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大思政的内涵及特点进行分析,重点围绕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从转变育人理念、构建全方位教学、设计人才培养体系、把握育人关键环节、进行全课程思政建设等方面,探索“大思政”育人理念下的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型的构建。
关键词:大思政;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发表的重要讲话--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引发了教育领域如何将“大思政”融入教学工作中的探讨,本文从大思政的内涵出发,积极探索在当今大思政育人理念下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如何调整,构建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珠江学院为例,略论浅谈。
一、大思政的内涵与特点
“大思政”教育,就是高校整合并有效运用自身优势资源,结合自身情况,对思政工作各方面进行系统优化,将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切实落实到位。
“大思政”教育模式在参与人员方面,并不局限于思政理论课专职教师,而是要求全校的教师、党政干部、辅导员乃至全体教职工,都要参与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来。
具体来说,大思政便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大学生日常管理有效地融合,具体体现出下述三个特征:
第一,重视实践教育。基于传统理论,大思政更重视实践教育,将思政教育看作一个总体,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成效。
第二,内容与形式具备开放性。大思政强调教育内容应当与时俱进,契合学生现实状况,补充且革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堂趣味性。
第三,具备较强的延伸性。大思政理念强调了学生求学的整个过程都要遵照“育人为根本,德育最关键”的准则,让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扩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为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决策,应不断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大思政”格局,将思政工作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增强育人实效。
二、构建在“大思政”育人理念下的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
近些年,我国独立学院建设迅速,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但在独立学院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一)独立学院课程安排不合理。独立学院建设初期没有明确的标准和参考样本,导致部分独立学院专业设置比较不合理。
(二)独立学院培养人才的理念滞后。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初期没有明确的课程安排与设置、教学方法、授课内容等方面的定位,盲目性大,学生听课适应性差,知识吸收率低。
(三)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四)实践教学资源缺乏。
2.构建“大思政”背景下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转变思政育人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首先,改变仅注重知识性目标,以知识讲解为重心、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身心的全方位发展。其次,将学生置于主体位置,以学生为核心制定教学计划,全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迪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让思政理论课程发挥作用。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将过去“老师讲解 +学生思考+老师和学生互动”的单线形式逐渐转变为多维度立体化形式,同时,应当对所有的主讲老师加以细分,采用接力的方式完成一门课程的整个教学工作。运用此种方式,学生上课时和多名老师接触,而每一名老师均享有不一样的知识,展现不一样的风采,为此能够让学生掌握的知识量大幅增多。
(二)“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华丽转身——探索构建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专业课程思政是最为关键和最难解决的部分。让思政教育從“专人”转向“人人”。打破思政课教师“单兵作战”、大学思政课“孤岛化”窘境,让每门课程都育人、每位教师都承担育人责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大思政”教学网络。
(三)不断完善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独立学院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应紧抓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任务,坚定不移地走全过程培养、全方位育人之路。
好的人才培养,不只是对人的专业培养,而是对人的品德培养,更是对人的全面培养,尤其要做好价值观教育与正确引导。倡导学生的能力培养与理论学习并重,全面提升学生学习、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要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促进“教”与“学”相融合,围绕学生学习全过程,探索符合高校自身特点的培养模式。此外,实现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无缝连接,有效培养人才。
三、结语
独立学院的生源特点更适合培养应用型的本科层次人才。独立学院的学生群体综合素质较高,社会活动能力较强,有很好的动手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他们的创新能力也较多地指向实际活动而非基础理论。从他们的素质能力和价值取向看,更适合培养成为应用型的创新人才。
在大思政背景下,独立学院探索构建适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模式,有利于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顺应潮流,合理建立全方位育人机制,必将极大地提高培养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楠.大思政视野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 15) : 156-157.
[2]卢范一妮.大思政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教育育人模式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年2月第35卷第1期183-184.
[3]张熙卓,刘洪锋,张蕾.“大思政”背景下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措施研究[J].教育观察,2018 年5月,15,23
[4]邓晖 颜维琦.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上海探索构建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光明日报/2016年/12月/12日/第008版
[5]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学科与课程建设思想理论教育[J].2018.03,64-65
[6]窦艳.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创新,产业与科技论坛[J].2015年14卷第8期,134-135.
