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强制措施在职务犯罪侦查中 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措施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lowerri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务犯罪侦查有其特殊性,强制措施具有保障诉讼顺利进行的重要功能,应当建立适应职务犯罪侦查的强制措施体系,本文主要探讨现行强制措施体系中取保候审存在的问题,从理念和制度上做一个梳理,并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职务犯罪侦查;取保候审
   一、取保候审强制措施在职务犯罪侦查中的功能定位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相对于普通刑事案件具有自己的特殊性。一是犯罪嫌疑人具有较强的对抗侦查能力。二是侦查机关的侦查手段较公安机关单一薄弱。三是职务犯罪侦查中大量依赖于言辞证据,实物证据较少。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要求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提供担保,以保证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非羁押性强制措施。取保候审具有三大诉讼功能。一是保障诉讼顺利进行;二是替代羁押功能;三是人权保障功能。
   二、取保候审强制措施在适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取保候审适用条件缺乏可操作性,需要完善证据规则
   检察机关适用取保候审强制措施比率较低,未发挥其替代羁押和人权保障功能。在职务犯罪侦查中,检察机关适用取保候审中对社会危险性的判断成为实践中一个难题。对危险性的估计过高,对犯罪嫌疑人的拘留逮捕会侵害其合法权益;如果对危险性估计过低则又发生犯罪嫌疑人干扰妨碍诉讼的情况。另外,关于逮捕措施,刑诉法及其解释规定了周密的证据条件,而取保候审的规定缺少证据条件,应当对危险性规定详细的证据条件,才能用好这一措施。
   (二)取保候审的保证方式单一
   我国取保候审的方式有两种,即保证人和保证金。在检察机关办案的实践中,一般很少采用保证金的方式。究其原因,在于职务犯罪的嫌疑人一般是有一定身份和稳定收入的人,并且所涉为经济犯罪,采用财产保全对其强制力不大。另外六部委《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2条规定“取保候审保证金由公安机关统一收取和保管”,检察机关因此不愿意采用财保方式。
   1、保证人。保证人对犯罪嫌疑人的强制约束是这一制度的初衷,在职务犯罪侦查中,犯罪嫌疑人有时候提出单位领导当其保证人,但我们发现保证效果并不理想。
   2、保证金。检察机关很少适用保证金方式,使这一制度毫无用武之地,本文认为保证金以现金的方式收取形式单一,有价证券、不动产、汽车等财产都可以成为保证方式。
   3、保证人和保证金的选择性。现行刑诉法解释明确规定保证人和保证金选择适用,不可同时使用。检察机关办案人员普遍反映,一种方式难以起到诉讼保障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应该同时适用。
   (三)取保候审的执行流于形式
   取保候审的由公安机关来执行,在职务犯罪侦查中的做法是检察院作出取保候审的决定,送达犯罪嫌疑人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执行。然而根据我们办案的经验,取保候审的执行基本流于形式,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保而不管”。犯罪嫌疑人利用人身自由没有被拘束的有利条件,诱使逼迫证人改变证言,或者寻求“法律指点”,通过各种社会关系向检察机关说情施压,给案件的侦查造成不利局面。
   (四)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处罚不力
   现行刑事诉讼法虽然规定了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处罚措施,从实践中的执行情况来看,这些处罚措施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职务犯罪侦查中,即使犯罪嫌疑人违反了取保候审的规定,检察机关也鲜有追究其责任的。对保证人罚款的制裁措施因难以执行而无法落实,而追究保证人的刑事责任也因取证较为困难而无法实现。
   (五)当事人缺乏相应的救济途径
   现行取保候审决定程序是典型的行政性的单方决定程序,当事人缺乏参与决定,
  是否采取保候审的机会,尤其是办案机关不予取保候审时,法律没有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设置有效的救济途径,即使申请方对司法机关不同意取保候审决定持有异议,也无法获得程序救济,从而使得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取保候审的权利大多流于虚置。
   三、取保候审完善之法理层面考量
   1、取保候审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项诉讼权利。树立诉讼权利本位的思想,来指导这一强制措施的改革。依照作者在检察机关工作的体会,绝大部分办案人员远没有认识到取保候审的权利性,只要符合拘留、逮捕的条件的,绝不适用取保候审,对于犯罪嫌疑人及其律师申请取保候审,也以各种理由拒绝,这种做法显然缺乏诉讼权利意识。
