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孤独的美食家》透视日本社会的文化现象及审美倾向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cphai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来源于生活,电视剧是传播大众文化的重要媒介。美食类电视剧从多个角度反映了饮食文化、时代背景及社会问题,爆火的美食剧容易引发文化新现象。《孤独的美食家》是热播的美食剧,不仅介绍了日本料理,也展现了日本社会的现状。本文从《孤独的美食家》的细节出发,对恭敬感、治愈文化、孤独力与孤独美、距离感与“间文化”等日本现存的文化现象展开分析,透视日本社会的文化现象及审美倾向。
  近年来,日本经济发展迅速,城市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在意识形态方面,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文化发生了改变,导致日本社会的孤独感形成,独特的孤独文化应运而生。《孤独的美食家》对孤独文化有着深刻体现,而它的热播也带来了新的文化热潮,带动了新的审美倾向和文化趋势。
  一、恭敬感
  《孤独的美食家》这部剧的主人公是杂货店老板井之头五郎,讲述了他在工作间隙寻找各种美食的故事。井之头五郎无论对谁都持有恭敬的态度,甚至可以称之为疏远感。在第五季的第一集中,井之头五郎来到了一家烤肉店,受到了老板娘的热情招待。老板娘非常亲切,为井之头五郎细心地安排好了桌子,并亲自给他布菜。然而井之头五郎不习惯这种热情,还十分抗拒这种热情。虽然井之头五郎和烤肉店的老板娘已经很熟悉了,但是他总是抱着恭敬的态度,非常客气,甚至有些疏离的感觉。
  除此之外,井之头五郎对很熟的朋友也很客气。和老朋友打电话的时候,井之头五郎仍频繁地使用敬语。在过去,日本人只对陌生人及长辈说敬语,但现在很多日本人与好朋友、家人交流的时候也会使用敬语。恭敬感与“核心家庭”现象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在日本,几乎所有的家庭都处于“核心家庭”的状态,也就是一个家庭中只有父母和孩子,而不与祖辈生活在一起。夫妻生了孩子,也只能自己承担照顾孩子的责任。一方面,年轻人为了独立而离开父母,另一方面,又害怕抚养后代而拒绝结婚,在家庭和工作的平衡中艰难追求独立,处在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
  很多日本年轻人都是在这种恭敬感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会想去麻烦别人,哪怕是自己最亲近的家人、朋友。在不开心的时候,日本人不会通过与别人说话来释放自己情绪,而是会倾向于选择一个人逃离现实,独自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由于受到日本社会这种恭敬感文化的影响,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疏远,呈现出了一种伤感文化色彩。
  二、孤独力与孤独美
  《孤独的美食家》中有这样一句宣传语:“面对食物的瞬间,是独属于自己的瞬间。”
  在这部剧中,井之头五郎一个人吃饭,独自一人去工作。再好吃的饭也一直是一个人吃,再远的地方也是一个人去,再困难的问题也是一个人独自解决。看上去他的生活十分孤独,其实不然,井之头五郎非常享受这种状态,喜欢感受独处空间的孤独力与孤独美。
  关于孤独力,日本著名作家午堂登纪雄曾说道:世界上很多人都过于重视与人之间的联系,而将“孤独”和“孤零零”联系到一起,这听起来太过于消极了。过于害怕孤独的人,即使害怕也要勉强自己和不适合自己的人交往,隐藏真正的自己活下去,这种人总有一天会因为人际关系而疲惫,从而走投无路。但另外一方面,也有人从不依赖任何人,而是以自己的意志为中心,为自己负责地生活。他们在社会中与人相处的同时,也不害怕一个人待着,不会勉强自己去迎合周围的人,从而活出自己的风格。
  这描述的就是像井之头五郎一样充满孤独力的人。日本有很多这样充满孤独力的人,他们构成了日本的孤独社会,造就了别样的孤獨文化。孤独力强的人,不会受他人的影响,而是根据自己的判断去行动,在发生纠纷的时候也能够冷静地应对。
  孤独力是责任感的代名词。孤独力强的人不受别人的制约,能够自己进行判断、自由行动,即使不能取得成功,也做好了自己承担全部责任的准备。在现在的日本社会中,这种孤独感改变了人们对美的定义,孤独美的概念应运而生,人们对美有了更加多元化的评价,反映了人们的审美倾向,从意识形态方面展现了日本独有的审美倾向。这种文化氛围和审美倾向又进一步促进了日本孤独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孤独感逐渐加深。
  三、治愈文化
  在《孤独的美食家》中,井之头五郎会在繁忙的工作后大吃一顿,吃饱后,脸上那种被治愈的神情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被时间和社会所束缚,幸福地填饱肚子的时候,井之头五郎变得随心所欲、重获自由。不受任何人打扰,无须顾忌、大块朵颐,享受美食的这种孤高行为,正是所谓现代人被平等赋予的最佳治愈。美食是井之头五郎治愈心灵的良药,《孤独的美食家》是日本治愈文化的产物。
