的问题。如果先把叙推翻,则美可把伊拉克和叙利亚周边地区彻底控制起来,进而彻底对伊朗形成战略孤立和包围;也可使心存不满的一些地区国家当权者感受到美国的高压,不得不配合美国的战略推进和民主改造。对叙利亚的这一行动端倪在布什的国情咨文初步得以体现,布什把叙利亚摆在了伊朗之前,指责叙支持恐怖主义。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被炸死后,美怀疑是叙在背后指使,并紧急召回美国驻叙大使进行磋商。
对付叙利亚和黎巴嫩的策略选择
在2月14日黎前总理哈里里遇害之前,美国对叙的政策和动向一直不太为世人所关注。其实,长期以来美就对叙用心不浅。布什于2003年12月签署对叙实施经济和外交制裁措施的《叙利亚责任及黎巴嫩主权法》,禁止与叙利亚进行可能被用于其武器项目的贸易,直到美能证明叙没有支持恐怖组织、从黎全部撤出军队。2004年5月,美宣布对叙实施经济制裁。美法一道提议联合国安理会于2004年9月通过了第1559号决议,要求所有外国军队从黎撤出,解除黎民兵和非黎民兵组织的武装,恢复黎“民主自由”权利。美国还不断宣传叙支持伊拉克境内的反美武装和前萨达姆政权的人员。
布什在2月下旬的北约首脑会议上毫不客气地点了叙利亚的名,并加紧介入黎巴嫩事务。他认为,关于民主发展的共同承诺正在黎经受考验,在叙暴虐政权的影响下,这个繁荣一时的国家如今正在经历苦难;叙必须停止支持伊拉克暴力和颠覆活动,必须停止支持那些企图摧毁巴以和平梦想的恐怖组织,必须结束它对黎的占领统治。他特别指出, 黎人民有权获得自由,美国和欧洲都希望看到一个民主独立的黎巴嫩。安理会1559号决议要求尊重黎巴嫩的主权,外国军队和特工撤离黎,在没有外国干预的情况下举行自由选举。布什进而指出,阿富汗、巴勒斯坦、伊拉克都顺利举行了民主选举,如果没有叙干预,今年春天的黎议会选举将成为另一块自由里程碑。在美国的鼓动下,黎反对力量不断举行示威游行,要求恢复黎巴嫩主权和独立,要求叙军撤出,并严查杀害哈里里的凶手,要求现政府辞职。2月28日,被认为是亲叙利亚的总理黎巴嫩总理卡拉米宣布辞职,总统拉胡德已经接受其辞呈,美国则继续向叙利亚政府施压,并加紧介入黎巴嫩局势。黎国内的示威游行风起云涌。
种种情况显示,美可能选择一方面通过与欧洲国家合作对伊朗保持强大压力,同时暂且搁置伊朗,腾出手来重点整治叙利亚。相对于伊朗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叙利亚实力相对弱小,在中东的处境比较孤立,叙以谈判近年来陷入停止,与以色列关系僵持并显得敌对,美以一直指责其支持黎真主党并与伊朗保持战略关系,与美以过不去。而黎是叙的前沿保障之一,美国如果通过和平施压就达到推翻亲叙的黎政府,无异于兵不血刃而屈人之兵,拔除了叙的同盟和屏障之一。进而,美可能将视情况发展或选择对叙施加高压,或动用武力。以色列将与美国进行配合对付叙,以对此并不讳言。2月25日发生特拉维夫爆炸事件后,以国防部长莫法兹趁机谴责叙与伊斯兰圣战组织一起参与了爆炸袭击,他指责叙继续支持“恐怖组织”,并为这些组织提供庇护。以表示不会对“这种袭击行为无动于衷”,将随时对叙进行军事打击,并将在国际上发起对叙的外交攻势。这些都可能引导今后美矛头突然直指叙。
伊朗和叙利亚是两块“硬骨头”
