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商战的潮涌中,“老字号”企业廖若星辰。细细数来,能跻身“老字号”行列的,或历史悠久,或品质精优,或信誉卓越,三者必居其一。如今,在品牌的影响力下,“老字号”成为市场角逐的“宠儿”,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立丰食品作为沪上老字号品牌,经历了数十年的风风雨雨,其独特的经营理念和品牌历史得到了传承,成为了浴火重生的“幸运儿”之一。它从南京西路的一家门店到沪上该行业领军企业,从土特产商店到集产、供、销为一体的商业企业,从地方特产到驰名中外,成为了上海一张熠熠闪光的“名片”。
说到立丰食品,恐怕上海滩上无人不晓,在家嘴馋时的舌尖美物,在外旅游时的随身零食,过年做客时的伴手礼,随处都能看到立丰的影子。那么,是什么支撑这个品牌成为沪上老字号?是什么让它从小小土产店迈向年销售额5亿元的食品企业?“立诚天下,丰实人间。我们卖的不是一粒牛肉干,不是一根香肠,而是传承数十年老字号的品牌文化,更是一种健康文化。”这就是立丰食品成功的“秘诀”?还是让上海立丰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曹稼桢亲自告诉我们……
立丰食品的前世
每一个品牌的背后,都有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立丰”的故事始于1938年。
那一年,广东籍商人陈炳尧在南京西路上创办了上海立丰食品有限公司的前身“公成南货店”,主要经销广帮土特产及粤味烧烤熟食等,并自产自销广式香肠和腌腊制品,由于产品风味独特,经营有方,生意十分兴隆,是解放前上海规模和影响较大的南北货商店。
1967年8月公成南货店与相邻的立丰供销合作社合营,组建了立丰广东土产食品商店。其秉承公成南货店的传统,以经营广帮土特产为主,坚持名、特、优、新的经营方针,自产自销风味独特的粤味熟食,风靡沪上,供不应求。
90年代,上海立丰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通过生产技术改造、产地配套加工、建立连锁销售服务等,大打品牌战役,很快将这家闻名遐迩的“中华老字号”土特产商店发展成一家在上海拥有百家连锁专卖店的商业企业,产品基本覆盖休闲鱼肉制品领域,市场遍布全国的生产、销售、研发相结合的新型商业企业,成为上海该行业领域的领头羊。
从1938年至今,立丰食品已经历经了七十几个年头,它见证过无数“老字号”企业的创业、发展、辉煌、动荡、倒闭、新生……很多已成回忆,也有很多还在与时俱进。都说经营一家百年老店比起重新创业难上几百倍,那么在立丰食品的背后,是谁坚持背负传承“老字号”的重任?是谁在风雨中掌舵?
三个阶段一个信念
曹稼桢,上海立丰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1979年,他从农场回来后,加入了当年的“立丰”做学徒,学习如何加工制作牛肉干、香肠、烧鸭等热销产品。1982年,升做场长;1984年,成为企业副经理;1987年,正式任命为企业法人代表……一连串的数字跳跃,成就了曹稼桢未来的事业。
南京西路1607-1619号,曹稼桢从这里起步。和许多创业故事不同,他的回忆并非以“苦”这个关键词开始,而是以3个时间结点开始。
1985年4月30日之前,“立丰”还处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转换时期,所有产品都是凭票购买。立丰的原材料都有专门配给,不用销售,只要有产品就能卖掉。曹稼桢用一句话总结了立丰食品发展史上的第一阶段,“计划经济中,做什么都不用愁的。”
1985年5月1日至1996年10月3日,“立丰”正式走“市场经济”之路,采取自主采购、加工、销售为一体模式经营。“所有产品都可以放开来卖,之前还有核价权,5月1号之后,我们就自己定价了。”短短11年时间,曹稼桢就带领着立丰食品跨越了企业史上的第二阶段。