  20世纪90年代,日本社会经历了泡沫经济的沉重打击,迷失自我的日本人不断寻求使心灵平静、安定的方法,且希望得到治愈的心情越来越强烈,由此具有日本特征的治愈文化应运而生。
  近年来,随着日本人压力的不断增大,治愈文化形成了一个覆盖文学、音乐、旅游、影视、动漫等全方位的产业体系——治愈系。因为治愈文化可以给人们的身心带来持久的安定效果,使人们心灵安定、凝神静气,因此,其在日本年轻人中很受欢迎。美食和美食电视剧是治愈文化的一部分。
  《孤独的美食家》讲述了一个个平凡的故事,剧中充满了美丽的风景、满足的表情、温暖的色调、朴素而温柔的语言,可以带给人们心灵上的安慰,还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持续的舒适感。治愈文化逐渐成为日本孤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人们的审美追求发生了变化,从追求刺激、猎奇变成追求心理安慰,这体现了日本社会意识形态变化而带来的文化上的变动。
  四、距离感与“间”文化
  在《孤独的美食家》这部剧中,井之头五郎一进入餐厅,迎接他的都是食客们的冷漠表情。例如,在第三季的第二集中,当井之头五郎打开餐厅门的时候,有几位年轻人应声抬起头看向井之头五郎,但脸上却带着非常冷淡的表情,像是戴着面具一样,完全看不出他们脸上的表情。其实这些年轻人并不具有攻击性,但他们不会轻易地表现出强烈的感情起伏,所以看起来非常冷淡。但在这种冷漠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孤独的心。《孤独的美食家》中,年轻人的这种行为其实是日本“间”文化的一种普遍性表现。
  日本是一个常态性彬彬有礼的国家,看起来每个人都很有礼貌。但是,在这种毕恭毕敬的礼仪之下,隐藏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孕育了独特的日本文化,同时也形成了人与人之间奇妙的关系。日本人之间产生了一种独特的距离感。距离感是日本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且不容忽视的存在。在《日本人际关系中的“间”——距离感》一文中,董继平通过语言背后的文化和日本的国民性特征,对距离感和“间”文化进行了深入的解释。
  在日本文化中,“间”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通常情况下,日本人很难将“间”的具体含义解释得很清楚,但是它却渗透到了日本文化和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
  “间”既抽象又具体,很多日本常用语中都有“间”这个字,很是常见。但之所以说“间”是抽象的,是因为它几乎可以说明日本所有的文化现象,甚至衍生出了独特的“间”文化。在日本人的生活中,“间”随处可见,但“间”所表现出的距离感具体是什么,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距离感不是冷漠,而是维持适当的尊重,不想给别人添麻烦的表现。正是“间”文化推动了日本孤独社会的进程。很多日本人受到“间”文化的熏陶后,在书籍、电影、电视或音乐舞蹈中都体现了这种文化。正如坂本慎太郎在《这个世界应该更美好》这首歌中所说的那样,“外表是日本人,说着同样的日语,但不知为何却语言不通”,表达了“间”文化下的日本社会现状,这也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体现。
  五、结语
  实际上,除了《孤独的美食家》之外,还有很多电视剧,如《深夜食堂》《和歌子酒》等美食剧,它们从各个方面反映了日本社会的孤独现象和孤独文化。日本经济高速发展,逐渐形成了孤独文化,日本人的生活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良的文化现象,人们要以日本的文化现象为鉴,提前预防并正视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而带来的文化后果。
  (江苏海洋大学)
其他文献
艺术表现形态随着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发展而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风格面貌,在题材的选择上同样也表现出这一特质。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对我国的发展与建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由此衍生的工业文化涵盖了以工业生产为题材的艺术创作。东北工业题材的绘画是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生产生活为素材或母题的艺术创作。  一、多元化的艺术表现  新中国成立后,东北地区在自然资源上有优势,重工业所占比重较高,工业生产
期刊