针对美国咄咄逼人的言行,伊朗、叙利亚和俄罗斯积极谋求联合。俄罗斯近年来在东欧、中亚和中东饱受美国挤压,此次在中东时局剧变的风口浪尖上,俄宣布支持叙利亚和伊朗,一方面向叙出售导弹发射设施,同时,俄总统公开答应向伊朗布什尔核电站提供核燃料。2月20日,英国《星期日电讯报》载文称俄加强同伊朗和叙利亚关系将使俄美两国更加对立,发出了“俄罗斯站在哪一边”的质问。欧洲国家和联合国等国际社会的诸多方面也不愿美国继续动武解决类似争端,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明确反对美国对伊朗动武。当然,要对叙利亚、伊朗和俄罗斯的三方联合有个正确估计和看待,三国结盟形式多于实质。
美国在对待叙利亚和伊朗方面面临着矛盾和两难。如果美国继续鼓噪并插手,黎国内局势有可能出现动荡,叙面临的困难境地更加严重,无疑这是有好处的,如果能够和平演变这些不听话的政权,美国和以色列是有好处的。以也将在和平谈判中居于更主动地位。但这样对美的中东政策和构想并非全都是好处,也将影响到美国中东促和战略的实施。一旦美打击叙,则将直接危及阿以和谈进程,直接冲击美国在巴以轨道上的促和目标;叙具有一定军事打击能力,如对以先发制人,则使美以得不偿失。
叙不愿正面相撞而遭到打击,而是努力减少美国的借口,2月下旬,叙政府承诺重新部署在黎的1.4万军队,并将抓获的萨达姆同母异父的弟弟于2月27日转交给伊拉克。尽管如此,美国继续保持高压,2月下旬访问黎巴嫩的美国助理国务卿称,对叙动武不符合美利益,但不会放松对其保持政治和军事高压。美国的对伊朗政策也一样面临着两难,由于伊拉克的什叶派力量不可避免地日益坐大,美在应付伊拉克国内局势方面有求于伊朗,受到其牵制;但双方在核问题上则继续存在尖锐对立的难以调和的矛盾。美国对伊朗的政策不得不掌握一定火候和分寸。
布什心有余而力不足
美国一方面高度关注中东地区局势发展,着力处理依然是烫手山芋的伊拉克问题,应付变幻多端的巴以局势,力图控制局势发展走向;一方面在大中东地区忙碌于“民主推进”,实施其整合中东政治版图的雄心计划。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尽管美国对推进巴以进展和稳定伊拉克局势费尽心机,并寄于很大的希望,但这两个问题都面临着许多不定因素。伊拉克局势依然混乱,自杀性袭击频发,2月28日的一次爆炸就造成125人死亡。过渡政府权力分配和未来发展充满未知,美军在去留方面陷入两难。巴以双方仅仅是达成停火、恢复接触,领土划分、安全保证、耶路撒冷地位以及难民回归、定居点拆除、水资源分配等实质问题难以取得突破,和平路线图规定的最后期限也是2005年,时间紧迫,而双方的强硬势力又不断破坏刚恢复的和谈,2月25日,特拉维夫爆炸造成4人死亡,沙龙则受到本国极右翼势力的70次死亡威胁,这凸显巴以时局固有的脆弱性。况且,美袒以的一贯政策也很难改变。
巩固“反恐”成果和推进“反恐”难以获得有力合作和支持。先前支持美国在伊拉克反恐的一些国家,澳大利亚、日本、英国态度尚坚决外,其它一些反恐志愿者联盟成员已经出现不同程度动摇。欧盟国家表面上答应配合培训士兵任务,但表示不派兵前往伊拉克。在控制局势、财力支出和兵力部署方面,还要靠美国自身,包袱沉重。
美国的战略针对目标太大、太多,所造成和遭遇的挑战与牵制因素错综复杂,在战略推进过程中将暴露出力不从心和欲速则不达。在忙于应付中东的几年内,美国恐怕难以腾出手来处理朝鲜问题和应对东亚局势。在美国的中东政策背景下,中东地区各国面临巨大转型期,但转型期内各国内部和地区时局也面临动荡的现实危险,反过来对美中东政策推进形成更大牵制。所以,美国中东政策推进面临挑战不少,中东局势走向同样充满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