1996年10月4日开启了立丰食品成长的第三阶段,也是立丰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当年,地处南京西路静安公园东侧的商店地块因建造地铁车站需要,立丰被动迁,使企业失去了黄金地段和零售优势,年销售额锐减,职工面临下岗。“当年的场景我记忆犹新,我安排了25辆搬家车,搬到晚上7点。100多名员工在老店门口久久不愿离去。”当年区政府提出“谁家孩子谁家抱”,立丰搬家没有动迁费,有的就是立丰的品牌和一群对立丰依依不舍的老员工。此时此刻,面对立丰职工殷切期待和立丰这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品牌,曹稼桢做出了一个关键性的决定,带领全体立丰人开始二次创业。“我当时就说了三句话:‘立丰品牌不能倒。立丰员工不能散。立丰员工不下岗。’”
虽然经历了立丰成长史上的三个阶段,经历了困难的动迁,但是曹稼桢始终坚持要发扬老字号特色的信念。思路决定出路。在确定扛起传承“老字号”的重任后,他首先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龙头,以商办为依托,发展现代商业”的短期目标和“立诚天下,丰实人间”的长期目标,迅速扩大了立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其次狠抓新品开发,扩大产品规模,发展系列化产品,如今立丰已有400余个品种及规格产品,共八大系列。
最近几年,曹稼桢又有了一个“网络扩张”的新计划,他先后利用中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先后在贵州、河南、安徽、江苏发展合作伙伴,以立丰品牌和市场为纽带,确保品牌创新的资源和市场优势。就这样,在他的带领下,立丰人把压力变动力,把市场当考场,依托品牌优势,从观念、体制、管理、生产、经营、服务、质量等方面对老字号企业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闯出了一条“没有商场找市场,依托产品打市场”的品牌创新道路,实现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龙头,以商办工为依托,发展现代商业”的短期目标。
“网络扩张”不仅让立丰品牌遍布全国,更重要的是,遍布全国的销售和服务网络为立丰未来的发展构筑了更大的平台,奠定了立丰向更高目标进军的基础。
做有良心的食品企业
立丰品牌的各种食品,无论是牛肉干系列、香肠腌腊系列、鸭肫肝,还是肉松、肉枣系列、蜜饯炒货系列,都在消费者中间有着良好的口碑。这得益于一个核心:用良心做企业的品质保证。
“做食品行业一定要有良心。”
早在2000年,曹稼桢就提出“企业要入世,必须质量先入世”的指导思想,只有狠抓质量,才能彻底改变老字号企业落后的面貌。经过改革和整顿后,2001年5月,立丰就通过了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认证,成为静安区商业系统第一家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食品企业,在2008年又通过了ISO22000食品安全质量体系认证。
“消费者完全可以放心吃立丰的食品。就好比牛肉干,我们保证做到每粒牛肉干都是无任何添加,内含丰富的蛋白质,我自己的孩子也是从小吃这个长大的。”曹稼桢告诉我们,针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立丰多年前就以采购部和质量技术部门为组合,建立了从供应商资格认证开始到进货的严格控制流程。同时根据ISO22000食品安全质量体系要求,公司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质量技术部门全程跟踪供应商生产和出货产品质量,确保公司采购产品的安全。
不仅在源头上把好食品安全阀门,在生产中敞开大门主动接受权威监督,更是在售中和售后服务中,真心诚意接受市场和消费者的监督,这是立丰积极践行质量责任的又一记“重拳”。
“我们坚决不允许有质量问题的产品流入市场。”针对这个问题,最近几年立丰专门设立了服务热线,配备服务专员及时处理市场顾客投诉,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做出产品召回和销毁措施。同时,立丰也对市场退货产品制定了《上海立丰食品有限公司退(调)货管理办法》 和《上海立丰食品有限公司退货处理流程章程》。从制度上规避了退货问题产品重新流入市场的可能性。正是因为这份坚持,立丰目前已经能做到顾客100%的满意度。