纪录片是独特的艺术形式,其创作需要将真实性和艺术性相结合。解说词是纪录片中非常重要的声音要素。声音与画面构成和谐统一的整体,充分展现了纪录片的艺术魅力。纪录片的解说词不仅要与画面一致,而且要令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产生思考。解说不仅完善了视觉体验,而且是提高纪录片艺术性的重要方法。本文将纪录片解说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纪录片解说词的创作策略。  一、纪录片解说词的内涵  (一)解说词的概念  解说词是伴随
期刊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沿着李白的诗路,一路东去,便可以到达这座宁静诗意的江南小城。按照地理位置来说,它在长江之北,曾经是重要的军事堡垒。但它的文化氛围却向江南的城市靠拢,让人感觉它是苏杭文化圈的外沿。这座偏居江北、遥望金陵的江都,因运河而兴起,曾经得到过隋炀帝的青睐,也曾占据过全国第一的经济地位,南来北往的盐商、诗人曾在此驻足、评点。  扬州应该感谢隋炀帝,他是最早为扬州下江南定义的
期刊
都市题材小说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沈从文都市题材小说的现代价值出发,探索这位在边远小城出生、长大的作家如何以一个乡下人的身份走进城市,又用他独特的批判眼光和质疑的姿态与立场审视着都市的一切,尽情书写自己对都市的爱与恨。沈从文的都市题材小说深刻诠释了人类在都市进程中所付出的肉体代价和精神代价,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湖南省凤凰县人,小学毕业后便跟随
期刊
诗歌是和世界的一种对话,当然这对话的态度会不时发生变化,有时是喜悦的,有时是愤怒的,就像与情人的相处一样,有甜蜜也有争吵。  张曙光的诗就是与世界进行对话,不过他的对话基本上都是愤怒、低沉、充满死亡气息的。或许张曙光正是通过诗歌来释放他内心的情感,也正如他所说,写诗是为了敞开身体,让灵魂跳出,清洗自己,自由地呼吸和歌唱。本文从英美新批评理论视角入手,从张力、含混、陌生三个方面分析张曙光的诗歌。  
期刊
闺怨诗篇的艺术魅力主要来自闺怨意象的营造,而闺怨意象在诗词艺术构思、艺术表现、意境营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往往能画龙点睛,化抽象为具体,从而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产生联想。  人们都渴望爱情。但在封建社会,不少女性因各种原因没有爱情生活,身处闺阁之中,但孤单寂寞;也有不少妙龄女子,她们渴望得到爱情的滋润,却被锁在闺阁之中,她们的心灵是极其脆弱、敏感的,外面的景色变化都能引发她们的悲愁和怨叹
期刊
汪曾祺的《受戒》是一篇极美的小说,既有沈从文《边城》的韵致,又多了几分世俗生气。小说中描写了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女孩小英子之间天真无邪的朦胧爱情,蕴含着作者对生活、人生的热爱,洋溢着人性和人情的欢歌。基于此,本文主要剖析《受戒》中的人性美。  汪曾祺出生于1920年,江苏省高邮市人,这里的风土人情构成了他鲜明的创作特征,其人生经历也影响了他的写作风格。小说《受戒》是作者以早年间在故乡高邮的生活经历为灵
期刊
2021年2月12日开播的大型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给观众带来了精神享受。节目通过新颖的舞台形式和宏大的背景开启了古今对话,让人们从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感受中国精神熠熠生辉。  为了更好地迎接牛年春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与央视创造传媒将现代技术与戏剧演绎相结合,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神和视觉的盛宴——《典籍里的中国》。《典籍里的中国》属于大型文化类节目,用讲演结合的方式解读《尚书
期刊
《误杀》讲述了一个父亲李维杰为了保护家人而误杀他人的故事。在影片中,羊一共出现了7次,不但是影片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隐喻符号,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羊代表了善良与救赎等情感,导演通过羊这一意象对人类世界进行反观,也是对于人物心理的一种隐喻,代表了群体和个人的一种无意识心理,以此映射李维杰的社会处境。  一、善良与救赎的羊  羊是食草类哺乳动物,由于温顺、温和的性格以及可爱的外形,具有吉祥、祥瑞的象征
期刊
在声乐表演艺术中,视唱练耳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视唱指的是演唱自己所看到的乐谱,声乐表演者需要熟练掌握各种谱表,准确表达音高、节拍节奏等音乐要素。练耳指的是记录自己所听到的音乐,这对声乐表演者的听觉要求较高,需要具有对和声、结构、声部等音乐要素的听觉识别能力。本文就视唱练耳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并提出视唱练耳训练的方法。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各个艺术之间都是相互交流且影响的,可以通过自然
期刊