   2、取保候审的适用是无罪推定原则的制度体现。依据无罪推定原则, 被指控人在法院生效判决确定有罪之前在法律上是无罪的,享有与普通公民一样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等各项宪法权利。从诉讼的角度理解,无罪推定权赋予被指控人不承担犯罪构成要件的证明责任,有权通过辩护权的行使维护自己无罪、罪轻的实体权益。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把无罪推定作为每个公民的基本人权规定在宪法之中,使之成为公民的一项基本的宪法性权利。既然被告人在合法宣判之前是无罪的,他就应该享有人之为人所应享有的基本权利,本就不应该对其羁押。对不符合保释条件的被告人进行羁押,仅仅是为了保证诉讼的正常进行,而并非认定被告人有罪,因而在被告人最终被宣告无罪时,应当对其进行损害赔偿。
   四、完善取保候审强制措施的立法建议
   1、建立取保候审的风险评估机制。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适用取保候审,应该进行综合的考量,建立一套风险评估机制。评估风险的常用办法就是综合考察案件侦查的进展情况、犯罪嫌疑人的取保记录、犯罪的性质、以及证据的固定情况等因素。只有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综合的考量,才能评价其社会危险性的高低,以及是否会妨害诉讼的进行等。在司法实践中,并没有这样一套风险评估机制,而且立法上对取保候审条件规定过于抽象和模糊,取保候审往往由办案人员自由裁量。由此导致的结果可能是犯罪情节轻微、人身危险性较小的犯罪嫌疑人被羁押,而那些有较高社会危险性、犯罪性质严重的嫌疑人反而获得取保候审的权利。
   2、取保候审的共同监管机制。鉴于目前情况下公安机关以及负责取保候审具体执行的被取保候审人所在地的派出所难以独立完成取保候审期间的监管工作,应确立其他机构和组织参与的共同监管机制,广泛吸收各种社会力量的参与,以弥补司法资源的严重不足。协调社区共管机制,例如街道办事处、居民、村民委员会或者专门的社会组织参与监管。
   3、建立多元化、体系化的保证方式体系。增加财产保证,允许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有价证券、房产、汽车等非现金财产作为担保;其次是实现多种保证方式的灵活运用,在特定情况下允许合并适用保证金保证和保证人保证,平衡两者的利弊,增强取保候审的适用效果。
   4、完善取保候审的救济程序。具体而言,在取保候审的决定程序中引入司法审查机制,在作出取保候审决定的过程中,应当采用听证的形式,检察机关必须聆听被追诉者的陈述和辩解,同时要保障律师参与到取保候审中来,以使被追诉者有足够的力量影响取保候审决定的作出;如果取保候审申请方对驳回其申请持有异议,可以向上一级检察院提出再次申请。
   5、在取保候审中,应当强化对违反取保候审法定义务的责任机制,对被取保候审人逃跑行为有过错的保证人,可根据具体情况适用下列制裁方式:(1)在财保中没收保证金,在人保中予以罚款;(2)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承担民事连带赔偿责任;(3)由检察机关做出司法拘留决定;(4)根据事实,已经构成犯罪的,检察机关可以指控保证人不履行保证义务罪,由检察机关立案侦查。
  (作者通信地址:广西梧州市长洲区人民检察院,广西 梧州 543000)
其他文献
审理期限问题历来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2000年9月28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各类案件的审限、审限的计算、延长报批等规定的比较明确,但在实践适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加以进一步修改完善。近期,笔者对此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以期对修改《规定》有所裨益。  一、《规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综合方面   委托宣判
期刊
近年来,违法建设势头愈演愈烈,并已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管理中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但违法建筑处理却面临着种种困境,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不能有效保护城乡建设有序发展,还有损法律尊严和政府公信力,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本文通过对实践中出现的案例进行分析,发掘其中存在的四种深层次当前难以解决的问题,并探寻解决该系列问题的方法,以期有助于执法部门有效控制违法建筑行为、消除违建物,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案例引发
期刊