上海人对立丰的关爱和认同,是源于它传统文化的积淀和传承。立丰的发展和品牌质量的提升,又充实和丰富了这一老字号的内涵。曹稼桢是一个极富战略管理思路的企业家。他的思想和目标,扩展了立丰的发展空间和前景。未来几年,他将进一步拉长立丰的产品线,以更好的拓展立丰的影响力和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立丰未来的路还很长,在曹稼桢的带领下,我们相信立足全国已经不再是梦想。
说到立丰食品,恐怕上海滩上无人不晓,在家嘴馋时的舌尖美物,在外旅游时的随身零食,过年做客时的伴手礼,随处都能看到立丰的影子。那么,是什么支撑这个品牌成为沪上老字号?是什么让它从小小土产店迈向年销售额5亿元的食品企业?“立诚天下,丰实人间。我们卖的不是一粒牛肉干,不是一根香肠,而是传承数十年老字号的品牌文化,更是一种健康文化。”这就是立丰食品成功的“秘诀”?还是让上海立丰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曹稼桢亲自告诉我们……
立丰食品的前世
每一个品牌的背后,都有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立丰”的故事始于1938年。
那一年,广东籍商人陈炳尧在南京西路上创办了上海立丰食品有限公司的前身“公成南货店”,主要经销广帮土特产及粤味烧烤熟食等,并自产自销广式香肠和腌腊制品,由于产品风味独特,经营有方,生意十分兴隆,是解放前上海规模和影响较大的南北货商店。
1967年8月公成南货店与相邻的立丰供销合作社合营,组建了立丰广东土产食品商店。其秉承公成南货店的传统,以经营广帮土特产为主,坚持名、特、优、新的经营方针,自产自销风味独特的粤味熟食,风靡沪上,供不应求。
90年代,上海立丰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通过生产技术改造、产地配套加工、建立连锁销售服务等,大打品牌战役,很快将这家闻名遐迩的“中华老字号”土特产商店发展成一家在上海拥有百家连锁专卖店的商业企业,产品基本覆盖休闲鱼肉制品领域,市场遍布全国的生产、销售、研发相结合的新型商业企业,成为上海该行业领域的领头羊。
从1938年至今,立丰食品已经历经了七十几个年头,它见证过无数“老字号”企业的创业、发展、辉煌、动荡、倒闭、新生……很多已成回忆,也有很多还在与时俱进。都说经营一家百年老店比起重新创业难上几百倍,那么在立丰食品的背后,是谁坚持背负传承“老字号”的重任?是谁在风雨中掌舵?
三个阶段一个信念
曹稼桢,上海立丰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1979年,他从农场回来后,加入了当年的“立丰”做学徒,学习如何加工制作牛肉干、香肠、烧鸭等热销产品。1982年,升做场长;1984年,成为企业副经理;1987年,正式任命为企业法人代表……一连串的数字跳跃,成就了曹稼桢未来的事业。
南京西路1607-1619号,曹稼桢从这里起步。和许多创业故事不同,他的回忆并非以“苦”这个关键词开始,而是以3个时间结点开始。
1985年4月30日之前,“立丰”还处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转换时期,所有产品都是凭票购买。立丰的原材料都有专门配给,不用销售,只要有产品就能卖掉。曹稼桢用一句话总结了立丰食品发展史上的第一阶段,“计划经济中,做什么都不用愁的。”
1985年5月1日至1996年10月3日,“立丰”正式走“市场经济”之路,采取自主采购、加工、销售为一体模式经营。“所有产品都可以放开来卖,之前还有核价权,5月1号之后,我们就自己定价了。”短短11年时间,曹稼桢就带领着立丰食品跨越了企业史上的第二阶段。
1996年10月4日开启了立丰食品成长的第三阶段,也是立丰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当年,地处南京西路静安公园东侧的商店地块因建造地铁车站需要,立丰被动迁,使企业失去了黄金地段和零售优势,年销售额锐减,职工面临下岗。“当年的场景我记忆犹新,我安排了25辆搬家车,搬到晚上7点。100多名员工在老店门口久久不愿离去。”当年区政府提出“谁家孩子谁家抱”,立丰搬家没有动迁费,有的就是立丰的品牌和一群对立丰依依不舍的老员工。此时此刻,面对立丰职工殷切期待和立丰这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品牌,曹稼桢做出了一个关键性的决定,带领全体立丰人开始二次创业。“我当时就说了三句话:‘立丰品牌不能倒。立丰员工不能散。立丰员工不下岗。’”