关键词:大思政;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发表的重要讲话--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引发了教育领域如何将“大思政”融入教学工作中的探讨,本文从大思政的内涵出发,积极探索在当今大思政育人理念下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如何调整,构建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珠江学院为例,略论浅谈。
一、大思政的内涵与特点
“大思政”教育,就是高校整合并有效运用自身优势资源,结合自身情况,对思政工作各方面进行系统优化,将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切实落实到位。
“大思政”教育模式在参与人员方面,并不局限于思政理论课专职教师,而是要求全校的教师、党政干部、辅导员乃至全体教职工,都要参与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来。
具体来说,大思政便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大学生日常管理有效地融合,具体体现出下述三个特征:
第一,重视实践教育。基于传统理论,大思政更重视实践教育,将思政教育看作一个总体,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成效。
第二,内容与形式具备开放性。大思政强调教育内容应当与时俱进,契合学生现实状况,补充且革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堂趣味性。
第三,具备较强的延伸性。大思政理念强调了学生求学的整个过程都要遵照“育人为根本,德育最关键”的准则,让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扩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为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决策,应不断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大思政”格局,将思政工作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增强育人实效。
二、构建在“大思政”育人理念下的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
近些年,我国独立学院建设迅速,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但在独立学院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一)独立学院课程安排不合理。独立学院建设初期没有明确的标准和参考样本,导致部分独立学院专业设置比较不合理。
(二)独立学院培养人才的理念滞后。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初期没有明确的课程安排与设置、教学方法、授课内容等方面的定位,盲目性大,学生听课适应性差,知识吸收率低。
(三)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四)实践教学资源缺乏。
2.构建“大思政”背景下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转变思政育人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首先,改变仅注重知识性目标,以知识讲解为重心、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身心的全方位发展。其次,将学生置于主体位置,以学生为核心制定教学计划,全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迪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让思政理论课程发挥作用。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将过去“老师讲解 +学生思考+老师和学生互动”的单线形式逐渐转变为多维度立体化形式,同时,应当对所有的主讲老师加以细分,采用接力的方式完成一门课程的整个教学工作。运用此种方式,学生上课时和多名老师接触,而每一名老师均享有不一样的知识,展现不一样的风采,为此能够让学生掌握的知识量大幅增多。
(二)“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华丽转身——探索构建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专业课程思政是最为关键和最难解决的部分。让思政教育從“专人”转向“人人”。打破思政课教师“单兵作战”、大学思政课“孤岛化”窘境,让每门课程都育人、每位教师都承担育人责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大思政”教学网络。
(三)不断完善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独立学院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应紧抓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任务,坚定不移地走全过程培养、全方位育人之路。
好的人才培养,不只是对人的专业培养,而是对人的品德培养,更是对人的全面培养,尤其要做好价值观教育与正确引导。倡导学生的能力培养与理论学习并重,全面提升学生学习、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要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促进“教”与“学”相融合,围绕学生学习全过程,探索符合高校自身特点的培养模式。此外,实现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无缝连接,有效培养人才。
三、结语
独立学院的生源特点更适合培养应用型的本科层次人才。独立学院的学生群体综合素质较高,社会活动能力较强,有很好的动手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他们的创新能力也较多地指向实际活动而非基础理论。从他们的素质能力和价值取向看,更适合培养成为应用型的创新人才。
在大思政背景下,独立学院探索构建适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模式,有利于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顺应潮流,合理建立全方位育人机制,必将极大地提高培养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楠.大思政视野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 15) : 156-157.
[2]卢范一妮.大思政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教育育人模式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年2月第35卷第1期183-184.
[3]张熙卓,刘洪锋,张蕾.“大思政”背景下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措施研究[J].教育观察,2018 年5月,15,23
[4]邓晖 颜维琦.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上海探索构建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光明日报/2016年/12月/12日/第008版
[5]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学科与课程建设思想理论教育[J].2018.03,64-65
[6]窦艳.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创新,产业与科技论坛[J].2015年14卷第8期,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