近年来,国家对 “三农”问题持续关注,支农惠农补贴资金日益增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征用农村土地拆迁等工作也越来越多。但由于在教育、制度、管理、监督等方面措施相对滞后,农村基层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些村干部在开展各项公务活动过程中,利用职权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涉农职务犯罪案件仍时有发生,严重损害群众的利益,为广大群众所深恶痛绝。所以如何防止和减少涉农职务犯罪的发生,是当前检察机关面临的一个重要课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国防法》、《兵役法》、《军人抚恤优待条例(2004)》等相关法律的查阅研究,总结归纳出我国现行法关于军人待遇的规定。并通过对比国外相关立法,结合自己的思考,对今后我国军事立法在军人待遇方面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军事法律;军人待遇;军事法完善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但如何“养”确是一个各国都无法忽视的一个问题。养兵不只是将军人培养成合格的国家卫士的问
期刊
摘 要: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已经在许多国家刑事领域中发展成较为成熟的制度。它的存在和发展不仅是解决犯罪数量增加而司法资源有限等司法现实的一种选择,更是实现刑罚最终目的、维护社会稳定的一条途径。我国一些地方也进行着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尝试,但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制度。至于什么是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其建立的理论基础何在?本文将从这一角度浅析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附条件不起诉;人权保障主义;刑
期刊
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判决、裁定及其他法律文书,一经生效便具有法律强制力,负有义务的公民或法人必须执行,任何拒不执行或情节严重的行为即意味着对国家法律权威的挑衅。  为惩罚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我国刑法规定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全国人大常委会和最高人民法院分别通过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对该罪进行了一系列规定(参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对〈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的补充》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
期刊
一、充分认识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检察文化建设是基层检察院发展的必然要求    检察文化是检察机关在依法行使检察权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时代特征、体现检察特点的一系列文化理念、执法思想、工作方式、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等意识形态方面的集合,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管理理论和管理形式,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检察工作的发展也需要先进文化的支撑和推动。虽然文化影响人们行为的方式是潜移默
期刊
摘 要:关于刑罚的争论最终会归结为是否特定犯罪现实地造成了危害,如果造成了危害,是否是刑罚应该惩罚的危害。实际了,无论是功利主义理论还是报应主义理论,不同刑罚理论解决的核心问题应该是行为是否会造成危害,造成了什么样的危害,确定这种危害是不是刑罚规制的范围。  关键词:犯罪;刑罚;危害   刑罚大体上有两个阵营,一个是功利主义陈营:认为刑罚在减少不法行为的层面上具有正当性。可以通过限制自由的方式减
期刊
摘 要:对都昌县近三年查办的妨害公务犯罪进行了统计,分析了妨害公务犯罪的危害、特点和原因,并提出了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加强综治网络建设、改进工作方法等预防和减少妨害公务犯罪的对策  关键词:都昌县;妨害公务犯罪;分析    妨害公务犯罪增加国家机关执法成本,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扰乱正常的社会管理秩序,影响恶劣,分析此类犯罪的特点和原因,提出预防和减少妨害公务犯罪的对策,非常迫切和必要,笔者结合办
期刊
摘 要:证明责任对民事诉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证明责任的分配除了法律直接规定外,更多的需要法官的司法裁量。因此如何规范证明责任司法裁量权,防止法官权力的滥用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也是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所在。  关键词:证明责任;司法裁量;诚实信用原则   证明责任在民事诉讼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被人誉为“诉讼的脊梁”,而证明责任分配是证明责任的核心内容。证明责任分配问题是指在讼争事实真伪不明时,应该由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