虽然经历了立丰成长史上的三个阶段,经历了困难的动迁,但是曹稼桢始终坚持要发扬老字号特色的信念。思路决定出路。在确定扛起传承“老字号”的重任后,他首先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龙头,以商办为依托,发展现代商业”的短期目标和“立诚天下,丰实人间”的长期目标,迅速扩大了立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其次狠抓新品开发,扩大产品规模,发展系列化产品,如今立丰已有400余个品种及规格产品,共八大系列。
最近几年,曹稼桢又有了一个“网络扩张”的新计划,他先后利用中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先后在贵州、河南、安徽、江苏发展合作伙伴,以立丰品牌和市场为纽带,确保品牌创新的资源和市场优势。就这样,在他的带领下,立丰人把压力变动力,把市场当考场,依托品牌优势,从观念、体制、管理、生产、经营、服务、质量等方面对老字号企业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闯出了一条“没有商场找市场,依托产品打市场”的品牌创新道路,实现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龙头,以商办工为依托,发展现代商业”的短期目标。
“网络扩张”不仅让立丰品牌遍布全国,更重要的是,遍布全国的销售和服务网络为立丰未来的发展构筑了更大的平台,奠定了立丰向更高目标进军的基础。
做有良心的食品企业
立丰品牌的各种食品,无论是牛肉干系列、香肠腌腊系列、鸭肫肝,还是肉松、肉枣系列、蜜饯炒货系列,都在消费者中间有着良好的口碑。这得益于一个核心:用良心做企业的品质保证。
“做食品行业一定要有良心。”
早在2000年,曹稼桢就提出“企业要入世,必须质量先入世”的指导思想,只有狠抓质量,才能彻底改变老字号企业落后的面貌。经过改革和整顿后,2001年5月,立丰就通过了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认证,成为静安区商业系统第一家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食品企业,在2008年又通过了ISO22000食品安全质量体系认证。
“消费者完全可以放心吃立丰的食品。就好比牛肉干,我们保证做到每粒牛肉干都是无任何添加,内含丰富的蛋白质,我自己的孩子也是从小吃这个长大的。”曹稼桢告诉我们,针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立丰多年前就以采购部和质量技术部门为组合,建立了从供应商资格认证开始到进货的严格控制流程。同时根据ISO22000食品安全质量体系要求,公司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质量技术部门全程跟踪供应商生产和出货产品质量,确保公司采购产品的安全。
不仅在源头上把好食品安全阀门,在生产中敞开大门主动接受权威监督,更是在售中和售后服务中,真心诚意接受市场和消费者的监督,这是立丰积极践行质量责任的又一记“重拳”。
“我们坚决不允许有质量问题的产品流入市场。”针对这个问题,最近几年立丰专门设立了服务热线,配备服务专员及时处理市场顾客投诉,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做出产品召回和销毁措施。同时,立丰也对市场退货产品制定了《上海立丰食品有限公司退(调)货管理办法》 和《上海立丰食品有限公司退货处理流程章程》。从制度上规避了退货问题产品重新流入市场的可能性。正是因为这份坚持,立丰目前已经能做到顾客100%的满意度。
上海人对立丰的关爱和认同,是源于它传统文化的积淀和传承。立丰的发展和品牌质量的提升,又充实和丰富了这一老字号的内涵。曹稼桢是一个极富战略管理思路的企业家。他的思想和目标,扩展了立丰的发展空间和前景。未来几年,他将进一步拉长立丰的产品线,以更好的拓展立丰的影响力和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立丰未来的路还很长,在曹稼桢的带领下,我们相信立足全国已经不再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